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但为了咱们的大业,在下愿忍痛割爱。”
“至于在下,若闯王不弃,便赐在下个一官半职,在下愿在闯王麾下效犬马之劳,冲锋陷阵,在所不惜!”
言罢,他猛地站起身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李自成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先是一愣,眼中闪过一丝意外之色。
但很快,这意外便被惊喜所取代,只见他嘴角上扬,独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要知道,早在张献忠来投奔他的时候,他其实就已经对张献忠的十万兵马垂涎已久了,只是苦于无从下手而已。
毕竟张献忠怎么说也是曾经的同僚,这要是一口气吞了他的兵马,他这面子上也过不去啊!
这事儿要是传出去的话,闯王的名声不就坏了吗?
因此李自成一直想着用比较柔和的方式来吞并张献忠的兵马。
比如说拉拢张献忠手下的将领,让他们带着兵马归顺自己。
再比如说下次攻城的时候让张献忠亲自带兵前去,然后再搞点小动作让张献忠死在潼关之下。
等张献忠一死,他的队伍群龙无首,自然也就只能归顺与他了!
只是还没等他开始行动呢,张献忠竟如此主动的要求归顺,不仅愿交出兵马,还甘愿做他手下一卒。
这对张献忠而言,无疑是天大的喜讯!
有了这十万兵马,他的实力将大大增强,与朝廷对抗时,也更有底气了。
当然,他也不担心这是张献忠的诡计,因为得到张献忠的兵马之后,他就会立刻将这些兵马打散分到各处,不出两三个月的时间,这些兵马就会彻底成为他的人了。
想到这里,李自成连忙站起身来,快步走到张献忠面前,双手用力将他扶起,道:
“兄弟这是说的哪里话?我们本就是一家人,何须如此见外?”
“你今日这般说,倒显得我李自成是个贪图你兵马之人了,这事若传出去,让其他兄弟如何看我?”
“所以此事万万不可!”
虽然心里早已经乐开了花,但李自成心里明白,表面的功夫还是要做好的。
张献忠心中自然也明白这点,知道这不过是场面话而已,但面上仍恭敬道:
“闯王莫要如此,在下是真心实意归顺闯王的,在下向来一言九鼎,既然做了决定,便绝不会反悔。”
“日后若有人敢以此事对闯王不敬,在下定与他拼个鱼死网破,绝不让闯王受半点委屈!”
话说到这份上,面子里子都已给足,李自成也就不再多言了。
他拍了拍张献忠的肩膀,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道:
“既如此,那本王也就不再推辞了。”
“不过你放心,往后你就是本王的二把手了,本王绝不会亏待你。”
“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定能推翻这腐朽的朝廷,建立一个属于咱们的新世界!”
张献忠闻言,心中暗自松了口气。
虽然他不确定这“二把手”的名头是否名副其实,但从李自成的态度来看,自己日后在农民军中的地位应该不会太低。
更重要的是,他此举已表明了诚意,李自成应该不会再对他下杀手了。
毕竟他都主动交出兵马了,李自成若再对他动手,未免显得不义。
虽说他们如今都是贼寇,但贼寇也得讲点仁义道德,否则以后谁还敢来投奔?
想到这里,张献忠也轻松了许多。
下一秒,他端起酒杯对李自成道:
“多谢闯王信任,在下定当竭尽全力,为闯王效犬马之劳!”
言罢,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与此同时,李自成微微侧过身,目光投向一旁的罗汝才,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缓缓道:
“罗先生,想必促成此事,也是你劝说的功劳吧?”
他的声音不高不低,却在这营帐之中清晰可闻,仿佛带着一种洞察一切的自信。
罗汝才闻言,脸色微微一变,显得有些尴尬。
因为他心中清楚,他确实曾劝说张献忠加入李自成这一边,毕竟从当前的局势来看,抱团取暖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除了这些之外,他还劝说张献忠脱离李自成的队伍,甚至还暗中打算帮他逃走。
只是如今这局面,再提这些显然已无济于事,说出来只会徒增尴尬和麻烦。
想到这里,罗汝才只能硬着头皮对李自成拱了拱手,却也未再多言,算是默认了此事。
李自成见状,倒也不再追问,他其实已经不在乎刚才罗汝才和张献忠到底说了什么。
反正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又何必在乎其他事情呢?
而张献忠自然也不会把刚才那些话直接说出来,毕竟这对他也没什么好处,说出来说不定还会引起不必要的猜忌和矛盾。
紧接着,三人便在这酒桌上继续畅饮起来。
与之前那略显压抑的气氛不同,这次气氛明显轻松了许多。
几杯酒下肚之后,酒意渐渐涌上心头,罗汝才这才鼓起勇气,直接进入了正题。
他放下手中的酒杯,神色变得凝重起来道:
“闯王,刚才我和张献忠讨论了一下最近河南周边的情况,发现了一件颇为蹊跷之事。”
“那便是如今朝廷似乎在河南周边所有的省份都布置了大量的兵马,这些兵马就像一张巨大的网,将我们紧紧地困在了河南。”
“看这架势,似乎想要把我们困死在这里,等到明年开春,天气转暖之后就对我们下手,这该如何是好?”
“哦?有这种事?”
李自成闻言,眉头顿时紧锁起来。
他深知如今朝廷的兵马不容小觑,若真如罗汝才所说,那他们现在的处境可就十分危险了。
与此同时,罗汝才也将之前和张献忠所说的话大概复述了一遍。
李自成听得十分认真,眉头也越皱越紧。
很明显,他并没有意识到事情已经严重到这种地步了。
在他原本的设想中,朝廷虽然会对他们有所防范,但也不至于如此兴师动众,在周边所有省份都布置兵马。
片刻之后,李自成从沉思中回过神来,他抬起头目光看向罗汝才问道:
“那么罗先生,敢问可有破局之法?”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焦急和期待,毕竟如今他们面临着如此严峻的局势,急需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
罗汝才本来也没什么好办法,但李自成问起,他只能假装沉思了片刻后道:
“本来最好的办法就是顺利攻下潼关,然后占据陕西,毕竟潼关可是天险之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只要占据了潼关,凭借其天险,我们就能守住陕西,就算最后真的守不住,也可以退到四川。”
“到时候就算是朝廷真的派了几十万大军,也没办法对我们做些什么。”
“可如今这潼关守军众多,且防守严密,实在是太难攻破了,所以在下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更重要的是如今已经入秋了,天气渐渐转凉,不出意外的话,再过一个月就要下雪了。”
“一旦下雪,道路难行,我们也没有什么时间再去占领别的地方了。”
李自成闻言,也是无奈地点了点头。
他在陕西河南一带混迹了数十年,对这里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十分熟悉,当然知道最近几年的天气变化。
每到十月底的时候,天气就会骤变,开始下雪,然后一直到来年三四月份,这中间最起码有四个多月的时间大雪纷飞。
而在这段时间里,基本上他们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坐吃山空。
这也是为什么他非要攻下潼关的原因。
只要攻下了潼关,占据了关中这片富饶之地,那他就可以抢夺更多的粮食来供养他的大军了。
别的不说,单单一个秦王府几百年的积蓄,估计就可以供养他的军队吃上一两年了。
有了充足的粮食,他们才能在这寒冷的冬天里生存下去,才有机会继续发展自己的势力。
片刻之后,李自成无奈地叹了口气,然后继续说道:
“罗先生的担忧本王又何尝不知?”
“只是如今在河南,已经没有多少粮食可以抢了,连年的天灾导致百姓们的生活苦不堪言,粮食也所剩无几。”
“这也是为什么本王非要拿下潼关的原因。”
“要是不进入陕西的话,咱们这六十万大军的过冬就会是一个大问题。”
“只是本王也没有想到这孙传庭实在是太厉害了,整整三个月了,我们发动了无数次的进攻,愣是没攻下潼关。”
说到这里的时候,李自成也是无奈的在心中叹了口气。
没办法,潼关真他娘的太难打了!
罗汝才闻言,皱着眉头想了一下。
片刻后,他这才说道:
“闯王,不如这样,咱们接下来还是先攻打潼关,为期半月。”
“在这半个月时间内,我们还是集中所有的兵力全力攻打潼关,要是能攻打下潼关那自然是最好不过。”
“但若是攻打不下潼关,那我们就立刻放弃潼关,然后开始在河南境内搜集更多的粮食和棉花准备过冬。”
“河南虽然战乱频繁,但总还有一些地方存有粮食和棉花,我们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应该能搜集到不少。”
“等冬天过去,天气转暖,我们再从长计议如何?”
张献忠闻言,也是附和道:
“闯王,在下觉得罗先生说的没错,攻打陕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保存实力。”
“若是冬天到了,而我们无处可去、无粮可吃的话,那么一切都完了。”
“士兵们吃不饱穿不暖,就会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可能会发生哗变,到时候不用朝廷的兵马来攻打,我们自己就会土崩瓦解。”
“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先解决过冬的问题,保存实力,等来年再做打算。”
李自成想了想,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办法,既不影响自己攻打潼关的计划,也不影响接下来大军的过冬。
于是乎,当下他便点了点头道:
“既然如此,那就按罗先生说的办吧。”
言罢,李自成又端起了一杯酒,然后笑道:
“来,两位兄弟,咱们再喝一杯!不管前方有多少困难,我们都要一起面对,这碗酒就当是为我们接下来的行动壮行!”
下一秒,三只酒杯碰撞在了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
紧接着便是一阵爽朗的笑声。
很明显,他们自认为已经做好了万全的计策。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的计策终究是要落空了。
因为朝廷那边已经开始计划把河南的所有百姓、还有一切的物资都迁移到周边的省份了。
等到把百姓和物资都迁移走,河南就会变成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
到时候留给他们的只有一个空壳而已!
届时他们的日子将会更加艰难,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都不好说。
而这一切,李自成他们还浑然不知,依旧沉浸在自己所谓的万全计策之中。
就在李自成他们满心幻想着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时,京城这边的,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地进行着。
关于把河南的百姓迁移到河南周边省份这件事,毫无意外地经过了崇祯的同意。
甚至当天下午的时候,崇祯便主动召集了几位心腹大臣,就此事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并且最终确定了下来。
当然,这件事儿最终还是以崇祯的名义正式发布的圣旨。
说实话,崇祯起初心里是有些不情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