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是忻城伯的家丁,他说忻城伯想想求老爷一幅墨宝。”
听完家丁的话后,阮大铖嘴角上扬:“说曹操曹操就到了。”
“我没猜错吧?”
“还得是马兄啊!”
阮大铖和马士英相视一笑,打开了房门。
......
南京一处普通院子内,钱谦益正在看书喝茶。
“老爷,天这么热还喝热茶,你不觉得燥吗?”旁边一个年轻美艳的女人问道。
此人长着一张鹅蛋脸,脸上是一双碧眼盈波的美眸,小巧的鼻子,丰润的红唇,堆云砌黑的长发髻在脑后,让人看过之后挪不开眼睛。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秦淮名妓柳如是。
她自幼家贫,被卖为歌妓,期间学会了作画和写诗。
嫁人为妾后又被抛弃,游历于江南之地,以文采风流闻名于世。
钱谦益放下手中的书,将柳如是揽入怀中:“燥才好啊,是不是?”
柳如是美眸一眨:“好好好,老爷觉得好就好。”
钱谦益笑着继续说道:“听说了吗?内阁首辅李邦华要来南京了。”
“来就来呗,他还能对老爷不利?”
“不好说啊,我是东林魁首,东林党出了事我也跑不了!”
“东林党能有什么事?”柳如是问。
“还能有什么事?钱的事!其实所有事归根结底都与钱有关。”钱谦益叹了口气。
“李邦华此番南下来势汹汹,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正面对抗,否则东林党将一败涂地。”
“老爷别想那么多了,快喝茶吧,一会凉了!”柳如是端起茶杯,递到钱谦益手中。
“不行,老夫要去见几个人!”钱谦益说话的同时放下柳如是,随后站了起来。
“老爷,你年纪已经这么大了,就别掺和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了,行吗?”柳如是说话的同时摆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
钱谦益再次叹了口气:“老夫聊发少年狂,有人喜欢牵狗擎苍,有人喜欢舞弄朝堂。”
“你的夫君是后者!”
......
七月二十六。
李邦华的钦差队伍来到了徐州。
徐州在明代并不归山东管辖,而是南直隶下辖的一个直隶州。
此前许定国邀请高杰在徐州城中饮酒,并欲将其杀害,后被高杰发现并逃脱。
这件事并未影响徐州知州陈桂栋的仕途,高杰离开后朝廷继续让他担任徐州知州。
在得知李邦华将要来到后,陈桂栋很是兴奋,他立刻带着州衙所有官吏在城外的运河边上相迎。
(小插曲:据《明史通鉴》记载,崇祯十六年李自成攻徐州,时徐州城破,徐州知州陈桂栋殉死。可是据《徐州府志》记载,当时李自成未能攻克徐州,陈桂栋查无此人。)
“卑职徐州知州陈桂栋率所部官员恭迎钦差大人!”陈桂栋带着官员们躬身施礼。
李邦华站在船头,向周围望去。
只见徐州城外的田野上种满了庄稼,地里劳作的百姓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他知道这幅景象是假的。
不过他没有点破,因为没必要。
如果点破了,遭殃的还是百姓,因为官员会认为他们装的不像才导致露馅。
李邦华没有下船的打算,他站在船头问陈桂栋:“徐州可有灾情?”
“回阁老的话,没有灾情。”
“多征的赋税是否退还?拖欠的赋税是否追缴?”
“额...”陈桂栋犹豫片刻:“还没有。”
“为何?”
陈桂栋面露为难之色,不停地朝李邦华使眼色,意思是方便,一会私下里说。
李邦华向他身后看了一眼,很快明白了陈桂栋的顾虑。
徐州的官吏都在,从站队和衣服颜色可以看出他们分为两伙。
一伙是官,一伙是吏。
官是朝廷派来的,位高权重。
吏是当地招募的,位低权实。
官可以指挥吏,而吏能通过某些手段挟持官员。
如果说官是强龙的话,那么吏就是地头蛇。
第466章 大明朝的完税凭证
李邦华看着面有难色的徐州知州,心里很清楚他遇到了什么麻烦。
“上船吧!”李邦华站在船头吩咐道。
“是。”徐州知州陈桂栋一口答应下来。
李邦华的官船没有靠岸的举动,所以陈桂栋先是登上一艘小船,然后从小船登上了李邦华的大船。
进入船舱后陈桂栋快速扫了一眼,发现船舱里除了李邦华外,还站着两位体型健硕的大汉。
他们二人身穿便装,腰间佩刀,分别站在船舱左右。
“这两位是...?”陈桂栋问道。
“他们是老夫的家丁,负责保护老夫的安全,有什么话直说即可,不必遮掩。”
陈桂栋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阁老救命!卑职犯了死罪,请阁老救命。”
李邦华倒背着手,声音平淡:“衙门失火了?”
陈桂栋诧异的抬起头,盯着李邦华的背影独自发愣。
他没料到李邦华竟会猜出他遇到的麻烦事。
难道...有人将昨夜发生的事提前告诉了这位内阁首辅?
陈桂栋越想越是心惊,同时身体感到一阵阵寒意袭来。
“回阁老的话,昨夜衙门失火,别的都没事,唯独记录历年赋税征收的册子被大火焚毁。”
“卑职得到消息后连夜彻查,可是没有查到任何线索。”
李邦华转回身盯着陈桂栋问:“是雷火还是人为纵火?”
如果是打雷引起的火灾,只要损失不大,朝廷基本不会追究官员的责任。
毕竟在当时那些人眼里,雷火属于天罚,如果真追究责任的话,大明皇帝责任最大。
毕竟他是天子。
可如果是人为纵火,无论官员是否知情,朝廷都会追究责任。轻则罚俸,杖刑,降职;重则去职,坐牢,流放,甚至死刑。
陈桂栋低着头,声音低落:“昨夜没听到雷声,所以此次失火大概率是人为导致的。”
李邦华倒背着手,在船舱里来回踱步。
此番南下刚到徐州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大麻烦,看来江南的水比想象中还要深。
更为致命的是,他不清楚陈桂栋是好还是坏。
如果陈桂栋是坏的,那么这把火就是陈桂栋所放,放完火后装无辜。
如果陈桂栋不怀,那么这把火很可能是当地士绅在作祟。
他们想用这种方法抗税。
“陈桂栋。”李邦华停下脚步。
“卑职在。”
“徐州是南直隶下辖的直隶州,所有文书资料都在南京户部存有备档。这场大火表面上烧了证据,实际上什么也没烧,对不对?”李邦华一脸平静。
陈桂栋一脸古怪的盯着李邦华看了一会:“阁老有所不知,由于南京户部人手有限,所以并不接受各府、州的文书备档。”
李邦华有些意外,但不是很意外。毕竟放火的人肯定想到了这一层,如果真的有备份,他们也不敢在州衙放火。
李邦华缓步走到船舱里的桌子旁,伸手拿出一张白纸。他左手扶着桌子和纸,右手拿起毛笔,在上面刷刷点点的写了起来。
片刻后,雪白的纸上写满了字。
(明代造纸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以万历刊本所用的白棉纸为例,有纸白如玉之称。)
写完后,李邦华将让人将纸递过去并说道:“现在守卫徐州的士兵来自扬州府,守将也是扬州府的守将。本官现在将徐州一部分守军的指挥权交给你,只要不造反不强抢百姓,你可以让他们做任何事。”
“看看老夫写的公文有没有问题。”
陈桂栋接过公文仔细查看。
上面写的十分清楚,徐州现有守军三千二百名。李邦华以钦差的名义将其中一千二百人暂时划入他的帐下,听且只听他一个人的指挥。
剩下的两千人继续守卫徐州,受南京兵部辖制。
“阁老,这是何意?”陈桂栋大为不解。
“赈灾,查账,收税,抓人,杀人!”李邦华平静如水。
“可是账本已经被烧了...”
“账本烧了还有其他凭证,先从均平由帖查。”
明代均平由帖的功能与现代的缴税通知单和完税凭证有些相似。
征税前各县将均平由帖发给里长,里长再分发给各户。
均平由帖一式三联,上面写着该户当年应该缴纳赋税的明细及总额。
该户缴纳赋税后,里长,县里负责征税的官吏会在均平由帖上签字盖章。
签字盖章后,三份均平由帖一付县,一付纳户,一付征输者(一般是里长)。
也就说是除了州县的衙门里有凭证外,里长和百姓和手里各有一份完税凭证。
陈桂栋倒吸一口凉气。
这显然是一个大工程,可是朝廷还是做了,可见朝廷的决心有多大。
“阁老,如果没有凭证又该如何?毕竟这东西只是一个凭证,百姓们可能有遗失。”
李邦华冷笑一声:“百姓可不会遗失这种东西,尤其是那些穷老百姓,他们生怕你们这些地方官重复收税,所以会把均平由帖视若珍宝。”
“没有均平由帖的人大概率拖欠了朝廷赋税,就算真有遗失,也是少数,决定权在你。”
“查完均平由帖后根据赋税总额倒查。”
“举个例子,我朝十六年徐州向南京户部缴纳赋税银一万两。征收赋税时你手下的吏各负责一片区域,他们分别上交了多少钱,你那里应该有记录吧?”
“有,有!”陈桂栋连声回答。
就算他忘了登记,县里的银库也有入库记录。
李邦华点头后继续说办法。
陈桂栋起初有些迷糊,在李邦华的解释下才明白过味来。
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一级一级往下查。
例如城东有三户百姓,他们各有十亩地,应交赋税的总额是三十两(举例子)。
其中甲不想交税,官吏为了平账会把三十两赋税银平摊给乙和丙。看書菈
乙和丙每人交了十五两银子,官吏给他们每人一张十五两银子的均平由帖。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