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651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西宁堡里的建奴顿时面面相觑,不知道这支明军到底要干什么。

片刻后。

建奴将领猛地站起身朝着身边吼道:“快,快告诉礼亲王(满达海),就说万余明军跃过辽河杀入大清的腹地了。”

旁边的士兵后知后觉。

其中两个人迅速跑下城墙,骑马出城,辨别方向后奔向大凌河堡。

李定国之所以没有攻城,也没有劝降。

就是想让他们主动给满达海送信。

毕竟...只有自己人送去的消息才会让满达海深信不疑。

李定国跃过辽河后继续向前行军,当天下午又渡过了三岔河,兵临海州卫城下。

就在海州卫的士兵打算核实高文贵的身份时,高文贵却直接向北溃逃。

李定国也跟着绕过海州卫,向北追去。

与此同时。

正在围攻大凌河堡的满达海,接到了西宁堡送来的消息。

听完士兵的汇报,满达海面沉似水。

他本想用围点打援的战术杀了李定国,替尼堪报仇。

万万没想到李定国竟然不按套路出牌。

不但没有驰援大凌河堡,反而杀向“大清”的腹地。

在此之前,他把难题留给了李定国。

现在李定国用这种方式又把难题甩了过来。

这让他十分难堪。

“你是说,”满达海指着西宁堡送信的士兵问:“在李定国前面逃跑的人是八旗兵?”

“回王爷的话,他们身穿八旗的甲胄,举着八旗的旗帜...按理说应该是八旗兵。但是奴才还没来得及核实他们的身份,他们就逃跑了。”

满达海皱着眉分析了一下,猜测道:“我军兵马都在大凌河堡附近,那里没有自己人。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明军假扮的。”

“王爷,”吴守进低声询问:“咱们该怎么办...”

“不用管他,”满达海认真思考后说道:“李定国轻装简从,不但携带的粮草有限,而且也没有攻城器械。深入我军腹地又能如何?只能望城兴叹罢了。”

话音刚落,军帐外传来脚步声,紧接着有人大声说道:“启禀王爷,海州卫急报!”

“说。”

“是,今天未时中(十四点)有一支两千人左右的八旗兵,从西宁堡方向溃逃至海州卫。他们并未进城,而是绕过城池向辽阳方向溃逃...”

不等驿兵把话说完,满达海急忙追问:“后面的明军呢?”

“八旗溃兵后面有万余明军,他们没有围攻海州卫,同样也绕过城池奔向辽阳。”驿兵回答。

“坏了!”满达海使劲拍大腿。

“王爷莫慌,”吴守进劝道:“李定国只有一万多人,根本攻不下辽阳。”

“不是攻城的事,是粮道的问题!”满达海站起身开始左右踱步,“辽东镇是我军粮草重地。”

“各地的粮草都要从辽阳转运,现在李定国位于辽阳和海州卫中间,粮道已然断了。”

“再者,李定国杀入大清腹地,我岂能坐视不管?”

满达海只是以为李定国误打误撞截断了他的粮道,并未往其他方面想。

“末将愿率兵回援,恢复粮道。”吴守进自告奋勇。

“不行,”满达海摇头,“明天就要攻下大凌河堡了,接下来还要面对王永吉的主力,你和你的人都不能走。”

“啊?”吴守进一愣,“王爷有攻下大凌河堡的办法了?”

“当然,虚虚实实方为用兵之道。我已经想到了骗守军骗出城的方法,届时趁机反攻必能拿下城池。”

“那回援的事...”

满达海想了想,“让孔有德去吧!”

不多时,孔有德被召至帐中。

满达海说完想法后,恭顺王孔有德的脸上立刻堆满了愁容:“王爷,我麾下只有三千兵马,无法和李定国一万大军正面抗衡...”

“本王再给你增派两千骑兵,你不需要和李定国正面抗衡,只需要和他拉扯就行。另外京师(沈阳)那边得到消息后也会向辽阳派兵,你们合兵之后必能斩杀李定国。”

“切记,不要中了李定国围点打援的计谋!”

第970章 马世耀投降

五月十二下午。

孔有德率领五千兵马离开大凌河堡,回援辽阳。

次日清晨,李性忠的部队开始和满达海的部队在大凌河堡北面进行小规模的接触。

双方都是抱着试探的心态,所以产生的伤亡并不大。

李性忠在等其他友军,而满达海在等待攻破大凌河堡的时机。

战斗结束后,城北的八旗兵并未回营。

而是成群结队的在城北跑马。

马蹄阵阵,浓烟滚滚。

似乎在告诉城中的马世耀,这里正在发生一场激烈的战斗。

听着城北隆隆的马蹄声,马世耀有些坐不住了。

他亲自爬上城墙向城北看去。

大凌河堡北面有一道建奴临时挖掘的壕沟。

再往北是建奴营地。

马蹄声从建奴营中传出。

在他的注视下,不断有建奴骑兵走出军营,奔向北方。

那里尘土飞扬,喊杀震天。

似乎正在发生一场激烈的战斗。

“咱们的援军到了,正在那里和建奴厮杀!”城墙上的明军开始欢呼。

马世耀很纠结。

他在想...那里是真的发生了战斗,还是建奴的计谋?

如果真的发生了战斗,他应该立刻带兵出城,和城外的明军夹击建奴。

内外夹击之下,建奴必败。

如果是建奴的计谋,此举就是在引诱他出城。

一旦中计。

不但会丢城失地,他本人也会葬身沙场。

整整一个上午,马世耀都站在城墙上向远处观望。

晌午时分,北面喊杀声和浓尘渐渐消失。

八旗兵陆续回营吃饭。

午后没多久,远处再次扬起尘土。

八旗兵匆匆翻身上马,朝北方奔去。

随后就是无休止的喊杀声和马蹄声。

“大人,”有人提议,“援军正在和建奴作战,咱们出城夹击建奴吧。”

马世耀摇头,继续观察。

他试图通过观察分辨八旗兵是不是在演戏。

可是随着观察时间的增长,他发现建奴几乎没有任何破绽。

八旗兵每次出动时,最多出动七成左右的兵力。

剩下的三成留在营中防守。

换成其他人。

会觉得没有机会,从而放弃出城夹击建奴。

马世耀不同,他当流贼时号称小诸葛。

不但有文韬,还有武略。

在他看来建奴越没有破绽,说明这件事越是真的。

“集结兵马,准备随时出城。”马世耀挥手下令。

两刻后。

两千五百明军在北城门内集结完毕。

马世耀继续观察,等待最佳时机。

忽然。

北面战场乱作一团。

一支骑兵从建奴的军阵中冲出,直奔大凌河堡冲了过来。

这支骑兵高举大明国旗,在建奴军中左突右冲如入无人之境。

附近的建奴不停地朝他们放箭,可还是无法阻挡他们冲锋的势头。

建奴营中大乱。

“援军来了,”马世耀抓起铁盔戴在头上,“儿郎们,随我出城夹击建奴!”

“杀!”

在他的带领下,两千多明军冲出城门杀向建奴营地。

在冲入建奴营地前,马世耀被壕沟拦住了去路。

士兵们早就有准备。

拿出提前制作好的木桥架在壕沟上面,踩着木桥冲入建奴营地。

建奴营中已经乱作一团,看到马世耀之后纷纷避让。

马世耀加速冲锋,朝援军的方向汇合。

眼看两军即将相遇,马世耀忽然勒停战马,“不对,快撤!”

因为他发现这支援军虽然扛着大明国旗,但士兵们身上没有非常干净,别说血迹了,甚至战斗的痕迹都没有。

要知道真正的战场,士兵身上少说也要插着几支箭矢才行。

这显然不正常。

迟疑间,后方大乱。

之前避让他们的建奴士兵纷纷在后方出现,对马世耀完成了包围。

“投降不杀!投降不杀!”八旗兵开始劝降。

马世耀犹豫片刻后将手中武器扔在地上,大声说道:“我投降!”

其他明军见状也只能放下武器,跟着投降。

八旗兵一拥而上,将马世耀围起来带到满达海身边。

满达海此时已经不能用喜悦来形容此刻的内心,他没想到战事竟然如此顺利。

他亲自来到马世耀给他拍去身上的尘土:“马将军辛苦了,能弃暗投明实乃大清一大幸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