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废除宰相,老朱懵逼了 第17章

作者:天蚕马铃薯啊

  这时李善长看着面前的李祺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随后带他来到了后院。

  这一个地方对于李善长来说是极为秘密的地方,就算是李祺也很少来到这里。

  此时经过李善长的经营,这一个地方早就已经大变样了。

  两人七拐八拐地来到了一个小院,这一个院子里上着锁,周围不少的人在旁边巡逻站岗,一看就非同寻常。

  李善长拿出钥匙,打开院门。

  等到进入到里面之后,李祺被面前的一幕惊呆了。

  此时里面有一个用琉璃打造的房子,虽然不知里面有什么东西,但是光这东西的造价就极为不菲。

  这么多的琉璃竟然用来盖房子,实在是有些暴殄天物。

  此时他有些怀疑像自己父亲这样败家,他们韩国公府究竟能够坚持多久。

  李善长似乎是看出了李祺的表情变化。

  “放心吧,这些并非什么琉璃,而只是我炼制出来的玻璃,至于这技术以后我会教出来,但是不是给你,而是给陛下!”

  “这种东西的利益极大,你一个人把持不住,还是由皇室进行经营,你从当中分一些好处即可!”

  李祺听到这话心中极为惊讶,像这样的琉璃水晶,难道不应该是天然形成的吗?竟然人工也能够制作出来。

  这些东西都是极为珍贵的,若是真的能够大批量制作出来,其中的利益可想而知。

  虽然有一些不舍得,但是李善长这话倒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单独他一个人,确实很难守住这么大的基业。

  “这些东西只不过是辅助作用,真正有用的是里面的东西!”

  李祺有些摩拳擦掌,眼神中满是期待。

  外面都已经如此豪华了,这里面说不定都是价值连城的珍宝。

  有了这些东西,说不定就衣食无忧了。

  等到几人进去之后,李祺急忙左看看右看看。

  而这里面除了有一些杂草并没有什么东西,这让他心中极为失望。

  “父亲难道这些就是你所说的珍宝,怎么我没有看出来里面有什么东西,莫不是我眼瞎了?”

  李善长指着这里面的小苗说道。

  “难道你没有看到这里面的苗吗?我所说的功劳和宝物就是这个东西!”

  驸马都尉李祺听到这话顿时一脸黑线。

  还以为是什么好东西。

  就这?

  就这么一点东西别说中的是不认识的东西了,哪怕是种的人参灵芝,他也值不了几个钱。

  果然还是自家父亲老糊涂了,竟拿自己开玩笑。

  驸马都尉李祺撇了撇嘴。

  “算了,父亲这些东西你还是自己留着吧!”

  “虽然咱们韩国公府最近的消耗不小,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咱们的家底还足够挥霍几代,有这些东西咱们家族还是能够支撑起来的!”

  李善长看到李祺看不起这些东西,也没有多说什么,殊不知驸马都尉李祺就因为自己的这一个举动,差点后悔死。

  而这些苗也不是其他的东西,正是李善长从系统之中所得到的土豆玉米种子种植出来的。

  李善长并没有劝李祺什么,只是乐呵呵地回到自己的凉亭里面继续钓鱼,仿佛周围的事情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一般。

  渐渐地天气开始变得寒冷了起来。

  这段时间朝廷并没有发生什么太大的事情,就连边境都安定了许多。

  唯一算得上是大事的是朱元璋正式提出了内阁制度,并且由胡惟庸来担任内阁首辅,刘伯温,徐达,汪广洋和张昶皆为内阁中的成员。

  杨宪虽然没有进入到内阁,但是官职却不停地上升,尤其是他的做事风格,深得朱元璋的喜爱,如今已经成为刑部侍郎。

  这让杨宪更加卖力,虽说进入内阁是一个极好的选择,但是六部也不差。

  此时六部的官职含金量比起其他的要多了许多,在这一个位置上,那掌握的全部都是实权。

  而在这一年的秋天,李善长所种的土豆玉米等也得到了大丰收,只不过这些大丰收得来的依然被当作种粮收藏了起来。

  直到一个八百里加急到达应天府,打破了应天府的安宁。

  朱元璋看着手中的奏折脸色阴沉如墨。

  六部尚书以及内阁成员在下面低着头瑟瑟发抖。

  河南大旱,粮食颗粒无收。

  而当地的官员担心事情会牵连到自己,所以将这件事情隐瞒不报。

  这使得朝堂之上大大低估了这一次大旱的力度。

  如今这件事情实在是瞒不住了,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才得知了这一件事情。

  朱元璋恨得咬牙切齿,听着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毛骧破口大骂。

  “你们几位都是干什么吃的?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不提前汇报?”

  “你知不知道耽误了一天会有多少的百姓因此而饿死,咱将情报的事情全部都交给你,你就是这样回报咱?”

  最后抓起桌子上的镇纸直接砸了过去。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顿时被砸得头破血流。

  即便是如此,感受到额头上的滚烫,锦衣卫指挥使毛骧依然不敢丝毫的动弹。

  他也没有想到自己派往河南的锦衣卫,竟然被当地的官员贿赂,导致自己得知这件事情的时候,已经有些不好收拾了.

第三十章 大旱与粮食倒卖案

  第三十章大旱与粮食倒卖案

  毛骧心中暗骂,回去之后竟然将这些小崽子们好好的收拾一番。

  或许是将气都撒完了,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

  “咱不是在河南设立了许多粮仓吗?”

  “那些粮仓虽然是给军队上储备的,不过暂时先调用一下,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通知下去将这些粮食全部都发放出去,先度过了这一次饥荒再说!”

  “另外从各地的粮食也调一部分前往河南!”

  这时锦衣卫指挥使毛骧仿佛想到什么一般,有些担心地说道。

  “陛下,要不从其他地方再多调一些粮食,这当地的粮食恐怕有些不够用?”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自从自己继位以来,就开始不停地攒粮食。

  或许是因为过惯了苦日子,最担心的就是吃不饱,所以它将大多数的粮食都储存在各个地方,兴建了许多大型的粮仓.

  有了这些粮仓,不管是遇到了灾害之年还是需要用兵,用起来都非常方便。

  按理说这些年来从河南积攒的这些粮食应该足够用了,再加上从其他地方掉下了一些应对此次饥荒应该不成问题。

  “有什么事情就赶紧说,再敢有所隐瞒,你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就不用再继续当下去了!”

  毛骧听到这话心一横,直接说道。

  “标下怀疑河南的粮食已经被人倒卖出去了,前些日子河南某地的灾荒极为严重,当地的百姓直接冲击粮仓,想要开仓放粮,好像他们打开粮仓之后,并没有在里面见到多少的粮食!”

  “在粮食的出仓口和入仓口依然堆积了不少,所以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可是等到他们刚刚往里面挖了一点,就发现里面全部都是空的粮食早就已经不翼而飞!”

  六部官员和朝中的大臣听到这话一片哗然。

  粮食竟然没了?

  想到这一个地方之后,他们心中有些害怕了,尤其是和河南那里的官员有一些联系的更是如此。

  所有人都知道朱元璋对于粮食这种东西究竟有多执拗?甚至毫不客气地说,粮食就是朱元璋的命根子,如今将粮食给偷到了出去,不管是运到了哪里,对于朱元璋来说,那和找死没有任何的区别。

  这下可麻烦了。

  果然此时朱元璋的脸色非常阴沉。

  “这些家伙怎么敢的?”

  “朕不是设立了督粮官和巡粮使,让他们监督粮食的事情,他们是干什么吃的?”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低着头,不太敢说话了,天底下的官员能有几个不贪的?尤其是在他们的这一个位置上,恐怕这件事情和他们也有所关联。

  朱元璋将目光看向胡惟庸。

  “河南之事你怎么解释,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河南有不少的官员和你走动得很频繁,莫不是这件事情和你也有关系?”

  胡惟庸听到这话之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请陛下恕罪,就算是给臣天大的胆子,臣也不敢和他们有所勾连!”

  “臣也是听说了这一桩事情,虽然知道得不是很多,他们上报来的数量也不多,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件事情依然需要解决!”

  “所以臣便给了一些处理此事的措施,并且拟定了一些当地人赈灾的条陈,臣也没有想到这件事情的影响已经大大出乎了臣的意料!”

  朱元璋冷哼一声,随后将目光看向户部尚书。

  “如今还能从其他地方调过来多少粮食?”

  户部尚书杨思义,心中极为为难,仔细思考一番后,他叹了一口气。

  “陛下,这些年来各地的粮食收成虽说有所恢复,但是所需要消耗粮食的地方实在是太多,西南的朵甘都布政使司如今每年还需要将两湖一带的粮食运送过去,而北方的战事依然需要大量的粮食!”

  “西北的粮食收获也不是很多,如今能够调动的粮食,也就只有江南和山东一带的部分,但是数量并不是很多,无法支持如此大规模的赈灾!”

  朱元璋只感觉一阵的头疼。

  这时太子朱标想了想,之后说道。

  “最好还是派一支军队一同前往,如今出了这样的事情,说不定民心思乱,若是这时再出现什么野心之人蛊惑人心,恐怕会更加麻烦!”

  “河南乃是中原重地,绝对不能出任何的乱子!”

  朱元璋听到之后点了点头。

  “既如此,传朕的旨意,由户部尚书杨思义调集各地粮食用于赈灾,文华阁大学士汪广洋负责此次赈灾事宜,武英殿大学士徐达率领兵马稳定地方,刑部侍郎杨宪巡查河南一带官员,凡是涉及此案中饱私囊,可将其先行扣押,若是罪名属实,即刻斩首示众!”

  一众大臣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我等遵命!”

  就在这些大臣离开之后,整个大殿之内就只剩下朱元璋和太子朱标两个人。

  太子朱标有些犹豫地说道。

  “现在各地的粮食都不多,我担心即便是这样也只能够缓解一番,并不能彻底地解决此事!”

  “若是想要解决此事,还得需要有足够的粮食!”

  “当然几个月之内没什么问题,可是之后又该如何?”

  朱元璋也是点了点头。

  这样的灾害不是问题,更可怕的是灾害之后的重建问题。

  不可能一直都靠这些地方的接济,要是这样的话,这一块地方算得上是彻底的废了。

  就在这时一旁的太监王景弘迈着小碎步来到了大殿之内。

  “陛下,刚刚韩国公派人送来一封信,说是有办法解决河南的饥荒问题!”

  朱元璋听到这话不由得眼前一亮,但是心中还有一些怀疑。

  这段时间李善长远离朝堂,恐怕他对于朝堂上的形势,知道得并不是特别清楚。

  再加上旱灾和饥荒这种东西完全就是天灾,就算是将整个韩国功夫卖了,也凑不出多少钱,这件事情他未必有什么办法。

  太子朱标看到朱元璋的表情变化,急忙说道。

  “父皇,难得韩国公如今此等情况还想着天下百姓,不如就看一看韩国公究竟有什么主意!”

  “韩国公此人智计非常,说不定有什么更加合适的主意,不如我们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