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李邦华看过密信内容后,整个人好像瞬间衰老了些许,本就佝偻的身体更加弯曲。
他抬起满是白发的头颅,瞪着布满血丝的双眼:“陛下,这...”
“无妨,念给所有人听一听。”
李邦华点头,开口念道:“刘芳亮所部一万五千主力兵马已于前天一早离开河间府,退往真定府方向。”
“退兵了?好事啊!”朝堂上有人低语。
“看来流贼被打怕了,对他们来说退兵才是上上策!我看不如趁机攻打河间府,复我大明河山。”
“岂止河间府,我觉得保定府和真定府大部都能收复,这流贼就是秋后的蚂蚱,蹦哒不了几天了。”
听着朝堂上百官乐观的声音,崇祯在心里叹了口气。
这些人军事目光太过短浅,唯一的优点是心态好,坏事都能当做好事。
“诸位今日早朝就到这吧,内阁和武将们留下,其余人离开。”
随着王承恩一声令下,文官们缓步离开,内阁和武将们留下来商议军国大事。
听着人多,其实没有多少人。
在场的人有京营总督刘文耀,诚意伯刘孔昭,京营将军贺珍,三大营几位副将。
五军都督府除了刘文耀一人,再无其他人到场。
其实这些都督到了现场也没用。
明朝中前期,整个大明军队由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的互相节制。
大明战神留学之后,文官权力越来越大。
在军队的控制权上,兵部一家独大。
军队的调派权和统领权由兵部掌管,军户屯田的权力从五军都督府转移到了户部处理。
从隆庆以后,五军都督府基本上名存实亡,一直到明朝灭亡。
看着其他人乐观的表现,左都督刘文耀后先是一喜,随后眉头紧皱。
崇祯发现了刘文耀的变化,心中稍感欣慰。
刘文耀武力不怎样,目光却十分长远,是一个可用之人。
李邦华带头说道:“诸位,你们怎么看?”
“陛下,我愿意带领一万兵马前去收复河间府!”诚意伯刘孔昭抱拳拱手。
刘孔昭本人并不出名,真正出名的是第一代诚意伯:刘伯温!
其实像刘孔昭这样的勋贵本来不会受到重用,但是在崇祯十六年十月,这位大明皇帝不知道想起了什么,在煤山(万岁山)举办了一场停止了两百多年的勋贵后裔骑射比赛,名曰:以备干城之用。
这次骑射比赛上只有襄城伯李国帧连中六箭,其余勋贵表现不佳。
赛后,襄城伯李国帧,抚宁侯朱国弼,诚意伯刘孔昭以及忻城伯赵之龙被启用。
方岳贡扫了眼刘孔昭,悠悠说道:“不如让驻守在良乡的保定总兵李性忠前去收复河间府。”
如果让他选择带兵的武将,方岳贡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李性忠。
大明这些勋贵一百多年没打过仗,早就废了。
而李性忠不同,久居辽东,饱经战事。
范景文看不下去了,他毕竟在兵部任过职,目光深远的拱手道:“诸位,河间府还用派兵收复吗?陛下只需派一名太监就能让守军投降!”
“陛下召我等前来不是为了商量谁去收复河间,而是根据刘芳亮的动向判断李闯贼接下来要攻打何处!”
“然后再调兵遣将!”
此言一出,众人互相看了看,同时陷入深思。
整个中原的战局看似明朗,实则很不明朗。
陕西山西全丢,河南丢了一半,北直隶差不多也丢了三分之一。
李自成流窜作战,谁也搞不清他接下来会进攻哪里。
但肯定是中原之地,因为这里兵家必争。
等了很久,这些人也没能说出让人信服的理由。
崇祯看着眼前的地图,见无人说话,沉声道:“诸位,李自成为何流窜作战?”
众人一愣,同时看向崇祯。
李邦华想了想:“打仗打的是钱粮和兵马,李自成流窜作战一方面可以趁机招募流民,另一方面可以抢夺钱粮,充作军饷。”
崇祯指着桌子上的地图问:“河南谁最有钱?”
邱瑜心直口快:“藩...”
说到一半突然意识到不对,立刻闭口不言。
李自成杀了那么多藩王,这两个字几乎是皇帝的逆鳞了。
崇祯没有任何责怪他的意思,反而接过话茬继续说道:“邱尚书说的不错,大明朝藩王最有钱。”
“自开国以来,河南有多少位藩王?范尚书说说这些藩王的现状。”
明初皇家宗室事务皆由宗人府管理,后来宗人府被并到了礼部,礼部便接管了皇家宗室事务。
作为礼部尚书的范景文,他对这些消息了如指掌:“是陛下,自开国以来,河南分封过十一位藩王。”
“徽王嘉靖年自缢废藩;尹王嘉靖年间被废藩;卫王正统三年因无子废藩;汝王嘉靖年间因无子废藩;秀王成化年间因无子废藩。”看書菈
“唐王因罪被陛下关在凤阳;福王朱由崧因流贼避难于怀庆,后又去往淮安;郑王封藩于怀庆,与福王同往淮安避难;潞王因流贼作乱,去往南京避难。”
“崇王全家在我朝十六年被李闯贼害于泌阳。”
“赵王居于彰德府,周王因开封水患迁往彰德府,前些日子送来消息周王薨,陛下命其孙朱绍烱承袭王位。”
其他人倒还好,毕竟大明朝是朱家的天下。
崇祯听完整个人都不好了...
仅仅一个河南就有十一位藩王,现存的也有六位之多。
这老朱家也太能生了!
不过当务之急不是处理藩王问题,而是针对李自成做军事部署。
不能再让他继续抢下去了,他抢的地方越多,麾下的兵马和手中的钱粮也就越多。
无论建奴是否入关,他都必须让李自成消停一段时间。
想到这,崇祯指着地图说道:“也就是说,河南境内现有两位藩王,分别是赵王和周王,他们都在彰德府!”
第157章 调兵遣将
“所以朕以为,李自成的真正目的是攻打彰德府!在招募士兵的同时,抢夺赵王和周王的家产充作军饷!”
李邦华浑身一震,抬头看向地图上的彰德府。
彰德府位于开封府以北,真定府以南,太行山东面。
如果李自成真的想攻打彰德府,那么从南北两个方向包围是最佳选择。
而刘芳亮兵退真定府已经说明了一切!
想清楚这些后,李邦华看向崇祯的眼神里充满了敬佩。
这位大明皇帝的思绪竟然如此缜密!
仅仅通过刘芳亮兵退真定府就猜出了他们下一步的进攻方向,实属军事上的奇才。
其余人缓过神同样震惊,看着面前的地图情不自禁的说道:“陛下大才,我等望尘莫及!”
表面上的问题虽然搞清楚了,深层次的问题却来了。
怎么救?
李邦华出言道:“既然流贼进犯彰德府,不知陛下打算派谁前去营救?”
“黄得功!”崇祯缓缓说出三个字。
李邦华怔了怔,看向四周。
之前崇祯告诉他这是机密,所以对外一直没有透露黄得功的行踪。
崇祯摆摆手:“朝中的内奸已经揪出,黄得功的行踪可以向在场的诸位透露了。”
李邦华点点头,随后将这个消息透露给在场的所有人。
他继续说道:“陛下,黄得功已到达淄川府(今山东淄博)一带,距离京师八百余里,距离彰德府不到八百里。派快马的话,两天就能将消息送到。”.
“黄得功手下四万兵马,在湖广一带与张献忠鏖战良久,野战经验丰富,完全能解彰德之围。”
见崇祯不说话,刘文耀站了出来:“陛下如果不放心的话,臣愿领五千兵马支援彰德府。”
崇祯还是不说话,就在所有人以为他担心赵王和周王的安危时,崇祯开口了:“你们先退去,朕与李阁老有要事相商。”
众人见状只好行礼离开,等不相干的人离开后,崇祯对着身侧的屏风说道:“李若琏出来吧。”
李若琏迈着大步从里面走了出来:“陛下。”
“宣府北面有消息吗?”
李邦华皱了皱眉,从这句话里找出了一丝端倪。
宣府北面?
难道陛下与蒙古人取得联络了?
果不其然了,李若琏十分谨慎的开口说道:“回陛下,有两个消息。”
“一个是阎总督传来的密信,锦衣卫已经与蒙古喀尔喀部取得了联络,他们表示愿意与大明合作共击建奴,但前提是先给他们提供一些粮食、甲胄以及火器、火药。”
“阎应元怕喀尔喀部言而无信,所以并未立刻答应,而是请陛下定夺。”
崇祯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合纵连横之策不是只动嘴皮就行,要想合作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当年蒙古人被皇太极的坚甲和火器打的一蹶不振,若想对抗,必须给他们同样的装备才行。
只有双方在同一起跑线上,蒙古人才敢出兵。
想到这他大手一挥:“告诉阎应元,给喀尔喀部准备一千套甲胄,至于粮草,火器,火药让他看着给。”
“这些东西既能满足喀尔喀部一时之需,同时无法给大明造成威胁。”
“可是...”李若琏脸色写满了担心,“喀尔喀部拿了东西不干活怎么办?”
“让阎应元告诉他们,大明如果灭亡了,接下来就轮到他们了!朕不是让他们出兵,而是让他们在后方袭扰!”
“如果这些都不敢做,让阎应元劝喀尔喀部早点投降建奴!”
“是!”李若琏掏出纸笔记好后继续说道:“第二个消息来自蒙古鄂尔多斯部的牧民。”
“这是锦衣卫在边关互市时得来的消息!”
“十天前,建奴开始在各部征集士兵,虽然没有说明出兵的日子,但根据征召的人员,准备的马匹数量,以及携带的口粮,臣估计建奴会在五月中旬入关。”
“入关位置暂不确定!”
五月中旬...位置不确定...
崇祯再次看向眼前的地图,心里想骂街。
根据里程推算,刘芳亮大约在五月中旬打到彰德府城下。
而建奴入关的时间也是五月中旬...
这李自成和建奴像是商量好了一样,一个在关内横行,一个入关劫掠。
他们不会是商量好了吧?
现在是四月底,黄得功五月中旬能抵达京师。
让他去解彰德府之围就无法围猎建奴,让他围猎建奴就无法解彰德府之围。
玛德,真头疼。
想了一会,崇祯看向李邦华:“李阁老,黄得功不能去彰德,他是朕的杀手锏,对抗建奴的利器。”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