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不过他并未表现出异常,而是不露声色道:“世间相似之人千千万,没什么好奇怪的!”
“好像有道理!”查斌勋不再追问,招呼李顺祖一起吃晚饭。
天色暗又明,李顺祖率领一千骑兵回去复命。
当他追上大部队时,明军已经用老办法渡过烟台河,穿过宁远中右所遗迹,杀向宁远城!
宁远城始建于大明宣德三年,初为宁远卫城。
当时的城墙周长五里一百九十六步,城高三丈,底部宽约两丈,顶部宽约一丈半。
城墙由巨型石块石夹杂黄土夯制而成,外砌青砖,严格意义上是一座砖石城。
城有四门,分别是北面的威远门,东面的春和门,南面的延辉门和西面的永宁门。
天启三年。
袁崇焕与祖大寿,满桂等人修复宁远城,并在城外用夯土修建了一座外城。
外城全长九里一百二十四步,城墙高三丈二尺,城墙底部宽三丈,顶部宽两丈四。
城外有护城河,河深一丈,周长一千七百八十八丈,距离城墙约二十丈。
如果宁远城只有这些防御措施,一座孤城根本挡不住八旗。
挡住八旗兵的关键是地形。
宁远城三面环山,三面环水。
想从辽东进攻宁远,必须从东北方向的两条山路进军。
穿过山路后,大军会来到一片开阔地。
这里地势虽然平坦,但是无法直接攻城,需要绕到宁远城的西北方向。
为何?
因为宁远城被两条天然河流环抱。
(《明一统志》辽东都司记载:宁远河源出宁远卫西北山谷间,南流至城西分为二派,环抱城郭,复合为一,南流入海。)
红色行军路线,蓝色河流,黑色攻城方向。右边海面上有一座觉华岛,当时是明军储备物资的基地,有水师驻守。
宁远城的东城墙距离宁远东河不足一里,西城墙距离宁远西河不到二里(明里一里576米)。
从这两个方向攻城需要先渡河,然后登岸,最后在攻城。
整个过程全都处在红夷大炮射程之内。
从这里攻城无异于以卵击石。
城南是河流交汇处,不但位于红夷大炮射程内,还是一条死路。
攻城顺利还好,一旦不顺会面临退无可退的境地。
唯一的办法是从西北方向攻城。
可是西北方向还有一座山,规模虽然不大,但是让原本宽阔的道路变得狭窄起来。
从这里行军不仅要绕过山脉,还要考虑山中是否有伏兵。
在多重地形因素的影响下,宁远城变成一座坚城!
崇祯十四年松锦之战后,除宁远外,明廷关外之地尽失。
宁远之所以没丢,一是守军没有投降,二是易守难攻。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宁远城离海只有十余里,轻型海船可以沿宁远河逆流而上,将物资送到城中。
建奴无法像松锦之战时那样围点打援。
既攻不下,也困不死。
自称天下无敌的八旗兵被这座孤城挡在关外,寸步不前。
现在...
攻守之势易也!
明廷曾经用来抵挡八旗兵的坚城,现在挡住了明军前进的步伐。
平辽大军中军帐内,平辽总督王永吉的眉头拧成一个疙瘩。
此前他是蓟辽总督,对宁远城了如指掌。
他深知若想攻下宁远会付出不小的代价。
“报!”传令官跑进帐内:“启禀总督大人,副将李顺祖已从高台堡返回,正在帐外候命。”
“让他进来!”
“是。”
得到允许后,李顺祖走进中军行辕。
汇报完情况,他转身离开。
没走多远,他遇到了前来议事的李性忠。
“高台堡那边情况如何?”李性忠问。
“双方战平,建奴已经退兵。”李顺祖回答。
“知道了,回营休息吧!”李性忠吩咐道。
李顺祖犹豫片刻后说道:“二叔,查斌勋说他在战场上遇到一个姓李之人。此人是正黄旗汉军将领,模样和我有些相似。”
第772章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姓李?和你模样相似?”李性忠盯着李顺祖的眼睛问:“有多相似?”
“查斌勋说非常像,尤其是鼻子和眼睛。”李顺祖回答。
李性忠沉默些许后抬起头:“你觉得那个人是李思忠?”
李顺祖点头:“除了他,我实在想不出第二个人!”
李性忠再次沉默。
李思忠字葵阳,辽东铁岭人。
是宁远伯李成梁的族人。
李成梁有兄弟四人。
老大李成梁,老二李成才,老三李成实,老四李成林。
李思忠是老二李成才的孙子,按照辈分来讲是李成梁的族孙。
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攻陷抚顺。
李思忠投降。
次年努尔哈赤攻铁岭。
攻陷城池后对城中的李氏族人进行了屠杀。
据统计,此次被屠杀的李氏族人多达二十四人。
其中李成梁一脉有四人,李成才一脉有十六人,另外两支加起来有四人。
努尔哈赤并非对李成梁一脉手下留情,而是李成梁早就将大部分族人迁往京师,只留少部分在铁岭。
被杀最多的是李成才一脉。
按理说李思忠是李成才的孙子,他已经投降,努尔哈赤应该对李成才一脉网开一面才是。
可努尔哈赤反其道而行,对李成才一脉杀得最狠,最多。
换成其他人看到亲人被杀早就反了。
但李思忠没有。
在得知亲友被杀后不但没和努尔哈赤反目,而是继续效命建奴并履立战功,功劳累进一等男兼一云骑尉。
李思忠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患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又称人质综合征,一句话描述就是被害者对施害者产生了感情,甚至帮助施害者继续犯罪。)
“二叔,下次再遇到李思忠...我该怎么办?”见李性忠不说话,李顺祖在旁边轻声询问。
李性忠叹了口气:“李思忠这种人与畜生无异,下次再遇到一定要想办法杀了他。”
李顺祖深吸一口气,郑重其事地回答:“二叔放心,我不会手下留情!”
“嗯,去休息吧,我还要和总督大人商讨攻打宁远城的办法。”
“是。”李顺祖施礼离去。
等李顺祖的身影彻底消失在视野后,李性忠才慢慢收回目光,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中军行辕。
中军行辕内,众将云集。
平辽总督王永吉坐在中间的帅位上。
其他总兵和指挥使分列左右。
李性忠朝王永吉施礼并深表歉意道:“总督大人恕罪,属下有事耽搁来晚了。”
“哎咦,”王永吉摇头,“本督知道你是因为和李顺祖探讨军情导致延误,何罪之有?”
“谢总督大人!”李性忠笑了笑,站到军帐门口。
见所有人都已到齐,王永吉命人从后面搬出一个大箱子。
打开箱子后里面露出十多个大纸包。
纸包里鼓鼓囊囊的,不知道装了什么东西。
王永吉指着箱子里的纸包对亲兵说道:“把这个给大家伙发下去,每人一大包。”
在场的人见状顿时喜笑颜开。
四个亲兵把箱子搬到军帐中间,开始给众人发放。
黄得功排在第一个,他接过纸包后立刻从里面掏出一支烟用鼻子闻了闻。
“黄兄,来一根!”唐通伸手向黄得功要烟。
“去去去,有烟还跟我要!”黄得功使劲挥手,把剩下的烟放在脚边,速度快的让人瞠目结舌。
高第和吴三桂速度同样很快,从纸包里抽出一支烟后立刻夹在耳朵上。
没有王永吉的允许,他们不敢在中军帐内抽烟。
等全部发往完毕后,王永吉悠悠说道:“这是陛下命人从京师送来的烟,比喝茶还要醒盹解乏,诸位一定要省着用。”
“谢陛下赐烟!”众将同时道谢。
“好了,说正事!”王永吉收起笑容,“宁远城就在眼前,今天上午诸位和我都去现场查看过地形,谁有破城之策?”
中军帐内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同时低下头,默不作声。
今天上午他们扮作探马,去宁远河南岸查看地形和建奴兵力部署情况。
不看还好,看完之后所有人都没了信心。
地形相较之前并无变动。
唯一的变数是兵力部署。
建奴主力已经抵达宁远城外,并在宁远河北岸扎营。
其中在宁远河上游部署的兵力最多,下游其次。
中游部署的兵力最少。
不是豪格兵力不够,而是没必要在中游部署太多兵力。
中游区域位于城墙上红夷大炮射程之内,明军胆敢渡河就会遭到岸上八旗兵的反击以及城墙上的炮击。
所以他才会说出六万兵马足矣的大话。
在这种兵力部署下,明军别说攻城,就是渡河都成了问题。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