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405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不过这些人没有被彻底打动,而是继续追问其他方面的知识。.

他们从瓷器烧制,造纸,开矿,纺织,问到炼铁炼钢,甚至武器制造等诸多方面。

这个过程持续了整整一天。

散衙(下班)前,京师研究总院上到管事的官员,下到看门的衙役都被宋应星庞大的知识储备折服了。

他懂得太多了,简直是一本行走的藏书!

第二天。

宋应星来到了京师制造总局。

制造总局里全都是匠人。

造纸,雕刻,印刷,炼铁,炼钢,制造武器,酿酒等各种匠人一应俱全。

宋应星倒背着手在匠人身边挨个走过。

每走到一个匠人身边,他不但能说出匠人正在做的环节叫什么,还能提前说出匠人接下来要干什么。

匠人们第一次遇到如此精通业务的领导,对他好感大增。

不到一个月时间。

宋应星就把制造局和研究院的情况摸清,并梳理完毕。

四月的最后一天,宋应星在朝会上提交了一份公文。

“陛下,臣以为要用适当的方法推广新的种植技术,而不是靠官府一纸政令。”

“宋侍郎继续。”崇祯很是期待。

宋应星轻咳一声后接着说道:“大乱之后百姓对朝廷和地方官府的信任度并不高,强迫他们按照新方法种地反而会引起不满,最终适得其反。”

“臣的意思是在各县准备百余亩官田进行示范,有条件的可以普及到村。官田用新方法种地,其他田用老方法种,等到秋收时对比两种田的产量。只要官田的产量高,百姓们就会自发的学习新种植方法。”

“如此可事半功倍。”

满朝文武和崇祯同时看向宋应星,对这位工部右侍郎的言论刮目相看。

简单商议后,朝堂几乎全票通过了这个方案。

一道道政令从北京发出,去往全国各府、州、县。

夏种将至。

各地都拿出数量不等的示范田,准备科学种地。

第613章 云南战事

崇祯二十年五月中旬,京师的消息传到了云南。

“定国,定国...”孙可望拿着邸报快步走进营帐。

“怎么了?”李定国目光离开桌子上的地图,看向孙可望。

“嗯...你...还是自己看看吧。”孙可望将手中的邸报递了过去。

李定国一脸狐疑地拿起邸报。

仅仅看了一眼,他便浑身一震。

李定国眼睛里先是闪过一丝错愕,紧接着被无法形容的震惊所笼罩。

他死死的盯着手中的报纸,拿报纸的右手开始不受控制的颤抖。

邸报上赫然写着献贼死,内患平六个字。

“这...”李定国有些不敢相信看到的一切,声音颤抖地询问道:“这...这邸报从何而来?”

“是商人从京师带过来的。”

“哪个商人?人在何处?”李定国焦急地问。

他还是不相信报纸上的内容,打算把商人找过来当面询问。

“定国你冷静一些,这是朝廷的邸报,错不了。”

孙可望的这番话终于让李定国暂时冷静下来。

他将目光重新挪到报纸上,开始阅读标题下面的内容。

随着内容的深入,他越看越震惊,越看越悲伤。

看到最后,李定国跌坐在凳子上缄默无言。

张献忠死了。

艾能奇也死了。

虽然汪兆麟的死能给他带来一丝愉悦,但张献忠的幼子和刘文秀秋后问斩的消息又让他的内心复杂起来。

固然已经归顺了朝廷,但他还是没忘记张献忠的养育之恩。

除了张献忠的养育之恩外,他和刘文秀还有兄弟之情。

不能坐视不管。

“我得做点什么...”李定国站起身往外走。

“你去哪儿?”孙可望追问。

“找文总督求情!”

“你...等等我。”孙可望追了出来。

二人很快来到中军行辕。

军帐内,总督文安之正在处理公务。.

他是整个云南最忙的人,没有之一。

在猛烈的攻势下,明军已经收复了除沙定洲老巢蒙自以外的所有地区。

收复这些地区后既要安抚土司们的情绪,又要防止他们复叛,同时还要督促各地尽快恢复生产,保证滇中粮食供应。

“报,总兵李定国和游击将军孙可望求见。”亲兵来到帐中传信。

文安之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抬头说道:“让他们进来吧。”

话音刚落,李定国和孙可望迈着大步走了进来。

“李总兵和孙将军找本督有事吗?”

李定国沉声询问:“请问总督大人可否知道张...张献忠死亡的消息?”

“知道,”文安之缓缓回答:“朝廷一个月前的公文里就提及过此事。”

一个月前?

李定国深吸一口气继续问:“既然一个月前就知道了这件事,文总督为何不告知我们?我们虽然是降将,但已经归顺了大明,有资格知道这种消息吧?”

文安之轻轻点头:“有资格,但没意义。”

“为何没意义?”李定国情绪有失控的迹象。

“你知道了又如何?能阻止什么吗?显然不能!不但无法阻止事情的发生,还会影响情绪,对即将到来的战事极为不利。”文安之用斥责的语气解释道。

“陛下遣我等入滇平叛,打胜仗是唯一出路。身为军人当置身局中,不被局外事所干扰,否则有战败的风险。”

李定国和孙可望怔了怔,闭口不言。

文安之的话让他们找不到任何反驳的理由。

“不过...”文安之话锋一转,“我已经给朝廷发去公文,说汪兆麟作恶多端,本就是该死之人,被砸死完全是罪有应得,请陛下对刘文秀从轻发落。至于张献忠的幼子,本督也无能为力。”

李定国和孙可望先是愣了下,随后一脸惊喜地给文安之施礼:“多谢总督大人!”

他们没料到文安之会给刘文秀求情,如此一来刘文秀被赦免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文安之呵呵一笑:“局外事也先放到一边,说说接下来的战事吧。”

“好!”李定国和孙可望同时向前几步,来到摆放地图的桌子旁边。

文安之跟着来到地图前面,开始介绍情况。

“蒙自是沙定洲老巢,他在此经营多年根基深厚。不过据锦衣卫送来的消息说,蒙自一带没有城池,都是各个部族自建的营寨。”

“营寨规模不同,建造的规格也不同。”

“大营寨的围墙多为石木混合搭建而成,外有塔哨内有箭楼。

“小营寨的围墙大部分是木制,塔哨和箭楼的数量也少了许多。”

孙可望哈哈大笑:“木头围墙?太好了,咱们的火炮能把围墙炸碎。”

“孙将军别高兴的太早,”文安之提醒道:“蒙自山高林密,道路崎岖,无法运输火炮。咱们能带的火器除了鸟铳三眼铳外,也只有大抬杠了。”

“而且那里空气潮湿,开箱的火药如果不尽快用完,很容易受潮失效。”

“所以...两位好好想想该怎么打赢这场仗吧!”

李定国和孙可望对视了一下,同时皱眉。

沙定洲大势已去,明军早晚会胜。

但...

李定国不满足于此。

他要在胜利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己方伤亡。

这样不但能交出漂亮的战绩,还能给朝廷省下不少抚恤银。

本着这个原则,李定国开始制定战术。

两天后。

千余土司兵率先离开营地,给附近的营寨发檄文。

“凡附逆沙定洲的寨子,只要开门投降,大明朝廷既往不咎。拒不投降者,屠寨!”

蒙自地区有大大小小数百个部落。

这些部落首领见沙定洲失势,再加上明军主动召降,立刻举起了投诚的大旗:“明军威武!我与沙定洲不共戴天!”

第614章 平定沙定洲(上)

“大事不好了,明军攻寨了!”沙定洲蒙自营寨的院子里,响起了探马的吼声。

沙定洲急忙提起裤子往外走。

他打开房门后向外看去,只见自己麾下的探马正站在院子中央来回踱步。

沙定洲急忙问道:“明军来的也太快了吧?咱们和明军中间可是隔了十几个寨子呢!”

“大人,那些寨子被明军打怕了。明军檄文一到,他们立刻就降了...”

沙定洲欲哭无泪。

当初起兵造反时说好了荣辱与共,和明军血战到底拒不投降。

结果除了他本部营寨外,其他各部落都是墙头草。

“明军有多少人?”沙定洲收起情绪后问。

“根本数不过来。”

“妈的,数不过来也得有大概的数吧!”

“可能有三四千人吧,全是步兵!”探马胡乱编了一个数字。

沙定洲大脑飞速运转后吩咐道:“集结所有兵力前去迎敌!”

“遵命。”探马转身离开。

沙定洲没有跟着探马一起走,而是转身回到屋内。

屋子里的万氏此时已经穿戴整齐,正在拿武器。

“夫人...”沙定洲伸手将万氏揽在怀中,“要不咱们降了吧!”

“投降?”万氏美眸微微一瞥:“你觉得明廷会放过咱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