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表面上看是在叙旧,实际是在用言语试探李邦华的底线。
如果能承受,他们会想办法配合李邦华,来一个皆大欢喜。
如果不能承受,他们会反其道而行之。
李邦华直接避开这个话题,反而聊一些家长里短的话。
众人聊了一会后一无所获,悻悻离去。
等其他人走远后,史可法才来到李邦华近前拱手道:“李阁老别来无恙。”
“别来无恙,”李邦华拱手回礼,“宪之你瘦了(史可法字宪之)。”
“哎,”史可法叹了口气,“公务繁忙,想不瘦都没办法。”
“现在南京的兵权在谁手里?”李邦华低声问道。
史可法想了想:“从理论上讲,想调动南京兵权需要兵部的公文和太子的令旨,勋贵拿着这两份公文才能调动指挥兵马。可实际与理论有出入,太子和勋贵各有数千私兵,他们只认人不认手续。”
等等...
史可法怔怔的看着李邦华:“阁老问这个干嘛?”
“没事,随便问问。”李邦华随口回答。
史可法将信将疑的点点头,继续与李邦华互通消息。
聊了一会后,史可法转身离开。
李邦华则乘坐马车驶向南京城。
穿过城门洞顺着大街一直走,钦差队伍很快来到驿馆附近。
李邦华正打算下车时,便发现驿站驿丞正在的指挥驿卒们捡东西。
定睛一看,发现他们捡的是纸。
泛黄的纸片散落一地,在风的摆布下肆意乱飞。
“去看看怎么回事。”李邦华吩咐身边的家丁。
家丁快步来到驿丞面前问道:“你们在干什么?”
驿丞见钦差队伍来到后有些慌乱,急忙解释:“没,没什么。大人往里请,房间和热水什么的都已经准备好了。”
“没什么?”李邦华的家丁可没那么好糊弄,他抄起一张纸扫了一眼。
不看还好,看完之后脸色骤变。
他指着驿丞的鼻子质问道:“说,谁指使你这么干的?”
驿丞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小的不知道,刚才路过几个书生,他们走到驿馆门口时,突然将怀里的纸扔到了驿馆门口,随后跑走了。”
“小的看完上面的内容后知道有人捣乱,于是急忙命令驿卒们收拾。可还没收拾完,钦差大人就到了。”
家丁恶狠狠地瞪了一眼驿丞,转身将纸张递给了李邦华。
李邦华简单扫了一眼,随后冷笑不止。
纸上写道:
上下挥霍无度,以致府库空虚。自古国库亏空不是打百姓的主意,就是打商人的主意。
现百姓民变四起,朝廷不敢惹。
商人往边关运输军需,朝廷也不敢惹。
百姓和商人都惹不起,朝廷便想到从读书人身上加税。
简直闻所未闻。
李邦华身为内阁首辅,文臣之首。不但不帮读书人说话,反而助纣为虐当朝廷的走狗,简直恬不知耻。
可怜,可悲!
纸张上的内容骂得很难听。
不但抨击了朝廷政策,还指责李邦华当朝廷的走狗,丢读书人的脸。
“这绝对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请阁老下令抓人!”兵部侍郎张伯鲸站了出来。
“没必要!”李邦华继续冷笑,“读书人要是没有情绪了,与死人何异?他们只是被人利用了,仅此而已。”
“在门口摆一排桌子和凳子,然后放出风去,凡心中不满的读书人都可以来这坐着骂街。”
“骂渴了老夫送水,骂饿了老夫管饭。”
“敢来的老夫敬他是条汉子!”
第485章 复社黄宗羲,顾炎武,归庄
八月十一日。
天还没亮李邦华就被外面的骂声吵醒。
推窗望去,发现驿馆门口的桌子旁坐着四五个年轻人。
他们吃着早点喝着茶,嘴里不停地骂着。
“李邦华你老而不死是为贼...”
“枉活七十有一,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纣为虐!”
“无耻老贼,岂不知天下读书人皆愿生啖你肉,活剥你皮!”
这些人骂的太难听了,以至于门外值守的士兵都听不下去了。
他们走到这几个年轻人面前,大声呵斥:“看你们的模样都是读书人,为何口出脏言?”
带头的年轻人冷冷一笑:“宋代文豪苏轼都说过我修行时观君如一泡屎这种话,他既能说得,我为何说不得?”
“你...”士兵们都是粗人,被这几个读书人的话问懵了。
他站在原地想了一会,大声骂道:“呸,曹尼玛。”
这种朴素又实用的骂人词汇直接让几个人破防了。
其中一个年轻人满脸通红的站了起来:“哎?你怎么骂人?”
“你能骂得,我为何骂不得?”士兵反问。
这次轮到几个年轻人懵逼了。
不过他们没有离开,而是继续坐在桌子旁低声咒骂。
由于李邦华提前交代不能对这些人动手,所以士兵们只能在他们骂的难听时回骂几句。
随着天光放亮,驿馆门外聚集的读书人越来越多,骂声也越来越激烈。
李邦华大致数了数,门外有百余人左右。
在嘈杂的骂声之中,李邦华洗漱并吃完了早饭。
稍事休息后,他乘坐马车去往南京户部。户部管钱粮,想查出问题得先从户部下手。
户部尚书高弘图早就在衙门外等候,双方在友好和睦的气氛中开始了查账工作。
接下来两天,李邦华每天只做两件事。
查账和吃饭。
在这期间,驿馆的外聚集的读书人越来越多。他们起初还有些克制,只用读书人的方式谩骂。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心中的愤怒越积越多,单纯的谩骂已经无法发泄他们心中的情绪。
八月十四夜,刘孔昭换了一身衣服急匆匆来到朱国弼府中。
推开午门后他有些惊讶。
屋子里坐着几个熟人。
有勋贵,有朝臣,甚至还有两个当地十分有名的士绅。
朱国弼用眼神示意刘孔昭坐下后继续说道:“诸位,现在朝廷派钦差来南京追缴赋税欠款。”
“咱们是大明子民,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心系朝廷。朝廷这次铁了心要追缴欠款,所以诸位不要抱有幻想,回去后赶快把钱补上。”
“有钱的交钱,没钱的卖地卖房子也要把拖欠的赋税补上,否则小命难保啊!”
刘孔昭皱了下眉,随后释然。
朱国弼说的都是反话,不能正着听,得反着听才行。
在座的人纷纷响应,表示赞同。
朱国弼满意地点点头,继续说道:“我听说读书人对这件事反应很大?”
“何止是大,简直都要闹翻天了!”一个礼部官员回答道:“后天就是秋闱,我听说学生们准备集体罢考,迫使朝廷停止压榨读书人。”
“确定吗?”朱国弼说话的同时眼神闪烁。
“不确定,只是听说而已。要是确定的话就上报太子殿下思考对策了,正因为不确定才没法上报。”
“是啊,只是听说而已。我估计学生们不会罢考,他们都指着吃朝廷这碗饭呢。”另一个官员回答。
“确实,”刘孔昭终于找到了机会,他表情凝重的说道:“罢考对朝廷影响不大。大明朝有的是进士,进士不够了就任用举人,举人不够了任用秀才。”
“就怕他们罢考的同时将六部衙门围了。尤其是户部和兵部,他们管着钱粮等各种军需,一旦被围前线的将士们就会吃不饱肚子。”
“吃不饱肚子就没力气打仗,没力气打仗就会打败仗。钦差大人奉旨南下巡视,如果刚到这里就导致前线打败仗,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是啊,”朱国弼跟着叹了口气,“李阁老年纪那么大了还为国操劳本就不易,咱们绝对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
“对,不能让这种事发生。”其余人非常默契的配合道。
“这样吧,各位回去后用各种办法告诫那帮考生,让他们千万不要闹事,否则国法无情。”朱国弼说话的同时嘴角带着邪笑。.qgν.
“都听朱大人的!”其余人笑着回答。
众人又闲谈了一会,各自散去。
次日一早,南京城开始热闹起来。
无他,只因为今天是中秋佳节。
中秋节虽然没有其他四个节日重要,但人们还是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过节。
一般的家庭会在晚上准备一些美食,边吃边赏月。
李邦华为了照顾这些读书人的情绪,命人从街上买了许多月饼发给驿馆外骂街的读书人。
就在士兵们发月饼的空隙,三个读书人突然冲进了驿馆。
他们冲进驿馆后随手抄起一根棍子,然后抓住一个驿卒逼问道:“李邦华在哪个房间?”
驿卒先是一愣,随后急忙答道:“在二楼天字号房间。”
三个读书人抛下驿卒,大步往里冲。
奇怪的是一路上竟然没遇到任何阻拦,轻而易举地来到了二楼。
找到房间号后,三人对视一眼。
其中一个说道:“打一顿就行,别下死手!”
“好!”另外二人回答。
不等他们踹门而入,门突然被人从里面打开了。
开门的是一个壮汉,他穿着粗糙的布衣,面如重枣虎背熊腰,一看就不是等闲之辈。
“来了?”壮汉的语调像是在打招呼。
“来...来了。”其中一个读书人结结巴巴地回答道。
“那就快请进吧,李阁老已经等不及了。”壮汉继续说道。
三个读书人面面相觑。
李邦华好像早就知道他们会来一样。
三人略加迟疑后稳了稳心神,握紧手中的棍子迈步走进屋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八仙桌,桌子上放着一个大盘子,盘子里装着各式各样的美食。
李邦华坐在桌子后面,他指着桌子前面的凳子说道:“坐,随便坐。”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