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385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李性忠的二百亲兵不要命似的冲上来替他解围。.

后面的支援的骑兵紧随而至。

双方再次陷入阵地战。

由于进攻受阻,明军骑兵被迫停下了冲锋的步伐。

外围的蒙古骑兵见状迂回至明军身后,悄悄将这支明军包围起来,并发动了进攻。

前面进攻受阻,后面遭到合围。

明军的局势不容乐观。

看着四周晃动的蒙古军旗,李性忠知道他已经被包围了。

不过他一点也不慌,因为他相信这些兵的战力。

砰!

重新装填完毕的三眼铳再次喷出火舌,挡在图台前面的蒙古骑兵非死即伤。

砰!

第二支三眼铳对准图台本人射出了弹丸。

图台身上的甲胄被弹丸射穿,滚烫的铅丸钻进皮肉之中,疼的他哇哇大叫。

放完铳的明军立刻挥舞三眼铳向前冲锋。

在三眼铳的抡,砸之下,明军硬生生从人群里杀出一条血路,

“死!”一个明军趁乱来到图台面前挥刀上挑。

刀尖划破了图台的脸颊,不等他喊出声,另一个明军瞅准时机将腰刀刺入他的腋下。

这里没有甲胄防护,锋利的刀尖直接刺入胸腔。

察哈尔部管旗章京图台艰难地低下头看了一眼雄起,又艰难地抬起头看了看凶手。

最后不甘心地浑身一软跌落马下。

这支明军达成了斩将成就!

“杀!”目睹这一切的十几个明军爆发出数百人才有的气势。

他们像是打了鸡血一样涌向最近的敌人。

最先倒下的是蒙古扛旗兵。

他脸上中了两箭,浑身上下都是刀痕,胸口和肚子被火器射中,死的非常惨。

不止是他,就连他胯下的战马也受到牵连,被明军用箭射成了大号刺猬。

随着中军旗帜倒下,蒙古骑兵开始溃败。

蒙古兵是部落制,主将一死剩下的普通士兵毫无斗志。

“管旗章京死了,大家伙快跑啊!”

“抢尸体,把他的尸体抢回去能发大财!”

“来不及了快跑吧,有命赚没命花!再不跑就成为明军的刀下鬼了。”

在明军的追击下,蒙古骑兵四散而逃。

蒙古骑兵的单兵装备虽然不行,但是马术十分精湛。

在他们的操控下,战马像泥鳅一样灵活。数千骑兵先是在战场上化整为零,等跑远后又化零为整复聚到一起逃跑。

李性忠只是象征性的追击了一番便草草收兵。

在不清楚周围情况的前提下绝不能贸然追击,否则很容易中埋伏全军覆没。

傍晚时候,明军打扫完了战场。

“启禀总兵大人,此战杀敌刷量应该在五百五十人左右,不过绝大部分尸体都被蒙古人带走了。战场上只留下三十多具尸体,和百余匹战马。”士兵来到李性忠面前汇报战果。

“知道了,”李性忠苦笑着摇了摇头。

想在蒙古人身上捞军功太难了!

“有俘虏吗?”李性忠忽然问道。

“有四五个受伤的俘虏!”

“把他们分开关押,我要挨个询问。”

“遵命。”

一刻钟后,李性忠来到一个俘虏面前。

身为辽东将门之后,他自然会说一些蒙古语。

短暂的思考后李性忠问:“你们的营地距此多远?”

察哈尔部骑兵似乎没什么骨气,直接开口回答道:“在此地东北二百里左右。”.

“你们向建奴求援了吗?”李性忠又问。

“不知道。”

“你还知道什么?”

“我把知道的都告诉你......”

在听完这个骑兵的交待后,李性忠又分别询问了其他俘虏,得到了同样的答案。

等其他人走后,唐通低声询问李性忠:“接下来该怎么办?”

“先把粮草给贺锦送去,与他合兵之后再说。”

“也只能如此了,察哈尔部的兵马确实有点多,合兵之后咱们才有胜算。”唐通也没有主意,只能点头同意。

次日一早李性忠带领骑兵先走一步,唐通则继续押运着剩余的粮草往北行进。

当天傍晚,查斌勋率领四千骑兵追上了唐通的步伐。

次日一早查斌勋像李性忠一样先走一步。

傍晚时分李顺祖率五千骑兵追上了唐通。

这次李顺祖没有先走一步,而是护送着唐通走了半天抵达废弃的察罕脑儿卫附近。

此地距离长城三百里,勉强算深入草原。

军帐内,贺锦正在朝李性忠汇报战况。

李性忠是此次出征草原的总兵,一应战事都要向他汇报。

唐通,李顺祖,查斌勋,高一功,刘体纯,马世耀等人分列左右。

“启禀李总兵,我部入草原后遇到一个大部落,一个中等部落,三个小部落,与他们打了十几场仗,无一败绩!”

“杀敌虽然只有一千多,但是俘获了千匹战马以及近数千头牲畜。另外还有几百老人、妇女和小孩。”贺锦不露声色的说道。

“好,大功一件!”李性忠面带笑意:“天黑前我已经核实过了,数量没错,回去后我一定给诸位请功!”

“多谢李总兵!”贺锦带头道谢。

“多谢李总兵!”高一功等其他降将跟着道谢。

投降之后必须立功才能获得朝廷信任,未来的仕途才能一片光明。

但功劳不是想报就能报的,需要有人担保并上报才行。

现在李性忠愿意担保,说明他想拉拢他们。

对于他们这些降将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第584章 李性忠的计划

“诸位,”李性忠起身,低着头在军帐内走了两圈。

众人疑惑间,他抬起头认真地说道:“我刚才算了算,军中的存粮加上缴获的牛羊足够一月之用。现在是九月下旬,最迟到十月中旬就得退兵,否则咱们会冻死在这草原之上。”

“我想在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干点大事。”

“什么大事?”唐通第一个询问。

在被崇祯封为定西伯后,唐通确实风光了一段时间。

北京之战时他第一个突破流贼军阵,并让他们发生了溃败。

建奴入关时他又死守居庸关,确保关隘无忧。

接二连三的荣誉让他萌生了躺平的想法。

毕竟爵位已经到手,只要唐氏后人不犯原则性的错误,唐氏一脉就能长久地传承下去。

但...

温榆河大捷把他的风头全都抢走了。

这还没完。

秦良玉,吕大器,袁继咸,高杰等人剿贼时立下了无数战功,不但换来了荣誉,还得到了朝廷真金白银的赏赐。

唐通麾下的士兵听闻后激动不已,纷纷请求唐通上疏朝廷给他们立功的机会。

毕竟他们要想翻身,只能靠打仗立功!

为了凝聚军心,同时多给后代攒点积蓄,唐通决定不再躺平。

“是啊李总兵,有什么打算直接说就行,我们都听你的。”贺锦,高一功等降将用坚定地目光看向李性忠。

见众人都有立功的想法,李性忠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打胜仗的关键不是有多少兵马,而是将领们是否有求胜之心。

将领用心,士兵才会用命,战斗的结果也才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诸位,”李性忠迈步走来到一张桌子旁边。

桌子上摆着一幅草原舆图,由兵部职方司提供。

明代兵部职方司掌舆图、军制、镇戍等凡天下地理险易、远近、疆界,俱有图本。

“这是职方司提供的草原舆图,出兵草原前陛下让锦衣卫进行了标注。锦衣卫根据最新的情报,在上面标注了草原诸部今冬的驻牧地。”

众人凑到近前仔细查看。

看完后所有人同时摇头。

草原之大,一张地图根本画不下。

锦衣卫的标注看似详实,但实际并没什么卵用。

因为草原上没有参照物,拿着地图去草原上找地方无异于大海捞针。

唐通率先说道:“李总兵,这舆图...没什么用处吧?”

“有用,”李性忠笑着回答:“至少给咱们标注了草原几个大部落今冬的驻牧地所在方向。”

“只要咱们朝这个几个方向进兵,应该会有所收获。”

唐通掐指算了算:“咱们只有不到一个月时间了,考虑到探马往返侦查和大军行军速度,最多能找到一两个中大型部落并与之开战。”

“不过一两个中大型部落也够了,再多的话撤兵时战利品反而会成为累赘。”

其他人低下头盯着地图看了一会。

查斌勋率先说道:“我看行!只要再打一两个部落,缴获一些战马牲畜上交朝廷,朝廷就不会亏本。”

“我觉得对,”李顺祖跟着说道,“朝廷用兵考虑的是成本,缴获的牲畜换成钱以后可以弥补此番出征消耗的粮草。届时无论胜败,朝廷都不会多说”

“你们呢?”李性忠看向贺锦,高一功等人。

贺锦谨慎地回答:“全听李总兵安排。”

李性忠意味深长的点了点头:“你们都猜错了我的意思。”

“嗯?”李顺祖有些诧异的抬起头,“您的意思是?”

在众人的注视下,李性忠缓缓开口道:“我的意思是只打一场仗。”

“一场仗?”诸将异口同声地喊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