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478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明军遇到明军,必定相安无事。

海面上,西北风吹在风帆上发出呜呜响声。

在郑鸿逵的注视下,悬挂建奴旗帜的船队忽然开始减速。

......

“叔父为何减速?”战船上,施琅问施福。

施福叹了口气,把手里的千里眼递给施琅并说道:“哎!给商船护航的战船悬挂着大明国旗和郑字帅旗,咱们这次恐怕要无功而返了。”

“郑字帅旗?”施琅放下千里眼皱着眉问道:“难道是总兵大人的大公子?”

“嗯,出动前我查看了一下各营的情况,只有成功和鸿逵不在泉州!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他们俩!”施琅无奈地点头,“看来朝廷把咱们都算计了。”

“此话怎讲?”施琅有些不解的问。

施琅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传令:“每隔一里留下一艘船侦查情况,其余战船随我后退五里避敌锋芒。”

咯吱吱!

船工们扯动风帆,绳子紧绷如弦,勒在木头上发出刺耳的响声。

趁着战船退后的功夫,施福开始解释:“朝廷早就想增设港口,可是苦于海盗猖獗无法保证商船安全,所以只能一等再等。”

“结果建奴效仿嘉靖时期的倭寇劫掠沿海百姓,于是朝廷命成功率兵北上剿灭。”

“名义上是剿灭建奴,实际上是给商队护航,否则也不会在近期突然增设上海港为远洋贸易的港口!”

“等等...”施琅突然发声,“关辽登津水师一直是朝廷精锐,朝廷为何不派他们护航,反而要让咱们郑家军护航?”

施福拍了拍施琅的肩膀:“天下谁人不知郑家军亦官亦匪?朝廷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什么机会?”施琅瞪大了眼睛。

“一箭双雕的机会!”施福表情严肃,“朝廷一方面大张旗鼓的告诉咱们在南直隶增设港口,组织商人去东洋贸易;一方面又悄悄将大公子的任务改为护航!”

“咱们要想劫掠这些商船,就会遇到大公子。”

“咱们胜,则大公子会因此获罪。”

“咱们败或者不去劫掠,朝廷首次远洋贸易的目标可以圆满完成。”

施琅晃了晃脑袋:“这次不劫掠,下次劫掠不也一样吗?”

“不一样!”施福认真回答,“首次贸易至关重要,全国的商人都在盯着看!若不成,全国商人会失去信心,导致港口荒废!若成,则新设立的港口可以延续下去。”

“哎!朝廷内部有高人啊,否则谋划不出这种一箭双雕之计!”

第717章 首尾相接

听完施福的分析后,施琅忽然说道:“叔父,万一护航的明军是冒牌货呢?”

嗯?

这次轮到施福瞪眼了,他盯着施琅问:“你...你的意思是大公子并不在这里,朝廷知道郑字帅旗管用,所以故意让人悬挂郑字帅旗假扮成郑家军?”

“这只是我的猜测,并没有真凭实据!”施琅非常不自信的回答。

“容我想想!”施福低着头陷入沉思。

事情越来越复杂,他的脑子已经不能用有点乱来形容了。

他们假扮成建奴水师,打算偷袭大明商队。

结果遇到了打着郑字帅旗的护航明军。

鉴于对方有可能是郑成功,派人去辨别身份会暴露和建奴走私之事。

所以他只能猜测对方的身份!

思索间,有士兵报告:“大人,哨船传回消息说明军的船队停下来了。”

“停了?为何停?”施福急忙拿起千里眼看向之前的方向。

可是海面波澜起伏,距离太远又有水汽升腾,什么也看不清。

施福焦急地跑到船舷旁,朝着刚才送信的哨船吼道:“怎么回事?”

哨船上的士兵虽然听不清施福说什么,但是根据施福的口型猜到了内容。

一个军官张着嘴,用口型回答:“他们打起来了。”

打?

施福用口型追问:“谁和谁打起来了?”

“两支明军!”军官用老办法回答。

两伙明军打起来了?

等等...

施福感觉脑袋都要炸了。

也就是说。

此时北面的海面上有两支明军水师正在厮杀。

那么...到底有几支明军?

因为严格意义来说,他们也是明军,只不过是假扮成建奴的明军。

施福越想脑袋越乱,想了一会后彻底凌乱了。

他看向侄子施琅,发现对方也处于凌乱之中。

犹豫再三后,施福下令:“派一艘哨船向明军靠拢,如被炮击,立刻撤退!”

命令下达后,一艘悬挂建奴水师旗帜的哨船离开施福的船队,冲向郑鸿逵。

郑鸿逵的注意力根本没在这边,因为郑成功那边已经打起来了。

他不停地给附近的战船下令,让他们去支援郑成功。

“大人,一艘建奴哨船朝驶向咱们这里!”负责警戒的士兵汇报。

“开炮驱赶即可,不要追击!”郑鸿逵下令。

“是!”

轰轰!

两声炮响,炮弹划过长空落到哨船周围的海面上。

炮弹入水的瞬间激起了猛烈的浪花,把哨船上的人吓得猛缩脖。

见识到郑鸿逵火炮的威力后,施福派出的哨船立刻撤退。

见哨船退却,郑鸿逵继续下令:“分出一半兵力去支援成功,剩下的留在原地警戒。”

令旗摇晃,半数战船出动,半数战船停泊在原地。

被护航的商船见状也停了下来,不敢继续航行。

此地距离长崎港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如果撇下战船独自航行,再遇到海盗时他们将成为待宰的羔羊。

北面的海面上,郑成功和尚可喜已经开始交战。

尚可喜的海战战术师从明军,明军的战术是列纵队炮战。

首先占据上风,然后排列成列纵队冲向敌船。

敌船为了避免被冲撞,会向两侧避让。

由于大部分火炮都被布置在战船两侧的船舷上,所以这就给了明军攻击的机会。

此时。

明军会用两侧的火炮进行攻击,同时保持纵队的阵型将敌船阵型切割成两半。

紧接着鸟铳,弓箭,喷筒,火砖等武器会砸向敌人和敌船。

尚可喜是水战老兵,他要用战术击败明军,而不是靠优势兵力。

所以在开战伊始,他就命战船占据西北的上风向,排成纵队冲向郑成功。

郑成功也不简单。

这虽然是他的第一次实战,但是郑成功十分了解水战的战术,而且手底下的兵都是郑家军精锐。

别说郑成功懂战术,就算他什么也不懂,只要不胡乱指挥,这些精锐也能靠经验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和反攻。

“大人,敌军已经占据了上风向列纵队冲了过来。”士兵汇报。

“列纵队迎敌!”郑成功下令,“准备好灭火器具,鸟铳手盯紧敌船,遇到手拿喷筒的敌军立刻射杀!”

“另外,我军尾船一定要牵制住敌军首船!”

“是!”传令官飞快跑到令旗旁,向各船传达军令。

海面上。

两支船队的距离越来越近。

明军的船队从西向东航行,速度缓慢。

尚可喜的船队从西面刺了过来,比明军的战船速度快一些。

两支船队像两条长蛇,在海面上爬行。

“调戗打舵,列纵队!”明军所有战船上都传出了将领的吼声。

船工们拼了老命,终于在尚可喜船队靠近前,将船队的阵型调整为纵队。

两条“长蛇”一前一后,同时朝着东方爬行。

由于前“蛇”速度慢,所以很快被后“蛇”追上,形成了首尾相接的局面。

尚可喜船队的首船,对着明军的尾船发起了进攻。

轰!

船首唯一一门火炮喷出了无数铅丸。

明军躲在船舷后面,躲过了第一轮攻击。

不过还是有两个倒霉蛋被弹丸射中,他们没有发出惨叫声,而是捂着伤口脸色苍白。

在速度的优势下,建奴的首船来到明军尾船的左后方。

“放!”随着建奴军官一声令下,占据上风优势的他们对着明军尾船发起了饱和式攻击。

上至火炮,下至鸟铳等各种火器先后开火。

喷筒对着明军的船帆喷出了火焰。

火砖等易燃物被人点燃后高高抛起,落到明军战船的甲板上。

第718章 深海鏖战

十五世纪以前,各国战舰的动力来源主要是帆桨并用。

也就是既有船帆,也有船桨。

有风用帆,无风用桨。

十五到十六世纪期间,人类对海洋认知的开始增加。

他们发现海上基本不存在没风的情况,就算真的没风,战舰也可以借助洋流航行。

于是各国战舰逐渐抛弃船桨,使用风帆作为战舰动力。

到了十七世纪中期,只使用风帆作为动力的战舰成为主流战舰。

战舰动力改革的同时,海战方式也在改进。

中世纪时期(公元5-15世纪),海战的主要武器是船首金属。

简单来说就是在船头包裹一块尖锐且凸起的金属,遇到敌船时用这块金属去撞击敌船的船身,使其受损漏水进而沉没。

除了船首金属外,还有投石机,弓弩等远程武器,以及长矛,刀盾等近战武器。

当时的海战战术也很简单粗暴,先用船首的金属冲角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