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废除宰相,老朱懵逼了 第102章

作者:天蚕马铃薯啊

  而当地的官员担心事情会牵连到自己,所以将这件事情隐瞒不报。

  这使得朝堂之上大大低估了这一次大旱的力度。

  如今这件事情实在是瞒不住了,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才得知了这一件事情。

  朱元璋恨得咬牙切齿,听着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毛骧破口大骂。

  “你们几位都是干什么吃的?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不提前汇报?”

  “你知不知道耽误了一天会有多少的百姓因此而饿死,咱将情报的事情全部都交给你,你就是这样回报咱?”

  最后抓起桌子上的镇纸直接砸了过去。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顿时被砸得头破血流。

  即便是如此,感受到额头上的滚烫,锦衣卫指挥使毛骧依然不敢丝毫的动弹。

  他也没有想到自己派往河南的锦衣卫,竟然被当地的官员贿赂,导致自己得知这件事情的时候,已经有些不好收拾了.

第三十章 大旱与粮食倒卖案

  第三十章大旱与粮食倒卖案

  毛骧心中暗骂,回去之后竟然将这些小崽子们好好的收拾一番。

  或许是将气都撒完了,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

  “咱不是在河南设立了许多粮仓吗?”

  “那些粮仓虽然是给军队上储备的,不过暂时先调用一下,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通知下去将这些粮食全部都发放出去,先度过了这一次饥荒再说!”

  “另外从各地的粮食也调一部分前往河南!”

  这时锦衣卫指挥使毛骧仿佛想到什么一般,有些担心地说道。

  “陛下,要不从其他地方再多调一些粮食,这当地的粮食恐怕有些不够用?”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自从自己继位以来,就开始不停地攒粮食。

  或许是因为过惯了苦日子,最担心的就是吃不饱,所以它将大多数的粮食都储存在各个地方,兴建了许多大型的粮仓.

  有了这些粮仓,不管是遇到了灾害之年还是需要用兵,用起来都非常方便。

  按理说这些年来从河南积攒的这些粮食应该足够用了,再加上从其他地方掉下了一些应对此次饥荒应该不成问题。

  “有什么事情就赶紧说,再敢有所隐瞒,你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就不用再继续当下去了!”

  毛骧听到这话心一横,直接说道。

  “标下怀疑河南的粮食已经被人倒卖出去了,前些日子河南某地的灾荒极为严重,当地的百姓直接冲击粮仓,想要开仓放粮,好像他们打开粮仓之后,并没有在里面见到多少的粮食!”

  “在粮食的出仓口和入仓口依然堆积了不少,所以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可是等到他们刚刚往里面挖了一点,就发现里面全部都是空的粮食早就已经不翼而飞!”

  六部官员和朝中的大臣听到这话一片哗然。

  粮食竟然没了?

  想到这一个地方之后,他们心中有些害怕了,尤其是和河南那里的官员有一些联系的更是如此。

  所有人都知道朱元璋对于粮食这种东西究竟有多执拗?甚至毫不客气地说,粮食就是朱元璋的命根子,如今将粮食给偷到了出去,不管是运到了哪里,对于朱元璋来说,那和找死没有任何的区别。

  这下可麻烦了。

  果然此时朱元璋的脸色非常阴沉。

  “这些家伙怎么敢的?”

  “朕不是设立了督粮官和巡粮使,让他们监督粮食的事情,他们是干什么吃的?”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低着头,不太敢说话了,天底下的官员能有几个不贪的?尤其是在他们的这一个位置上,恐怕这件事情和他们也有所关联。

  朱元璋将目光看向胡惟庸。

  “河南之事你怎么解释,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河南有不少的官员和你走动得很频繁,莫不是这件事情和你也有关系?”

  胡惟庸听到这话之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请陛下恕罪,就算是给臣天大的胆子,臣也不敢和他们有所勾连!”

  “臣也是听说了这一桩事情,虽然知道得不是很多,他们上报来的数量也不多,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件事情依然需要解决!”

  “所以臣便给了一些处理此事的措施,并且拟定了一些当地人赈灾的条陈,臣也没有想到这件事情的影响已经大大出乎了臣的意料!”

  朱元璋冷哼一声,随后将目光看向户部尚书。

  “如今还能从其他地方调过来多少粮食?”

  户部尚书杨思义,心中极为为难,仔细思考一番后,他叹了一口气。

  “陛下,这些年来各地的粮食收成虽说有所恢复,但是所需要消耗粮食的地方实在是太多,西南的朵甘都布政使司如今每年还需要将两湖一带的粮食运送过去,而北方的战事依然需要大量的粮食!”

  “西北的粮食收获也不是很多,如今能够调动的粮食,也就只有江南和山东一带的部分,但是数量并不是很多,无法支持如此大规模的赈灾!”

  朱元璋只感觉一阵的头疼。

  这时太子朱标想了想,之后说道。

  “最好还是派一支军队一同前往,如今出了这样的事情,说不定民心思乱,若是这时再出现什么野心之人蛊惑人心,恐怕会更加麻烦!”

  “河南乃是中原重地,绝对不能出任何的乱子!”

  朱元璋听到之后点了点头。

  “既如此,传朕的旨意,由户部尚书杨思义调集各地粮食用于赈灾,文华阁大学士汪广洋负责此次赈灾事宜,武英殿大学士徐达率领兵马稳定地方,刑部侍郎杨宪巡查河南一带官员,凡是涉及此案中饱私囊,可将其先行扣押,若是罪名属实,即刻斩首示众!”

  一众大臣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我等遵命!”

  就在这些大臣离开之后,整个大殿之内就只剩下朱元璋和太子朱标两个人。

  太子朱标有些犹豫地说道。

  “现在各地的粮食都不多,我担心即便是这样也只能够缓解一番,并不能彻底地解决此事!”

  “若是想要解决此事,还得需要有足够的粮食!”

  “当然几个月之内没什么问题,可是之后又该如何?”

  朱元璋也是点了点头。

  这样的灾害不是问题,更可怕的是灾害之后的重建问题。

  不可能一直都靠这些地方的接济,要是这样的话,这一块地方算得上是彻底的废了。

  就在这时一旁的太监王景弘迈着小碎步来到了大殿之内。

  “陛下,刚刚韩国公派人送来一封信,说是有办法解决河南的饥荒问题!”

  朱元璋听到这话不由得眼前一亮,但是心中还有一些怀疑。

  这段时间李善长远离朝堂,恐怕他对于朝堂上的形势,知道得并不是特别清楚。

  再加上旱灾和饥荒这种东西完全就是天灾,就算是将整个韩国功夫卖了,也凑不出多少钱,这件事情他未必有什么办法。

  太子朱标看到朱元璋的表情变化,急忙说道。

  “父皇,难得韩国公如今此等情况还想着天下百姓,不如就看一看韩国公究竟有什么主意!”

  “韩国公此人智计非常,说不定有什么更加合适的主意,不如我们看看?”.

第三十一章 亩产万斤的粮食

  第三十一章亩产万斤的粮食.

  朱元璋打开手中书信,看到上面的内容顿时脸色大变。

  整个人直接从龙椅上噌地一声站了起来,双手不停颤抖像是看到了什么惊天恐怖一般。

  太子朱标不由得眉头紧皱。

  自家父皇之前可从未有如此失态。

  这韩国公的书信上面究竟写的什么?

  只见这时,朱元璋将目光看向一旁的太子朱标。

  “百室可曾给你提起过从东海向东行数月有余,便可到达一片陆地,这陆地上面有亩产万斤的粮食?”

  太子朱标,顿时感觉大脑一阵空白,仔细思考一番后有些不确定地说道。

  “这个好像提到过一些,不过都是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情,当他是个玩笑就好,难道还能当真不成?”

  朱元璋顿时满脸黑线。

  别管这件事情究竟是不是真的,涉及粮食的事情都是大事,人家这儿子竟然完全不在意。

  “如果我说韩国公已经找到了这样的粮食,你信不信?”

  太子朱标听到这话满脸不可思议,似乎是听到了一个玩笑一般。

  “这怎么可能,这种亩产万斤的粮食怎么可能真的存在,就算是存在的话,那也应该在极为遥远的海洋对岸!”

  “韩国公手中怎么会有这种东西?”

  太子朱标有一些不淡定了,就是这样的粮食真的存在,对于大明而言将是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

  自古以来,粮食问题都极为严重,即便是那些盛事,也很难彻底地解决。

  若是他们大明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别说一个小小的饥荒。

  他的威胁他们也能从容应对。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眼神中满是复杂。

  “也算是因缘际会,按照百室的说法,这些粮食的种子是从一些洋人的手中买来的,想必应该是那些西洋人到过那些地方!”

  “或许连那些西洋人都不知道,这些粮食的产量如此之高,所以只是被当作一些普通东西售卖!”

  “刚好韩国公知道这些东西就将他给买了下来,如今已经种了一茬了!”

  太子朱标听到这话眼前一亮。

  “想不到韩国公竟然已经种了出来,既然如此,究竟是真是假?咱们一探便知,就是这件事情是真的,这是咱们大明的祥瑞!”

  朱元璋点了点头,心中难以掩饰的激动。

  “对了,去叫你徐叔来,之前我曾经答应过你徐叔一起去见那老家伙,这段时间因为赈灾的事情没来得及,正好如今有时间!”

  太子朱标点了点头,没有过多长时间,朱元璋和太子朱标来到韩国公府门口,驸马都尉李祺和临安长公主已经在这一个地方等着了。

  “我等拜见父皇,拜见太子殿下!”

  朱元璋直接将他们给扶了起来。

  “自家人不必多礼!”

  朱元璋对于李祺还是了解的,此人可没有这么多的心眼子,也算是个纯良之人,至于能力方面,虽然没有他父亲李善长那样的本事,但是要比其他人好上不少。

  就在这时,一辆马车也来到了这一个地方,徐达从马车上走出来,身边还带着徐允恭。

  当他刚刚下了马车,看着朱元璋就急切地问道。

  “陛下,是不是韩国公他不行了,咱来见他最后一面!”

  太子朱标:“……”

  驸马都尉李祺和临安长公主两人都是极为疑惑,满脸黑线。

  一旁的太子朱标憋着笑,将目光看一下朱元璋。

  不用说,这里面肯定有自家父皇的事情。

  朱元璋也极为尴尬地咳嗽了两声。

  见朱元璋没有说话,徐达顿时急了。

  “陛下,不管怎么样,李先生也是和咱们一起走过来的老兄弟,虽然以前犯了不少的错误,但毕竟劳苦功高。

  如今快要不行了,说什么咱们这群老兄弟也该送他最后一程!”

  这时一旁的驸马都尉李祺有些忍不住地站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