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朱慈炯抬头看向崇祯,心中顿时了然,“儿臣明白。”
崇祯的目的已经达到,饭局也就没有继续的意义了。
又吃了一会,定王朱慈炯和永王朱慈炤告辞离开。
他们在宫中都有自己的殿宇,在太监的引领下回去休息。
袁贵妃临走前有些恋恋不舍,但还是被崇祯婉拒。
休息一会后,崇祯起身前往坤宁宫。
周皇后正在坤宁宫内对着太监宫女们大发雷霆。
发完脾气后,周皇后的贴身宫女指着四五个太监吼道:“小隆子,小庆你们几个扫地时没洒水,扬尘把皇后娘娘呛到了。来人,拖出去打!”
“是!”十多个太监将小隆子等人拖了出去施以杖刑。
打完之后周皇后还不解气,又对着众人发了一会脾气才平息心中的怒火。
周皇后的贴身宫女来到院外,指着所有在场的人说道:“定王要被派往辽东战场,皇后娘娘知道后心情很不好,你们做事的时候都小心点,千万别再惹皇后娘娘生气。”
“是。”一众太监、宫女们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齐声回应。
“都退下吧!”
太监宫女们如遇大赦,立刻连滚带爬的跑了出去。
在周皇后这番操作下,定王朱慈炯即将上战场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后宫。
后宫虽然是皇后的天下。
但...
后宫同样有内奸。
有朝臣的内奸,也有勋贵的内奸。
周皇后此举的目的就是让消息传出去。
届时自然有人阻止朱慈炯去辽东。
皇后的举动在崇祯意料之中。
他既没有揭穿,也没有阻止。
而是选择了默许。
派朱慈炯去辽东有两个目的。
一是历练他,让他成为太子的帮手。
以他对太子的了解,登基后肯定无法独自对抗文官集团。
需要帮手才行。
朱慈炯和朱慈炤是最佳人选。
二是借助朱慈炯的手拿回一部分兵权。
正大光明地拿!
当然,这种阳谋肯定会遇到朝臣的阻力。
来到坤宁宫时,周皇后正在独自流泪。
见崇祯来到,周皇后擦干眼泪,“臣妾接驾来迟,请陛下恕罪。”
崇祯叹息一声来到周皇后身边,轻轻将她揽入怀中:“皇后为何哭泣?”
“臣妾舍不得朱慈炯走...”
“没什么舍得舍不得的,”崇祯拍着周皇后的后背:“自古无情最是帝王家!生在皇家就要接受皇家的宿命,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炤都是如此!”
“可是辽东...”周皇后话说了一半,又哭了出来。
她给崇祯生过三儿三女。
由于其中一儿一女早夭,所以只想让剩下的儿女平安度过一生。
崇祯明白周皇后的想法。
他伸手抹去周皇后眼角的泪水,低声说道:“皇后知道朱慈烺的性格吗?他为人太过宽厚,朕怕他登基后无法统御朝堂。所以才派朱慈炯去辽东拿回一部分兵权,将来可以帮到太子。”
“可是...”周皇后收住眼泪,还有些担心:“将来他手握兵权,万一和太子不合举兵谋反,又该如何?”
“不会的!”崇祯笃定摇头,“首先朱慈炯能拿到的兵权不多,无法和九边大军抗衡。其次,朱慈炯、朱慈炤离京时只有十多岁,他们在南京待了六年。”
“在这六年时间里,他们的吃穿住行都由朱慈烺照顾。不但照顾的很好,还很细心。对他们来说,朱慈烺这位长兄就是父,而且是一位慈父。”
“想让他们造朱慈烺的反,他们自己不会答应,天下人也不会答应!”
周皇后怔了怔,直直的看着崇祯,“陛下此前一直不让他们回京,难道就是为了今日的谋划?”
“对。”
“慈烺呢?将他留在南京又是为了什么?臣妾想他想的厉害,陛下能不能把他召回京师?”
崇祯抓着周皇后的手:“皇后勿要再问,朕自有安排。”
周皇后一时无言,叹气低下头,情绪很是低落。
咚——咚!
此时外面传来了打更的声音。
一慢一快,连打三次。
打更落,一更天到。
崇祯朝着在外面等候的王承恩说道:“朕今天在坤宁宫就寝。”
“是。”王承恩领命后开始安排值守的人员。
周皇后有些意外,她一边帮崇祯更衣一边说道:“臣妾以为陛下会去翊坤宫看那只会后空翻的猫。”
“猫哪有皇后重要,朕今天是来道歉的。”
“道歉?”
不等周皇后反应过来,崇祯熄灭了烛火。
第785章 崇祯“废藩”
崇祯二十三年六月十四。
皇极殿内,众臣云集。
礼毕后,礼部尚书黄锦出列说道:“陛下,定王朱慈炯和永王朱慈炤未经征召便私自从南京返回京师,有违祖制。请陛下降罪,以正视听!”
来了!
崇祯脑中有计,心中不慌。
他慢慢扫视一周后问道:“黄尚书觉得如何处置是好?”
“臣以为应严厉斥责,并罚俸惩戒!”黄锦说出了一个很轻的处理方案。
不等其他人表态,崇祯率先说道:“惩戒太轻,不足以让他们长记性。”
哎?
满朝文武被崇祯这句话整的有些不会了。
崇祯这位父亲不护着自己的儿子也就算了,竟然还想加重惩罚。
简直...闻所未闻。
范景文,王家彦,谢三宾,邱瑜等人由于早就得到了消息,所以对崇祯的话并未感到意外。
他们低着头互相交换眼神,达成了统一共识:不能让陛下得逞。
黄锦对此并不知情,他低头请示道:“礼部以为斥责罚俸的惩罚已经足矣,不知陛下打算如何严惩!”
“如何惩治是你们礼部的事。”崇祯严厉道。
黄锦和礼部侍郎低头商议了一会,说出了一个方案。
崇祯不满意。
黄锦没办法,只能继续商议更改方案。
一连改了数次,崇祯都不满意。
到最后黄锦被逼急了,他施礼道:“陛下,定王和永王只是私自返京,并没有其他举动,之前的惩戒已经足够严重!总不能废去他们的藩王之位吧?”
司礼监掌印太监高时明立刻高声道:“黄尚书提议废去定王和永王藩王之位,诸位以为如何?”
哗!
朝堂顿时炸了锅。
黄锦第一个晃脑袋,他指着高时明的鼻子:“我没有!高时明你当着满朝文武诬陷我,是何居心?”
他的声音虽然很大,但根本无济于事。
瞬间就被其他人的声浪淹没。
“这也太严重了吧。”
“是啊,定王和永王虽然偷偷返京,但是他们尚无封地,从南京返回京师也无可厚非。”
“对,惩罚太严重,不妥!”
朝堂上有人反对,就有人同意。
“陛下大义灭亲,实乃千古明君也。”
“陛下此举只针对两位皇子,并未涉及其他藩王。再说这是陛下的家事,我等不应干涉。”
“确实,陛下这么做有杀一儆百之意,重惩定王和永王是为了警告其他藩王不要违反国法宗规。”
“臣附议!”
“臣也附议。”
一时间,朝堂上的人纷纷表态。
有意思的是,同意废藩的人都是阉党。
其他党派在内阁首辅范景文的带领下,不同意废藩。
范景文知道崇祯废藩的真正目的。
昨天宫里传出消息说,崇祯要派定王朱慈炯去辽东。
如果是以藩王的身份去辽东,一点问题都没有。
毕竟藩王不掌兵。
别说兵,就是护卫都没有。
但崇祯若是废掉朱慈炯的藩王之位,再将其派往辽东,事情就复杂了。
废藩之后朱慈炯就是一介平民。
可以当兵也可以当将军。
别管当不当得上,最起码符合规矩。
这是最可怕的。
再加上崇祯之前说过要亲自派人给王永吉回圣旨。
范景文瞬间就想到了朱慈炯。
他甚至能够想象到朱慈炯拿着圣旨走到中军帐内时,众人的反应。
一个可以当兵当将军的皇子,带着圣旨去战场历练。
假以时日,后果不可想象。
他是内阁首辅,要杜绝这种局面出现。
吵了一会后,大殿内恢复安静。
范景文出班说道:“陛下,内阁以为定王和永王私自返京虽然违反了宗规,但两位藩王并无封地。他们的返京乃人之常情,只需口头警告即可,不必废除藩王之位。”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