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49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李自成淡淡一笑:“别急,朕不会上崇祯的当。”

“吴惟华,朕有几个问题想问你,你要如实回答!”

“大顺皇帝陛下请讲!”吴惟华一脸的谄媚。

“你从哪个城门出的城?”

“西便门。”

“整个北京有多少守军?西便门上又有多少守军,多少火炮?”

吴惟华想了想,认真的说道:“前些天城中募兵来着,加上已有的守军,守城的人数约有十一二万。西便门守军应该不到一万,火炮、火铳、佛朗机炮、佛朗机铳加起来超过一百,其他小型火器也有大几百。”

李自成脸上虽然没有表情,心中却是大为震惊。

火器的数量太多了。

西便门城门狭窄,易守难攻,按理说不会布置太多火炮,没想到大型火器的数量还是超过了一百。

北京城,不好打!

“你不会骗朕吧?”李自成眯着眼,杀气弥漫。

吴惟华已经没有刚才那么害怕了,他跪在地上再次叩头:“大顺皇帝陛下,臣说的都是实话。现在臣只有一个想法,请陛下早日攻破城池,让臣和臣的家人早日脱离崇祯的胁迫。”

李自成盯着吴惟华的脸看了会,淡淡一笑:“嗯,朕答应你。”

“这样吧,你一会回去后告诉崇祯,就说朕同意他的议和条件。不过朕的大军远道而来,一时半刻不好退兵,等休整两三天后再退。”

“是,臣领旨。”吴惟华领旨后不敢起身离开,只能待在原地一动不动。

“朕没事了,你可以走了!”

得到李自成的允许后吴惟华如蒙大赦,“谢陛下,臣这就回去转告崇祯。”

他站起身,强忍着腿部的酸痛,晃晃悠悠的就往外走。

“等等...”

吴惟华扑通一声跌倒在地,他扭转僵硬的脖子,浑身冰冷声音颤抖的说道:“不知陛下...还有...有何指教?”

“北京城各城门的守将中,有熟人吗?”李自成露出一副你懂得的表情。

吴惟华当官这么多年别的不行,察言观色的能力简直一流,他立刻明白了李自成的意思。

略加思索后说道:“皇上,京师各城门的守将都是崇祯和内阁最新任命的,臣与他们关系一般。”

见李自成有点不高兴,吴惟华立刻补充:“臣回去后打算用重金收买,或许能买通一两个守将。”

李自成淡淡一笑:“嗯,你可以回去了。”

“谢陛下!”吴惟华站起身,刚要离开,外面轰的一声巨响!

阜成门又放炮了。

但是...

炮声消失周围没有安静下来,远处反而传来了喊杀声。

李自成皱眉看向刘宗敏,刘宗敏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提着宝剑第一时间冲了出去。

片刻后,刘宗敏提着宝剑怒气冲冲的返回:“皇上,是明军夜袭!夜黑风高看不清人数,为了确保皇上安全,请皇上随臣来,与大部队会和。”

夜袭?

李自成先是一愣,随后愤怒的看向吴惟华,“你果然在骗朕,借着议和的名义搞偷袭!”

吴惟华的内心已经不能用震惊来形容了。

他单纯的以为自己来这里只是商量议和的事,商量完就能返回京师复命。

没想到崇祯竟然借着议和的时间搞偷袭!

这不是把自己往火堆里推吗!

他整个人瘫在地上苦苦哀求:“陛下,臣没有。这绝对是崇祯的奸计,他想借陛下的手杀了臣。”

刘宗敏冷笑:“崇祯为什么要借陛下的手杀你?”

“我...我也不知道啊!”吴惟华一脸茫然。

刘宗敏用剑抵着吴惟华的胸口说道:“皇上,杀了他吧,这人早就失去了崇祯的信任。留着也没用,只会浪费粮食。”

“刘将军稍等,我觉得此事有蹊跷!”军师宋献策开口制止。

李自成点头,同意了宋献策的观点。

愤怒过后他也觉得有点不对劲。

如果崇祯想议和,就不会安排夜袭。既然发动夜袭,就说明议和是假的。

可如果是假意议和,为什么会派一个户部右侍郎前来。

这可是朝廷三品大员!

借刀杀人?

没必要,完全没必要。

里面肯定有隐情!

就在他们疑惑的时候,一个士兵慌慌张张的从远处跑过来,对着李自成亲兵

的耳朵低语了几句。

亲兵听罢脸色顿时大变,马上走进帐内单膝下跪:“皇上,刘芳亮将军急报。”

“说!”

听到急报二字,李自成也顾不得在场的吴惟华了,吩咐亲兵马上汇报。

“是,刚才有人趁明军夜袭的时候,将刘芳亮将军的粮草放火点燃。天干物燥,再加上夜风大作,火势十分凶猛。”

“刘芳亮将军请皇上派兵协助灭火!”

“什么?”李自成腾的一下站了起来。

大军粮草本来就不富裕,再加上明廷将京师方圆几十里的百姓都迁到城中,他们的补给收到了很大影响。

现在刘芳亮粮草被烧,吃饭问题倒是其次,极有可能动摇军心!

议和,夜袭,火烧粮草!

李自成终于愤怒了。

盛怒之下,原本塌陷的额头瞬间鼓起。

他拔出佩刀,挥刀将瘫在地上的吴惟华砍死。

怒吼道:“朱由检,朕誓杀汝!”

第74章 战前会议

深夜。

钓鱼台,顺军中军大帐。

李自成居中而坐,军师宋献策,左辅牛金星,诸位将军分左右而立。

谋士李岩坐在营帐的角落里,不停地咳嗽。

刘宗敏向前一步,对着刘芳亮说道:“刘芳亮将军,此次北伐明廷,其他诸位将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唯独你,先是贪功冒进派三千轻骑长途奔袭明太子,结果没抓住他不说,反而白白损失损两千多兵马。”

“随后,你行军缓慢,导致未能将唐通所部挡在北京城外,让他溜进了城中。”

“再者,大军包围北京后你治军不严,导致粮草被明军烧毁。”

“我军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士气,被这一把火烧的干干净净!本来明日就可以攻城,现在士气没了,还怎么打?”

“你自己说,该当何罪?”

刘宗敏目光锁定着刘芳亮,怒气不减。刘芳亮犯了错,如果不惩罚他队伍会越来越难带。

其他诸位将军静静地看着他们二人,都不说话。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刘芳亮自知犯了错,也不好反驳什么,只能单膝下跪道:“属下自知有错,请陛下和宗敏将军惩罚。”

李自成眯着眼扫视一圈,目光落到谋士李岩身上。

他十分信任李岩,如果李岩昨天没有生病,在李岩的安排下肯定不会被偷袭。

李自成摆摆手:“有没有罪先放一边,你们觉得明天该不该攻城?”

军师宋献策率先说道:“皇上,臣以为缓几天攻城为好。原因有三,一是我军长期征战,现在人困马乏,正好可以让大军休整几天;二是粮草被毁,士气低迷,借休整的机会积累士气;三是可以趁机筹备粮草,只有粮草充足,军心才会稳固。”

左辅牛金星附和道:“臣附议。”

“其他诸位将军呢?”

刘宗敏和刘芳亮不说话,看向刘西尧,袁宗第,李过等人。

这些将军带兵打仗是一把好手,上升到用兵策略等战术问题就不行了。他们自知没有这方面的才能,纷纷将目光看向大帐角落里正在咳嗽的李岩。

李自成微微皱眉,嘴上虽然没说什么,但心里很是不舒服。李岩在军中威望很高,如果说有谁能替代他的位置,此人非李岩莫属。

不过他能有今天的成就李岩功不可没,所以还是恭敬的问道:“李先生,你怎么看?”

(李自成从认识李岩时就称他为先生。)

“咳咳咳,”李岩深深的咳嗽几声,“臣以为,咳咳,应该速战速决!”

“据探马回报,吴三桂的关宁军已抵达山海关一带,就算他再慢,七日内也能到达北京城下!”

“还有,山东总兵刘泽清被明太子和刘文耀用计除掉,所部一万三千人马已到达天津,伺机而动!”

“此时若不攻城,等勤王大军一到,我军该何去何从?”

此话一出,李自成和其他众人纷纷皱眉。

李岩说的有理有据,现在是他们包围明军,等明军的勤王大师到了就是被包围了。

牛金星本来就嫉妒李岩,立刻反驳道:“吴三桂现在山海关一带,麾下只有区区五万兵马,而且他身后还有八旗兵。就算他能驰援北京,最多也只能带三万人勤王。”

“刘泽清更是只有一万多人,战力远不及我顺军精锐!”

“现在十多万大军围城,速战速决没有错,但前提是能必胜!如果首战不利,我军士气将更加低迷。”

“臣提议,休整一两日再攻城!”

李自成看着李岩,又看看牛金星,左右为难。

两人说的都有道理。

尤其是牛金星的言论,士气这个东西非常重要。同样的军队,士气正旺和士气低迷时表现出的战斗力天壤之别。

“咳咳咳,”李岩再次咳嗽几声,“鄙人不才有个问题想请问左辅大人。明军坚壁清野五十里,请问去哪儿筹备粮草?”

“想筹粮只能去五十里之外的地方,不算筹粮的时间,运粮队一去一返就是两天,来得及吗?”

牛金星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李岩继续说:“就算来得及,得派多少人护送粮草?天津据此不到二百五十里,刘文耀麾下五千骑兵可不是吃素的!”

“与其冒着风险筹粮,不如立刻攻城!”

牛金星嘴角抽搐,想了半天也没想到合适的词汇反驳,只能后退半步不再说话。

很明显,这场论战他失败了,而且是一败涂地。

李自成很高兴,刚要开口却见李岩再次发话了。

“刘芳亮将军有过也有功,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不如让刘将军戴罪立功。”

“至于损失的粮草,其他各部先借给刘芳亮将军一些,等他筹到粮草后再归还给各位。”

“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李自成眼神犀利的看着李岩,微微点点头道:“嗯,就按李先生说的办吧!”

“其他各部给芳亮匀一些粮草,明日一早攻城!”

“遵命。”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