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小了。”方岳贡摇头。
“什么小了?”
“格局小了!”
“嘶...”倪元璐倒吸一口气,“难道还有什么其他说法?”
“当然有,”方岳贡伸出左手:“陛下把太子殿下留在南京是表象,要想知道真相需要拨开云雾!”
倪元璐停下脚步看向身旁的侍卫。
侍卫见状立刻向远处走出十几步,并用手堵上了耳朵。
他们发自内心的惧怕倪元璐。
原因无他,只因为朱慈烺太信任倪元璐了。
这么说吧。
在南京惹到太子或许还能活命。
若是惹到了倪元璐,太子会毫不留情地将那人处死。
“如何拨云见日?”确认没人能听到后,倪元璐低声询问。
“第一个问题,”方岳贡伸出了左手食指,“大明朝缺什么?”
“缺钱。”倪元璐爽快回答。
“第二个问题,”方岳贡伸出左手中指,“大明朝谁有钱?”
“藩王,地主,士绅,商人!”倪元璐回答地还是那么快。
“第三个问题,”方岳贡伸出左手无名指,“大明朝最缺钱的时候,这些人往外掏钱了吗?”
“没有,”倪元璐使劲摇头,“不但没往外掏钱,还不停地往口袋里装钱。”
“那好,”方岳贡伸出了左手小拇指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在你的印象里,陛下记仇吗?”
“这不好说,”倪元璐第一次露出迟疑的表情,“陛下杀人时虽然从未心慈手软,但也有宽宏大量的时候。”
“呵呵,”方岳贡淡淡一笑,“陛下的宽宏大量是建立在对方改过自新的基础上,如果还是像之前那样冥顽不灵,陛下绝不会放过他们。”
倪元璐右手捋着下巴上的胡须想了很久,抬头问道:“你的意思是...陛下要杀这些人?”
“有些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方岳贡神秘地一笑。
“不能吧?”倪元璐不自信地说道:“他们都是大明子民,陛下若是这么做,消息传出去恐怕...”
“汝玉兄,”方岳贡拍了拍倪元璐的肩膀:“你在南京待得太久了,不但格局小了,目光也变短了。陛下爱戴百姓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对大明子民下手呢?”
见倪元璐还是有些不解,方岳贡长叹一声:“陛下只会对敌人下手。”
第906章 方岳贡论道
崇祯的敌人是谁?
倪元璐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
藩王吗?
倪元璐摇了摇头。
藩王在经过流民的杀戮之后,所剩实在不多。
再加上从永乐到现在的数次削藩,藩王能做的事实在是太少了。
崇祯可能会把他们当成麻烦,但绝不会把他们当成敌人。
因为他们没资格。
商人是敌人?
倪元璐再次摇头。
从古至今从未听说过商人能翻了天。
大明皇帝崇祯更不会把他们视作敌人。
通过排除法排除了两个选项,那么答案也就呼之欲出。
结合之前的种种迹象看,崇祯把天下的士绅和地主都当成了敌人。
但是他又不明着下手,而是用各种手段让百姓站到士绅地主的对立面,和他们作对。
此举虽然影响了地方上的秩序,但并没有引起大的混乱。
毕竟司法体系没有坏,而且在各级官员的监督下比之前还要明朗一些。
可这与太子留在南京又有什么关系?
“四长兄,”倪元璐苦笑一声:“我能搞明白谁是敌人,但是搞不懂陛下为何让太子久居南京!”
“不懂就对了,等那一天来临时你我都会受到牵连。运气好的话能重返北京朝堂,运气差的话这条老命恐怕要搭进去喽。”方岳贡的话还是那么神秘。
“那...”倪元璐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定王被陛下派往辽东前线,永王在京师花钱。他们二人虽然不是嫡长子,但是离着京师近。俗话说远疏近亲,你跟我说句实在话,将来陛下还会把皇位传给太子吗?”
“额...”方岳贡认真琢磨了一会,“这大明朝的将来越来越复杂,我方某人根本看不透,将来的事将来才能知道。”
“好吧,”倪元璐不再多问,“跟我一起去见太子殿下吧。”
二人穿过一道道宫门,最后来到春和殿外。
“见过方先生。”朱慈烺的侍读太监陈宽带着其他人一起施礼。
“诸位太客气了,方某只是一介草民,诸位不必施礼。”方岳贡双手抱拳。
“方先生是太子殿下的老师,我等自然要施礼。”陈宽继续说道。
就在方岳贡打算继续客气时,太子朱慈烺亲自推开殿门走了出来。
他看到方岳贡后立刻躬身施礼:“学生朱慈烺见过方先生。”
方岳贡根本不敢承受,立刻还礼:“草民方岳贡见过太子殿下。”
一番客套后,方岳贡终于来到了春和殿内。
他四处打量了一番,发现殿内虽然很干净,却处处透着一股寒酸。
屋顶有修缮的痕迹,但之前漏水的痕迹也十分明显。
墙壁和柱子早已失去了应有的光彩,在暗淡的光线中似乎在诉说着百年沧桑。
赐座赐茶后,朱慈烺开口说道:“学生在南京城给方先生找了一座宅子,望先生不要推辞。”
“多谢殿下,”方岳贡没有推辞。
首先这是太子的见面礼,收下这份礼物说明愿意当太子的老师。
其次他在南京没有住处,租房的话又要花费不少银两。
他虽然当过大明朝的户部尚书,但是没有贪墨过银两。
所以只能接受太子的礼物以缓解目前的窘境。
又闲聊了一会后,朱慈烺开始考验方岳贡。
名气归名气,有没有真本事需要问过才知道。
他认真问道:“方先生如何看待辽东的战事?”
“我认为辽东战事的关键不是攻,而是守。攻下辽东易,守住辽东难。随着收复的城池越来越多,分兵把守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多。明年如果无法平衡攻守之间的关系,很可能出大问题。王永吉身为平辽总督,应该已经做好了谋划。”方岳贡的三言两语既分析了形势,又没有得罪王永吉,很是老练。
“那方先生如何看待山东民变?他们是否会像之前一样引起全国性的民变?”朱慈烺又问。
“现在大明朝的赋税政策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天灾和吏治上。山东虽然发生了民变,但他们都是被当地的贪官污吏和突发性的水灾逼反的。只要及时赈灾,查贪追赃给百姓一个交待,我相信山东民变很快就会平息。”
朱慈烺点点头,又问:“方先生如何看巡盐一事?”
方岳贡眨了眨眼睛:“殿下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真话怎么说?假话又怎么讲?”
“假话只有阿谀奉承,真话是什么话都有。”
“那就听听真话吧,学生已经听够假话了。”
“巡盐的本质是朝廷有了亏空,为了弥补亏空派人下来向盐商们索要钱财。简单来说是掠之于商,由于商人挣的都是百姓的钱,所以本质来说是掠之于民。”
方岳贡每说一句,朱慈烺的脸色就难看一些。
巡盐看似是朝廷的主意,实际却是他爹崇祯的想法。
毕竟他接受过帝王术。
大臣只是帝王的影子,真正掌控幕后的是皇帝。
现在方岳贡句句都不离掠字,实在是有影射崇祯的嫌疑。
“不过,”就在朱慈烺打算制止方岳贡时,方岳贡话锋一转:“盐商之所以能挣到巨额的财富,完全得益于为他们量身定做的纲盐法。“
“而纲盐法之所以能够实施,又离不开盐商们贿赂官员。严格意义上讲朝廷掠之于商的根源是商人自己造成的,可谓自作自受啊。”
第907章 查贪的本质
听完方岳贡的回答后,朱慈烺想了想说道:“方先生之前曾说过商人的利益来自百姓,掠之于商的本质是掠之于民。现在朝廷掠之于商,商人肯定会把成本转嫁给百姓,最后遭殃的还是百姓。我身为大明太子,应为民着想。”
“殿下难道忘了巡盐之前朝廷就取消了盐商贩盐的地域限制?”方岳贡面带微笑:“没了地域的限制,竞争会非常激烈。商人们为了把盐换成钱只会把盐价往下压,而不是往上涨。”
“不对吧?”朱慈烺皱着眉:“据学生所知盐遇到水会溶,遇风会流盐卤。除此之外,再无惧怕。只要储存得当,盐可以存放很久。盐商们完全可以囤积居奇,抬高盐价。”
朱慈烺的担忧不无道理。
别说古代,就是到了现代也有屯盐事件的发生。
以至于造成了全国短暂性的盐荒。
只不过明代的屯盐行为多为商人囤积,而现代社会屯盐的多为普通百姓。
“殿下此言差矣,”方岳贡缓缓摇头,“大明朝有的是商人,在解除贩盐的地域限制后贩盐的商人只会越来越多,他们不卖盐有的是人卖。在巨量盐商的推动下,盐价只会越来越低。”
“有道理!”朱慈烺点了点头继续问:“大明朝现在虽然有御史,土地司以及督查使监督地方官员,可贪腐问题还是屡禁不止,请问方先生有没有治理贪腐的办法?”
“请问殿下是以什么身份问这个问题?”方岳贡反问。
“嗯?”朱慈烺被方岳贡的问题问愣了,他先是朝倪元璐的方向看了一眼,然后想了一会说道:“如果是以普通百姓身份问呢?”
“普通百姓不要妄想和官员对抗,哪怕对方仅仅是一个吏也不行。就大明目前的情况来看,普通百姓和官员对抗无异于蚍蜉撼树。所以对普通百姓来说能活着就行,实在活不下去就当个流民或者加入叛军。”方岳贡语出惊人。
“你...”朱慈烺忍不住伸出手,指着方岳贡,“你...曾经高居内阁阁臣,户部尚书,怎么能说出这种话?”
倪元璐则站在旁边笑而不语。
要想通过太子考验的关键是学问吗?
不是。
是真诚外加出其不意。
答案真诚,道理惊人。
“这是完完全全的实话,”方岳贡也有些无奈,“和官员对抗凶多吉少!他们活着本就不易,如果再让他们因此失去了性命,实在是过于残忍了,请殿下切勿生气。”
“嗯...”朱慈烺沉吟许久后又问:“如果是以太子的身份问这个问题嗯?”
“如果是以太子的身份询问问题的话...我的答案是不要治理贪腐。”方岳贡的答案再次惊掉了朱慈烺的下巴。
“你说什么?”朱慈烺第一反应是自己听错了,“不要治理贪腐?”
“对。”
“这怎么可以?”朱慈烺站了起来。
这句话不但让朱慈烺难以接受,就连倪元璐也忍不住眯起了眼睛。
他也被方岳贡这番话搞懵了。
在他的认知里贪腐问题虽然无法彻底解决,但该治理的还是要治理。
否则国家会因此陷入危机之中。
朱慈烺盯着方岳贡问:“贪官污吏是是国之蛀虫。它们上误国,下害民,岂能坐视不理?”
“殿下误解我的意思了,”方岳贡语重心长道:“我的意思是不要为了治理贪腐而治理贪腐,因为历朝历代都不会这么做。”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