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363章

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灯光所及之处,一张巨大的雕花圆桌摆放着最中央的地方,桌上摆满了珍馐美馔。

  秦王刚一出现,屋内等候的十来位藩王便迎了上来,然后各自简单的做起了自我介绍。

  没办法,他们要是不介绍的话,秦王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明朝到了这个时候,幸存的藩王其实已经不多了,大概也就只有这么十几个了。

  他们分别是秦王朱存极、肃王朱识鋐、晋王朱求桂、代王朱传、桂王朱由榔、鲁王朱以海、淮王朱常清、潞王朱常淓、楚王朱华奎、蜀王朱至澍、瑞王朱常浩,以及刚刚被恢复藩王身份的唐王朱聿键。

  至于其他藩王,大多数都死在了李自成和张献忠手里。

  按理来说就算藩王死了,他们的爵位也应该由后代继承才对,但要知道李自成和张献忠对待这些藩王可是一直秉承着赶尽杀绝的念头。

  所以但凡被他们杀死的藩王,很少有后代存活。

  就算有,大多数也是一些偏远的旁支,根本没有资格继承爵位。

  再加上朝廷其实也有意削减藩王数量,因此也就造就了如今这个场面。

  看到面前的这些藩王,秦王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波澜。

  想当初崇祯初年的时候,大明的藩王数量可是多达三十多位,可如今却只剩下眼前这寥寥十来位了。

  秦王和其他诸位藩王虽然都不认识,但毕竟同为太祖朱元璋的血脉,所以在一番自报家门后,气氛便逐渐热络起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众人的话匣子也彻底打开了。

  聊着聊着,话题不知不觉间转到了此次进京的目的上。

  随即有人说道:

  “如今人都到得差不多了,估计近日陛下就会接见我们了吧。”

  此话一出,立刻有人接话道:

  “哼,我们都来了这么些日子了,陛下却迟迟不见我们,这不是明显不把我们这些长辈放在眼里吗?”

  说这话的是蜀王,只见他此时脸颊泛红,眼神迷离,显然是酒意上头。

  而他的这一言语,瞬间如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打破了原本还算融洽的氛围。

  毕竟谁都知道这里可是京城,他们自从来到京城之后就被锦衣卫严密监视了起来,没准现在门外还有锦衣卫在偷听呢!

  在这里说这样的话,很明显是有些不太妥当的。

  突然就在这时,一位平日里较为稳重的藩王猛地一拍桌子,随后只见他满脸怒容,大声斥责蜀王道:

  “你这是喝了多少酒,竟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陛下日理万机,岂是你能随意揣测的?”

  这一吼,惊得众人皆是一震,随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这两人身上,仿佛时间都在此刻凝固了一般。

  一时间,宴会上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原本还热闹交谈的藩王们,此刻都停下了动作。

  有人面露尴尬之色,眼神闪躲,不知该看向何处。

  有人微微皱眉,对这突如其来的冲突感到不悦。

  还有人则暗自摇头,觉得这实在有失体统。

  一时间,客厅内的空气仿若都凝固了一般,气氛压抑得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秦王朱存极看着这一幕,心中也是颇为无奈。

  但是很快,还是有人主动站了出来,然后笑着说道:

  “诸位不要在意,蜀王只是喝多了酒而已,并没有责怪陛下的意思!”

  “咱们都是大明的藩王、是朱家的子孙,怎敢责怪陛下?”

  与此同时,蜀王也清醒了几分,意识到刚才说错了话之后他也是赶忙道歉了起来。

  “诸位真是抱歉,本王贪杯多喝了几杯说错了话,在此向诸位赔罪!”

  蜀王说着,刚准备拿起酒杯,可突然又想到了什么,然后又拿起了一旁的茶杯。

  “这酒就不喝了,喝多了容易出事,还是以茶代酒吧!”

  蜀王说着,扬起脖子喝下了杯中的茶水。

  眼见如此,众人也不好再说些什么,气氛又开始逐渐活络了起来。

  聊着聊着,话题又转到了大明朱家军的事情上。

  有人皱着眉头,满脸忧虑地说道:

  “依我看,这所谓的大明朱家军分明就是让宗室子弟去送死,朝廷这是想借此削减宗室人口啊。”

  这话立刻引来了一些人的附和,他们纷纷点头,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

  “确实如此,毕竟如今这宗室人口确实是有点多了。”

  但也有人不赞同这种言论,义正言辞地反驳道:

  “身为大明宗室,食国家俸禄,理当报效国家。”

  “如今国家有难,正是我等挺身而出之时,怎能如此贪生怕死,说出这等怯懦之语?”

  这话瞬间引起了几位年轻藩王的认同。

  “说的不错,李自成、张献忠这些逆贼大肆屠杀宗室子弟,我们难道就这么一直放任不管吗?”

  “依我看就该成立朱家军与他们厮杀!让他们知道我朱家男儿也不是吃素的!”

  但很快又有藩王站出来反对。

  “话说的倒是没错,但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件事情,那就是等打完了仗之后,这群宗室子弟又该如何自处?”

  “毕竟现在可不是开国那会儿了,而且咱们跟陛下的关系实在是有点太远了。”

  这话一出口,就连刚才支持成立大明朱家军的藩王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秦王朱存极坐在一旁始终没有参与众人的讨论,因为他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平心而论,他其实也知道在这关乎国家存亡的大事面前,他们这些藩王应该齐心协力,为了大明鞠躬尽瘁。

  毕竟要是大明没了,他们这些藩王哪里还有命在?

  就算侥幸活着,怕是也只能隐姓埋名了此一生了。

  可那些藩王说的也没错,如果真的成立了大明朱家军,然后又成功打败了李自成、张献忠,那么最后朝廷该怎么对待这些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大明宗室呢?

  重新给他们封王封爵?

  说实话,秦王觉得不可能,毕竟大明至今为止已经快三百年了,这三百年的时间里,足以证明当初的分封制度其实是错的。

  因为国家根本拿不出钱来豢养越来越多的宗室子弟,现在的宗室子弟就好似趴在大明身上吸血的吸血虫一般。

  他们非但对大明毫无益处,反而会拖垮大明!

  所以秦王觉得封王是不可能的,可要是不这么做的话,又该如何奖励他们?

  总不能真的让他们全部死在战场上吧?

  细细想来,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这也并没有解决宗室的问题,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宗室子弟都有资格上战场的。

  一些年龄不符合的、身体素质较差的宗室子弟还是会继续繁衍下去,直到再次拖垮大明!

第250章 崇祯: 这藩,今天朕是削定了!

  想了半天,秦王也想不明白,索性也就不再去想了。

  因为在他看来,皇帝应该已经想好了怎么解决这件事情,不然绝对不会轻易的组建什么大明朱家军。

  具体的解决办法,等到皇帝召见便会真相大白了。

  不久之后,东宫。

  夜幕如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轻柔的地笼罩着这里,四下里一片死寂,唯有偶尔传来的几声夜鸟啼鸣,更衬出这氛围的静谧。

  值守的侍卫身姿笔挺,宛如一尊尊雕塑,警惕的目光在四周来回巡视。

  忽然就在这时,一阵极轻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宁静,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突兀。

  侍卫迅速转头望去,只见一名身形矫健的锦衣卫正向此处而来。

  查验过身份后,那锦衣卫动作利落地从怀中掏出一封密信,双手递了过去,压低声音道:

  “务必呈交太子殿下。”

  侍卫点了点头,接过密信后便打开身后的宫门走了进去。

  此时,朱慈烺尚未入睡,正端坐在书桌前翻看着各地呈来的奏章。

  虽然这种事情都有内阁帮忙处理,但很多时候他还是需要亲自过目的。

  烛光摇曳,昏黄的光洒在他的面庞上,勾勒出他一张英俊的轮廓。

  就在这时,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响起,紧接着是马宝的声音。

  “太子爷,锦衣卫刚送来了一封密信,您要不现在看看?”

  马宝小声道。

  朱慈烺听到这话,先是露出一丝疑惑,但很快还是说道:

  “送进来!”

  随即,书房的门被人推了开来,马宝双手捧着密信走了进来,将密信递给朱慈烺后,他随即又退了出去,同时还带上了房门。

  朱慈烺随手拆开信封,展开信纸,目光如闪电般快速扫过,随即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

  原来是锦衣卫呈递的关于藩王酒席谈话内容的密报。

  朱慈烺逐字逐句看完,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露出一丝淡淡的微笑,那笑容里带着几分不屑,仿佛在嘲笑一群无知孩童的闹剧。

  在他眼中,这些藩王在酒席上借着酒劲的高谈阔论,不过是一些酒后的牢骚之语罢了,实在不值一提。

  他还没有那么小气,会把这种事情放在心上。

  紧接着,朱慈烺随手将密信放在桌上,靠在椅背上,身体微微后仰,修长的手指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自然是知道秦王进京的消息的,也直到至今为止,大明所有还活着的藩王都进京了。

  这也就是说,接下来就该接见这些藩王了。

  短暂的考虑之后,朱慈烺最终决定将召见安排在明天下午。

  一来明日恰逢上朝之日,早上可能没时间。

  二来他必须先和崇祯打个招呼,毕竟此事关乎大明宗室,崇祯作为大明皇帝必须亲自出面。

  想到这里,朱慈烺伸了个懒腰,这才走向了寝宫。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便到了第二天清晨。

  天色微亮,晨曦如同轻柔的薄纱悄然洒向大地。

  朱慈烺早早起身,简单的洗漱后,便乘坐着轿辇朝着皇宫进发。

  刚踏入宫门,便见王承恩一路小跑而来。

  到了近前,王承恩这才气喘吁吁地说道:

  “太子殿下,陛下昨日吩咐,今日他就不上朝了,朝中诸事,由您暂代主持。”

  朱慈烺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

  但紧接着他还是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不多时,众大臣也都齐聚朝堂。

  朝堂之上,庄严肃穆,雕梁画栋间散发着威严的气息。

  大臣们身着官服,整齐排列,如同一排排挺拔的青松。

  可等了好一会儿,他们也没等来崇祯,只等来了朱慈烺。

  众人心中皆是一愣,但很快又想到了什么,一个不由的摇头叹息起来。

  看来这皇帝以后真是不打算上朝了啊!

  等到大臣们对着朱慈烺行礼过后,王承恩清了清嗓子,那尖细的声音在空旷的朝堂内回荡。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这声音宛如一声号角,拉开了今日朝会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