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512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旗主有令,立刻退兵!”

“休要恋战,速速退兵!”

“快跑啊,再不跑就来不及了!”

在中军大旗移动后,八旗兵开始败退。

有的直接转身就跑,有的则呼唤同伴一起跑。

还有一些人跑到战场外围,扔下武器跪在地上投降。

高得捷见状立刻率兵追杀。

战场上的形势再次转换。

追出五里后高得捷怕再次中了敌人的埋伏,不敢深追只能收兵返回。

此时吴三桂已经派人打扫完战场。

清点完己方损失后,高得捷一脸歉意地来到吴三桂面前低头道:“属下虽然使用诱敌深入,分兵埋伏之计,但没想到还是中了敌军的埋伏。”

“故而犯有轻敌冒进之罪,请总兵大人恕罪!”

“哎!”吴三桂长叹一声,盯着远方的战场说道:“罪不在你,是建奴胆子太大!我也没想到他们会在距离宁远百里的地方设伏!”

“还是属下不够谨慎!”高得捷自责道。

吴三桂拍了拍高得捷的肩膀:“不必自责,你是我亲自带出来的人,辽东的战局怎么样我心里比你有数!”

“多谢总兵大人!”高得捷松了口气。

“伤亡情况如何?”吴三桂收回目光问。

“此战阵亡一百二十一人,轻伤一百六十四人,重伤三十三人。”高得捷后背冒着汗回答。

伤亡三百多人,数量看似不多,但是占据他兵力的一成。

而这...仅仅是一场战斗!

吴三桂听完之后心疼不已,再次叹了口气。

高得捷犹豫半天后低声问道:“总兵大人刚才派人打扫了战场,不知我军杀敌多少?”

“战场上留下一百零九具建奴尸体,而建奴素来有携带友军尸体逃跑的习惯,所以我猜测建奴伤亡和咱们差不多。”吴三桂说道。

呼——

高得捷心里松了口气。

他在兵力不占优的情况下和对方打了个平手,还能接受。

吴三桂继续说道:“除了这些尸体外,还有十二个汉八旗降兵。”

“降兵?”高得捷皱了下眉,“总兵大人想如何处置他们?”

吴三桂没回答,而是将谋士方光琛以及胡国柱等人找来一起商议。

商议了许久,吴三桂朝旁边的亲兵喊道:“卸了这些降兵的武器加州,速将他们送至平辽总督王大人帐下听候发落!”

“是!”

此时天色已晚,吴三桂无法继续行军,只能命令大军原地扎营。

次日上午。

王永吉正骑在马上和黄得功、高一功分析吴三桂的战果。

“关宁军战力果然不俗,面对近一倍的八旗兵竟然能打个平手!”高一功夸奖道。

王永吉缓缓摇头:“关宁军战力确实不俗,但是并没有你们想象中那般厉害。不要忘了,他们的对手是正蓝旗汉军,不是正蓝旗满军...”

“报!”

正谈话间,一个探马来到近前:“总督大人,吴三桂总兵派人送来十一个降兵,说是任凭大人您处置!”

“降兵?”王永吉先是一愣,随后意识到了吴三桂的用心。

他哼了一声后看向高一功:“麻烦高指挥使帮我审一下这些降兵,问清楚他们的来历以及建奴内部的情报。”

高一功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老老实实地回应:“是。”

如果他能从降兵嘴里获得真情报,勉强算是一个功劳。

可如果得到了假情报,大军因此受累...

他高一功不但没功,反而有过。

等高一功走远后,黄得功上前问道:“王总督打算如何处置这些降兵?”

“留着。”王永吉回答。

黄得功对这个答案有些意外,他不解地问:“王总督信得过这些逃兵?”

“可以不信任他们,但是不能辜负他们投降的诚意。”王永吉说道。

见黄得功有些不解,王永吉开始解释:“刘爱塔曾是努尔哈赤的女婿,前后两次逃归大明。第一次失败,第二次成功,后与建奴作战时战死沙场。当今陛下给他连胜三级,赐祭六坛。”

“山海关总兵黑云龙,蓟镇总兵麻登云,此二人在己巳之变时兵败被俘,后成为八旗汉军将领。不过他们二人一直心向大明,大凌河之战时黑云龙趁机逃归,而且当今陛下也参与劝返一事。”

“可惜,黑云龙死于李闯贼之手!”

“麻登云后来亦逃归大明,战死沙场!”

“除了这些人,还有祖大寿、李延庚等人...”

第767章 犬父虎子

“李延庚?”黄得功对此人并不熟悉,开口询问王永吉:“王总督,李延庚是何许人也?我怎么...没听说过?”

王永吉叹了口气,反问黄得功:“黄总兵知道李永芳吗?”

黄得功咬着牙回答:“当然知道!这厮原本是大明抚顺游击将军,努尔哈赤攻打抚顺时他带头投降,成为第一个投降建奴的明军将领!”

“在此贼的运作下,说服收买了大批辽东将领成为内奸!沈阳、辽阳、铁岭等重镇的失陷并非城不坚炮不利,而是城中有李永芳的奸细,在他们的里应外合下才被攻破!”

看着义愤填膺的黄得功,王永吉笑了笑:“黄总兵有所不知,这位李延庚不是别人,正是李永芳的长子!”

“他是谁的...长子?”黄得功的下巴差点脱臼。

“李永芳的长子!”王永吉叹息一声:“李延庚虽跟随其父变节,但一直心向大明!他不但帮刘爱塔逃跑,还在建奴进攻大凌河以及宁远前,派遣心腹家丁向咱们大明朝廷通报消息。可惜...后来事情泄密被杀!”

黄得功震惊的久久无言。

他怎么也没想到叛徒的儿子竟然是大明的忠臣良将!

“他...被谁杀死的?”

“是被黄台吉查获后杀死的!”王永吉惋惜道。

“哎,可惜了!”黄得功跟着惋惜一声,“犬父虎子!”

王永吉语气凝重道:“之前那些只是逃归的高级将领,而讨回来的普通将领和士卒更多!”

“他们为了活命迫不得已投降建奴,但是一直心向大明,并始终寻找机会逃归!”

“现在好不容易逃回来了,总不能杀了吧?”

黄得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能低头不语。

王永吉苦笑一声:“我还是那句话,可以不信任他们,但是不能辜负他们回来的诚意。”

“是我草率了,王总督莫怪!”黄得功带着歉意说道。

“无妨,都是为了平辽大军和朝廷好!”王永吉给了黄得功一个鼓励的眼神,继续跟随大军前行。

半个时辰后,高一功返了回来。

“怎么样?招了吗?”黄得功急忙询问。

“招了!”高一功拿起随身的水袋,往嗓子眼倒了半袋水后继续说道:“我把他们分开询问,这些人官职并不高,所以知道的消息也不多。然后根据彼此的口供互相验证,基本确定他们没说谎。”

“说重点!”王永吉轻咳一声提醒。

“是,”高一功放下水袋:“建奴为了对抗朝廷的平辽大军,出动了数万大军。”

“数万是多少?”王永吉有些不高兴地问。

“具体数量不清楚,他们是正蓝旗汉军佟图赖的部下,级别太低,没有权限知道太多消息!除了他们,正蓝旗满军和蒙古都尽数出动!另外还从其他各旗抽调了不少兵马支援宁远!”

王永吉想了一会:“也就是说...建奴要和咱们在宁远一带决战?”

“差不多吧!”高一功回答,“佟图赖是先锋,率领五千骑从沈阳驰援宁远!”

“还有别的消息吗?”王永吉问。

“有,”高一功表情中带着一丝疑惑,“他当中的一人集结时跑肚拉稀,所以最后一个出城。出城时恰巧遇到勒克德浑,他正率领麾下五千骑兵出城。”

“勒克德浑本就是宁远守将,他带兵出城有什么问题吗?”王永吉纳闷的问。

“问题是勒克德浑出城后没有朝咱们所在的西南方向走,而是向西边行进。”高一功回答。

“西边?”站在旁边的黄得功抬起头,看向西方,“西面都为山地,别说骑兵了,就是步兵走路都很困难!勒克德浑去西北方向作甚?”

黄得功是辽东军出身,早年给辽东经略担任过亲兵,后来升任游击将军。

对辽西走廊一带的地形熟记于心。

他收回目光看向王永吉,发现王永吉也在笑着看向他:“原来勒克德浑是想偷袭咱们。”

“偷袭?如何偷袭?”对辽西走廊地形不熟悉的高一功问。

王永吉从身上掏出一张简易地图,指着辽西走廊说道:“这里是辽西走廊,西面和北面是燕山,再往北是蒙古喀喇沁部!”

“燕山虽高大险峻,但是山中有数条连接辽西走廊和喀喇沁部的山路。”

“其中有一条可以通行战马的山路。”

王永吉说着指向一个叫高台堡的地方:“道路的出口就是这里!为了阻挡蒙古方向可能来犯之敌,朝廷曾在此修建堡垒,名曰高台堡!”

黄得功点头:“确实,辽西走廊的破绽并不多,高台堡算一个!不出意外的话,勒克德浑是提前将兵力藏进山中,等我军正面作战时从侧面偷袭。”

王永吉冷哼一声:“不管那个降兵说的是真是假,我都会在高台堡布置兵力防守,而且是重兵。”

思考许久后,王永吉下令:“出关后每隔五十里设立一座营寨,用于囤积中转物资和粮草。另外...命左翼李性忠在高台堡一带布置五千骑兵防守。”

“勒克德浑若敢偷袭,本督让他有来无回!”

第768章 高台堡

高台堡位于广宁中后所西北方向(今辽宁绥中县高台堡镇)。

从高台堡往北穿过燕山山脉,就是蒙古喀喇沁部麾下炒化、暖兔、贵英等部落的驻牧地。

由于蒙古人可以从这条山路抵达辽西走廊,所以高台堡成为辽西走廊上重要堡垒。

崇祯元年,辽东遭遇旱灾。

这次旱灾旱情严重,波及范围广。

东北平原除了沿河地区外,几近绝收。

与之相近的朝鲜八道粮仓全空。

蒙古草原亦是寸草不生。

牛羊成批饿死,蒙古喀喇沁部陷入生存危机。

为了安抚喀喇沁部,时任蓟辽总督袁崇焕向崇祯上疏请抚。

按照之前的惯例,朝廷会允许边军向草原诸部出售粮食,帮助他们渡过饥荒。

可是崇祯没同意。

因为喀喇沁部在天启六年跟随八旗兵攻打过宁远城。

现在卖给他们粮食,等同于资敌!

于是崇祯给袁崇焕回旨:籍寇资盗,岂容听许?

袁崇焕给崇祯回复:为今之计,急修我备,务诱致之。倘其归我,即厚为费不妨;若不可致,则相机剿逐...

袁崇焕的意思辽东局势紧张,应该先利诱喀喇沁部,收买人心,如果对方不听话再派兵剿灭。

出于信任,崇祯让袁崇焕查清喀喇沁部的人口,根据对方的人口数量出售/兑换粮食。(查明部落多少,计口量许换米,不得卖与布帛米粮及夹带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