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440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是大人!”亲兵一边挠脑袋一边回答,“钱庄的人态度好,有礼貌,但...一问三不知!”

“什么?”吕大器满怀期待的忻从天上掉下,直接摔到十八层地狱。

“坏了...”他后背发凉,脑门发紧,浑身开始失温。

如果预料不假的话,他大概率被曹化淳坑了。

也就是说...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外省粮食。

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虽然不清楚曹化淳骗他的目的,但吕大器已经没心思琢磨这件事了。

他要立刻上报朝廷,请求朝廷帮忙。

想到这他疾步走到桌子旁,拿出纸笔开始写公文。

写完公文后吕大器心里还是没底,又拿出一张纸开始给山西总督写信,打算向他借粮!

腊月二十九傍晚,信使带着信匆匆赶到山西太原府。

“在下是陕西三边总督派来的信使,求见山西总督方大人。”信使站在府衙的后门旁边低声说道。

山西总督名叫方孔炤,虽然是一介文人却十分擅长用兵,尤其是在湖广担任巡抚期间,面对来势汹汹的张献忠八战八捷,打的张献忠不敢正面抗衡!

他本人在历史上并不怎么出名,不过他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儿子,名叫方以智......

山西总督方孔炤亲切接见了信使。

看完吕大器的信后,方孔炤对着信使说道:“回去告诉吕大人,就说实在抱歉,朝廷要在草原上练兵,山西的粮食都给边军运过去了,目前无粮可借!”

信使无奈只好施礼转身离开。

信使刚刚离开,曹化淳身影一闪从后面走了出来。

他对着方孔炤深施一礼:“多谢方大人配合。”

方孔炤有些担心地问:“这么做会不会把吕大器逼到绝路上?”

“就是要把他逼到绝路上!”曹化淳目光坚决。

“为何?”

“因为他身边有人往外走漏消息,不把陕西府库的粮食掏空,陕西的奸商劣绅不会露出真面目!”

方孔炤愣了下,看向曹化淳的目光中多了一丝敬畏。

吕大器得到消息后差点昏厥过去,给所有关系好的同僚写信。

信的内容只有一个:借粮!

第662章 筹调粮食

崇祯二十二年正月初十,一封又一封的公文从陕西加急送到京师。

公文的内容只有一个:请朝廷从外省调运粮食送入陕西,平抑当地粮价。

内阁首辅范景文拿着公文来和崇祯商议:“陛下,吕大器在陕西遇到了大麻烦!”

看着一脸急切的范景文,崇祯假装毫不在意道:“什么麻烦?能有辽东的建奴麻烦大吗?”

范景文很是担忧:“是吕大器,他在陕西推行货币改制导致当地粮价飙升!为了平抑粮价,他将官仓的粮米低价卖给百姓,现在官仓粮米告急,吕大器请求朝廷帮忙平抑粮价!”

“陕西民风本就彪悍,若是不及时平抑粮价,走投无路的关中百姓恐怕会再生民变!”

范景文这番话让崇祯很不高兴。

他上来就把问题归咎在货币改制上,而非趁机捣乱的陕西士绅和商人身上。

不过他没有因此厌恶范景文。

每个人都是时代的局限性!

范景文身为内阁首辅,代表的是士绅阶级的利益。

帮他们说一两句好话也无可厚非。

“无妨,陕西三边,偏关镇,宣府,大同驻扎了近十万精锐,他们若是敢发动民变,朕就派大军平叛!”崇祯说话时语气非常高傲,再次表露出一副满不在乎的的样子。

“休养生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如果再起刀兵,关中恐怕将难以恢复往日繁华。况且起刀兵治标不治本,大军撤走后还会遇到相同的麻烦,请陛下三思!”范景文极力劝解。

“内阁什么意思?”崇祯问。

“这是内阁的票拟!”范景文一边将票拟递给王承恩,一边说道:“内阁的意思是从其他省份往陕西调粮草。”

崇祯两眼一瞪:“说的容易,调粮需要钱,钱从何来?”

“国库...”

不等范景文说完,崇祯拍了下龙书案:“朝廷去年的亏空高达四百万两!若不是李阁老追缴赋税欠款让国库有些许盈余,若不是开矿队伍查抄了几个贪官污吏,国库早就空了!”

“你身为内阁首辅不要总想着花钱,要想办法给朝廷开

网站公告: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想要无广告阅读请下载爱读免费/apk/爱读免费更好体验,更快更新敬请您来体验!!!!爱读免费欢迎您!!!源!”

“这...”范景文没话说了。

截止到目前,他确实还没找到增加朝廷税收的办法。

要是有的话,他也不至于被崇祯数落的张不开嘴。

“请陛下三思!”范景文不甘心,继续相劝。

崇祯继续表态拒绝!

范景文化身成唐僧,用念紧箍咒的方法在崇祯旁边碎碎念:“陛下,让司礼监批红吧!”

“陛下,此事关系体大。”

“陛下,国库目前还有盈余,先把眼前的事解决了再考虑开源不迟...”

......

崇祯起初还能承受,随着时间的推移耐心很快消失不见,他摆手道:“票拟暂且留中,范尚书推下吧!”

留中的意思是既不同意,也不反对,给人一种昏庸无道的感觉。

范景文见状只能施礼,转身离开。

他前脚刚离开乾清宫,李若琏后脚就走了进来。

“臣参见陛下!”李若琏施礼。

“免礼平身,”崇祯说话的同时挥手让大殿内无关的太监离开。

等他们走出去后,崇祯低声问道:“陕西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

“回陛下,陕西粮价涨的很快,年前最高时可达二两半一石,后来各府州开仓低价售卖官粮,粮价暂时回落到每石二两。陕西锦衣卫最新传回来的消息说,那里的粮价又涨回了二两半一石!当地的士绅和商人为了囤粮,花了不少银子!”

“朕让你们囤积粮食的差事办了吗?”崇祯问。

“办了,臣特地交代过,购买粮草时要用银币,不能用铜板。”

“嗯,”崇祯点头,“去往关中的几个要道给朕看住了,凡是携带大量铜钱的商人一律不准进入关中,朕要给关中制造出缺铜钱的局面!”

“陛下放心,关中几大隘口都有锦衣卫把守,不会放任何一个倒卖铜板的商人进入陕西!”李若琏施礼道。

邮驿司设立之后,沿途关卡不敢擅自阻拦有官凭路引的商队。

毕竟崇祯曾经说过,擅自阻拦者视为违抗旨意,斩立决!

但...

锦衣卫敢!

他们本身代表的就是皇权,想阻拦商队

网站公告: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想要无广告阅读请下载爱读免费/apk/爱读免费更好体验,更快更新敬请您来体验!!!!爱读免费欢迎您!!!只需要一个怀疑对方的铜钱是假币的理由就行。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调查!

铜板一个个数,数完之后再分别真假。

发现一个假的,全部重数一遍!

目的就是拖延时间,而且是合理合法的拖延!

等陕西的货币改制告一段落后,锦衣卫才会放行。

到那时...

全国的货币改制都已开始,商人手里的这点铜板对陕西时局已经造不成太大影响了。

“好,”崇祯点头,“这件事造成的影响可能会很差,你要做好被弹劾的准备。”

“臣已经安排好了。”

说到这,李若琏向大殿内左右看了一眼。

确认没外人后,他才低声说道:“如果被弹劾,臣会将当值的几个锦衣卫罢官免职。”

“不要寒了下面人的心。”崇祯提醒。

“陛下放心,臣在安排任务前就给了他们大笔的钱,并将可能出现的后果告诉了他们,这些人都是自愿的。”

“嗯。”崇祯满意地点了点头。

锦衣卫除了帮他干活外,还要替他背锅。

该给的钱一定要给足!

君臣二人又聊了一会其他琐事后,李若琏施礼告辞。

他走后,早已在殿外等候的嘉定伯周奎走了进来。

“老臣参见陛下!”周奎对着崇祯深施一礼。

“国丈免礼平身,”崇祯亲自上前将周奎搀扶起来,然后对着王承恩吩咐:“给国丈搬个凳子。”

看着眼前的凳子。周奎没有像之前一样有疑心,而是客套一番后径直坐了上去。

数年来,他在崇祯的照顾下赚了个盆满钵满。

尤其是打造骑兵买马的生意,让他的财产翻了好几倍!

别说崇祯的凳子不收费,就是收费,他也愿意掏钱坐。

“李性忠,刘肇基他们要在春天北上草原征讨西土默特部,需要大量的粮草。国丈手中的商队承接了运粮任务,截止到现在往朔州和大同一带运了多少粮?”崇祯开口直奔主题。

周奎眨了下眼睛:“不知陛下想问明面上的数字还是真实的数字?”

“当然是真实数字!”崇祯说话时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网站公告: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想要无广告阅读请下载爱读免费/apk/爱读免费更好体验,更快更新敬请您来体验!!!!爱读免费欢迎您!!!

第663章 崇祯的北失南补

为了打好陕西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崇祯做了一个十分复杂且大胆的计划。

他先是让李性忠和刘肇基制定出兵计划,准备北上草原打蒙古人。

打仗需要粮草,所以他又命户部、兵部给边军筹备出征所需的粮草。

(士兵打仗需要吃双粮,举个例子平时每天吃一斤半粮食,战时要吃三斤,否则体力跟不上。)

周奎凭借自己的本事,不出意外地承接了一部分运粮任务。

在周奎拿到兵部和户部的官凭路引后,崇祯从内帑掏钱,让周奎多买了六十万石粮食。

在其他人眼里看来,这些粮食都是军粮。

要运往边关给边军吃。

其实这些粮食都是要调往关中平抑粮价的粮食,只不过披上了军粮的外衣。

崇祯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为了掩人耳目。

尤其是那些反对货币改制的人!

消息一旦被他们得知,陕西的士绅和商人也会得到信息,从而改变策略让崇祯无法割韭菜。

崇祯货币改制的目的有两个。

短期目的是割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