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232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残酷的肉搏战开始上演。

除了负责警戒的探马外,所有骑兵都下马步战。

他们用血肉之躯撞开明军防线,硬生生的往里冲。

袁继咸的中军精锐死战不退,愣是抗住了两倍敌人不要命似的进攻。

眼看久攻不下的大西军伤亡越来越多,冯双礼无奈下令退兵。

三千骑兵来时如风。

两千多骑兵退时如潮。

中军营地内,袁继咸稳如泰山。

身为一军主将,就算敌人杀到眼前也不能露出慌乱的表情。

“流贼骑兵退了?”

“退了。”

“其余各部什么情况?”

探马面有为难之色回答道:“乱了,营地内外全乱了!恕末将无能,实在打探不出各部的具体情况。”

“乱了?”袁继咸诧异的地走出帐外,拿起千里眼登高望远。

看了一会后,袁继咸在心里猜了个大概。

肯定是金声桓他们临阵退缩,然后引起了连锁反应。

“你们立刻分散去往各营,收拢败兵反攻流贼。其余人扛着中军大旗,与上阵杀敌,有临阵退缩者者军法处置。”

袁继咸心里清楚的很,中军大旗是全军的主心骨。.

旗在,军心就在。

只要他把军旗带到前线,明军看到后定会士气大振。

果不其然。

正在作战的明军看到中军大旗后精神为之一振,将大西军反抗的苗头压了下去。

溃兵们看到中军大旗后纷纷停下脚步,开始向旗帜靠拢。

在袁继咸的指挥下,开始反攻。

大西军被前后包围,陷入苦战。

冯双礼本打算率领骑兵支援李国英和徐勇,结果与明军骑兵主力相遇。

此时天已大亮。

从他领兵出城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三个时辰。

连续作战之下,他麾下骑兵早已又渴又饿,疲惫至极。

面对养精蓄锐且数倍于他的明军,他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撤!撤退!”冯双礼带头逃跑。

再不跑就全军覆没了。

明军骑兵在主将的带领下,穷追猛打。

侧翼突袭,正面阻挡,绕后攻击!

面对步步紧追的明军,冯双礼根本没有回荆州城的机会。

为了不被全歼,只能带着残兵败将一路往北逃跑。

不知跑了多久。

战马缓缓停下脚步。

冯双礼下意识的向后看去。

身后没有追兵的踪影,只有寥寥几十骑跟在身后。

“呼...呼...”胯下战马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浑身发烫,肌肉颤抖。

“驾...”

不管冯双礼怎么挥舞马鞭,战马就是不走。

显然,战马的体力已经达到了极限。

“都督歇会吧,再跑下去战马和人都废了。”一个亲兵劝道。

冯双礼叹了口气。

本想偷袭袁继咸,结果反被袁继咸算计。

他不服!

逃跑的路上他一直在想,如果当时多坚持一会,是不是就能活捉袁继咸?

那样不但保住了荆州,甚至整个湖广都会重新投入大西的怀抱。

然而现实是他败了,败的彻头彻尾,连荆州城都回不去!

“哎,原地休息,该吃饭吃饭,该喝水喝水。”

众人听罢纷纷下马,躺在地上尽情地休息。

他们太累了。

趁着休息的时间,冯双礼开始思考。

接下来该去哪儿呢?

荆州城是回不去了,荆州上游的枝江县很快也会失守。

他们随身携带了一天的行军粮,就算省吃俭用也只够两天吃的。

吃完了行军粮就只能劫掠百姓了。

那样反而会暴露他的行踪。

该去哪儿呢?

简单休整恢复一些体力后,冯双礼重新翻身上马。

“都督,咱们去哪儿?”

“去...暂时去承天府避难!李岩不是李自成,他不会对咱们下手。”

第354章 坏消息

明军营地外。

战事已经接近尾声。

李国英和徐勇所部本就不是精锐,两面夹击之下不是被杀就是投降。

两万大军顷刻间便被瓦解。

甚至有些士兵为了邀功,趁李国英不注意将其打晕,扛着他来到明军面前。

“别放箭,自己人!”

“肩膀上扛的什么?”明军谨慎地问。

“李国英。”

确认身份无误后,明军士兵将他们连同李国英一起带到袁继咸面前。

被凉水泼醒后,李国英一脸茫然。

当他发现自己被五花大绑后,顿时明白了事情原委。

袁继咸面带笑意,“李国英,咱们又见面了!”

李国英昂首挺胸,表现出一副大义凛然不惧生死的样子。

“有什么想说的吗?”袁继咸继续问。

李国英想了想,大声说道:“罪臣李国英愿投降袁总督,在袁总督帐下效力。”

说罢,他不顾身上绳索的束缚,用头撞地给袁继咸磕了一个头。

李国英前后反差的表现把袁继咸震住了。

袁继咸思索片刻后,明白了其中道理。

当初李国英为何选择出城,而不是在他帐下效力?

说白了就是怕死。

左良玉有爵位在身,征战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朝廷说杀就杀了,将领们害怕的同时又有些心寒。

他们怕袁继咸用对付左良玉的手段对付他们。

袁继咸对着李国英点点头,问道:“我问你,此次出城作战冯双礼调动了多少兵马?荆州城内还有多少守军?”

“冯双礼调动了两万五千人左右,城中还剩五千守军。”

“可有援兵?”

“据说...艾能可领兵数万沿长江顺流而下,三五日就能抵达荆州附近。”

袁继咸眉头一皱。

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来人,暂时把李国英关押起来,等待朝廷旨意。”

几个士兵走进来,将李国英押出帐外。

过了一会,徐勇被四五个士兵推着走了进来。

问了同样的问题后,袁继咸命人将徐勇推出去关押起来。

他从这两个人口中得到了同样的答案,消息应该假不了。

“派降兵给城中送信,让他们投降!”

送信的人还没进城,守军便打开城门投降了。

出城作战的主力损失殆尽,后军府都督冯双礼下落不明。

冯双礼是他们的主心骨!

主心骨没了,城中守军军心大乱。

所以不等袁继咸催促,就主动开城投降。

派兵接管城防后,袁继咸吩咐一声:“擂鼓升帐!”

等了半个时辰,其他将领都到齐了,唯独不见金声桓,徐国栋和吴学礼的踪影。

又等了一会,传令官来报:“启禀袁总督,找遍了城内外也不见金声桓,徐国栋和吴学礼三位总兵的踪影。”

“有士兵说,溃败时发现他们三人带着数千人往北逃了。”

很少生气的袁继咸坐在凳子上,怒发冲冠。

左良玉麾下这些将领中,金声桓实力最强。

他本想把金声桓培养为左膀右臂,没想到被金声桓背刺了。

荆州北面是承天府,承天府尚在李自成掌控之下。

南面是公安县,公安县在官军手中。

金声桓为什么不往南跑反而往北跑?

说明他要投降李自成!

背刺,赤裸裸的背刺!

“各部统计损失情况!”

“卢鼎,你负责统计金声桓,徐国栋和吴学礼旧部的损失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