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182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李邦华微微一笑,问王永吉:“素巴第此番入关为了什么?”

“当然是粮食!”

“攻不下宣府,就得不到他想要的粮食,素巴第会空手而归吗?”

“这...”王永吉有些哑然,“就算阎应元能给他提供粮食,素巴第也不会让骑兵去攻城,死人的买卖他肯定不会干。”

李邦华笑意更浓:“谁说要攻城了?”

“啊?”王永吉搞不懂了,“不攻城怎么迫使李自成分兵?”

第282章 乱中谋胜

“大同是山西的门户,李闯贼肯定不想丢。臣的计策是让蒙古人虚张声势围困大同,迫使李闯贼从大名府分兵。”李邦华认真地说道。

王永吉皱了皱眉:“既然李闯贼知道大同的重要性,肯定在这里布置了重兵吧?”

“当然布置了重兵,但是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攻下大同,而是让蒙古人出现在流贼面前,打乱流贼的部署。”

崇祯眯着眼想了想,觉得李邦华说的很有道理。

大明的局势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但谁也不会想到蒙古人会出兵!

尤其是出兵帮助大明!

一旦蒙古人出兵助明的消息传到李自成耳朵里,或多或少肯定会影响他的部署。

李邦华继续说道:“反正局面已经够乱了,不如更乱一些,只有这样才能乱中谋胜。等宣府镇和大名府的战事平息后,朝廷再集中兵力对抗建奴,即便不胜也能将他们赶出关内。”

“这是臣的策略。”李邦华先是看向崇祯,随后看向其他人。

“诸位以为如何?”崇祯问。

“妙啊,臣以为可行!”

“臣附议。”

“陛下,臣以为李阁老的计策乃上上策!”

李邦华提出的观点很快得到了其他人的认可,尤其是崇祯,他对这个策略非常赞同。

其实崇祯根本没得选。

同时面对两大劲敌,留给崇祯的选项只有这一个了。

御敌策略确定后,各部兵马迅速忙碌起来。

王永吉率领麾下关宁军,携带足够的银两和五天的口粮,用最快的速度离京。随后一路往南,疾驰而去。

五天肯定到不了大名府,但是只要有银子,就能就地筹粮。

尤其是夏粮刚刚收获,老百姓们急于用粮食换钱买其他生活必需品。

刘文耀,巴克勇等人都被派往京师附近,准备伺机偷袭建奴。

密云的高第也被分成两路,一路守密云,一路守遵化。

压力最大的是阎应元。

他不但要守住宣府镇,还要促成与素巴第的交易。

深夜。

阎应元被巡视完城墙躺在床上似睡非睡时,被门外的亲兵喊醒:“阎大人,朝廷来信人了。”

阎应元睁开眼,迅速让自己清醒过来。

在多铎和素巴第的影响下,他已经养成了躺下就睡,坐起来就醒的习惯。

“人在哪里?”

“在府衙大堂。”

“走,去看看。”阎应元穿上衣服,推门走了出来。

一行人很快来到府衙大堂,看着面前的大汉,阎应元愣了一下。

眼前这个人头发,眼睛,鼻子与中原人不同,有着明显的蒙古人特征。

“卑职孛儿只斤·其木格参见阎大人,这是朝廷派我送来的密信。”其木格伸手从怀里拿出一个信封。

“孛儿只斤?蒙古人?”

“是,卑职是察哈尔部人,瞧不起那帮挖人参的建奴,受大明朝廷感召,在辽东军中服役。”

“哦...”阎应元恍然大悟。

怪不得会派他来送信,也只有精通蒙古语的蒙古人才能趁夜将密信安全送进城内。

“来人,赏其木格十两银子。”.

其木格躬身低头:“启禀阎大人,来之前兵部已经赏过了。”

“无妨,兵部的钱是兵部给的,这是本官给的。”

“多谢阎大人!”其木格脸颊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阎应元打开信封,抽出信纸仔细阅读。

片刻后,他放下信纸陷入沉思。

这桩差事不好干啊!

该派谁去和蒙古人谈呢?

锦衣卫百户张峰去漠北的路上遇到了素巴第,被素巴第囚在营中,无法脱身。

剩下的人里面,本就是武将多文臣少。

能言善辩且威武不能屈的文臣就更少了。

想了一会,阎应元吩咐道:“请阳和卫经历,毛维张先生来一趟,要快。”

明朝各衙门设有经历一职,负责文书的接收和转发工作,同时兼备其他任务。阳河卫在现在的山西阳高县一带,土木堡之变前的阳河之战就是发生在这里。

由于阳和卫夹在宣府镇和大同中间,所以双方都没有派兵进驻。而是各自迁走忠于己方的军民,只留一座破城空城充当缓冲地带。

毛维张得到消息后很快来到府衙大堂,“阎大人,您找我?”

阎应元顺着声音看去,只见大堂中间站着一个身高七尺的中年人。

此人身穿官袍,脸颊凹陷,体型消瘦,给人一种病态的感觉。

“不错。”

阎应元将朝廷的计划一字不漏的说给毛维张听。

毛维张对着阎应元深施一礼:“阎大人,卑职愿独身一人前去与素巴第商议此事。”

“毛先生不怕吗?”

“吾视死如归,有何惧哉?”

阎应元很是高兴,将临时誊写的纸条放进毛维张手中:“那就有劳毛先生了,这是朝廷与素巴第交易的条件。”

“此番前往敌军大营,毛先生一定要小心谨慎。俗话说买卖不成仁义在,无论成与不成,毛先生都不要激怒蒙古人,防止他们杀人泄愤。”

“卑职告退!”毛维张一脸平静的施礼离开。

来到城墙上面,毛维张从士兵手里接过一个点燃的火把,坐上吊篮顺着城墙来到城外。

吊篮落地后,毛维张回头向城头上看了一眼,随后举着火把穿过落下的吊桥,义无反顾的走向黑暗。

“站住,再往前一步放箭了!”蒙古人军营外围,数十骑兵朝远处走来的火把大喊道。

毛维张冷笑一声,用不太熟练的蒙古语喊道:“区区雀鼠之辈果然如此胆小,别怕,我是独身前来。快去通知素巴第,告诉他大明使臣阳和卫经历毛维张大驾已至,快让他出来迎接。”

营地外围警戒的蒙古骑兵顿时愣在原地。

狂!太狂了!

这人到底什么来头,竟然如此嚣张?

带头的蒙古将领顿时大怒,他拍马来到毛维张面前,唰的一声腰刀出鞘架在毛维张脖子上:“找死!竟敢对札萨克图汗无礼!”

第283章 使臣毛维张

“无礼?”毛维张冷冷一笑,“我此番前来是救尔等于水火之中,被救之人不感激也就罢了,难道还要我向你们施礼吗?”

带头的蒙古将领不知道毛维张来这的目的,但是从他语气中能听出事关重大。

“捆起来,带他面见大汗。”

毛维张横眉冷目:“我乃大明使臣,朝廷颜面。绑可以,但是只能绑着我的尸体去见素巴第。”

“你...”蒙古将领挥刀要砍,但最终也没敢砍下去。

毛维张不可能闲着没事前来送死,肯定是有要事相商。

如果杀了他会损害喀尔喀各部的利益,那么他就是部落的罪人。

一番咬牙切齿,蒙古将领无奈的派人前去通禀。

军帐里的素巴第根本睡不着!

他是喀尔喀部左右翼的盟主,虽然真正只是名义上的盟主,但还是要为各部落的前途负责。

尤其是他的本部:札萨克图汗部。

(喀尔喀主要有三个大部落,分别是右翼的札萨克图汗部,左翼的土谢图汗部和车臣汗部,三个部落互不统属,但素巴第是三个部落的盟主。)

此番入关的目的就是找到他们急需的粮食,好顺利过冬。

然而...

面对城坚炮厉的宣府镇,他们既没有大炮攻城,也没有坚甲护身,就算造好了云梯,也无法通过人数上的优势攻下城池。

目前唯一的办法只有围困,等待时机。

有时候他甚至会想:如果当时不与明廷交恶,现在他大概率正带着粮食回漠北等待过冬了。

唉!

“报!”就在素巴第胡思乱想的时候,传令兵的声音在帐外响起。

素巴第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悦,“怎么了?”

“启禀大汗,明廷阳和卫经历毛维张求见。”

素巴第沮丧的心情顿时变得振奋起来,明廷肯定是派人前来议和的。

好事!好事!

“带往中军大帐,我稍后就到。”

“遵命。”帐外的传令兵领命离开。

素巴第简单收拾仪表后,带着卫兵气势汹汹的走进中军大帐。

中军帐内,人声鼎沸。

左翼的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右翼素巴第本部等诸多高级将领都来到了现场。

事关他们共同的利益,所有人都非常重视。

“见了诸位大汗,还不下跪?”一个蒙古将领厉声断喝。

“跪下!”其余人纷纷亮出腰刀,怒目而视。

换成普通人早就吓破了胆,但毛维张丝毫不惧。

历史上的毛维张是个非常硬气的文臣。

(李自成围攻北京,崇祯命其巡视各城墙。三月十九日被执,送刘宗敏,逼降。毛维张大骂道:吾虽小臣,素明大义,吾首可碎,吾志不可夺。贼怒甚,夹拶并加,足伤指折,乃死。)

毛维张哈哈大笑:“可笑啊可笑!你们这些大难临头的人竟然还有闲心让我下跪,悲哀,真悲哀。”

“放肆!胡说八道什么呢!漠北风调雨顺,各部牛羊成群骡马成队,何来大难临头?”

“简直狂妄至极,盟主快下令将其处死,免得惹盟主生气。”

“是啊盟主,明廷故意派他来气咱们,不如杀了解恨。”

素巴第坐在原地,将众人的表现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