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373章

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说说吧,你们这次来到大明到底所为何事?”

  凤林大君李淏没有丝毫犹豫,言辞恳切地说道:

  “回禀太子殿下,臣奉父亲的旨意前来大明求助,希望大明可以派兵支援朝鲜,将建奴从朝鲜赶出去。”

  “自此朝鲜将再次臣服于大明,成为大明的藩属国,永世不敢忘怀。”

  说完,他急忙从怀中掏出一封密信,双手恭敬地递上前去,手指微微发颤。

  一旁的王承恩见状,快步上前接过密信,仔细检查信封上的火漆封印,确认无误后,才转交给朱慈烺。

  朱慈烺打开信,目光快速浏览着信中的内容。

  果然,信是由朝鲜国王亲笔所写,使用的也都是汉字,字里行间都在诉说着朝鲜虽名义上归顺建奴,但内心一直渴望重回大明怀抱,希望大明能够派兵相助,还表达了诸多感激之情。

  朱慈烺看完信之后没有太多的情绪波动,因为这都是他预料之中的事情。

  随即,他看向眼前的朝鲜使臣说道:

  “你们的请求本宫已经知道了,但你们恐怕不知道,就在不久之前,建奴已经向大明求和了,大明也答应了他们的求和,如今建奴已经算是大明的藩属国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也不好再出兵帮你们对付建奴了。”

  “毕竟作为宗主国,大明怎能做那背信弃义之事?”

  什么?

  听到这话的时候,这些朝鲜使臣瞬间就愣住了,因为他们真的不知道这事儿。

  这其实也不怪他们消息不灵通,主要是他们从朝鲜出发的时候这件事还没发生。

  因为那个时候双方的战争刚刚结束,他们只知道大明打败了建奴,其他的一概不知。

  可现在,当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他们只觉得五雷轰顶!

  不是

  建奴怎么这么不要脸啊?

  打不赢就臣服,现在居然也成为了大明的藩属国,那他们怎么办?这一趟不是白来了吗?

  毕竟朱慈烺说的没错,哪有宗主国主动进攻藩属国的?

  一时间,这些朝鲜使臣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

  毕竟从法理上来说,朝鲜现在已经不是大明的藩属国了,而建奴才是大明的藩属国。

  然后他们现在却要求大明去向自己的藩属国发动攻击,这不是扯淡吗?

  一瞬间,店内的气氛变得有些尴尬了起来。

  就在朝鲜使臣们不知道该如何开口的时候,朱慈烺突然又开口了:

  “不过众所周知,建奴一直都是狼子野心之徒,所以对于他们所谓的臣服,大明其实一直抱有怀疑态度,因此大明也不是不能帮你们。”

  听到这话的时候,朝鲜使臣们只觉得眼前一亮,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

  有几个反应快的使臣赶忙说道:

  “殿下说的没错,建奴向来都是狼子野心,他们的臣服都是假的,只要给他们一些时间,他们一定会再次反叛的。”

  “对于这种逆贼必须除之而后快,不能给他们丝毫喘息的机会。”

  说这话的时候,朝鲜使臣们一个个咬牙切齿,很明显他们是真的对建奴憎恨到了极点。

  本来之前他们被建奴打败的时候,建奴就对他们的国家进行了一番掠夺,大量的金银珠宝、粮食、马匹、人口全部都被掠夺到了辽东。

  导致无数朝鲜百姓流离失所,饿死者更是不计其数。

  如今经历了辽东惨败之后,建奴对他们更是残忍到了极点,就在他们出发的前一天,建奴还对他们的国都进行了一次大扫荡,又掠夺了不少的金银财宝和人口。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他们真的是连饭都吃不起了。

  这还是他们这些当官的处境,至于那些平民百姓,那就更是没法说了。

  当然,建奴并不在乎他们的性命,他们只在乎自己!

  与此同时,朱慈烺也假装正在思索着什么。

  虽然计划是一早就定好的,但也不能就这么直接说出来,做做样子还是很有必要的。

  而朝鲜使臣们也是连大气都不敢出,目光一直都盯着朱慈烺。

  虽然眼前的朱慈烺只有十三四岁,还是一个少年模样,但此时此刻却没有人敢小瞧他。

  毕竟他们之前可是听说了,这位太子如今可是在监国,朝廷的一切事物他都可以做主!

  片刻之后,朱慈烺终于好像下定了什么决心,缓缓开口说道:

  “既然如此,那么本宫决定派兵支援朝鲜。”

  听到这话的时候,朝鲜使臣们瞬间心中大喜,连忙高呼道:

  “大明太子陛下圣明!大明皇帝陛下万岁!”

  此时此刻,他们都快感动哭了,果然大明才是亲爸爸啊!

  儿子有难立刻就会出兵救援,比那个只会抢劫他们的建奴可是好太多了!

  就在这时,朱慈烺又补充道:

  “诸位,本宫虽然答应了会派兵去救援朝鲜,但是要派多少兵马、要派谁去,还是需要进行商议一番的。”

  “在这期间诸位还是先在大明待几天吧,等到事情决定之后,本宫就会派人通知你们。”

  朝鲜使臣们听了这话也没什么好说的,毕竟他们也知道调兵遣将向来都是一件麻烦的事儿,更何况还是远赴海外这种级别的战争呢?

  而且皇帝还不在这里,这件事情肯定要和皇帝商议的。

  想到这里,朝鲜使臣们赶忙又道:

  “臣等明白,多谢太子殿下。”

  朱慈烺没有说话,只是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可以下去了。

  紧接着,朝鲜使臣们这才退了下去。

  等到朝鲜使臣们离开之后,朱慈烺笑着看向眼前的几位内阁大臣说道:

  “诸位,事情的发展跟我们之前谋划的差不多。”

  几位内阁大臣听了这话也是笑了起来。

  因为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就在这时,朱慈烺突然开口问道:

  “对了,昨日不是让你们推选此次出征的将领人选吗,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薛国观听到这话,从袖口掏出一份折子,然后恭敬地说道:

  “回太子殿下,臣等昨天和兵部尚书李邦华李大人商量了一下,最终确定了一些名单,还望太子殿下过目。”

  紧接着,这份名单便被王承恩递给了朱慈烺。

  朱慈烺打开看了一下,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别人,正是天津总兵曹友义,然后是黄蜚,再然后是郑芝龙。

  在他们后面的,则是广东水师、浙江水师,以及一些他连名字都叫不上来的官职和名字。

  无一例外,都是水师将领!

  事实上内阁大臣们当然知道曹友义和黄蜚是动不了的,但反正只是推荐而已,他们也就把这两个人的名字加了上去。

  当然,朱慈烺也不在乎,因为他心里早就有了一份自己的名单。

  之所以让内阁准备这份名单,也只是走个过程而已。

  因此朱慈烺只是大概看了一下,然后便道:

  “这份名单本宫先收下,等到和父皇商议确定之后,再决定最终的人选。”

  几位内阁大臣听到这话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赶忙应道:

  “臣遵命。”

  随即朱慈烺又交代了一些其他事情,这才让他们退下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来到了三天后,而这一天,郑芝龙终于进京了。

  相较于之前的那次进京,这次郑芝龙整个人显得沧桑了许多,不过也自信了许多。

  不过想想也是,整整在海上吹了半年的海风,能不沧桑吗?

  之前来到京城的时候,郑芝龙多少有些畏手畏脚,唯恐一不小心就得罪了什么人。

  但这次,他可是什么都不怕了!

  不过为了保持低调,不让有心之人做文章,他还是没有穿上那一身蟒袍,而是只穿了一件常服、带着十几个亲兵就来到了京城。

  本来按理来说,大臣进京应该是要先去拜见皇帝的,特别是像郑芝龙这样的一方大将。

  但是很明显,这次不一样。

  因为刚进城门,郑芝龙远远的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赫然便是他的儿子郑成功!

  只见此时的郑成功如青松般站立在一辆装饰精美的朱漆马车旁。

  那马车四角垂着暗纹锦缎,在微风中轻轻飘动,车厢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似乎在彰显着不凡的身份。

  马车旁边,还有数个身着便服的侍卫站姿挺拔,他们看似随意地站着,可眼神锐利如鹰,时刻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腰间若隐若现的刀柄和袖口隐约可见的金线刺绣,无一不透露着他们绝非寻常之辈。

  然而此刻的郑芝龙眼中只有自己的儿子,根本无暇理会其他事情。

  他用力一夹马腹,枣红马长嘶一声,如离弦之箭般朝着郑成功疾驰而去。

  与此同时,郑成功也看到了郑芝龙,随后大步朝着郑芝龙走来。

  “父亲!”

  郑成功的声音中充满了欣喜,脸上亦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郑芝龙在儿子面前勒住马缰,翻身下马的瞬间,他那粗糙的双手便紧紧地扣住郑成功的肩膀,然后上下打量着眼前的郑成功,眼中满是欣慰与骄傲。

  数月未见,郑成功晒黑了不少,脸庞更加棱角分明,身姿也愈发挺拔。

  那一身劲装下,隐隐透露出一股历经沙场的英武之气。

  想到儿子在松锦之战中奋勇杀敌,还立下了功劳,郑芝龙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

  他重重地拍了拍郑成功的肩膀,道:

  “好好好!短短几个月不见,你果然是成男子汉了。”

  郑成功被父亲如此夸赞,一向沉稳的他也不禁有些不好意思。

  可突然就在这时,伴随着一阵清脆的铜铃声响起,身后的马车帘子被一双手轻轻掀开。

  “父亲!”

  随即,一阵熟悉的声音从车厢内传出,如黄莺出谷般悦耳动听。

  郑芝龙惊讶地回头望去,只见马车中坐着一位年轻的女孩,她身着月白色襦裙,上面绣着精致的金线缠枝莲纹,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

  不是他的女儿郑小妹还能是谁?

  郑芝龙看到郑小妹出现在这里,一时间眼中满是惊讶。

  他并非惊讶于见到女儿,只是没想到会在这里与她相见。

  一时间,郑芝龙倒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一旁的郑成功见状,赶忙开口道:

  “父亲,还是先回府吧,有什么事情等会再说。”

  郑芝龙这才回过神来,随后似乎又想到了什么,然后眉头微皱问道:

  “为夫刚到京城,不应该先去拜见陛下和太子殿下吗?”

  郑成功面带微笑解释道:

  “陛下和太子殿下已经知道您进京了,不过殿下说您舟车劳顿,所以让您先回府休息一下,晚上的时候再去东宫赴宴。”

  郑芝龙听闻此言,微微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