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184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五百骑兵将鲁密铳装填完毕,骑在马上等待建奴先锋部队。

不多时。

远处尘土飞扬,数百骑兵疾驰而来。

当他们看到这些明军只有寥寥数百人后,顿时兴奋起来。

自怀来卫大战后,他们这些骑兵已经很久没有得到出场的机会了。

尤其攻打居庸关外的那十几天,步兵每天都攻城,骑兵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帮不上忙。

现在重新入关,终于轮到他们发挥了。

带头的佐领张弓搭箭,挥手大喊:“全体都有,对准明军的方向,冲锋!”

“杀!”数百建奴骑兵嚎叫着冲了过来。

李宪忠久在辽东战场,非常了解建奴骑兵。

对面都是轻骑兵,身上只穿了一层布甲,防御一般。

在双方距离百步时,李宪忠令旗一挥。

五百人排成一排同时从战马侧面的行军囊中掏出鲁密铳,对准建奴骑兵齐射。

砰!

弥漫的硝烟中,数十个建奴骑兵中弹,更有数人摔落马下。

“换弓箭,跟我来!”李宪忠令旗再挥。

五百骑兵收好鲁密铳,拿起弓箭催动战马冲了出去。

李宪忠带领的骑兵什么来头?

勇卫营精锐!

战斗力,装备,心理素质,战马质量都是一等一的存在。

面对同等数量的建奴探马,丝毫没有惧意。

就在建奴探马准备迎战的时候,发现明军竟然转身逃跑了。

这些人顿时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追?怕遇到埋伏!

不追?数十人中弹,难道就让他们跑了?

犹豫之间,李宪忠已经跑出了一段距离。

“追!”带头的佐领一声令下。

就在双方距离不断缩短的时候,李宪忠再次停了下来。

砰!

弹丸齐射而出,又有不少人中弹甚至落马。

“玛德!”建奴佐领被气坏了,“明军太狡诈了,先不追了,向十王爷借数百鸟铳骑兵去!”

半个时辰后,那个佐领带着数百鸟铳骑兵回到了之前遇到李宪忠的地方。

不出所料的是,李宪忠又回来了。

“大家伙别着急,慢慢向前走,等距离足够的时候,同时开火!”建奴佐领吩咐道。

砰!

李宪忠五百鸟铳骑兵率先开火,随后转身逃跑。

“开火啊!为什么不开火?”建奴佐领骑在马上,质问那些鸟铳骑兵。

“距离不够!”

“你说什么?”

“我说距离不够!若想造成有效杀伤,需在八十步内开火。刚才敌我双方距离有百步之遥,就算开火也只能让明军听个响。”

“放你娘狗屁,如果你说的是真的,那百步之外的明军是怎么做到的?”他指着身边被弹丸射伤的士兵说道。

“可能...明军的鸟铳比咱们的强!”

建奴佐领无奈,只能再次追了上去。

李宪忠,巴克勇分成数个骑兵队伍,依靠为数不多的鲁密铳,用射程优势牵制建奴行进速度。

与此同时。

京师附近城池开始戒严,通州的漕运停运,所有船只全部驶往天津。

守兵固守城池,战兵集结城外伺机而动。

整个北京城再次陷入恐惧之中。

乾清宫。

“皇爷...皇爷!”王承恩一脸慌张的从外面跑了进来。

“什么事?”

“回皇爷,皇后身边的侍膳太监死了!还有...”

“什么?”崇祯眉毛一挑,直接站了起来。

侍膳太监是干什么的?

简单来说是试菜的,一是品尝菜品味道,二是看菜里面是否有毒。

宫里重要人物在吃饭前会有专人用银针试毒,然后试菜太监挨个品尝菜品,味道不好的端下去,味道好的留下来。忙完这些后,正主才开始用膳。

如果皇后身边的侍膳太监被毒死了,就说明有人要对皇后下手。

“有人想毒杀皇后?”崇祯眯着眼,目露凶光。

他已经很久没杀人了。

现在看来,不杀人也不是一件好事。

“好像是...又好像不是!”王承恩说着前后矛盾的话,“皇后娘娘的侍膳太监刚刚被人发现吊死在一间堆放杂物的屋子里。李指挥使正在调查,还没有结论。”

“还有就是...皇后病了。”王承恩补充道。

“摆驾坤宁宫!”崇祯慌慌张张的穿过乾清宫后门,朝坤宁宫快步走去。

“皇后什么病?是中毒了吗?找太医了吗?”路上,崇祯一句接着一句的问。

王承恩不敢隐瞒:“回皇爷,皇后此前就有病症,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当时正值温榆河大捷,皇后怕影响皇爷心情,所以一直不让奴婢说出来。”

“今日忽然昏倒,奴婢这才斗胆告诉皇爷。”

见崇祯目光里带着刀子,王承恩急忙继续说道:“太医早就看过,症状不像是中毒。具体的病症,他们也没有头绪。”

不等众太监宫女施礼完毕,崇祯就已经来到皇后床边。

只见平日里温婉动人的周皇后静静地躺在床榻上,双唇紧闭,脸色苍白。

两个太医院的太医站在旁边,不知所措。

不等崇祯开口,李若琏忽然出现在门外。

坤宁宫是后宫重地,就算是锦衣卫指挥使也没资格贸然进入。

李若琏对着王承恩的耳朵低语几句,随后一脸严肃的站在原地。

王承恩来到崇祯身边,压低声音说道:“皇爷,皇后的侍膳太监是被人勒死后吊在房梁上的。”

第286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

崇祯最担心的事发生了:后宫出事!

明朝皇帝为什么多短命?

除了遗传,宫殿油漆含铅高导致铅中毒外,大概率还有人为因素。

崇祯的第五个儿子朱慈焕死时的种种迹象表明,勋贵的手早已经伸进了皇宫。

此时杀死周皇后的侍膳太监无非是警告崇祯,告诫他不要对勋贵下手。

如果继续针对阳武侯薛濂,那么下一个出事的很有可能就是皇后了。

不,周皇后可能已经遭毒手了。

崇祯在担心的同时,内心反而高兴起来。他从来不怕这种看得见的敌人,怕的是那些看不见的敌人。

崇祯摆手让王承恩站到一边,坐在皇后床榻旁问帘子外面的太医:“皇后得了什么病?”

“回陛下,根据御药房宫女诊断的脉象,臣暂无法看出皇后的病症。不过请陛下放心,臣这就请太医院其他御医前来会诊。”

(明清太医给后宫女眷看病时不能直接号脉,而是由御药房的宫女把脉,再根据脉象诊断病症抓药。太医院不在皇宫内,为了应急,皇宫内设御药房。御药房的药师由太监和宫女组成,因为医术不如太医,所以御药房会有太医轮流坐值。)

崇祯皱了皱眉:“还不快去!”

两个太医像是得到大赦一样躬身离开,去殿外等候。

崇祯伸手摸了摸周皇后的额头和颈动脉,呼吸均匀,心跳正常,没有发热的症状。

大概率不是重症。

想到这,崇祯的心情暂时放松下来。

在等其他太医的功夫,崇祯将李若琏带到坤宁宫偏殿。

“详细说说。”

“遵旨。”李若琏拱手施礼,“侍膳太监名叫杜川,十七岁,北直隶保定府高阳人。在宫中不但是皇后的侍膳太监,还兼着制作细盐的差事,所以独住一室。今晨被人发现死在屋中,根据尸斑判断约在两个时辰前死亡。”

“先是被人勒死,随后吊在房梁之上。”

细盐...

听到这个词,崇祯眯起来眼睛。

细盐一经问世大受欢迎,尤其受京中权贵追捧。

他们有的是钱,不怕东西贵,就怕买不到!

再加上周皇后的背景以及李邦华背书,所以对这种号称能延年益寿且口感好的细盐趋之若鹜。

死的人不但是侍膳太监,还负责制作细盐。

看来这件事比想象中更复杂。

“凶手有眉目吗?”崇祯问。

“暂时没有!建奴刚刚入关,锦衣卫忙着搜集建奴情报,所以对宫里面的事没有太过留意,请陛下降罪。”

看着一脸惭愧的李若琏,崇祯没有怪罪的意思。

短短不到四个月时间,李若琏让锦衣卫焕然一新。

北直隶一带情报系统初步组建完成,监察百官,训练人员,各行业安插暗卫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夸张点说,是从“无”到有的改变。

这样一个能人,即便做错了事也不能降罪,更何况这件事的责任不在他身上。

“此事不怪你,是朕的后宫出了问题。”崇祯淡淡说道。

李若琏想了想:“陛下,臣倒是有几个怀疑的对象。阳武侯薛濂在去往通州前,接连拜访了定国公,永康侯,武安侯,定西侯,临淮侯,安乡伯等及格勋贵。”

“结合薛濂被捕的情况,臣以为这些勋贵都有嫌疑,毕竟宫中有很多太监、宫女入宫前都是租种他们田地的佃户,与这些勋贵有说不清的关系。”

阳武侯...定国公...永康侯...定西侯...

崇祯在心中默念这些名字。

勋贵里面有忠臣吗?

有,但不多。

历史上,明末有五位一等公。

魏国公徐文爵投降满清;定国公徐允帧投降李自成,拷饷被杀;成国公朱纯臣卖主求荣,反被李自成处死。

英国公张世泽城陷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