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358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这还没完。

据传城外的野狗都被明军扇了嘴巴子!

消息之所以传成这样,锦衣卫功不可没。

每到一处,他们便将消息加工一番后再传播出去。

听到消息的人又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次深加工,所以才导致越传越离谱。

李定国攻下曲靖后并未急着再次出兵。

一是需要补充军需粮草,二是需要打探消息。

初到云南人生地不熟,绝不能盲目进兵。

在得知沙定洲将兵力向云南府城集结后,他派人给附近州县送去劝降书。

这些州县精锐守军都被调往云南府城驻防。

城中老弱病残本就不堪一战,听闻明军将至立刻被吓破了胆。

他们早就听说了曲靖城的遭遇,守将为了活命带头投降。

不愿投降的守将也被士兵和城中百姓胁迫着投降了。

三月中旬的一天,探马又一次冲进沙定洲的院子里。

“大人,出事了!”

“长话短说。”沙定洲这次学聪明了,他决定不给探马多说一句话的机会。

“曲靖南面的陆良卫,石林部,西面的马龙州,寻甸部都已经投降了明军。”

听到这个消息后,沙定洲知道坏事了。

西面马龙州,寻甸部落曲靖到云南的必经之路,他们的投降让云南府城再无屏障。

南面的陆良卫和石林部落是曲靖通往蒙自的两个屏障。

有他们在,明军便不能长驱直入攻打他的老家蒙自。

现在他们投降了...

为了攻打云南各地,他将蒙自的兵都抽调走了。现在的蒙自兵力空虚,而且毫无防备。

明军完全可以派出一支兵马长途奔袭蒙自。

“诸位,”屋子里,沙定洲正在召集众将议事。

他扫视一圈后继续说道:“云南府城附近可用之兵加起来将近五万!”

“守一处绰绰有余,守两处捉襟见肘。”

“沙大人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听听你们的想法。”沙定洲十分老练的回答道。

他是叛军头目,三军将领。

绝不能从他的嘴里说出逃跑二字。

“要我说就在云南府城外和明军大战一场!成王败寇咱都认了!”一个将领说道。

“别打!赶快回蒙自据敌,咱们大军的家眷都在那里,一旦被明军偷袭得手,我军军心必乱!”

“你们两个说的都不对,与其龟缩在城内等着明军来,不如反攻曲靖!”

“反攻曲靖?”在场的将领听罢纷纷笑了起来:“你去吧,那里的火炮数量都快赶上一个寨子的人了。”

众人同时沉默。

一个时辰后,众人商定从云南府城退兵,并将在各地征战的兵马全部调回,打算与明军决战。.

走之前,沙定洲将沐王府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搬空了。

有文记曰:沐氏世镇云南,府藏盈积...珍宝不可胜计。沙定洲运入本峒,累月不绝。

沙定洲刚离开,李定国的大军就到了。

进城的当天,城中百姓夹道相迎。

在一声声明军威武之中,李定国兵不血刃收复云南府城。

当天夜里,文安之与李定国修书三封。

一封送给永昌府的沐天波,让他回云南府城稳定局势。

另外两封是送给朝廷的塘报。

他们在塘报里把云南发生的一切都详细记了下来。

两封塘报先是被送到元谋北面的金沙江渡口,然后乘小船顺江而下直抵南京城。

一封送往金陵城,一封被快马送往北京。

在李定国收复云南府城前,北京城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春闱!

在农历二月初九,十二,十五分别举办三场考试。

每场三天。

凡乡试中举人举人皆可前往北京应试。

被录取的人称进士,等于有了官籍,随时可以入朝为仕。

有明一朝进士录取名额屡有变化。

最开始没有定额,少则两三百,多则近五百人,且不分南北。

洪熙元年开始制定了进士录取名额,南方人十之六,北方十之四。

宣德、正统间又搞出了分卷考试的骚操作。

南方一套卷子,北方一套卷子,南北方中间的省份又有一套卷子。

会试中榜的学生可参加殿试,获得与皇帝面对面的机会。

崇祯虽然有心让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中榜,但深思熟虑后没有帮忙。

原因有二。

一,这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二,消息一旦泄露出去,他这个大明皇帝,黄宗羲等几个学生的名声将彻底臭了。

世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能开作弊的先河。

会试的结果很快下来了。

出乎崇祯意料的是,大明朝三位思想家里面年纪最小的王夫之竟然中了进士。

一同中举的还有黄宗羲。

唯独顾炎武落榜了。

会试结束后是殿试。

在明朝,殿试前须参加一场复试,复试地点在紫禁城建极殿(满清称之为保和殿)。

复试结束后会给考生们一段时间休息。

同年四月二十一日还是在建极殿内举办殿试。

殿试只有一天时间,日暮交卷,

这些卷子并非全都交给皇帝一人阅读,而是有八个读卷官帮着阅卷。

阅卷官看完卷子后给卷子做记号。

记号有五种,分别是圆圈,三角,斜杠,竖杠和叉号。

圆圈越多代表卷子写的越好。

得到圆圈最多的十本卷子会呈送给崇祯御览。

崇祯要在这十本卷子里挑出三本,御批一甲。

这三人便是状元、榜眼和探花。

四月二十日,崇祯亲自到建极殿内观察考场布置情况。

“云南塘报!云南塘报!”一个小太监边喊边跑进了建极殿。

崇祯接过塘报后看了好几遍,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地笑容。

“皇爷,李定国兵不血刃收复云南府城,可谓大功一件!”

“是啊,确实是大功!把这封塘报抄录下来给秦良玉送去一份,李定国是她麾下部将,这个消息应该告诉她一声。”崇祯吩咐王承恩。

王承恩回了声是,举着塘报跑到书案旁开始誊写。

“皇爷,户部尚书方岳贡奉旨觐见。”门外的小太监迈步走进殿门,跪在门口喊道。

“让他进来吧。”

方岳贡低着头走进乾清宫:“不知陛下召臣前来所为何事?”

“征收夏粮的事准备的怎么样了?”崇祯问。

朝廷每年五月和九月征收夏粮与秋粮,在连续免除两年赋税后,大明朝重新开始征税了。

崇祯担心会遇到阻力。

第544章 观政

升米恩斗米仇!

人与人之间如此,朝廷与人之间亦是如此。

当百姓困难时朝廷给予了赋税减免,百姓会记朝廷的恩。

可是连续两年免除赋税会让百姓习惯了不交税的日子,他们潜意识的认为朝廷免税是理所应当的行为。

当朝廷重新征收赋税时,百姓们很有可能会忘记之前的恩情,开始恨朝廷。

当怨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民变。

崇祯因此担忧。

户部尚书方岳贡明白崇祯的想法,他对着崇祯躬身施礼:“陛下,征收赋税之事已经与各地方衙门通气了,大部分官员们表示能按时足额完成征收任务。”

“用什么办法?”

“还是老法子,让士绅带头交赋税,他们交了百姓自然也就跟着交了。”

崇祯皱着眉继续问:“那帮士绅刚刚被朝廷追缴了赋税,能心甘情愿带头交税?”.

方岳贡面带笑意:“陛下放心,李阁老从北直隶南下赈灾追缴赋税时已经想到了这一层。对于地方上名声好的士绅,朝廷以安抚为主,追缴赋税欠款为辅。他们本就亏欠朝廷,现在朝廷用到他们了,这些人必定会倾力相助。”

“至于那些劣绅,朝廷则用重典惩治。他们一部分被杀,一部分被抓,剩下的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崇祯看着自信满满地方岳贡,提醒道:“大奸似忠,在朝堂如此,在乡野之中亦是如此!真正的敌人从来都不会抛头露面,他们会藏在暗处用刀子给大明放血。”

“臣谨记在心,臣告退。”方岳贡对着崇祯深施一礼转身就要走。

“别急着走,朕还有两件事与你商议。”崇祯说完这句话后向四周看了一眼,发现周围有不少忙碌的官员太监。

为了防止消息泄露出去,他对着方岳贡低声道:“来偏殿。”

二人来到偏殿后发现范景文正组织礼部官吏们摆桌子。.

众人以为崇祯是来视察的,纷纷施礼。

崇祯让其他人离开,留下了范景文和方岳贡。

“两件事...”崇祯开门见山:“第一件事是殿试后安排新科进士们去各衙门观政之事。”

在明朝,考生们中了进士后朝廷不会马上授予他们官职,而是将他们派遣至六部九卿等衙门观政。

也就是实习的意思。

例如户部观政是去户部实习,兵部观政去兵部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