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刘西尧不想和王永吉共用一张桌子。
他是总兵,王永吉是总督。
二人坐在一起本来就不合规矩。
今天虽然不讲规矩,但心里还是有些膈应。
再者他是流贼降将,王永吉是正派科举出身的封疆大吏。
和他坐在一起不但吃不好,喝不好,还会有心理压力。
可是不和王永吉共用一桌又不行,因为现场已经没有空闲的桌子。
除非...站着吃。
“陛下驾到!”刘西尧刚刚落座,旁边的太监便喊了起来。
他急忙跟着众人起身迎驾。
礼毕后,崇祯示意众人重新落座。
其他人都在第一时间坐下,刘芳亮却像一截木头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高一功使劲拽了拽他的衣角,低声道:“想什么呢?快坐下!”
“哦...哦!”刘芳亮如梦初醒,急忙坐到座位上。
崇祯假装没看到,坐着说道:“诸位都是国之栋梁,大明的希望。此番收复辽东既需要将士们在前方拼命,也需要大臣们在后方支持。”
“出兵前朕略备薄酒,还望诸位不要嫌弃。”
“陛下真是折煞臣了!”内阁首辅范景文率先说道:“臣等谢恩还来不及呢,岂敢嫌弃?”
“是是,首辅大人说的是!臣等谢陛下隆恩!”其他人跟着附和。
“好!”崇祯底气十足地说道:“今日不醉不归!”
琴瑟声中,众人觥筹交错。
喝了半个时辰,崇祯借故离开。
君臣之间不需要在酒桌上有太多交流,有些事都是面子工程,点到为止即可。
而且有他在现场,众人都放不开。
果然,他走后文臣武将们放下了心中的顾虑,开始大喝特喝。
李若琏穿着一身普通侍卫的衣服,站在远处把现场的情况一一记下。
期间还让太监帮忙拿了两个鸡腿吃。
不知喝了多久,一众文臣武将们才告辞离去。
傍晚时分,高一功和刘芳亮在驿站的房间里小酌。
喝了一会后,高一功突然放下酒杯凑到刘芳亮耳边低声询问:“刘兄,你没事吧?”
“我...我能有什么事!”刘芳亮没好气的回答,“这点酒还醉不倒我!”
“那中午为何愣神?难道是被陛下的龙颜震惊到了?”
“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这里是遍地锦衣卫的京师,小心因为说错话被砍头!”刘芳亮狠狠瞪着高一功。
“明白,明白!”高一功低头夹了一口菜,保持低声问:“刘兄,您中午为何愣神?”
“我...”刘芳亮有些迟疑,“我感觉陛下的声音有些熟悉。”
“熟悉?”高一功先是疑惑,随后嫌弃道:“年纪大了耳朵出问题很正常,吃点茯苓,那玩意对耳朵好!”
“去一边去,”刘芳亮轻轻推了下高一功,“我从小耳朵就好使,不可能听错。”
他用眼角余光向左右看了看后谨慎道:“还记得我被俘进京的事吗?”
高一功点头:“记得!当时大家伙都以为你死了,为此我还给你烧了两筐纸!”
刘芳亮下巴上的肌肉不受控制的颤抖了下,咬着牙说道:“少拿这事寻我开心!”
“好好好,”高一功收起嘲讽的笑容,“你继续,我听着就是。”
接下来,刘芳亮把被俘进京后,在诏狱受审的事全盘托出。
高一功差点惊掉下巴。
他放下手中的碗筷,结结巴巴地说道:“也就是说...当时审你的那个黑衣人极有可能是当今陛下?”
“对!”刘芳亮点头笃定道:“虽然已经过去了好几年,但那个声音一直在我脑海里魂牵梦绕,挥之不去!所以当再次听到那个的声音时,我才会发愣。”
高一功想了半天后腾的一下站了起来。
“你...你要干什么?”刘芳亮被他的举动吓了一跳。
高一功对着刘芳亮深施一礼:“刘兄,你能不能跟我说句实话?”
“什么实话?”刘芳亮有些懵。
“你是不是早就投靠朝廷,成为陛下的内应了?”高一功问。
“没有!”刘芳亮直接否认,“我刘芳亮绝不会做出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事!当年如此,现在亦是如此!”
高一功盯着刘芳亮的脸看了一会,突然笑道:“别紧张,我就是随口问问,喝酒!”
刘芳亮哼了一声,举起酒杯,碰杯畅饮。
次日清晨。崇祯在乾清宫召见了王永吉。
兵部尚书王家彦和内阁首辅范景文也在场。
“臣王永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王永吉走进乾清宫后跪地施礼。
“起来吧!”崇祯语气平静地吩咐道。
“谢陛下。”
“王总督,”范景文开口问道:“平辽乃国之大事,马虎不得!说说你的平辽之策吧!”
“这...”王永吉面有为难之色,“计划倒是有,但是说完需要几天几夜!而且平辽不能只看计划,需要走一步看一步。”
王家彦轻咳一声:“说总体的战略计划即可,不必说细节!我们只是搞清楚战略里有没有明显的漏洞,另外还想知道平辽的大致时间。”
第760章 誓师
面对兵部尚书王家彦的询问以及崇祯投过来的目光。
王永吉深吸一口气,对着崇祯说道:“陛下,臣以为平辽大约需要十年时间!”
乾清宫内安静了一会。
“多...多少年?”不等崇祯做出反应,范景文率先失态。
意识到失态后他急忙朝崇祯请罪,崇祯摆摆手示意无妨。
“十年啊!”范景文有种想骂人的冲动:“老夫能不能活十年还不一定呢,你竟然需要十年才能平辽!”
王永吉沉默不言。
具体多长时间才能平辽,他心里也没底。
但是...时间必须超过五年。
因为上一个说五年平辽的人是袁崇焕。
他不是袁崇焕,不能欺君。
所以...时间越长越好。
如果朝廷不认可,他正好可以卸任平辽总督一职。
“我军此前在辽东吃败仗非兵不利战不善,实乃辽东之事牵扯甚广。所以若想平辽,需理清其中的利害关系!”王永吉解释起来。
崇祯点头,没在意时间问题。
从历史上看,无论是沙普之乱还是奢安之乱,从出兵到击败叛军主力,时间都很短。
但真正彻底平定叛乱需要很长时间。
平乱不仅是军事上的胜负,还有政治上的博弈。
“王永吉,”崇祯开口问道:“直接说战略吧,辽东这场仗你想怎么打?”
“先陆战后水战,先辽西后辽南。等步骑在辽西站稳脚跟,水师在辽东站稳脚跟后,再齐头并进攻沈阳!”王永吉开始说自己的战略计划。
他的计划简单来说是先用步兵和骑兵收复辽西走廊,进而威胁锦州。然后命水师在辽南登陆作战,牵制建奴兵力。
建奴主力若守锦州,那么辽南防御就会空虚,给辽南明军可乘之机。
兵部尚书王家彦听了一会后问:“若建奴死守锦州,并趁此机会把主力调往辽南,击败我军登陆的水师后再挥师辽西,你又该如何应对?”
王永吉微微一笑:“此番平辽步兵和骑兵施行步步紧逼,只进不退的战略,和建奴主力硬碰硬,看谁先撑不住。”
“水师则秉承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思路。辽南多山地,不利于骑兵快速突进!一旦发现建奴主力转向辽南,在辽南登陆作战的水师立刻退向大海,等建奴主力撤退后再次登陆!”
“像死皮膏药一样缠着建奴打!”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王永吉把整体的用兵思路,作战计划一一道出。
崇祯只听,不发表任何意见。
辽东和中原情况不一样。
在京师附近,崇祯可以随便微操前线部队。
因为这里距离京师近,消息传递速度快,而且是大平原,随时可以使用绕后,侧击,诱敌深入等战术...
辽东地形复杂,且距离京师太过遥远,等他微操部队的消息传递到前线,部队可能已经没了。
所以只能让主将自行发挥。
崇祯看向范景文和王家彦。
确定他们二人没有什么要补充,崇祯开口询问:“王永吉,知道朕为何要在午门外宴请你们吗?”
王永吉想了想,答道:“臣以为陛下此举是为了查明各总兵之间的关系,然后可以根据他们的关系排兵布阵。”
“你打算如何排兵?”崇祯又问。
“关系好的合兵一处,共进共退!关系不好的尽量分开,防止干扰对方。”王永吉回答。
崇祯不语,轻轻摇头。
王永吉对崇祯的反应有些意外,他低下头说道:“请陛下赐教。”
崇祯还是摇头:“朕说多了只会影响你,还是自行体会吧。”
王永吉像是吃了苦瓜一样,站在原地很是苦恼。
自行体会和看着办是一个意思。
办好了是领导指点有方,功劳有领导的份。
办不好就是自己把事办砸了,不但和领导没关系,还会因为没读懂领导的意见而受到责备。
王永吉还想询问,可是被崇祯用话语打断:“王总督,孙子兵法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战场上形势变化多端,你是平辽总督,到了战场上你说了算!”
“朕刚才只是想听听你的计划,别无他意!”
“谢陛下赐教!”王永吉虽有无奈,却也只能施礼道谢。
君臣几人又商议了许久,王永吉告辞离开。
五月初二,京师忠烈祠。
大明忠烈祠在天坛西边,永定门北面。
当初择址时,这个位置被崇祯一眼相中。
忠烈!
永定!
正因为有这些忠烈的存在,江山才能永定!
于是工部便按照崇祯的旨意将忠烈祠建在这里。
忠烈祠东面是天坛。
天坛最早叫天地坛,始建于永乐十八年,仿照南京天地坛建造而成。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