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253章

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要知道,平日里豪格可没有这般积极主动,眼下简直像换了个人似的。

  很明显,他是瞅准了皇太极病重昏迷,想在众人面前好好崭露头角,表现一番。

  毕竟按照常理,若皇太极真有个三长两短,龙御归天,他作为皇太极唯一成年的儿子,继承大统,登上那至高无上皇位的可能性极大。

  与此同时,范文程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旁人难以察觉的欣慰之色。

  他向来对豪格颇为看重。

  一来豪格是皇太极的亲生儿子,也算是他半个主子。

  二来他心里也十分清楚,若将来豪格能顺利继位,成为大清的新君,自己凭借着多年来的辅佐之功,地位或许能更加稳固,荣华富贵自然也能绵延不绝。

  不过,现在显然不是沉浸在这种未来幻想的时候,于是范文程定了定神,接着问道:

  “那我们眼下能调动的兵力还有多少?”

  代善听到这话,缓缓开口:

  “加上从各处紧急召集回来的人马,目前我们的兵力大概还有七万左右。”

  “要是再从周边召集一些青壮,勉强应该还能凑个十万吧。”

  顿了顿,他像是咽下了一口苦涩的胆汁,脸上的神情愈发凝重,又补充道:

  “不过,这些可都是我们最后的家底了,要是这些兵力再有所折损,那大清可就真的要大厦将倾,彻底完了。”

  这话一出口,仿佛一盆冷水浇在了熊熊燃烧的火焰上,现场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众人的脸色愈发难看,仿佛被乌云笼罩。

  显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之前松锦之战那惨痛的教训,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不用想也知道,若这次再与明军打起来,必定是一场你死我活、生死存亡的终极较量。

  而这次要是再失败的话,大清便会彻底覆灭,他们多年来的荣华富贵、权势地位都将化为泡影。

  其实在这之前,很多人都在私下里反复琢磨,要不要先放弃盛京,暂时撤往辽东深处保存实力,等明军战线拉长,兵力懈怠之后再杀回来夺回盛京。

  毕竟明军的战线拉得这么长,就算占领了盛京,盛京这边留下的兵力也肯定不多,他们还是有机会重新夺回来的。

  不过这句话谁都不敢轻易说出口。

  毕竟他们虽然贵为王爷,但也不能真正决定这种事情,真正能拍板做决定的始终还是皇太极。

  与此同时,范文程坐在椅子上,手指不停地在膝盖上敲击,脑海中思绪如麻,思索着到底该如何解决眼前这棘手的困境。

  从个人角度出发,他其实也觉得放弃盛京或许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毕竟建奴和明军不同,明军攻坚破城的本事始终让建奴望尘莫及,而且守城也颇有一套,各种防御工事、守城器械运用得炉火纯青。

  若这次选择守城,以建奴目前的兵力和士气,多半是守不住的,盛京被攻破只是时间问题。

  野战也并非完全不可行,只是明军刚刚取得大胜,士气正旺,反而他们这边士气实在是太低落了。

  而且根据情报,明军的火器十分厉害,无论是射程还是射速,都远超建奴的火器。

  松锦之战中,光是死在明军火器之下的建奴就高达数万人!

  所以说,打是打不了的!

  可如果既不撤退,又不想交战,那似乎就只剩下一个办法了!

  也就是:求和!

  没错,范文程心里真正的想法是与明军求和,双方重新划分边界,各自休养生息、互不侵扰。

  如此一来建奴也能有喘息之机。

  等恢复个三五年之后,再去谋划其他事情。

  不过,这话他可不敢轻易说出来。

  他抬眼扫视了一圈屋内的众人,看着他们那高傲自大、目空一切的神情,深知一旦自己说出求和二字,眼前这群家伙,说不定当场就会被愤怒冲昏头脑,把他给生吞活剥了。

  就在范文程苦思冥想,毫无头绪之际,殿门突然被撞开,一个小太监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

  多铎本就烦躁不已,平日里他就脾气暴躁,容不得别人冒犯,更何况是一个小太监如此莽撞地闯进来?

  只见他猛地站起身来怒目而视,刚准备开口骂人,可小太监却抢先一步,结结巴巴地说道:

  “范范先生,几位王爷,陛下醒了!”

  说这话的时候,小太监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差点喜极而泣,脸上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

  毕竟要是皇太极驾崩,他作为伺候在皇太极身边的人,多半也得陪葬,去那阴曹地府继续伺候。

  可如今不用死了,自然是欣喜万分。

  在场的众人听到这话,先是一愣,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随后都被震惊到了。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皇太极居然真的醒了过来。

  与此同时,范文程更是激动得眼眶泛红,心里暗自庆幸,皇太极还是醒过来了。

  有些事情,还得皇太极亲自拿主意,他可做不了这个主。

  毕竟这关乎建奴的生死存亡,他一个汉人臣子,哪敢轻易决断!

  下一秒,范文程赶忙起身,动作急切得差点碰倒了身边的椅子,高声说道:

  “快带我去见陛下!”

  随后就要往外走。

  多尔衮等人看到这一幕,也纷纷起身,想要跟着一起去,他们也迫切地想知道皇太极醒来后的情况。

  可就在这时,小太监却拦住了他们,神色紧张道:

  “几位王爷,请稍等,陛下刚才特意吩咐了,他只想见范先生一人,几位王爷还是稍后再说吧。”

  多尔衮等人听到这话,一时间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重新坐了下来。

  不过此刻,每个人的表情都十分精彩,有的满脸疑惑、有的眉头紧皱、有的面露不甘。

  他们心里都清楚,随着皇太极的苏醒,他们之前那些小心思,那些暗自谋划的小算盘,恐怕都要落空了。

  毕竟只要皇太极活着,他始终还是他们的皇帝!

  与此同时,范文程在小太监的引领下,脚步匆匆,几乎是一路小跑着赶往皇太极的寝宫。

  此刻他的心中满是焦急与期待,既盼着能尽快见到苏醒的皇太极,又担心自己带来的消息会让皇太极的病情再度恶化。

  当范文程终于踏入那熟悉又略显压抑的寝宫时,一股浓重的药味扑面而来。

  随即一眼便看到了靠在床头、刚刚苏醒的皇太极,以及一旁正专注为皇太极诊断的太医。

  不得不说,这太医的医术确实令人称奇。

  他所开的那副药,刚一灌进皇太极的口中,没过多久,皇太极便缓缓睁开了双眼。

  当然,或许这只是巧合,可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这些都已然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皇太极真的醒过来了!

  “陛下,您终于醒了!”

  范文程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眼眶瞬间泛红,随即双膝一软,‘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

  皇太极躺在病榻之上,面色苍白如纸,身形也显得格外虚弱,他微微摆了摆手,声音沙哑却透着几分威严,虚弱地说道:

  “范文程,不必如此客气,快快起来说话。”

  说罢,皇太极朝着一旁的小太监挥了挥手。

  当即就有一个机灵的小太监搬来了一张椅子,稳稳地放在了床边。

  范文程谢过之后,小心翼翼地坐了下来,不敢有丝毫懈怠,双手不自觉地在膝盖上握紧。

  紧接着,皇太极又对着站在一旁、满脸担忧的大玉儿挥了挥手,语气虽轻柔却不容置疑:

  “你且先退下去吧,还有你们,也都退下。”

  皇太极的目光缓缓扫过屋内的太监宫女以及太医。

  大玉儿微微颔首,她自然明白皇太极接下来要说正事,也不好再多说什么,轻轻叹了口气,转身缓缓退了出去。

  宫女和太监以及太医见状,也都纷纷行礼,悄无声息地鱼贯而出。

  一时间,偌大的寝宫内就只剩下皇太极和范文程二人,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仿佛空气都凝固了一般。

  皇太极深吸一口气,胸口微微起伏,努力让自己的气息平稳一些,随后问道:

  “范先生,你且跟朕说说,如今这局势到底严峻到何种地步了?”

  范文程听到这话,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

  他的手指不自觉地在椅子扶手上抠动,他是真的想跟皇太极如实汇报当前的局势,可又实在担心皇太极承受不住这沉重的打击,万一再吐血晕厥过去,那可如何是好?

  到时候,说不定还会有人把责任都一股脑地推到他头上,毕竟他只是一个汉人臣子,在这满是猜忌的宫廷之中,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皇太极似乎一眼就看穿了范文程的担忧,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说道:

  “范文程,放心吧,都已经到这个地步了,朕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不瞒你说,朕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无非就是明军兵临城下,将这盛京踏为平地而已!”

  “你且直言,朕不会有事的。”

  眼见如此,范文程咬了咬牙,心中一横,这才说道:

  “陛下,明军此刻距离盛京已不足三百里,而且,据可靠情报,明军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十五万人。”

  “臣估计,是因为他们在行军途中不断吸纳辽东的汉人,这才导致兵力如滚雪球般迅速大增。”

  “照此下去,等他们真的兵临盛京城下,人数最少还要再增加个七八万,也就是说,最终明军的人数极有可能会超过二十万以上。”

  “而反观我们,如今的兵力却不足八万,就算再继续招募青壮,也不过十万而已,而且这是我们最后的家底了!”

  “双方兵力悬殊,实在令人担忧。”

  说完这些话,范文程一脸小心翼翼地看向皇太极,眼神中满是忐忑,生怕他听到这个噩耗后再次昏厥过去。

  不过,他还是低估了皇太极的心理素质,即便听到如此惊人的消息,皇太极此刻的心情也没有太大的波澜。

  就像他之前说的,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所以听到这些消息时,并没有感到太过惊讶。

  片刻之后,皇太极微微皱了皱眉头,缓缓开口问道:

  “范先生,依你之见,有什么办法可以解目前的燃眉之急?”

  他的声音虽因虚弱而略显沙哑,却依然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范文程听到这话,先是犹豫了一下,眼神中闪过一丝挣扎,但最终,他还是硬着头皮鼓起勇气说道:

  “臣这里确实有一个办法,不过不过可能陛下不会接受。”

  他微微低下头,不敢直视皇太极的眼睛。

  皇太极听到这话,苦笑着摇了摇头,满是无奈与悲凉。

  “眼下都这个样子了,盛京都快要保不住了,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你且直言,不必顾虑太多。”

  事已至此,范文程也不再犹豫,他深吸一口气,这才继续说道:

  “臣以为,眼下唯一的办法,只有和大明议和了。”

  议和?

  听到这个词,皇太极的神色瞬间变得十分复杂,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奇谈。

  神色中夹杂着愤怒和不甘。

  毕竟一直以来,大清都是征战四方、开疆拓土的,何曾有过议和的先例?

  而且说是议和,其实就是在求和!

  毕竟作为战败的一方,他们根本没有议和的资格,只能求和!

  而在皇太极的眼里,求和无疑是一种耻辱,是对大清荣耀的亵渎。

  不过,皇太极毕竟是一代雄主,他强压下内心翻涌的情绪,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悦。

  随后仔细一想,又觉得范文程说的颇有道理。

  只要向大明求和,那就可以避免接下来即将爆发的那场惨烈战争。

  毕竟真要是打起来,以建奴目前的兵力和士气,根本不是明军的对手。

  当然,全军覆没的情况也不至于发生,因为在最危急的时刻,皇太极就会撤离盛京,带着所有兵马遁入辽东身处。

  然后等明军撤退或者放松警惕的时候,再寻找时机重新攻占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