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296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高杰三万一千兵马驻守在淮河岸边。

刘良佐的一万兵马驻守在西面十里之外。

李际遇一万兵马驻守在东北十里外的密林中。

王之纲一万兵马驻守在北面十里外的田野上。

刘宗敏肯定从西面来,届时李际遇只需快速进兵,就能将其合围在中间。

标准的围点打援战术。

如果刘宗敏不来,他们就同时从淮河北岸攻向南岸。

以狼烟为号,见狼烟则起兵向高杰所部靠拢。

“报,”探马直接跑到刘宗敏面前,大喊起来:“将军,东面发现一支明军,数量在万人左右。”

“报!”有一名探马冲到刘宗敏身边:“北面发现一支明军,数量在万人左右。”

“报!西面发现一支明军,数量在万人左右。”

“报!”最后一个探马见其他人说完,吞了口唾沫后说道:“高杰所部突然发起反攻,我军有些撑不住了。”

刘宗敏骑在马上,脸色阴沉。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被包围了。

怎么办?接下来该怎么办?

骑兵还好,虽然两天跑了两百里,但想跑的话还能再跑。

步兵就不行了。

在舍弃了大量辎重的情况下,连续两天百里行军导致近半数步兵掉队。

要知道他麾下兵马都是大顺精锐,若是换做其他部队,步兵掉队的人数将更多。

“传令各部,向西面突围!”刘宗敏思考再三后,下达了军令。

凤阳西面是淮南和阜阳。

淮南在顺军手里,向那里跑不但能获得补给,还能据守城池得到休整。

阜阳情况差不多,虽然尚在明军手中,但守军都被丁魁楚带走了。

轻易就能攻下。

长途奔袭而来的顺军立刻开始溃败。

骑兵迅速离开战场,朝西面狂奔。

步兵本就是强弩之末,见己方溃败后毫无斗志,纷纷放下武器选择了投降。

“追!”高杰一声令下,麾下骑兵倾巢而出,追了过去。

驻守在西面的是刘良佐。

他看到狼烟后整顿兵马,结阵行军。

刚走了五里路,探马来报:“报,流贼骑兵朝咱们冲过来了。”

“啊?”刘良佐大惊失色,“对方有多少骑兵?”

“数不清,呈溃败之势,漫山遍野全都是。”

“列横阵迎敌,快,要快!”刘良佐急忙下令。

列横阵的目的是尽可能多的拦下对方骑兵,将战果最大化。

但是,他万不该在这个时候变阵。

不等阵型变好,刘宗敏的骑兵就到了。

顺军先是放出一波箭雨,随后挥舞着马刀冲进了人群。

快马带动轻刀,在人群中杀出一条血路。

明军也没任由宰割,而是挥舞武器将顺军前进的道路挡了下来。

乱,太乱了。

整个战场陷入一片混战。

高杰所部骑兵很快追了上来,本就混乱的战场更加混乱。

“不要恋战,快退,快退!”刘宗敏带着扛旗兵,率先突破刘良佐的防线。

身后数不清的骑兵淹没在明军的攻势之下。

他逃跑的同时往后看了一眼,顿时心如死灰。

这些大顺精锐损在明军的进攻下损失惨重,十不存一。

跑了一会后他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拍着身边亲兵的肩膀吼道:“想办法去淮河南岸告诉皇上我部兵败,请皇上尽早退兵。”

“要快。”

“末将领命!”亲兵调转马头,朝南面飞奔而去。

......

淮河南岸的战事刚刚正式开打。

击溃刘宗敏后。

高杰一方面派骑兵追击,同时重新集结步兵准备渡河。

与他一起渡河的还有李际遇和王之纲所部。

渡河的总兵力高达四万五千人!

数不清的战船,数不清的浮桥,数不清的士兵一拥而上,朝淮河南岸冲了过去。

与此同时。

城东的卢九德,仆从善,朱国弼一万七千兵马;城西马士英的一万兵马,先后调转方向,朝城北的顺军攻了过来。

“皇上,退兵吧!”郝摇旗走出帐外片刻后又走了进来,劝说李自成。

“是啊皇上,现在天已入夜,趁着明军攻势暂缓,不如赶快退往淮南。”牛金星跟着劝。

宋献策举着火把跪在李自成面前:“皇上,胜败乃兵家常事,再不退兵的话我军就要全军覆没了。”

李自成面色惨白,始终不能接受兵败的现实。

他围困凤阳一个月,本以为能像朱仙镇一样打败明军。

结果却是大败。

“报!”一个陌生探马冲进营帐。

他借着火光看了一圈,看到李自成的身影后单膝下跪:“皇上,南阳急报。”

第443章 战后会议

“南阳?”

李自成听到这个地名后愣了一下,不过现实情况很快将他的思绪拽了回来。

他盯着探马的脸问道:“南阳怎么了?李先生和红娘子不是驻守在南阳吗?”

“回陛下,秦良玉率兵北上攻打南阳。李先生和红娘子不敌,败走汝南。”

“秦良玉攻陷南阳后没有继续深入河南,而是往西朝武关方向进兵了。”

武关!

关中四大关之一。

四大关分别是西北的萧关,西南的大散关,东面的函谷关以及东南的武关。

这一片平原因地处四关中间,故而得名关中。

(这是汉末之前的四大关。汉代之后,关中东面的关隘由函谷关变成潼关。原因是由于侧侵作用,函谷关北面的黄河河道向北偏移,再加上黄河携带的泥沙堆积,最终在函谷关北面形成了一片可以行军的浅滩。

浅滩让函谷关失去了天险的地位,于是函谷关西面百里的潼关变成了关中屏障。隋唐时期,潼关因为黄河河道再次北移而被迫北移,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查阅。)

武关是关中通往湖广的要塞。

只要攻下武关,就能从襄阳出兵,一路向西北取商洛,攻蓝田,直抵西安城外。

西安是顺军的大本营,重要性不言而喻。

宋献策听到这个消息后两眼瞪得溜圆:“你...你说的可是真的?”

“千真万确,末将不敢胡言乱语。”探马认真地说道。

牛金星同样一脸慌张,站在原地不停地踱步。

其他人也乱了心神,纷纷看向李自成。

顺军的家眷大部分都在关中,西安城中更聚集了大量中高级将领的家属。

如果被秦良玉偷了老家,顺军将不战自溃。

李自成作为顺军主心骨,很快恢复冷静。

他转身对着众人说道:“诸位莫慌,秦良玉攻武关的消息既然已经送到了这里,想必也已经送到了西安。泽侯(田见秀)留守西安的兵马高达两万,另外距离西安两百里的潼关还有李过的三万兵马。”

“急行一昼夜即可抵达西安城下,西安必定无忧。”

“况且,”说到这,李自成眉毛一挑:“武关易守难攻。秦良玉想攻克武关并非易事。”

李自成一席话虽然让众人心安了不少,但他们已经没有了斗志。

“皇上,”宋献策迈步走出了,对着李自成深施一礼:“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尽快退兵,否则我军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李自成点头并问道:“军师所言极是。”

东面的谷可成已经兵败,西面的马士英趁机攻向这里,北面的刘宗敏也中了埋伏布置情况。

再拖延下去,他的中军兵败是早晚的事。

“是该退兵了,立刻传令下去向西退守淮南。”李自成吩咐道。

“皇上圣明!”牛金星这种时候还不忘拍马屁。

“不,”宋献策出声制止,“淮南距离凤阳只有百里,明军一昼夜即刻抵达淮南城下。”

“臣觉得应该先退向淮南,补充粮草辎重后迅速退往阜阳!”

李自成想了想觉得有道理,改口道:“立刻退往淮南,通知淮南守军马上在铺设浮桥,大军一到立刻渡河。”

随着军令下达,顺军中军动了起来。

此时天已经彻底黑了下来,数不清的火把在黑夜中点亮。

最先撤退的是李自成中军。

他率领将士们放弃淮河岸边的阵地,先向西与刘体纯合并一处,然后继续往西退往淮南。

谷可成紧跟其后,最后撤退的是刘体纯。

在付出巨大的代价后,顺军终于离开了凤阳。

黑夜之中,明军不敢贸然追击。

一是大部分人有夜盲症,需要借助光源才能看清道路和敌人。

二是敌人很容易趁着夜幕埋伏起来,搞袭击。

淮河之上。

吕大器倒背着手站在船头,看着黑夜中宛如游龙的火把,心中稍定。

万幸,此战胜了。

南京朝廷有救了,他吕大器的名声也保住了。

“总督大人,”高杰站在岸边对着他大喊:“请总督大人给我一道军令,我要赶尽杀绝。”

吕大器呵呵一笑:“不急,明天再说。”

“明天李闯贼就跑远了!”高杰有些焦急地说道。

他是流贼出身,深知要想真正打败李自成,需要穷追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