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227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袁继咸伸手示意众人安静:“诸位放心,只要我袁某人活着,他休想抢走这份功劳。”

“可是,如果何腾蛟非要来呢?”总兵金声桓有些无奈。

抢功劳这种事是拦不住的。

哪怕对方有一兵一卒进入战场,给朝廷写塘报的时候就能分一杯羹走。

“呵...”袁继咸淡淡一笑,“你们忘了本督是何职务?他何腾蛟敢违抗军令?”

袁继咸总督江西、湖广、安庆、应天军务,何腾蛟是湖广巡抚,用兵方面需要听从袁继咸的安排。

袁继咸不是怕何腾蛟抢功劳,而是怕他坏事。

何腾蛟手下那些兵比乌合之众还乌合之众。

离他们越远越好!

“给何腾蛟回信,让他驻守巴陵县(今岳阳县),防止流贼进入洞庭湖以南。”

解决完何腾蛟的问题后,袁继咸重新开始排兵布阵。

冯双礼战略性的放弃岳州,间接性的导致袁继咸围点打援战术失效了。

而马进忠和惠登相的逃跑,也让冯双礼围点打援的战术失效了。

双方再次回到同一起跑线。

“兵分两路,留两万大军继续围困岳州,其余兵马与我挥师北上攻打监利县。”

在袁继咸的指挥下,明军主力水陆并进,绕过岳州北上剿贼。

大军刚到监利县城外,守军就投降了。

紧接着。

石首县,江陵县望风而降。

两天连下三城,军心大震。

就在所有人以为袁继咸会围攻荆州的时候,他却停下了进攻的步伐。

江陵县外,明军营地。

所有人都洋溢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不费一兵一将收复三座城池,没理由不高兴。

中军帐内,金声桓等人位列两旁。

“大军原地休整,等待时机。”袁继咸下令。

金声桓迈步出列,拱手道:“袁总督,我军连下三城气势正旺,为何不趁势攻打荆州?”

“别急,等。”

“等什么?”

“等变故!”

就在金声桓疑惑的时候,变故来了。

探马冲进营帐,单膝下跪:“启禀总督大人,王允成已于三天前攻下咸宁,张应元在两天前攻下孝感,他们正在赶往此地的路上。”

“岳州城中的流贼等不来支援,再加上粮草紧张,放弃抵抗出城投降了。”

“城中八千守军除去老弱病残还有三千青壮,现已重新打乱建制,分布在徐国栋,吴学礼、和卢鼎三位总兵营中。”

听到这些消息后,袁继咸松了口气。

从他出兵到现在,只过去了不到一个月!

现在湖广地区除了荆州,承天府以及襄阳外,其他地方均已收归朝廷。

表面上看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只有袁继咸自己明白,真正的困难尚未到来。

张献忠入川前把所有主力都调走了,剩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残,还有一些不愿走的守军。

能顺利收复这些地方不是他袁继咸有多厉害,而是张献忠根本就没守。

接下来的荆州就不一样了。

那是一块硬骨头!

“报!”又有探马冲进营帐:“惠登相送来消息,李岩和红娘子率领数千兵马进驻承天府。”

袁继咸腾的一下站了起来,笑着说道:“来了,来了好啊。”

在场的武将们瞠目结舌,搞不懂袁继咸为什么会高兴。..

他们不清楚李岩会不会帮冯双礼,但是他们确定李岩不会帮明军。

袁继咸懒得跟他们解释。

用兵打仗不一定要拼个你死我活,只要能达成战略目标就行。

他攻荆州的目的是什么?

不是为了收复疆土,而是为了牵制张献忠,迫使他从四川抽调主力。

牵制张献忠也好,牵制李自成也罢,他牵制的流贼越多,其他地方的流贼就会少一些。

李岩来了,李自成少了一个帮手,黄得功那边的压力会小很多。

这才是他的战略目的!

“传令,大军立刻拔营起寨,杀向荆州。”

......

荆州南城门楼。

看着城外漫山遍野的明军士兵,江面上帆樯如云的战船,冯双礼并没有害怕。

相反的是,他开始有些兴奋。

就在昨天,他接连收到两个好消息。

第一个好消息来自承天府,李岩亲自写信,明确表示顺军会帮他打明军。

第二个好消息来自艾能奇。

大西军进攻四川不利,被挡在川东一带。为了防止后路被断,张献忠命艾能奇分兵两万乘船顺流而下,支援荆州。

袁继咸不知道这个消息,如果他敢围城,上游大军一到,两面夹击之下,袁继咸必败无疑。

再加上有李岩参战,袁继咸很有可能全军覆没。

冯双礼越想越是高兴,转身问送信的人:“定北将军(艾能奇)什么时候到?”

“回都督的话,多则五日,少则三日。”

冯双礼放下手中的千里眼,大笑不止:“哈哈哈,那我就放心了!袁继咸,也该让你尝一尝失败的滋味了。”

“都督,末将愿领兵出城与明军野战!”徐勇见明军来势汹汹,打算出城杀一杀明军的士气。

冯双礼淡淡一笑:“不急,先示弱,等明军放松警惕后再出城不迟!”

次日一早,冯双礼被亲兵拍醒,“都督,出大事了!”

“怎么了?”冯双礼有点懵。

明军善用大炮,如果攻城肯定会听到炮声。

外面没有炮声,说明明军没有攻城。

还能有什么事?

亲兵指着城南方向说道:“城外明军兵分两路,步兵和骑兵在城东扎营,水师则沿着长江逆流而上了。”

逆流而上?冯双礼大吃一惊!

他急忙起身冲出院子,跑上城墙看向南方。

江面的明军的战船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

一艘艘船起锚扬帆,在风力的帮助下逆水而行,朝上游驶去。

第348章 夜袭明军

冯双礼向左右看了看,发现将领们都在现场,于是喊道:“诸位,近前来议事。”

事情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料。

众将也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快步走到冯双礼面前,躬身施礼。

冯双礼开门见山:“诸位,明军水师逆流而上,去向不明,你们怎么看?”

众将纷纷发表看法。

总结起来有两个可能。

一,明军水师去攻打荆州上游的枝江县了。

二,明军水师入川支援秦良玉。

听完众将的分析后,冯双礼面色阴沉起来。

明军打枝江也好,入川作战也罢,对他来说都是坏消息。

他的退路就是沿着长江逆流而上,去找张献忠。

现在可倒好,明军要堵他的退路。

“都督,枝江县守军只有区区两千,如果咱们坐视不管,枝江早晚会丢!”一个将领提醒道。

“是啊都督,咱们必须行动起来!”

“跟明军拼了!不是他们败,就是咱们胜!”

冯双礼当然知道这个道理,可是他想再等一等。

艾能可多则五天,少则三天就能抵达荆州。

届时大西军总兵力高达五万!

明军总兵力七万!

不对。

明军尚有一万多战兵驻守在潜江和沔阳县。

荆州城外只有五万多明军。

五万对五万,大西军并不吃亏。

等等...

冯双礼脑袋里灵光一闪。

他直接站起来,转头看向江面。

江面上明军战船已经走了七七八八,只剩下一些小型辎重船正在起锚。

冯双礼又用千里眼看向城南和城东的明军营地。

营地里热火朝天,正在做早饭。

数不清的炊烟袅袅上升,升到一定高度后随风飘散。

“诸位!”冯双礼指着明军营地问:“你们觉得明军营中有多少兵马?”

“不是说七万吗...”

“那是总兵力,潜江和沔阳县驻兵一万多人,水师又带走一部分人,剩下的明军能有多少?”

众将恍然大悟,纷纷拿起千里眼看向城外军营。

看着看着,有人发现不对劲了。

“明军营帐数量不对。”

“怎么说?”

“按照明军惯例,营帐幕长一丈六尺,舍十人。也就是一般情况下,每个帐篷住十个士兵,他们共用一堆篝火做饭,共用一口锅吃饭。”

在场不少人点头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