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439章

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那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想想都让人头疼。

  想到这里,朱慈烺一脸痛苦地捏了捏眉心,只觉得脑袋一阵发胀。

  然后,他看向站在一旁的马宝。

  没等朱慈烺开口,马宝就察觉朱慈烺这是有事儿要吩咐,然后像个听话的小跟班似的屁颠屁颠地走了进来。

  朱慈烺直接说道:

  “去把户部尚书倪元璐和工部尚书周士朴请过来。”

  马宝听到这话,赶忙点头哈腰地说道:

  “奴婢这就去。”

  随后,便迅速离开了。

  朱慈烺的视线再次落在了手中的这封奏疏上。

  虽然修路的事情从这份奏疏来看没什么问题,各项数据都很清晰,处理得也很合理。

  但朱慈烺总觉得接下来还是要跟他们商量一下之后的事情。毕竟按照之前制定的计划,接下来要修建三条路。

  分别是京城到宣府的、京城到天津的以及京城到辽东的。

  把这三条路加起来,总路程超过了一千公里,换算下来的话就是两千多里。

  这要是按照这个方式修起来的话,那么估计最起码也要花费三千万两以上。

  哪怕经过税收改革之后朝廷每年可以收入七千万两银子左右,但朱慈烺还是觉得这个数字太夸张了。

  三千万两,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这几乎占到了朝廷年收入的一半。

  要是都拿去修路了,那朝廷的其他开支怎么办?

  军队的粮饷、官员的俸禄、百姓的救济,这些可都是需要银子的地方啊。

  朱慈烺越想越觉得头疼,只觉得这修路的事情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没过多久,户部尚书倪元璐和工部尚书周士朴便脚步匆匆地赶了进来。

  两人刚一进屋,瞧见朱慈烺正端坐在那儿,刚要依照规矩参拜,朱慈烺就赶忙摆了摆手,然后语气随和地说道:

  “两位大人不用多礼,都坐下说话。”

  接着,马宝手脚麻利,很快就将凳子搬了过来,稳稳地放在了倪元璐和周士朴身后。

  等到二人缓缓坐下之后,朱慈烺手这才晃了晃那份关于修路花费的折子,然后开口说道:

  “怎么这次修路花了这么多钱?”

  倪元璐本就是个聪明人,他早就猜到了朱慈烺此次召见他们,定然是因为这修路花费的事情,因此再来的路上他早就做好了应对的说辞。

  此时听到朱慈烺发问,他赶忙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然后说道:

  “启禀太子殿下,这笔钱户部都有详细的备份,每一笔开支都有迹可循,臣可以以性命担保,绝对没有任何人贪污一文钱。”

  “从采购材料的账目,到发放工匠工钱的记录,每一项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一旁的周士朴听到倪元璐这话,也赶忙跟着站起身来说道:

  “太子殿下,臣也可以保证,这次修路的事情,是工部和户部相互监督着进行的。”

  “从修路工程的规划,到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盯着,没有任何人敢在这上面动手脚,贪墨钱财。”

  朱慈烺听到他们这话,赶忙又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坐下,然后接着说道:

  “你们误会本宫的意思了,本宫不是说这账目不对,只是觉得这账目上花的钱实在是有点太多了。”

  “你们想想,来年我们还要修建其他的路,可要是每次修路都花费这么多银子,那财政上未免会有太大的压力了。”

  “朝廷要运转,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到处都需要银子,这修路的花费要是降不下来,后续可就难办了。”

  倪元璐听到这话,只觉得一阵无奈。

  说实话,当这个最终核算的数字出来的时候,他当时简直被吓得半死。

  他虽然知道修路会花钱,可怎么也没想到会花这么多钱。

  一千八百万两银子啊!

  都比得上往年朝廷一年的税收了,而且就只修了京城的路!

  这实在是太奢侈了!

  当然,他心里也明白修路是好事,修路之后,整个京城的风貌焕然一新,街道变得平坦宽阔,百姓出行也方便了许多,商业活动也更加繁荣了。

  就是这烧钱的速度也太快了,实在是让他有些承受不住。

  就在这时,一旁的周士朴突然开口说道:

  “启禀太子殿下,户部和工部已经经过各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在成本方面实在是无法再压缩了。”

  “这一千八百万两已经是最低的价钱了,从材料的采购,到工匠的雇佣,再到各种运输费用,我们都已经精打细算过了,实在是找不到可以节省的地方了。”

  好吧!

  朱慈烺听到这话,无奈地叹了口气。

  看来压缩成本这条路是走不通了。

  不过想想其实也很合理,毕竟后世修路的时候会借助各种各样的大型工具,像挖掘机、压路机之类的,这些工具大大提高了修路的效率,所以成本方面也有所压缩。

  而且各种各样的材料也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产量高、成本低。

  可现在哪里比得上后世啊,这个时候所有的东西都是纯人工生产的。

  就拿所需要的砂土碎石来说吧,这些可都是工匠一锤子一锤子在山里凿出来的,然后再用人力、马车、牛车,千里迢迢地运到京城来的。

  从这里来说,成本确实没什么好压缩的。

  要是再压缩的话,估计只能从工匠的工钱还有伙食上面压缩了。

  这工匠们辛辛苦苦干活,本来就赚不了多少钱,要是再克扣他们的工钱和伙食,那可就太不人道了,这可是朱慈烺万万不想看到的。

  想到这里,朱慈烺只能无奈地说道:

  “这也倒是,本宫确实是失算了,既如此,压缩成本的事情以后便不再提了。”

  “我们先来商议一下明年开春之后修路的事情吧。”

  倪元璐听到这话顿时吓了一跳,赶忙满脸担忧地问道:

  “敢问太子殿下,明年这路还要修吗?”

  “当然。”

  朱慈烺毫不犹豫地点头说道。

  “按照之前的计划,明年主要修建三条路,一条是京城通往天津的,一条是通往宣府的,另外一条是直接通往辽东的。”

  “这三条路对于我们大明来说至关重要,明年无论如何都要修建成功。”

  “京城通往天津的路,可以加强两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更重要的是方便海陆的运输。”

  “通往宣府的路,对于边防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而通往辽东的路,更是能促进辽东地区的发展,巩固大明在那里的统治,日后就算辽东再起战事,也方便调遣大军。”

  倪元璐和周士朴听到这话,两人瞬间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他们也知道修路的好处,也不是不想继续修路,实在是修路太花钱了。

  没错,户部现在是有银子,但是也经不住这么折腾啊!

  毕竟每一笔银子都有它的用途,要是都拿去修路了,其他方面可就顾不上了。

  想到这里,倪元璐只能硬着头皮说道:

  “太子殿下,依臣的估算,这三条路要是修建的话,所需花费甚至有可能超过四千万两。”

  嗯?

  朱慈烺听到这话,有些纳闷地皱起了眉头。

  因为倪元璐给出的数字比他自己算出的数字还多出了一千万两。

  要知道他可是按照京城现有的修路规模来算的,并且还给了适当的余量。

  而且这些官道附近一般也没有百姓居住,也不用给拆迁费,按理来说应该还会少一些,怎么还会多出一千万两银子?

  想到这里,朱慈烺直接问道:

  “四千万两?怎么会这么多?这三条路的全部路程加起来也不过两千里而已,按照京城修路的成本来算,也不至于花这么多钱啊。”

  倪元璐听到这话,赶忙解释道:

  “太子殿下,这是因为官道和京城的道路有所不同,官道的宽度一般在二十三米左右,这是有严格规定的。”

  “即便一些地方因为山川河流所阻,宽度也在七八米。”

  “所以这些地方的修建所耗费的材料和人力物力与京城的不一样,耗费的只会更多。”

  “而且官道要承受更大的重量和更多的车流量,所以对材料的质量要求更高,采购的价格也就更贵。”

  “在施工过程中,因为官道宽度大,需要更多的工匠同时作业,这人工费用也就增加了不少。”

  “还有就是水泥的问题,想要修建这般长的水泥路,光是依靠从京城运输可不行,还需要在沿途重新建立水泥厂,以保证供应,这也是一笔极大的开支!”

  听了这话,朱慈烺这才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他差点都忘了大明的官道规定是二十三米,这个宽度可比京城的道路宽度高多了。

  因此自然也不能用京城的成本来核算了,也就是说需要的银子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多。

  而这四千万两也不是最终的花费,有可能还会更多一些!

第296章 没钱修路怎么办?大明国债了解下!

  当然,这个数字虽然有些夸张,但朱慈烺还是能接受的,毕竟眼下的大明还是很有钱的。

  于是紧接着,朱慈烺继续说道:

  “虽然耗费的银子是多了些,但这件事情还是势在必行!”

  “而且户部如今的银子应该还有个几千万两吧,再加上明年的各项收入,这笔银子对于户部来说应该也不算什么问题吧?”

  倪元璐听到这话,脸色瞬间就垮了下来,然后开始诉苦道:

  “太子殿下,话不是这么说的,户部确实是有银子,但这笔银子的每一笔款项都是有数的,都有它特定的用途。”

  “别的不说,就说大明准备在蒙古驻兵一事,光是这件事情,户部就需要准备一千万两以上的银子。”

  “毕竟要招募士兵,就得给他们发放军饷、购置武器装备、建造营房,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银子。”

  “除此之外,朝廷依旧不断向辽东移民,每月的花费也都在十万两银子左右。”

  “移民到了辽东,要给他们分配土地、提供种子和农具,帮助他们安顿下来,这些开支也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每个月的军饷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因此户部的钱是真不够花呀,若是一下子要拿出四千万两银子修路,户部实在是拿不出来。”

  “还望殿下能想一些其他办法解决此事,不然户部可就真的要入不敷出了。”

  朱慈烺听到这话,并没有说什么,而是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倪元璐。

  因为他算是听出来了,这老家伙是在暗示他,这笔银子别让户部出,最好是让内帑出!

  毕竟谁都知道,内帑里面的银子现在最少也有两万万两,也就是两亿两!

  拿出这笔银子简直是不费吹灰之力。

  但是朱慈烺却并不打算这么做。

  这倒不是因为他小气,而是这种事情有第一次的话就有第二次、第三次,到最后搞不好以后修路就只能用内帑了。

  可以后他可是打算要修建整个大明的道路,类似于后世的国道、省道、县道,到时候内帑也不够霍霍啊。

  所以必须想一个办法,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件事情。

  想到这里,朱慈烺突然灵机一动,眼睛里闪过一丝光芒。

  随后他看向倪元璐,笑着说道:

  “如果本宫有一个法子,既不用内帑出钱,也不用户部出钱,那你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