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卷起的尘土很快遮挡了双方的视线。
多铎知道,明军惯用的伎俩来了。
同时也是他们惯用的伎俩。
对于攻方来说,这些尘土就是他们的盾牌。在尘土未消散前,敌军根本不知道他们是继续前进还是停止了。
如果猜敌人继续前进,那么此时就轮到红夷大炮开炮了。毕竟它的射程最远,杀伤力也最大。
可一旦开炮就会暴露火炮营的位置。
如果对方此时没有继续前进,开炮不但浪费了时机,还会给敌军骑兵指明目标。
如果不开炮,敌人则有可能趁机前进,缩短双方的距离。
等进入对方的火炮射程后,防守一方的优势会消失。
“十王爷,咱们怎么办?开炮吗?”图赖骑在马上,表情凝重。
多铎沉着应对:“怕什么,我大清铁骑最擅长的就是野战!”
“传令左翼炮营(明军右翼对应的是建奴左翼,),对准明军骑兵进行骑射!随后右翼向前压,与明军野战!”
“中军和左翼不要动,保持军阵!”
双发野外战斗时,都会极力保持阵型。
就算遭遇战发生了混战,双方主将也会第一时间收拢士兵重新组成战阵。
双方在同样数量的前提下,阵型混乱的一方根本打不过组成战阵的一方。
因为战阵是由个体组成的群体,而混乱的一方还是个体。..
无论进攻还是防守,个体都无法与群体相提并论。
他强调中军和右翼不要动就是这个原因,一旦动了,他们会不由自主的冲向明军右翼。
到那时阵型肯定会乱。
因为他们在己方的左翼,想攻上去就得正面迎敌,届时中军和右翼的侧翼会暴露在明军面前。
如果明军把握住机会派中军和左翼上前迎敌,他必败无疑。
轰!
数十门红夷大炮齐射而出!
由于距离相对较远,所以建奴炮兵使用的都是大个实心弹。
这些炮弹挂着风声冲向明军骑兵。
与此同时,建奴左翼军阵缓缓向前移动。
最前面是战车和盾车,后面是建奴步兵。
几十个实心炮弹飞向战场中央。
这些火炮在战前没有进行落点测试,所以这一次炮击精准度并不高。
但还是给明军骑兵造成了伤亡。
三四个明军骑兵被炮弹直接打中,来不及惨叫便失去了性命。另有几个骑兵被炮弹擦打伤,跌落马下。
剩下的炮弹落在了空地上,滚出一段距离。
呜!
“杀!”建奴军阵传来凄厉的号角声和震耳的喊杀声。
轰!
双方战车上的轻型火炮和佛朗机同时开炮。
除了火炮的大个实心弹能给对方造成伤亡外,其他炮弹很难攻破战车和盾车的防御。
毕竟这玩意就是用来防御的。
咔嚓!
“啊,我的脚我的脚!”
“快救人,其他人不要停,装火药装弹丸!”
大个实心弹直接将战车洞穿,炮弹余势不减将战场后面的士兵砸死砸伤数人。
但...造成的伤亡也仅仅如此。
毕竟大个实心弹是从轻型火炮和佛朗机里射出来的,这些火炮威力本就不足,再加上炮弹体积有限。
经过战车和士兵身上以及甲胄的阻挡后,动能衰减极快。
紧接着砰砰之声不绝于耳,随着双方距离再次拉近,鸟铳兵开始对着外面进行射击。
战车上面有用来瞄准和射击的孔洞,战车与战车之间还有缝隙。
双方鸟铳兵通过这些孔洞和缝隙,用精准的射术,收割对方的性命。
看着一个接一个的战友倒在面前,有些胆小的人打起了退堂鼓。
“杀!”指挥官令旗一挥,战车后面的士兵大声的喊了出来。
这里面有愤怒也有恐惧。
愤怒短时间内无法变成恐惧,但恐惧可以变成愤怒。
在愤怒的支撑下,双方的距离进一步拉近。
忽然。
建奴前方的天空上响起一阵破空声,空声由远而近,由小而大从远处急速袭来。
“放!”
建奴军阵中,指挥官令旗一挥,数不清的箭矢腾空而起,如蝗虫过境铺天盖地的冲向明军军阵。
如果说火炮,佛朗机,鸟铳是用来杀人的,那么弓箭就是用来动摇军心的。
箭矢如雨般从空中倾泻而下,在双方士兵的身上,战车上留下了不同数量的箭矢。
步兵的弓虽然比骑兵的弓射程远,威力大。
但是在抛射的情况下,很难直接杀死穿甲的士兵。
大部分情况是受伤,极小概率会死亡。
可就是这些漫天扑来的箭雨,让双方的士兵感受到什么是恐惧!
别说新兵,就连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兵也为之变色。
恐惧的原因是,没人知道射中你的箭矢会将你扎伤还是扎死!
嗖嗖嗖!
破空声不断,惨叫声不停。
眼看双方战车之间的距离又近了一些,明军右翼,建奴左翼后方同时卷起两片尘土。
双方的骑兵同时出动了。
第228章 步兵对步兵
明军骑兵兵分两路,分别从右翼大军的左右两边冲出。
马岱在左,王永吉在右。
“等!”
他们进入战场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加入战斗,而是降低战马的奔跑速度,观察对方骑兵的动态。
至于关宁军的巴克勇,则继续被黄得功雪藏在阵中。
巴克勇不出战的作用比出战的作用要大很多。
一旦巴克勇被他派向战场,在多铎眼里他就失去了最后一张底牌。
到时候对方就能全军压上。
那时无论胜败,都不是他想看到的局面。
如果胜了,也只是在正面击退了建奴,而不是击溃,无法扩大战果。因为他只有万余骑兵,建奴骑兵数量是他的数倍,贸然派骑兵追击不但无法扩大战果,甚至有葬送骑兵的风险。
如果败了,功亏一篑!
所有的计谋全都白费了,尤其是声东击西的策略。因为皇帝和朝廷的目标不是眼前的多铎,而是密云一带的多尔衮!
黄得功不敢多想,收回心思后将目光看向战场。
建奴骑兵同样兵分两路,从左翼大军的左右两边同时冲向战场。他们出阵后立刻提高速度,加速冲向明军右翼的两侧。
巴克勇拿着千里眼扫了一眼,脸色有些难看:“黄大人,建奴兵力至少在五万以上。”
“中军至少有两万人,左右两翼各有一万五千人。其中四成步兵,六成骑兵兵,恐怕马岱和王永吉不是他们的对手!”
黄得功没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他当然知道马岱和王永吉不是建奴骑兵的对手,派他们上场只是干扰对方,而不是与对方缠斗。
就在他们说话的同时,建奴骑兵已经冲到了明军右翼大军的两侧。
砰!
明军右翼两侧的步兵率先开火。
因为大部分战车都被集中到了正面,所以两侧战车数量很少。
他们躲在数量稀疏的战车后面,操作手中的火器,对着建奴骑兵自由射击。
虽然鸟铳和佛朗机的射程比弓箭远,但明军第一轮射击并没有太多收获。
除了将几个建奴骑兵击落马下,射伤十几人外,再无其他收获。
究其原因是区域防守的兵力相对较少。
以一万人排兵布阵为例,如果横向有五百人,那么纵向只有二十人!
没错,是二十个人!
如果横向一千人,那么纵向只有十个人了。
古代行军打仗,如果没有地形限制,大部分都是横向列阵,也就是横向人数比纵向多。
这么做有两个原因,一是既能保持正面人数多,同时又有纵深防御,二是尽量防止溃败。
为什么会溃败?什么人会率先逃跑?
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打不过对方或者心生恐惧就会溃败。
第二个问题更好回答,大部分时候,率先逃跑的是观战之人。
两军步兵对垒时的情况与影视剧中的情况不太一样(遭遇战除外),并不会冲入对方军阵,像一锅粥似的混在一起乱斗。
只有没经过阵法训练的乌合之众,才会冲到一起混战。
实际上双方的战斗会持续在一条线上,这条弯弯曲曲的线两旁是双方士兵。
前面的人死了,后面的人会补上去。
如果没人补上去,就表明这一处已经被敌人突破。
随着突破的地方越来越多,敌人会被分割包围,或者投降,或被杀死。
两军对垒时,前面的士兵在士气和运动产生的肾上腺素帮助下,基本不会逃跑。
他们会越战越勇,心中的恐惧也会因为愤怒变成士气。
但是后面的士兵就不一样了。
在没轮到他们动手前,他们只是战场战斗的看客,观战之人。
如果前面队友占优势还好,他们会兴奋,跃跃欲试。
如果前面的队友一个接一个的受伤,被杀死。在鲜血和残肢断骸的刺激下,在死亡的威胁下,这些观战之人会产生恐惧心理。
意志不坚定的人会转身就跑!
意志稍微坚定的人本就犹豫,见有人带头逃跑,他们会跟上去逃跑。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