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47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说到这李自成突然开始摇头,“不,不用他投降,他也不会投降!只要把那些守军杀光了,杀怕了,就能像洛阳一样不攻自破!”

李自成进攻洛阳时守军内讧,打开城门将他们放进了城。

“臣,领旨。”

刘芳亮无话可说,只能点头领旨。打仗就会死人,要想少死人,只能尽快结束这场战争。

“不过...”李自成话锋一转,“今天晚上让杜勋从阜成门进城,顺便数一数城头上有多少火炮。”

“至于议和的条件嘛...二百万两白银,外加朕去山海关外帮他围剿八旗兵。条件如此诱人,他不会不同意吧?”

李自成的话刚说出口,只听外面轰的一声。

吓得所有人立刻站起来看向帐外。

“皇上,明军偷袭!”刘宗敏左手拿起头盔戴在脑袋上,右手提着宝剑冲了出去。

其他人也纷纷收拾,准备迎敌。

片刻后刘宗敏一脸嘲笑的走了回来:“皇上受惊了,炮声是从阜成门的方向传来的,只是空炮没有弹丸,探马回报明军没有趁机偷袭,应该是疲兵之计。”

“困兽犹斗,不足为惧也!”军师宋献策手捻须髯,微微一笑。

左辅牛金星眨了眨眼睛,说道:“各营密切关注各城门上的动向,防止明军趁夜偷袭。”

......

京师,乾清宫。

轰的一声!

当西面传来炮声时,朱连知道是酉时中了。

城上的守军每隔半个时辰放一次炮,第一次在酉时中,下一次是戊时初(晚上七点)。

“皇爷!”王承恩的声音在朱连身旁响起。

朱连好不容易有了写作的灵感,正要下笔写动员令时却被王承恩打断了。

他有些不悦,“嗯,何事?”

“阎应元到了!”

“谁?”朱连以为自己听错了。

“是江阴典史阎应元到了!”

朱连浑身一颤将手中的毛笔甩了出去,激动的站起身:“快让他进来,不,快把他请进来!”

王承恩一脸的震惊。

典史是什么职?无品,未入流,严格来说算不上官,只能称为吏。

区区小吏竟然能被皇上用请字,可见一斑!

片刻后,在王承恩的带领下江阴典史阎应元走了进来。

“臣阎应元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阎应元外包看起来二十多岁,面目消瘦,一脸疲惫。穿着一身明军最普通的棉甲,右臂帮着一条白布。

他跪倒施礼时看到右臂的白布后后背顿时一凉,伸手把白布扯了下来。

“陛下,投降流贼的明军皆在右臂绑白布,臣为了迷惑流贼才会如此打扮,请陛下见谅。”

朱连大手一挥毫不在意,“无妨,阎典史快起,朕可算把你盼来了!”

阎应元一脸懵逼的起身,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江阴距离京师一千八百里,他收到朝廷的六百里加急后立刻动身。紧赶慢赶还是晚了,到达北京城外时流贼已经围城。

好在他知道流贼的底细,在右臂绑了白布假装成探马才骗过敌军,在城外以投降的名义被人用绳子拽进城。

可是...

要知道,大明朝除了给事中和御史外,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上朝面君。

他一个小小的典史,陛下竟然亲自让他来到乾清宫,会是什么事?

见崇祯一脸兴奋,阎应元跪地不起:“臣惶恐,请陛下示下。”

朱连淡淡一笑,“阎典史平身吧,朕找你来是为了守城,仅此而已。”

“谢...谢陛下。”听到是让他守城后,阎应元这才松了口气站起身。

“晚饭吃了吗?”

阎应元一脸扭捏,这一路风餐露宿,饿了吃干粮,渴了随便找点水喝。

找不到就硬抗。

现在是又渴又饿。

当着皇上的面不好意思说出来,只能含糊其辞。

朱连吩咐道:“王承恩,让尚膳监弄两个菜再熬点粥,做好后端过来给阎典史吃。”

“陛下臣不胜感激!”阎应元激动地差点哭出来。

这待遇的规格太高了!

别说他,就是位极人臣的当朝首辅也没享受过,可见皇上对他的重视。

崇祯并不急于让阎应元进入守城的角色,他给阎应元赐座后让他休息。

片刻后,尚膳监将做好的饭菜送了过来。

阎应元期初不敢当着崇祯的面吃,在王承恩的再三示意下才背过身去狼吞虎咽。

朱连坐在椅子上,仔细观察着阎应元。

历史上的阎应元可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是抗清三公之一!

至于另外两位朱连没有召他们进京,因为朱连夜不确定京师能不能守住,与其冒险不如给太子多留点人才。

阎应元任江阴典史期间率十万民众,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两百余门重炮,独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史称江阴八十一日。

最后江阴惨遭屠城,仅剩下老幼五十三口人。

能在八旗兵的围攻下守住城池,而且是八十一天,别的不说,阎应元守城绝对有一套!看書菈

朱连不远千里让阎应元来北京的目的只有一个:守城!

只要守住京师,大明就还有一口气!

凭着这口气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也未尝不可!

第71章 攻心为上

阎应元吃饱喝足后跪地施礼:“谢陛下隆恩。”

“平身。”

外面虽然有十几万流贼围城,但此时的朱连却是罕有的平静。

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守城的主心骨来了。

“阎典史,流贼大军围城,朕把京师交给你,你有把握守住吗?”

此言一出吓得阎应元差点把刚吃下的饭吐出来。

在一旁伺候的王承恩也是满脸的不可思议。

皇上没事吧?

先不提阎应元有没有本事管理京营,但就他的身份来讲,京营的士兵们都不会服他!

“陛下不妥,臣既没有功劳也没有苦劳,受之有愧。且京师乃大明根本,臣是九品小吏,担不起这份重任。”

“如果陛下想重用臣,请让臣在城头上据守几日,臣一定不辱使命。”

朱连饶有兴趣的看着他,心中甚是满意。

阎应元有血性,有骨气!

他只想凭本事用功劳升官,而不是靠任命。

“这样吧,”朱连片刻间做好了安排,“西便门的守将是锦衣卫指挥同知王国兴,你去他那守城。”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作为文官,朕不希望你用身体守城。京师百万民众,不缺你一个!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朕希望你站在将领的角度上,用策略、用脑子守城。”

“流贼攻城的方法你应该有所耳闻,仔细想想如何应对。想好了试一试,管用的话写下来!朕会让其他城门的守将效仿。”

“如此,京师可守!”

阎应元认认真真的听着崇祯的教诲,不时的点头在心中暗暗记下。

等崇祯说完话他先是站在原地思考片刻,谨慎的问道:“陛下,臣有一事不明,请陛下示下。”

“讲。”

阎应元深施一礼:“孙子兵法曰: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流贼大军围城,可有针对敌军的攻心之计?”

朱连愣了下,藏在脑袋里的疙瘩终于被人解开。

自穿越以来,他做了那么多事,始终觉得少了点什么。

思来想去也没有头绪。

今天被阎应元一语点破。

攻心!

以前他只顾着团结军民,忽视了对敌军的心理战。

朱连忍不住问道:“读过兵法?”

“略知一二。”

“嗯,你倒是提醒了朕。”

“王承恩?”

“臣在!”

“准备一些白布,宽有两丈,越长越好!明日挂在城墙之上!”

王承恩双膝一软差点跪在地上。

皇上这是想干什么?

挂白布可是投降的意思!

好不容杀了那么多人,做了那么多事,不会真的投降吧?

阎应元嘴角也是一阵抽搐。

他不来还好,来到之后皇上竟然要投降...

旋即,他明白了崇祯的意思。

见崇祯盯着他看,阎应元躬身施礼:“陛下,是要在白布上写字吗?”

“对,你觉得写什么字比较合适?”

阎应元想了想。

攻心无非是动摇敌军的军心。

李自成的兵马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投降李自成的西北边军,这些人颇受李自成器重,是精锐也是他的嫡系。此次北伐的约有七八万人,其中四成步兵,六成骑兵。

第二部分是沿途投降的明军,这部分人战力参差不齐,但好歹是正规军,稍加休整也算是精锐。

第三部分是灾民,逃亡的百姓。灾民们往往是拖家带口跟着李自成,虽然数量巨大,但很大一部分是妇女、儿童以及老人,战斗力可想而知。

想动摇第一部分的军心比较难,他们本是西北边军,由于朝廷将大部分军饷都给了辽东,导致他们缺饷十分严重,早已没了为国效力的心。投降李自成后,李自成没有亏待他们,他们对李自成也是忠心耿耿。

第三部分不用考虑,那些灾民都是见风使舵的乌合之众,没了主力他们自己就散了。

关键是第二部分,这些人投降后待遇并没有提高多少,而且李自成对他们也不是十分信任。

思考良久后,阎应元悠悠说道:“陛下,臣以为在白布上写这几个字比较合适。”

“投降者免罪,官复原职!粮饷充足,不欠军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