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蚕马铃薯啊
每天几乎都成了这两个人的主场,却让浙东学派的代表御史中丞刘伯温难得地歇上了几天。
直到这天,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全部都聚集在应天府北门,甚至于皇宫里面的皇子皇孙也全部都来到了这里,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
今天确实不是一个一般的日子,魏国公徐达率领大军北伐如今得胜归来。
皇帝朱元璋和太子朱标亲自迎接。
韩国公府内李善长正在试弄自己养的这些蔬菜。
一旁的驸马都尉李祺穿戴得极为隆重,急匆匆地往外面跑。
李善长很是疑惑,这一个时间怎么突然间往外跑了。
李善长叫住了一旁的管家。
“今天是什么日子?怎么祺儿跑得这么快,不是今天不用朝会了吗?”
管家疑惑地说道。
“老爷当真不知道?”
李善长点了点头。
“老夫这段时间都在家里,当然不知道外面发生什么事了!”
管家恍然大悟,自己竟然把这事忘了。
“老爷,是魏国公徐达北伐得胜回来,陛下让应天府的满朝文武百官前去迎接!”
“这一次咱家将那个北元的什么扩廓帖木儿打得屁滚尿流,咱们大明大胜!”
李善长听到后点了点头,原来是这一件事情,洪武三年大明的北伐确实获得了胜利,以徐达的身份去迎接一下倒也没什么。
不过这些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想到这一个地方之后,他就不再管这事儿了。
此时应天府北门门口,朱元璋带着移动的官员百姓已经在这个地方等着了。
旁边的是太子朱标以及一众的皇子皇孙。
朝中的文武百官在胡惟庸和宋国公冯胜的带领之下也在这里等待着。
远处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朝着应天府的方向前来。
领头的中年人穿着一身的盔甲,看上去极为英武。
朱元璋激动地喊道。
“三弟,我在这,大哥在这!”
徐达看到朱元璋在这里急忙翻身下马,跑上前去。
“陛下,臣徐达拜见陛下!”
然而徐达还没有跪下去就被朱元璋给扶了起来。
“三弟,都是一个人,看你这么见外,来来来,这一次你的功劳很大,打跑了扩廓帖木儿,咱心里可是很欢喜!”
“这一次你可是给咱狠狠的出了一口恶气!”
徐达听到后心中也升腾起一丝骄傲,但很快就清醒了过来。
“不敢当,多亏了陛下英明神武!”.
第二十六章 知进退的徐达
第二十六章知进退的徐达
徐达越是这么说,朱元璋越是高兴。
自从开国之后,那些曾经征战沙场的功臣一个个嚣张跋扈,每天不是想着如何享受,就是用各种手段置办产业。
如今大明官场的风气都被这群家伙给带坏了,再这样发展下去,大明究竟还有多少可战之兵,可征之将?
如今朱元璋要树立一个典型。
文官之中不贪慕名利的典范当属韩国公李善长,如今武将之中不嚣张跋扈,不居功自傲的典范当属魏国公徐达莫属.
朱元璋拉着徐达来到皇帝专属的御辇。
“来来来,三弟,这次你立下了大功,咱给你驾车!”
朝中官员听到朱元璋这话一片哗然。
不管怎么样,君是君,臣是臣。
朱元璋竟然给徐达驾车,实在是倒反天罡。
几个官员甚至有些忍不住要去阻止了。
徐达也被吓了一跳,要是自己真的让朱元璋驾车,恐怕那些御史言官的唾沫星子能将他淹死。
如今到了现在的位置,又手握重兵,他现在可是如履薄冰,这不是把他往火坑上推吗?
“陛下,使不得,这可使不得,您是陛下是君,我是臣,哪有君主给臣子驾车的道理,陛下,万万不可!”
朱元璋听到这话故作生气地说道。
“三弟,你看你这不就见外了吗?咱们都是自家兄弟,而且如果不是你在前线奋力征战,又如何有如今大明的安定,这件事情就这样,莫要推辞!”
无论朱元璋怎么说,徐达就是不肯。
见徐达如此,朱元璋心中极为满意。
不愧是自己最为信任的好兄弟,逾越规矩的地方一点都不碰,好,当真是好。
朱元璋乐呵呵地喊道。
“朱棣,来给你叔驾车!”
“三弟,让朱棣这小子来这没啥了吧,你就可劲儿地使唤他!”
朱棣:“……”
徐达听到这话松了一口气,事不过三,若是再推辞的话,就有一些不识抬举了。
等到两人进入到马车里面,周围的一众王公大臣看着这一幕眼神中满是羡慕。
同样都是做官,这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什么时候他们也能够像是魏国公一样得到如此殊荣。
马车之上,朱元璋兴奋地和徐达说着最近发生的事件,虽说都是一些鸡毛蒜皮,却将这两人的关系拉得极近。
这时许他仿佛想到什么一般疑惑地问道。
“我没有看到丞相?回头有一些关于粮草方面的事情,恐怕还要和他核对一番!”
朱元璋听到这话摆了摆手。
“三弟你有所不知,这段时间百室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如今称病在家,这些事情交给朕就可以!”
魏国公徐达听到这话心中极为惊讶,貌似自己之前离开的时候,那李善长还红光满面,这才过了多长时间,竟然已经身体不适了。
想到这里,魏国公徐达叹了一口气。
“是啊,转眼间咱们都要老了,当年咱们兄弟几个起兵的样子,咱还历历在目,想不到转眼之间就已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
“如今竟然连韩国公都已经重新缠身,虽然李先生这些年来与我有些不太对付,但不管怎么样,算是我大明的功臣!”
“还请陛下允许老臣前去探望一番,就算是见上最后一面!”
这些年来徐达在外征战,若非是李善长坐镇后方,保证粮草器械等补给足够,恐怕他的战斗也不是这么容易打的。
至于徐达和这些淮西勋贵们分道扬镳,实在是因为这些家伙后期做得实在是太过分,不得已而为之。
如今这个时候还远远达不到那种情况,更何况如今,李善长已经离开了朝堂,见上一面也无可厚非。
朱元璋听到这话不由得玩味一笑。
看来徐达以为李善长已经重病缠身,将不久于人世,否则怎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此时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徐达发现李善长没有任何事情,仅仅只是赋闲在家的表情。
“哈哈哈,天德别急,等到回头有空了,咱陪你一起前去看一看李先生,当年如果不是因为李先生的辅佐,坐镇后方,治理政务,征集粮草,咱们的仗也很难打得这么快。
不管怎么样,这一成咱们都得去送一送!”
徐达听到这话心中感动至极,自从做了那一个位置之后,朱元璋的疑心病比之前重了许多,刚才的这一番话不光是他的心里话,而且也是一种试探。
只要朱元璋露出丝毫不满的情绪。
他就会想办法和这些淮西子弟划清界限,甚至于要将自己手中的兵权全部都交出来以明哲保身。
如今看来是自己想多了,就连韩国公李善长都能够安心回去养老,陛下未必会动自己。
等到徐达回到朝堂之后,将这段时间朝堂之上所发生的事情问了个清楚。
尤其是得知了韩国公李善长的事情,徐达不由得满头大汗。
本以为只是韩国公李善长重病在身,没有想到这中间有着这么多的弯弯绕。
这就意味着李善长如今在支持陛下,而此时的淮西勋贵群龙无首,甚至经过这一次凤阳府的事情后,陛下对于这些淮西子弟的忌惮更重了几分。
世人都说韩国公李善长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狐狸。
如今就连这个老狐狸都离开了朝堂,可见这朝堂这水不是一般的深。
就在这时朝堂之上的淮西子弟聚集在了一起,所有人的脸上都极为高兴,毕竟徐达是武将,他们也是武将。
朝堂之上,文武双方对立。
无论是历朝历代,这都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本来有着李善长在中间作为调和,倒也不会出什么太大的事情。
如今李善长离开了,胡惟庸在这些文官眼中可没有这么大的力量。
或许这人也是极有手段,只可惜在这朝堂之上并非是只有手段就能够解决问题的。
胡惟庸的威望远远达不到李善长的程度。
尤其是经过这一次凤阳府的事情,朝堂之上的淮西子弟几乎被他们给参了个遍儿,这段时间那些御史言官可是扬眉吐气得紧.
第二十七章 自己参自己
第二十七章自己参自己
可偏偏论到耍嘴皮子这些在战场上厮杀的糙人,还真的没办法与这些饱读圣贤书的文人相提并论。
每一次都被他们批得头晕目眩,体无完肤。
如今徐达的归来,正给他们治一些领兵的勋贵打了一针强心剂。
他们心里很清楚,只要徐达的这面旗还在这个地方就足以说明他们武将的权势依然如日中天,绝不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受到影响。
几个淮西子弟,心中极为激动。
在如今大明的所有武将之中,他们最佩服的莫过于两人,一个是已经过去的开平王常遇春.
而另外一个便是号称他们大明万里长城的徐天德。
这一个个将领,虽说在别人面前嚣张得不行,但是在徐达面前大气也不敢多喘。
这时一旁的河南侯陆聚小声说道。
“弟兄们今天是魏国公凯旋的好日子,这可给咱们淮西子弟们长脸!”
“不管怎么样咱们都得敬上一碗酒才是!”
其他人听到之后纷纷点头,一副理当如此的感觉。
胡惟庸听到这话心中有些不满,尤其是看着徐达的目光,闪烁着深深的忌惮。
以徐达的身份和地位,如果想和自己抢夺淮西勋贵头人的位置,可谓是轻而易举。
毫不客气地说,若是徐达真的表现出对这一个位置的兴趣,恐怕这些人会争着抢着将徐达抬上去。
不过此时他不敢表现出一丝的不满。
“自然是如此,以徐达大将军在军中的地位,无人能出其右,若是能够得此人庇护,我等未来之前途命运自是不用担忧!”
这时众人纷纷来到了徐达的面前,举起手中的酒杯,乐呵呵地说道。
“徐达大将军,恭喜恭喜,经此一事,大将军在这朝堂之上前途无量,我等还需大将军帮衬,请大将军放心,我等必然以大将军马首是瞻!”
徐达听到这一番话,眉头皱得越来越深,此时他满脸黑线下意识地朝着朱元璋的方向看了过去。
上一篇: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