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187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焦勖闭着眼想了几息,睁开眼将书翻到额辣济亚牗造诸器图说的部分,指着上面一行字说道:“陛下,找到了,在这里。”

崇祯点点头:“你说说这火船自去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范景文没读过这本书,他看着火船自去几个字有些发呆。

自去的意思是能自己走,不用人力。

“木船岂能遇火?遇火不就着了吗?还如何自去?”

焦勖虽没见过实物,却问过王徵相关原理,“陛下,请容臣举个例子。这句话中的火并不是用火烧船,而是用火烧水。烧水产生的白气推动特殊形状的船桨,这样船就能自己动了。”

崇祯坐在龙椅上,对建奴的恨意又增加了几分。

历史上明末已经有了蒸汽机的原型,但没有被重视起来。

如果说《新制诸器图》里面记载的话没有说服力,那么后世北京博物馆里面陈列的蒸汽机原型就是铁打的证据。

《清史史料探究》里记载:1672年比利时的传教士南怀仁为康熙制造了一辆“蒸汽汽车”。.z.

当然,这辆汽车太过简陋原始,只能在平地上缓慢行走,无法在真正的道路上行进。

但这是从理论到实践的第一步!

最难得也是第一步!

“能不能复原一个给朕看看?”

焦勖面露为难之色:“这...臣只是听说过却没见过,就算能复原也是一件既耗费时间,又耗费钱财的事。”

崇祯站起身摆手:“话不能这么讲!你可以想想一番,如果大明的战船能在海上自行,对水师来说意味着什么?”

焦勖一愣。

意味着什么?

如果说其他的战船是步兵,那么这些战船就是精锐骑兵。

骑着不用吃饭的战马,打起仗来能做到碾压!

“来人,给范尚书拿过去!”崇祯将龙书案上一张图纸递到小太监手里。

“范尚书,焦勖,这是朕想象中的自去火船制作图,你们可以参考一下。自去火船就交给你们工部来研制了,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并且不限时间。”

“但是要切记一点:保密!”

第290章 殷洪盛

“臣等遵旨。”范景文和焦勖同时拱手说道。

就算崇祯没有提醒,他们也知道这件事需要保密。

“对了,铁模铸炮进行的怎么样了?”崇祯问。

范景文尴尬的低下头:“这...铸炮的铁模具虽然制作了不少,可脱模的材料尚未寻到,所以近期没有进展。”

“无妨,无妨!”崇祯安慰道:“回去告诉那些匠人们慢慢来!这件事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懒散怠工。”

“臣等谨遵圣旨。”范景文和焦勖再次施礼,退出大殿。

看着他们二人离去的背影,崇祯内心掀起一丝波澜。

科技重要吗?

重要也不重要。

如果思想落后,就算暂时掌握了顶尖的科技,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早晚有一天还是会落后。..

其实重要的不是科技,而是培养科技的环境!

假如环境出了问题,就算金子也会被腐蚀掉光芒。

想改变环境不但要从基础教育入手,还要改变科举选人用人的方法。

大明朝最高学府国子监归礼部管理,科举也由礼部负责。

既然源头是礼部,就得与范景文详探一探,毕竟他兼着礼部尚书的职位,

“范景文还没走远吧?让他回来一趟。”

改革教育和科举是一件极其繁琐和重要的事,不但涉及到朝堂上的利益,更涉及到普通百姓的利益。

如果处理不好,后果将极其严重。

接下来的日子,崇祯像往常一样上朝,下朝,处理政务。

他只担心两件事。

一是自身安全,二是黄得功。

此前放出消息要砍阳武侯薛濂的脑袋,如果有人想对他不利,大概率已经准备好了。

他必须谨慎应对。

不过在建奴入关的节骨眼上,就算有人对他不利,也会等建奴退兵后动手。

“王承恩,黄得功那边有消息吗?”崇祯每天早朝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询问黄得功的消息。

“回皇爷,没有。”

“哦!一旦有消息,要第一时间告诉朕。”

“奴婢遵旨。”

远在数百里之外的魏县,黄得功愁眉不展。

不只是黄得功,他麾下所有将领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击败李自成!

这个问题从他们向大名府进军的那一刻,就缠绕在所有人心头。

“总兵大人,大名府城中余粮已不足七日之用,再不想办法的话,不用李闯贼攻城,他们就已经被饿死了。”副将翁之琪一脸懊恼的说道。

黄得功哼了一声,收起崇祯的密信后说道:“这场仗是时候做个了断了。”

“这是朝廷的意思?”

“不,这是本官的意思!朝廷怕我们全军覆没,宁愿放弃大名府也不让我军冒险!”

“我黄得功是大明武将,深受陛下信任。此时不尽忠,何时尽忠?”

在场的众将纷纷抬起头,目光坚定。

自从朝廷解决欠饷问题后,这些人由原来的还算忠诚,变成了无比忠诚。

没办法,给的太多了!

除了兵部的饷银,战功换来的赏银外,还从皇帝那里拿了一份数量可观的绩效银!

三份银子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忠诚度直接拉满!

“报!”传令兵的声音打断了现场的沉寂。

“启禀总兵大人,有一个叫殷洪盛的人说是奉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之命,前来求见。”

“史可法?殷洪盛?”黄得功轻声念出这两个名字。

史可法他并不陌生。

他之前任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之职,后又总督漕运,巡抚凤阳,扬州,淮安等地。

总督漕运期间因弹劾官员“有功”,“升任”南京兵部尚书。

表面上看是升,实际上是贬。

南京与北京的距离,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南京官员与权力中心的距离!

在北京朝堂斗争中失势的官员,大部分都会被发配到南京。

南京官员没有实权,到了南京意味着养老。

不过,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殷洪盛是史可法的什么人?”黄得功皱着眉问传令兵。

“回总兵大人的话,卑职没问,他也没说!”

“让他进来吧。”

不多时,一个身穿藏青色长衫,眉目和善,身材适中的中年人走了进来。

此人看起来有四十多岁,举手投足间却是一副二三十岁的样子。

“殷洪盛见过黄总兵!”殷洪盛拱手施礼。

黄得功点点头:“你说奉史可法的命令来此,可有凭证?”

“有书信一封!”殷洪盛从怀里拿出一个信封,递给了旁边的士兵。

黄得功从亲兵手中接过书信,打开后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

黄得功看完书信内容后抬起头:“信中说,你是我朝四年进士,此前在大同总兵姜镶麾下任参赞军务一职,后姜镶投降李闯贼,你不屑与此人为伍,南下投史可法。”

“史可法知我与建奴鏖战,命你来助我?”

“不错。我等本意是直接前往京师与总兵大人见面。不曾想到达济南时黄总兵已经移兵魏县,于是匆忙赶来相助。”殷洪盛详细解释道。

黄得功直皱眉!

殷洪盛的来历太敏感了。

他正在与李自成鏖战,殷洪盛此前在姜镶麾下任职,而姜镶又投降了李自成。

殷洪盛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时候来。

就很诡异!

他信得过史可法却信不过殷洪盛。

殷洪盛见黄得功皱眉,顿时明白了黄得功的顾虑。

他拱了下手说道:“我知道大人信不过我,但信任需要培养。如果总兵大人信得过我,我有解大名府之围的办法!”

黄得功先是一愣,随后哈哈大笑起来:“痛快人说话就是痛快,既然你说痛快话,我也就不多费口舌了。”

“有什么办法尽管说,只要办法行得通,我黄得功不但信任你,还给你磕一个!”

第291章 汉留

“分兵?夜袭?内外夹击?”

听完殷洪盛的策略后,黄得功眯着眼睛想了很久。

他是一方主帅,站的位置必须足够高,看的足够远才行!

这场仗可以胜也可以败,但不能全军覆没。

同时。

他还得提防殷洪盛是内奸的可能!

内部敌人永远比外部敌人可怕!

殷洪盛的用兵策略全都是兵行险着,不得不认真思考。

殷洪盛见黄得功不说话,转头问在场的其他武将:“诸位怎么看?”

“怎么看?我看你像内奸!”已经升为副总兵的邱钺不客气的回答道:“李闯贼兵力是我军两倍之多,不分兵也不是他的对手,分兵不是自寻死路吗?”

“如果没有史可法大人的信,我早就把你抓起来当做内奸处理了。”

翁之琪附和道:“是啊,分兵是兵家大忌!”

“不妥,不妥!”

其他武将纷纷表示反对。

殷洪盛刚要解释,探马来报:“多铎率领建奴主力从墙子岭入关后一直往南,沿途的香河,固安,不战而降;霸州,大城县在建奴抵达前便已逃亡一空;永清县虽然投降,但建奴并未入城,既没有抢钱粮也没有掳掠百姓。”

“另据运粮商队说,建奴先锋已到沧州一带,沧州附近各城均已戒严。”

黄得功抬起头,盯着桌子上的地图,脸色愈发严肃。

果然...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一个李自成已经很难对付了,现在又来了一个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