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城池的边界尚未完全规整,临时堆砌的土石矮墙断断续续,有的地方仅齐人腰,有的地方刚及膝盖。
像是一条蜿蜒却未成型的巨蟒,勉强勾勒出城池的大致轮廓。
沿着城墙内侧,一些简易的瞭望塔正处于搭建阶段。
粗壮的原木歪歪斜斜地捆绑在一起,工人在其上攀爬忙碌,手中的锤子敲击声此起彼伏。
而这些工人,除了一些派过来的汉人工匠之外,其他的都是那些割去了辫子的女真男人与蒙古男人。
城内,帐篷毫无章法地散落各处,被绳索随意地固定在地面,在微风中摇摇晃晃。
帐篷的缝隙间,能瞥见里面简陋的布置。
一些蒙古女人与女真女人正穿梭在帐篷之间。
她们有的在整理着刚刚从家中带来的微薄家当,有的在低声交谈着,眼神中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不安。
不远处,一群蒙古小孩和女真小孩在尚未平整的土地上嬉笑玩耍。
他们你追我赶,欢笑声在城池上空回荡。
朱慈烺一行人在人群中穿梭而过,最后来到了一处营帐之中。
营帐内,地面铺着粗糙的毛毡,四周的帷幔随风轻轻飘动。
作为大明太子爷,朱慈烺自然被请到了主位上。
而朱慈烺带来的那些侍卫,则是迅速散开,环绕在营帐四周。
李若琏、方正化、李虎三人则是站在朱慈烺身边,时刻保护着他的安全。
而那些投降的蒙古人和女真人,此刻局促地站在朱慈烺面前。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拘谨,额头微微沁出细汗,目光偶尔交汇,又迅速躲闪,不敢直视朱慈烺。
无论是女真人还是蒙古人,骨子里都深深烙印着崇拜强者的特性。
他们也都知道,当时正是眼前这位年轻的大明太子,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如汹涌的潮水般强势压了过来。
让他们在战场上毫无招架之力,只能节节败退。
也正因如此,他们对朱慈烺满心都是崇拜之情。
更何况朱慈烺还将他们的家人都送到了这里,这份恩情,让他们早已全心全意地归顺了大明。
然而他们心中多少还是有些忐忑不安,因为他们不确定这位大明太子是否真的能放下成见,真心接纳他们。
就在这时,朱慈烺终于开口了。
只见他语气很是温和地说道:
“诸位,本宫今日前来,是想告诉你们,你们既已归降我大明,往后便是我大明测臣民了,所以在本宫面前不必如此拘谨。”
众人听了这话,瞬间得到了莫大的安慰,他们纷纷松了口气。
紧接着,朱慈烺看向最前面的完颜雅鲁开口问道:
“你是叫完颜雅鲁吧?听说洪承畴给你安排了新的职位,是什么?”
完颜雅鲁听到这话,身子猛地一震,似乎没想到朱慈烺居然还知道他的名字?
但很快他还是反应的过来,随后恭敬地回答道:
“回太子殿下,臣如今的职位是都指挥使司,臣的属下们也都分得了相应的官职。”
朱慈烺微微点头,随后又将目光投向一旁的蒙古人问道:
“特木尔,你呢?”
那蒙古人听到问话,心中也有些诧异,同样没想到朱慈烺居然知道他的名字。
随即赶忙上前一步,回答道:
“回太子殿下,臣如今的职位也是都指挥使司,臣的属下们也都分得了相应的官职。”
朱慈烺再次点了点头,接着说道:
“你们的家人本宫也都派人去找了,找到之后也都会送来。”
“如果你们的家人不适应这边的环境也没关系,本宫已经和阿布奈商议好了,阿布奈会将塔营子一带的草场划给大明。”
“到时候只要你们愿意,本宫会把那处草场分给你们让你们放牧。”
“除此之外,本宫会下令继续为你们修建这个城池,粮食、食盐之类的生活物资也不会少,确保你们的家人不会挨饿受冻。”
“至于你们的军饷,也和辽东本地的边军一样,但凡他们有的,你们也都有。”
“倘若你们战死,你们的抚恤也会一文不少,你们的家人朝廷也会妥善赡养。”
“本宫不允许任何人歧视你们,如果有人敢这么做,你们就去找祖大寿或者洪承畴,如果他们也不为你们做主,那你们就找他。”
朱慈烺说着,目光落在旁边一个锦衣卫身上。
那个锦衣卫反应迅速,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立马站了出来,身姿笔挺,眼神中透着干练之色。
朱慈烺指着他继续说道:
“他是辽东本地的锦衣卫千户,叫李三思,你们记住他的样子。”
“倘若你们到时候真的受了委屈,又没有人为你们做主,就去找他,他自会代表本宫为你们做主。”
李三思听到这话,赶忙冲着完颜雅鲁和特木尔拱手行礼,态度诚恳地说道:
“两位大人,日后无论有何事,随时都可以来找在下。”
完颜雅鲁和特木尔见状,也赶忙拱手回礼。
他们就算再傻,也明白眼前这个锦衣卫是朱慈烺安插在辽东的眼线,拥有极高的地位和权利。
跟这个人处好关系,对于他们以后大有益处!
与此同时,他们心中也都明白,到了这一步,大明可以见这位大明太子已经算是彻底接纳了他们。
最激动的自然要数完颜雅鲁了!
这个时候,要是有人敢说他是建奴,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一巴掌扇过去,然后大声反驳:
建奴?什么建奴?
老子可是大明女真人!
在他心中,此刻已然将自己视为大明的一份子,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期待。
紧接着,朱慈烺又温言安慰了他们一番,随后这才带着李若琏等人离开了。
虽然在此之前,这些人都是大明的敌人,哪怕他们已经投降,也不该如此优待。
但朱慈烺始终不这么认为,因为他心中清楚,华夏从来都不是由一个单一的民族组成的国家。
如果他不能接纳这些女真人的投降,那么日后再与其他民族爆发冲突,其他民族又怎会心甘情愿地臣服呢?
所以只要这些人自愿放弃建奴的身份,真心实意地成为大明的子民为大明效力,朱慈烺自然愿意接纳他们。
因为他要做的,不仅仅只是汉人的皇帝,而是天下所有人的皇帝!
第202章 崇祯:这千古一帝,朕还是当上了!
终于,六天之后,那座用以祭拜战死将士的忠烈祠终于算是建好了!
地址就在松山和锦州之间!
这一天,天色暗沉,整个天空仿佛被一块巨大的铅云严严实实地笼罩着。
明明已是七月,空气里却是弥漫着冷冽的气息。
锦州城外,狂风如猛兽般呼啸着席卷而过,吹得地上的沙石漫天飞舞,好似一群迷失方向的困兽,四处乱撞。
远处的山峦,在灰暗天色的映衬下,透着无尽的神秘与哀伤。
就在这片略显荒芜的土地上,一座巍峨且肃穆的庙宇拔地而起。
在狂风的肆虐下,更是添加了几分肃穆之气。
青灰色的琉璃瓦,在黯淡无光的天地间,散发着冷冽且幽寂的光芒,仿佛默默诉说着曾经的峥嵘与悲壮。
庙宇周围的树木、枝叶在狂风中肆意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在为逝去的将士们低吟悲歌。
又好像是在正迎接着即将到来的众人。
此时此刻,崇祯身着一袭明黄色龙袍,在狂风的吹拂下剧烈地飘动。
他面容凝重,仿佛被一层沉痛的阴霾所笼罩,神色间满是深深的哀伤。
此时的崇祯,心中满是对那些战死将士的愧疚与缅怀。
他当皇帝已经很多年了,对于将士的死亡并不陌生。
毕竟在他继位的这十多年里,大明到处都在爆发战争和农民起义,死伤的将士不计其数。
可在以往,那些死去的将士都只是一些冰冷数字和名字,他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触。
但这次不一样,因为他是亲眼看到这些将士们为了大明殉国的!
这种感觉,让崇祯感触颇深!
紧接着,伴随着一阵嘹亮且悲壮的号角声响起,崇祯一步一步朝着庙宇走去,脚步极为沉重。
在他身后,朱慈烺和一众文武百官尽皆随行,缓缓朝着庙宇前行。
武将们身着甲胄、文官们身穿官服,每个人的神色都极为肃穆,仿佛凝固了一般。
朱慈烺跟在崇祯身后,看着崇祯那略显悲痛的背影,心中也满是感慨。
踏入庙宇,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瞬间就扑面而来。
庙内弥漫着淡淡的香火味,点燃的烛火摇曳不定,微弱的光芒勉强照亮了殿内密密麻麻的成千上万牌位。
这些牌位整齐排列,犹如一片沉默的碑林,散发着令人敬畏的气息。
每一块牌位都承载着一位英勇将士鲜活而炽热的生命,同时也代表他们的功绩!
崇祯的目光缓缓扫过这些牌位,他的眼神中满是悲伤与痛惜,心中一阵如刀绞般的刺痛。
因为这些可都是大明的忠勇之士啊!
若是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何来的今日之大胜?
可他们却没有看到这一幕,只能以这般冰冷的牌位示人,永远地长眠在这片土地之下!
想到此处,崇祯的眼眶微微泛红,喉咙更像是被一团棉花哽住,干涩得说不出话来。
站在崇祯身后的武将们,看着崇祯这般悲痛欲绝的模样,心中也不禁泛起层层涟漪。
祖大寿望着不远处的那些牌位,眼神中满是复杂的情绪。
因为这些人中,就有他的数千位兄弟!
想当初五千人冲阵,活下来的却只有一百多人,其中四千九百人尽数战死,而后长埋此地!
不过好在他们没有白死!
大明最终还是胜了!他们的名字也都会被后人记住!他们的家人也都会得到朝廷的抚恤!
想到这里,祖大寿心中暗自感慨道:
兄弟们,一路走好!
紧接着,便有专门的官员上来宣读祭文,祭文的内容都是回顾将士们之前的英勇事迹,用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和缅怀之情。
再然后又是迎神、奠帛、进馔、读祝、行祭礼、焚帛、祝文等等一些仪式。
明朝距今已经快三百年了,无论是什么事情都已经有了一套标准的流程,包括祭拜这些死去的将士们。
朱慈烺一直以来都十分讨厌这些繁文缛节,要是换做其他事情,他早就开溜了!
但这次不行!
因为他也想送这些将士们最后一程。
所以从始至终,朱慈烺一直都跟在崇祯身后,然后在祭司的提一下完成着所有的流程。
等到祭拜完成之后,早已过去两个时辰了!
回到锦州,崇祯和朱慈烺并肩站在总兵府的庭院中。
庭院里的花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却无法驱散崇祯心中的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