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345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记名字是为了杀人。

那个小本子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名字,字迹清晰整整齐齐。

把本子上的人都杀了可能有冤枉的,但是隔一个杀一个肯定有漏网之鱼。

崇祯做的第二件事是物色提出藩王宗禄改革的人选。

政策虽然制定好了,但是需要有人提出来。

谁提出来比较合适呢?

朝臣都不愿意趟这趟浑水。

崇祯也不想让他们打头阵。

毕竟这些朝臣都是他好不容易选出来的能臣志士,一旦政策执行不畅引起反噬,提出来的人会被第一个问罪。

朝臣不能提,武将不能提,勋贵也不能提。

思前想后,崇祯找到了一个合适人选。

十月上旬的一天,崇祯在处理完公务后使劲伸了个懒腰。

等身上的疲惫稍稍散去后,崇祯问王承恩:“赵王和周王来京师避难已有一年了吧?”

王承恩掐指算了算:“回皇爷的话,已经一年多了。”

“他们孤儿寡母的从大名府舟车劳顿来到京师,朕还没去看望过他们,是不是?”

王承恩点头:“皇爷确实不曾去看望过。”

“传旨,后天中午朕亲自前往赵王临时住所看望他们母子二人。让周王母子,英国公夫妇,以及内阁次辅范尚书夫妇陪同。”

“准备双份礼物,赵王一份,周王一份。”

崇祯的陪同名单非常讲究。

有男有女,有勋贵,有朝臣。

无论结果怎么样,现场都不会太尴尬。

王承恩刚要领命离开,崇祯又将他喊了回来:“让周皇后也一并随行吧,她久居深宫不曾看到外面的景象,这次让她看一看大明京师的变化。”

消息传出后皇城内外都忙碌起来。..

最忙的当属锦衣卫和勇卫营,他们提前侦查出行路线,并安排各种明哨暗哨。

两天时间一晃就过。

当日清晨,周皇后十分罕见的没有穿白衣,而是穿了一身中宫常服。

明代中宫常服以红黄为主。

真红大袖衣,红罗长裙,红褚子。

头戴龙凤珠翠冠,冠制如特髻,上加龙凤饰,衣用织金龙凤文,加绣饰。

崇祯已经看惯了穿白衣的周皇后。

所以当她换完这身衣服出现在他面前时,崇祯眼前一亮。

第514章 冰敬和炭敬

“皇后又漂亮了。”崇祯迈步来到周皇后近前,抓住了对方的右手。

周皇后娇羞地低下头,宛如清晨露水中的一朵桃花,让人心生怜惜。

就在周皇后以为崇祯要得寸进尺时,崇祯忽然开口低声问道:“皇后,国丈最近怎么样了?”

嗯?

周皇后心中有一丝失落。

本以为崇祯会关心她,没想到惦记的却是老爹。

再加上崇祯最近半个月一直去袁贵妃那里过夜,而非坤宁宫。

林林总总的事加起来,让周皇后有种失宠的感觉。

其实这也不能怪崇祯。

顾此失彼的话很容易让妃嫔之间产生矛盾,时间久了后宫会出现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他的后宫必须紧紧抱成一团,一致对外。

这次让周皇后随他出宫便是打消皇后的顾虑。

“家父来信说托陛下洪福,最近生意非常好。”周皇后右手紧紧抓住崇祯的手,不舍得松开。

崇祯盯着周皇后的脸问:“皇后什么时候也学会报喜不报忧了?”

周皇后先是错愕,随后释然。

现在锦衣卫明卫数万,暗卫不计其数。

偌大的北京城还有什么事能瞒得住自己的夫君?

周皇后低声说道:“家父上次来信时在信中说,运河沿途地方官府设立了许多关卡,对过往客商收取高额行船费。家父虽然有户部,兵部甚至工部的公文,但还是被强行收取了行船费。”

“他只是在信中发了几句牢骚,陛下切勿当真。”周皇后说那些话后怕崇祯出面维护周奎,强行解释起来。

他父亲周奎已经从朝廷这里拿了不少好处,没必要因为这件事在维护他们周家的利益了。

崇祯并不这么想。

地方官府收的行船费既没有给他,也没有交到朝廷,而是被地方官府截留了。

截留并不是贪墨,在朝廷大范围整顿贪腐的风声下,官员们不会顶风作案。

贪墨是将钱放进自己口袋,给自己或者家人使用。

截留是把钱放进地方官府的小金库。

这笔钱会在小金库里停留一阵。

如果东窗事发,官员们随时都能把这笔钱上交朝廷请求免罪。

确定没有问题后,地方官员才会对这些钱进行二次分配。

分配对象大致有三类。

一部分以冰敬和炭敬的名义送给朝中大臣,让他们在朝中帮自己说话。

(冰敬是夏天给上司买冰避暑的钱,碳敬是冬天买碳取暖的钱,是官员之间比较含蓄的行贿说法。)

一部分留给自己和同伙,最后一部分会分给手下。

上面有人说话,中间有同伙帮忙,下面有打手做事。

形成了完美的闭环!

可是他们都忘了。

他们以官府的名义,打着皇帝的旗号收了过往客商的钱,事后所有人都拿了钱,唯独大明皇帝没分到钱!!!.

当年严嵩拿到三百万两银子后,还会分给嘉靖一百万。

到了崇祯这可倒好,一文钱没有。

这是崇祯所不能容忍的!

“朕容许他们贪,但是得给朕分钱啊!”崇祯用微不可闻的声音嘟囔了一句。

“陛下,家父只是在信中发了几句牢骚,您就别管他了。”周皇后以为崇祯真的要帮他父亲出气,瞬间有些慌了。

“朕的好皇后,”崇祯抓住周皇后的手往外边走边说:“切记,后宫不得干政!”

“可是陛下...”周皇后还想说些什么,被崇祯摇头制止。

“皇后换个思路,”崇祯看着天空树飘来的一朵乌云说道:“嘉定伯不但有户部,工部,兵部三个衙门的公文,还有勋贵的身份加持。”

“这么硬的关系竟然也被强行收了行船费,你说换做其他普通客商,结果又会如何?”

周皇后恍然大悟。

原来崇祯并非想给他父亲出气,而是打算借机漕运吏治。

“臣妾误会陛下了,请陛下责罚!”周皇后面带歉意,对着崇祯深施一礼。

崇祯呵呵一笑:“是该责罚你了!”

周皇后更加羞愧起来。

二人说笑间,銮驾已经准备完毕。

在侍卫们的护送下,他们缓缓离开了皇城。

出城后并未第一时间去赴宴,而是在崇祯的授意下改路去看一看以皇后名义开设的商号:周商。

一行人在商号里面简单逛了一会,临走时拿了不少好东西。

除了古董字画外,还有香皂,细盐和茶叶。

细盐的价格虽然下来了,但对百姓来说还是消费不起,属于有钱人的费品。

还没走出商号,外面便传来了嘈杂的人声。

崇祯知道是围观百姓发出的声音,他们想一睹周皇后的淑容。

明代女子并非想象中那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某些方面来说,当时妇女的自由程度并不比唐宋低。

明代史料书籍《广志绎》中有记载。

“都人好游,妇女尤甚。”

“三月东岳诞,则耍松林,每每三五为群,解裙围松树团坐”或“高冠大袖,醉舞驴背。”

明末清初散文家张岱也在《陶庵梦忆》里写下了年年端午,京城士女填溢,竞看灯船......士女凭栏轰笑,声光凌乱,耳目不能自主。

城中妇女多相率步行,往闹处看灯等记录。

最关键的是,明朝中后期民间已经有了不裹脚的风气...

可惜啊,满清入主中原后历史的车轮开始倒退。

周皇后刚迈出商号,远处围观的百姓们不由自主的发出惊呼声。

近处早已被清场,但并不妨碍百姓们在远处围观。

周皇后不止有美貌,还有母仪天下的气质。

这帮没见过世面的百姓瞬间被周皇后的容颜震惊了。

他们急忙下跪施礼,以示对皇帝与皇后的尊重。

銮驾启程后,商号附近的侍卫也一并撤走。

他们前脚刚离开,百姓们后脚就冲了进去。..

所有人进门后都问了同一个问题:刚才陛下和皇后买了什么?他们也来一份。

第515章 五个女人一台戏

看着满屋子的顾客,掌柜心中狂喜。

最近商号的生意很一般,他每天愁的不行。

没想到皇帝此举竟然给他带来这么多顾客。

由于崇祯提前交代他不用保密,所以他大声说道:“陛下买了一些古董文玩,还买了香皂,细盐和茶叶。”

“给我来两块香皂!”一个妙龄女子红着脸说道。

一个黝黑的汉子扯着嗓门嚷:“来一斤细盐,再来一两茶叶!”

“你买细盐干什么?野猪吃不了细糠的,买点盐粒吃得了!”黝黑汉子旁边的人鄙夷道。

“老子今儿心情好,但是不代表老子不会揍你!”黝黑汉子撸胳膊挽袖子冲了上去。

“想打架的出去打,打坏了这里的古董你们可赔不起!”旁边一个小姑娘轻声提醒。

商号里顿时热闹非凡。

銮驾离开商号后未再停留,一直往西来到了皇城西面一座大宅院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