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崇祯被哭声吵得有点头疼,起身来到殿外。
勇卫营副将李宪忠正在殿外等候。
见崇祯来到,他上前施礼:“陛下。”
“嗯,”崇祯点头问道:“人都安排好了?”
“回陛下,二百勇卫营骑兵精锐已经安排妥当!”李宪忠回答。
“让你交代的事交代下去了吗?”崇祯又问。
“已经交代完毕!”李宪忠认真道:“不管是谁问起,他们的身份都是送旨钦差的卫队,并非定王殿下的护卫。”
“嗯,”崇祯倒背着手看向东北方向:“李宪忠,辽东战事极为焦灼,你要做好随时奔赴前线的准备。”
李宪忠浑身一震,激动地双手抱拳:“陛下,臣时刻准备着。”
“那就好!”崇祯拍了下李宪忠的肩膀,站在殿外慢慢等待。
不知等了多久,殿内的哭声才渐渐停止。
朱慈炯来到殿外向崇祯辞别:“父皇保重身体,儿臣告辞。”
“一路顺风。”崇祯说道。
朱慈炯对崇祯的冷漠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他跪在地上给崇祯磕了一个头,起身离开。
在走出十步左右时,身后忽然传来崇祯的声音:“到了战场,别丢了皇家的颜面。”
朱慈炯身子僵硬的停下脚步,转身向后看。
他并没有看到崇祯的脸,只看到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背影。
“儿臣领旨!”朱慈炯红着双眼再次磕头。
不等他起身,王承恩从远处走了过来。
他将手里的包裹递到朱慈炯手中并说道:“这是陛下赏给殿下您的。”
定王接过包裹时掂了掂,发现里面不是金银。
疑惑间。
王承恩解释道:“里面是青橘。”
“青橘?”朱慈炯看了一眼包裹,又抬头看向崇祯的背影,一脸茫然。
“父皇此举是...”
“老奴也不懂,殿下自行揣测吧。”王承恩如实回答。
“谢...父皇赏赐!”朱慈炯再次叩谢,起身离开。
穿过一道又一道宫门,很快来到午门附近。
二百勇卫营骑兵早已等候多时。
他们都是李宪忠亲自挑选的精锐,可以以一当十。
不用李宪忠叮嘱他们也清楚,定王若是出了事,所有人都得陪葬。
熟悉人员后,朱慈炯率领钦差队伍离开京师,奔赴辽东。
一行人行军速度非常快,从京师发出后仅用了七天就抵达山海关。
出关后又用了三天抵达宁远。
平辽总督王永吉早就得到了消息,他亲率中军高级将领到帐外迎接。
这么做有两个目的。
一是巴结朱慈炯,毕竟对方是皇子身份特殊,后续遇到朝臣弹劾,可以让他帮忙向崇祯求情。
其次对方是送旨钦差,按规矩也该出账迎接。
鼓乐声中,一众高级将领将朱慈炯迎入中军帐。
传达完旨意后,王永吉亲自给朱慈炯搬了个凳子:“定王殿下一路辛苦。”
“不辛苦,不辛苦。”朱慈炯把凳子推到一边,站着回答。
王永吉对这个小细节很满意,他朝帐外吼道:“来人,备好酒席给定王殿下接风。”
说完后他又看向朱慈炯:“军中物资贫瘠,菜肴单一,希望殿下不要嫌弃。”
朱慈炯严肃道:“能吃饱就行!饭菜可以吃,酒就不必了,喝酒容易误事掉脑袋。”
其他人听完之后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唯独黄得功皱了下眉,脸上的肌肉也跟着抽搐了一下。
他有酒瘾,每次打仗前必须喝酒才行,否则没力气。
朱慈炯敏锐地将黄得功的表情收入眼中,他朝黄得功拱手道:“世人皆知黄总兵喝完酒才有力气,刚才那番话只是针对我自己,希望黄总兵不要介意。”
唰——
众人的目光齐齐落到黄得功脸上,紧接着又看向朱慈炯。
黄得功哈哈一笑:“定王殿下说话真是敞亮,黄某佩服!”
王永吉也很佩服朱慈炯,不过并不是因为那番话,而是朱慈炯敏锐的观察力。
他能从这么多人里面搜集到黄得功的表情,可见其观察力之敏锐,以及心思之缜密。
王永吉不知道的是,朱慈炯这种能力并非天生,而是被经历逼出来的。
曾经无忧无虑的皇子,突然有一天被人带出京师,颠沛流离千里抵达南京。
到了南京后,情况更加严重。
上至朝臣勋贵,下至宫女太监,一个比一个危险。
他能信任的只有寥寥数人。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都有独特的一面。
寒暄声中,众人快速吃完了接风宴。
饭后喝茶时,王永吉忽然问道:“永王殿下此番入辽可有什么打算?”
第788章 圈地令
“没什么打算,”定王朱慈炯认真回答:“我来辽东只负责传达旨意,其他的一概不管。”
“听闻殿下要留在辽东?”王永吉旁敲侧击的继续问。
“嗯,陛下让我留在辽东历练。”
“殿下想怎么历练?可否找到了历练之处?”
“没有头绪。”
“平辽大军缺兵少将,殿下留在军中如何?”王永吉朝朱慈炯发起了邀请。
“这...不合规矩吧?”朱慈炯一脸担忧:“藩王不可参军,不可掌兵。留在王总督的军中能干什么?就怕到时候不但什么也干不了,还会引起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哎咦,”王永吉大大咧咧地摆手,“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别,”朱慈炯跟着摆手:“规矩不能坏,这是底线。之前私自返京差点被陛下废去我藩王之位,若是坏了规矩碰了底线,藩王之位怕是不保!”
“殿下放心,规矩要守,底线也在!”王永吉走到朱慈炯身旁,附在他的耳边低声说道:“我想请殿下当谋士,不知殿下能否赏光?”
“谋士?”朱慈炯对这这个职位略感意外,“我一个没上过战场的人,能谋划什么?”
“殿下这话就不对了,”王永吉开始发挥自己的忽悠能力:“西汉有一名士张良张子房,他一生体弱多病,没上过战场!但汉高祖说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今殿下既无法参军,又无法掌兵,为何不试着当一次谋士?”
朱慈炯认真想了一会,在作出决定前说出了另一件事:“总督大人听没听说国库空虚的事?”
王永吉对这句话倍感意外。
国库空虚意味着即便打了胜仗,朝廷也拿不出相应的银子犒赏三军。
平辽大军内部本就有些不和,国库空虚的事私下里说说也就罢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来是几个意思?
怕平辽大军不败吗?
看着将领们投过来的眼神,王永吉沉声道:“定王殿下多虑了,朝廷新任户部尚书谢三宾的人正在江南巡盐,那里的盐商富可敌国!多了不敢说,巡得几百万两银子还是没问题的。”
“远水解不了近渴啊!”朱慈炯慢悠悠的说道。
王永吉差点被这句话噎死。
此时此刻他有一种错觉:这厮...是内奸吧?
“咳咳咳,”王永吉使劲咳嗽两声,快步走到朱慈炯身边:“殿下意欲何为?”
“我?”朱慈炯一脸无辜,“我不是说过了嘛,没什么打算。”
“殿下刚才那种话还是少说为妙。”
“事实就是如此,难道还不能说吗?”朱慈炯底气十足道。
“事实是谁也不知道国库到底有多少钱,所以殿下不要妄议此事。”王永吉用带着一丝警告的语气说道。
“好好好,”朱慈炯摆手:“不说国库的事,说朝堂的事。”
不等王永吉阻拦,朱慈炯开始了他的表演:“我来辽东前,朝堂上出现一种声音。”
“什么声音?”黄得功故意露出好奇的表情追问。
“有人提议不给平辽大军发赏银,而是用土地代替。凡收复一城,就把周围的土地分给收复该城的将士。这样既能鼓舞士气,又能给朝廷节省银子。”
嘶——
王永吉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
如果朱慈炯说的是真的,对平辽大军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士兵们确实喜欢钱,但更喜欢土地。
毕竟土地只需一次性投入,就可以永久产出。
“事是好事,但此举会不会引起辽民的反抗?”贺锦突然问道。
“反抗什么?”朱慈炯问。
“那些土地都是当地辽民的,朝廷把地赏赐给将士难道不会引起辽民的反抗吗?”
“错!”王永吉看着贺锦的眼睛摇头,“辽民没有地。”
“没地?不能吧!辽东数千里沃土,辽民怎么会没有地?”贺锦疑惑不解。
王永吉叹了口气:“建奴每陷一城,都会命八旗兵在城池附近圈占土地。圈田所到,田主登时逐出,室中所有皆成其所有,妻孥丑者携去,欲留者不敢携。失去田产妻女的辽民迫于生计,只能沦为旗人的奴仆给他们种地苟活。”
“所以我才说辽民没有地!”
历史上的满清在入关前就开始圈地,入关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旗人携绳骑马,马跑多远就圈多少地。
被圈中的地一律视为无主之地,划归为旗人财产。
史称圈地令。
圈地令从顺治元年开始,一直到康熙二十四年止。
整整持续了四十一年。
被圈占的土地高达一千九百万亩。
受到迫害的百姓数以百万计。
“建奴太可恨了!”贺锦右手握拳,狠狠砸在旁边的武器架上。
“确实可恨!建奴干的坏事罄竹难书,咱们此番既是收复故土,也是给百姓复仇!”王永吉接着贺锦的话继续说道:“如果朝廷真想用田地代替银子犒赏三军,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对不对?”
在场的将领点头表示同意。
又聊了一会后,王永吉重新邀请朱慈炯当他的谋士。
朱慈炯欣然同意。
其实他根本没得选。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