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难道济尔哈朗喜欢被打压?
其实济尔哈朗这么做也属无奈之举。
摄政王也好,辅政王也罢,必须得有两个以上才能互相制衡。
也就是说,他不可能一家独大。
代善死后,有资格当摄政王的除了豪格就是多铎。
多铎掌握正白、镶白两旗,有钱有权,实力雄厚!
豪格同样不弱。
他最早领镶白旗,皇太极继位后改领镶黄旗,后来才成为正蓝旗旗主。
与他们两个相比,水师总兵多尔衮简直弱到爆。
如果让他选对手,他首选多尔衮!
除了这些原因外,还有另一个原因。
代善死亡消息的传来后,布木布泰(孝庄)第一时间找过他,问他有没有合适的人举荐。
济尔哈朗装糊涂,表示没有。
随后布木布泰分析利弊,向他举荐多尔衮。
并表示如果他能在朝堂上举荐,会给予他一定的好处。
济尔哈朗本就有些犹豫,在利益加持的驱使下立刻答应下来。
福临看着跪在地上的济尔哈朗,内心波澜起伏。
在朝会开始前,他的母亲布木布泰(孝庄)就告诉他同意多尔衮复任摄政王的提议。
起初他还纳闷谁会举荐多尔衮,没想到竟然是济尔哈朗。
换做之前,他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但...
他已经十二岁了,有了自己的想法。
从继位至今,他最讨厌的就是多尔衮,没有之一。
如果让多尔衮复任摄政王,比杀了他还难受。
在他看来谁都可以当摄政王,唯独多尔衮不行。
一念至此,福临率先看向索尼:“索尼,你可有举荐之人?”
“臣...”索尼声音拉的很长,“没有。”
福临的脸开始僵硬,他转动目光问另一人:“谭泰,你可有举荐之人?”
“臣没有!”谭泰低着头回答。
“图赖,巩阿岱,锡翰,苏克萨哈!”福临连续点了四个人的名字,“你们可有举荐之人?”
四个人同时叩首:“臣等没有合适人选,请皇上恕罪!”
他们不是没有合适人选,而是提前接到了布木布泰的通知,希望他们能权衡利弊。
这些人虽然都是旗人,但并不想牵扯到事关皇权的内部争斗当中。
他们大部分人只想自保!
所以面对福临的询问,他们用不表态,不站队的方式回应。
福临的脸变成了铁青色。
身为皇帝,在朝堂上竟然得不到一个人的支持。
这皇帝的位置,还有什么意义?
目光流转间,他看到了一个魁梧的身影:鳌拜!
鳌拜擅骑射,少从军,屡立大功。
最初在正黄旗担任护军校,后授骑都尉世职。崇德二年(崇祯十年)克皮岛,进三等男爵,赐号“巴图鲁”。
巴图鲁是满清的一种荣誉称号,主要为了表彰表现英勇之人。
下至普通士卒,上至王公大臣都可以获得此称号。
但也仅仅是称号。
被赐称号的人不会因为称号而升官加薪,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历史上的满清前期获得巴图鲁称号的人并不多。
其中努尔哈赤时期有六人,皇太极时期有十七人,顺治朝有两人。
康熙时期没有找到相应记录,但不代表没有。
雍正时期有三人获得巴图鲁称号,后来又将其中两人的称号革去。
到了乾隆时期,巴图鲁称号的含金量直线下降。
他前前后后赐给六十八人巴图鲁称号。
福临看着大清巴图鲁鳌拜的身影,深吸一口气问:“鳌拜,你可有举荐之人?”
第708章 自保的含义
鳌拜看了一眼索尼,发现对方正在轻轻摇头。
他犹豫了一下,低着头回答:“臣没有举荐之人,请皇上恕罪!”
福临的脸变成了黑色。
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一个人支持他,岂有此理!
豪格与多铎本想解围,但是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
现场有资格当摄政王的只有他们两个人。
排除自荐后,只有互相举荐这条路可走。
问题来了。
一旦互相推荐,他们又怕对方被福临选中成为摄政王。
得不偿失。
分析利弊后,他们选择了沉默。
福临此时已经被气的直喘粗气,满脸的愤慨告诉众人他心中不满。
他倒背着手走了几步后停了下来。
在用犀利的眼神扫视一周后,福临沉声说道:“索尼,谭泰,图赖,巩阿岱,锡翰,鳌拜。”
六个人有些不明所以的抬起头,同时答道:“臣...在。”
福临冷哼一声:“尔等难道忘了当初在三官庙的誓言了吗?”
提到三官庙,五个人的身体同时震了一下。
皇太极死后没有留遗诏,多尔衮,多铎,豪格等人追逐皇位。
后来众人决定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多尔衮担任摄政王,代善担任辅政王。
确定皇位人选后,索尼,谭泰、图赖、巩阿岱、锡翰还有鳌拜等六人在三官庙盟誓,发誓忠心辅佐幼主,六人一体。
福临在朝堂上提起这件事,是想唤起他们心中的良知。
谭泰、图赖、巩阿岱和锡翰四个人继续低着头,不发一言。
他们从多尔衮手里得到不少好处,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济尔哈朗都妥协了,他们没必要另起事端!
福临有些绝望了。
他第一次感受到苍白无力的感觉。
就在他打算放弃挣扎的时候,索尼站了起来,“皇上,臣有话说。”
“请讲!”福临激动地差点给索尼跪下。
索尼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决心似的说道:“臣以为不必再找摄政王,皇上完全可以亲政。”
唰——
朝堂再次安静下来。
所有人,包括福临的目光都看向索尼。
那一道道目光仿佛有千斤之力,压得索尼喘不过气来。
“索尼,你说的是什么狗屁废话?”济尔哈朗第一时间骂道:“皇上年幼,如何处理朝政?”
“是啊索尼,这完完全全是个馊主意!你出此下策是何目的?”
“索尼此举乃祸国之策,请皇上下令将其处死!”
在济尔哈朗的率领下,许多官员将领开始攻击索尼。
其他人就这么看着,没有求情。
俗话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这句话表面的不能触犯众人的愤怒,做事也不能一意孤行,否则结果只有失败。深层次的含义是不能因为个人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考虑他人利益会触众怒,成为众矢之的。)
福临的权力来自八旗的支持,如果旗人都想杀索尼,福临只能妥协。
否则皇位不保。
年仅十二的福临第一次感受到威胁。
就在他危难之际,殿外响起太监的声音:“启奏皇上,贝子满达海在殿外求见。”
福临像是遇到了救命稻草,他急忙对着殿外说道:“宣...宣他进来!”
“遵旨。”
太监领命,将满达海带到殿内。
“臣满达海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满达海对着福临行叩拜之礼。
礼毕后,他对着福临说道:“皇上,两日前明军出关侦查,与多罗贝勒勒克德浑的兵马在宁远中后所附近相遇。明军领兵之人是祖泽溥,他写了一封信,请求转交给祖大寿。”
说着,他将信件从怀里掏了出来。
旁边的太监迅速将信接过来,转递给福临。
信被信封装着,封口处有蜜蜡封印。
福临想了想问道:“诸位觉得该不该检查信的内容?”
“鉴于祖大寿之前的所作所为,不排除他还在心向明廷,所以应该检查一番!”济尔哈朗立刻说道。
“臣附议。”
“臣也附议。”
朝堂上近半数人表达了同样的看法。
“臣以为不妥!”多铎在恰当的时间站了出来,“祖大寿是汉八旗总兵,无论有没有实权,他都是八旗将领。更何况他的亲支近派都在汉八旗担任要职,手握重兵,理应给与相应的尊重。”
“贸然拆开信封查验只会让他们心生反感,时间久了积怨成恨,对朝廷不利!以我对祖大寿的了解,会将信呈上来以示清白。”
“臣附议。”
“臣也附议。”
有了多铎的表态,正白镶白两旗的将领官员立刻变成复读机,在朝堂上不停重复。
福临不等其他人表态,直接下令:“就按豫亲王的想法办吧!”
“奴才遵旨。”太监双手捧着信,走出殿外。
满达海对着福临磕了一个头继续说道:“皇上,祖泽溥此番出关帮吴三桂带了一句话。”
“哦?”福临意识到将有大事发生,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什么话?”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