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476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将领们纷纷离开原地,迈步登上岸边的小船。

船工操纵风帆将小船驶到大船旁边,将领们顺着绳梯爬上大船。

郑成功也用这种方法登上了大船。

见到各船准备完毕的旗语后,郑成功下令:“启航,出发!”

轰!

座船上号炮轰鸣,旗帜纷飞。

水手们扬起风帆拽起船锚,借助海风驶向深海。

船队离开近海后改为一字长蛇阵,在海风的吹拂下驶向北方。

一路上走走停停,在经过数次补给后,终于在九月初旬来到长江出海口附近。

南直隶松江府水师早就看到了他们的踪迹,迅速派出小船询问身份。

确认身份后,消息传到松江府。

松江府等候传旨的太监早就等不及了,立刻将第二道圣旨传达过去。

“不打建奴了,给商船护航?”郑成功看着手里的圣旨,有些泄气。

站在郑成功旁边的郑鸿逵不好地预感愈发强烈。

可事已至此无法更改,只能听天由命。

“郑大人不要灰心,护航的任务干好了一样可以立功。”传达旨意的太监对着郑成功说道。

“陛下还有什么旨意吗?”郑成功问。

“没有其他旨意,陛下只希望郑大人一帆风顺,马到成功!”太监回答。

“多谢陛下!”郑成功对着太监施礼后又问,“请问公公商船什么时候出发?”

“这咱家就不清楚了,具体什么时候出发由松江府市舶司说了算。”

“那...多谢公公指教!我会按照旨意行事!”

太监走后不久,两名官差乘坐小船登上了郑成功的大船。

他们手里拿着公文,上面写着船队出发日期。

郑成功掐指算了算,距离出发还有三天。

第714章 尚可喜

九月初八。

大明朝第一支官商混合船队,从南直隶松江府上海港出发。

整个船队有三十艘商船,十艘大战船,五十艘中小战船以及十艘勤务船(侦查,补给,运输)。

离开近海前,郑成功命补给船给各船补充物资。

然后命随行的三十艘小战船以及一艘物资消耗差不多补给船停止随行。

远洋航行船越大越安全,小船虽然有速度快的优势,但翻船沉没的风险也高。

郑成功不想徒增伤亡。

近海的这些小战船没有返回港口岸边,而是在近海区域游荡。

如果遇到建奴的中小战船,他们就群起而攻之。

如果遇到建奴大战船,他们就急报南直隶水师,让他们担任御敌主力。

进入深海区域后,郑成功和郑鸿逵商量:“二叔,咱们得改一下阵型。”

“怎么改?”郑鸿逵问。

“现在的阵型太乱,如果遭遇海盗会被对方打一个措手不及。我的意思是把战船一分为二,伴随航行!”

“容我想想...”郑鸿逵有些犹豫。

抵达南直隶后他们的任务突然由剿贼改为护航。

换做平时,他会毫不在意。

但是这次不行,因为这次护航会遇到“海盗。”

海盗不是别人,正是施福和施琅。

万幸从泉州出发前,郑芝龙为了防止双方突然遭遇发生自相残杀,约定好了识别敌我的方法。

整个护航队伍中,只有他一个人知道这个方法,也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会遭遇海盗。

如果分兵,失去他约束的郑成功很可能误伤到施福叔侄。

看着犹豫的郑鸿逵,郑成功产生了怀疑,“二叔,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

“没...没有啊!”一向老练的郑鸿逵说话时突然变得结结巴巴。“肯定有事!”郑成功笃定道。

“真没有!”郑鸿逵后背开始冒汗,“我是你二叔,没必要瞒着你。”

“那二叔为什么犹豫?”郑成功目光锁定郑鸿逵,“您在海面上待了半辈子,分兵护航是最基本的常识,没道理犹豫!”

被抓住小辫子的郑鸿逵虽然有些慌,但很快恢复了镇定,他咽了口唾沫说道:“我...我在想分兵后,咱俩谁在前谁在后!”

“有什么区别吗?”郑成功追问。

“当然有区别!”郑鸿逵开始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你初次领兵没什么经验,如果冲在前面很可能会被冒进中了敌人埋伏。换成二叔就没问题了,因为二叔是老江湖不会中计!”

“不对吧二叔!”郑成功指着前面排成长列的船队,“咱们的船队从西往东航行,按照一字长蛇的阵型排列。如果把战船分列在船队前后,由于船队前后距离太长,遇到海盗时很容易支援不及时,造成中间的商船遭到攻击。”

“正常的办法是分列在船队南北两侧伴随航行!南面来敌则南面的战船御敌,北面来敌则北面战船御敌,前后来敌则南北共击之!”郑成功认真分析道。

“可以啊小子!”被揭穿的郑鸿逵还是没有慌,笑着说道:“恭喜你过了二叔的考验!”

郑成功一脸狐疑的看了郑鸿逵一会,没有找出其他破绽。

郑鸿逵拍着郑成功的肩膀说道:“从现在开始分兵,你带一半战船在船队北侧护航,我带另一半在船队南侧护航。”

“好!”郑成功向郑鸿逵施礼告别,然后停船换到另一艘大战船上。

船队重新起航,朝着无尽的深海发起了挑战。

......

朝鲜耽罗岛(济州岛)。

码头上,一个身材魁梧之人正在指挥民夫往战船上搬运物资。

“存放火药的船舱要防火防潮,搬完后拿着干布把掉在木板上的汗水全都擦干净,否则老子砍了你们的脑袋!”

“遵...遵命。”民夫们点头哈腰。

此人名叫尚可喜,原本是大明广鹿岛副将,后来投降建奴被封为智顺王。

尚可喜并非辽东将门出身,他的父亲叫尚学礼,从北直隶真定府衡水县迁到辽东。

万历三年尚学礼迁居辽东投奔巡抚王化贞,被授予千总职位。

尚学礼被王化贞安排到毛文龙麾下,与毛文龙一起取得镇江大捷后又屡立战功,升为中军都司。天启四年三月,尚学礼在巡逻时遭遇建奴八旗兵主力,力战殉国。天启五年,大明朝廷追赠其为游击将军。

崇祯六年七月,投降建奴的孔有德和耿精忠率领八旗兵攻陷旅顺,尚可喜数百家眷全部投水而死。

按理说父亲和家眷都死在八旗兵手上,应该和八旗兵不共戴天才对。

可是尚可喜没有。

崇祯六年,时任东江镇总兵沈世魁想效仿袁崇焕杀毛文龙的办法搞死尚可喜,结果被尚可喜提前得知。

他没有找靠山,也没有向朝廷解释。

而是在两个月后的正月初一,挟持广鹿岛附近四岛万余军民以及无数物资器械,乘船渡海投奔建奴。

他父亲尚学礼如果还活着的话,大概会被活活气死吧。

耽罗岛的码头上,搬运物资的民夫往来不断。

眼看搬运的差不多了,一名亲兵来到尚可喜身边问,“王爷,咱们此番南下劫掠挂什么旗帜?”

尚可喜反问,“上次出兵挂的什么旗?”

“上次出动时战船悬挂的是镶蓝旗。”亲兵回答。

(尚可喜隶属于镶蓝旗)

“这次出发时还是挂镶蓝旗,不过离开近海后要改为明军的旗帜。”

“啊?”亲兵张大了嘴巴,“王爷为何悬挂明军的旗帜?万一和友军遭遇,恐怕会误伤对方。”

尚可喜冷哼一声,“误伤个屁!孔有德和耿精忠被明军水师牵制在辽南一带动弹不得,能偷袭明朝沿海的只有咱们。”

“再者,明军肯定有了防备。咱们悬挂明军的军旗,遭遇明军后可以突然发难,攻其不备!”

“这叫以假乱真,哈哈哈!”尚可喜开心地大笑起来。

“王爷足智多谋,末将佩服!”亲兵第一时间拍马屁.

尚可喜很享受地晃了晃脑袋,继续说道:“准备几面大明国旗和黄字帅旗,老子要假扮成黄蜚去抢劫杀人!”

“遵命!”

一切安排妥当后,尚可喜率领二十五艘中大型战船浩浩荡荡出发了。

第715章 遭遇

海面上。

一支由战船组成的船队正在快速航行。

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航海家们已经可以无视季节风向,做到有风就能航行。

然风有八面,唯当头不可行。

但是帆船能调戗弑斗风,顺风直行,逆风戗走。爱读免费app更新最快,无广告,陈年老书虫客服帮您找想看的书!

调戗是一种航行技术。

简单来说就是调整风帆角度,让迎面吹来的风斜着吹在风帆上,以此获得前进的动力。

船队中央的座船上,施福与施琅正坐在航海图前商议。

“施琅,”施福指着朝鲜耽罗岛南面几百里的区域说道:“从上海港出发去日本长崎港口最常走的海域是这里。”

“这么走不是绕远了吗?”施琅有些不解。

“为了安全,绕远也值得!”施福说道。

施琅先是一愣,随后了然。

远洋航行最怕遇到大风浪。

轻则船身受损,重则船毁人亡。

最稳妥的办法是沿着海岸线航行。

可是大海上没有海岸,所以相对安全的办法是看着岛屿航行。

一是可以在遇到飓风时上岛躲避,二是可以通过岛屿来推断自己的位置,不至于迷路。

(指南针只能指示方向,不能指路。所以在海上,有指南针的情况下也会迷路。)

“那...咱们去耽罗岛南面的海面上守株待兔?”施琅问。

“对,守株待兔!”施福站起来走到船头,倒背着手说道:“上海港的商船比咱们晚出发了近二十天,咱们应该能赶在他们前面布下天罗地网!”

哗啦!

海浪拍打在船身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耽罗岛西南两百多里的海面上,明军船队正在匀速航行。

站在高处警戒的明军忽然朝下面大喊:“有情况,北面的海面上有情况!”

郑成功急忙找了个高点,拿出千里眼看向北方。

只见北方的海面上出现一排黑点,不用想那肯定是一支船队。

由于距离太远,所以根本看不清对方的船只种类以及悬挂的旗帜,更无法分辨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