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但思索片刻后,代善还是说道:
“具体的臣也不是很清楚,不过之前听说他十七岁登基,而且已经当了十四年皇帝,如今算来最起码应该三十来岁了。”
三十岁?
皇太极听到这话,情绪更加激动,脸上的肌肉都因为激动而微微抽搐。
下一秒,他看向代善颤声说道:
“可是朕看到的,分明只是一个少年啊!”
什么?
代善听闻此言瞬间愣住,双眼瞪得滚圆,脸上的表情从震惊转为难以置信。
因为无论怎么算,崇祯都不可能是一个少年啊!
下一秒,代善赶忙从皇太极手中接过千里镜,然后仔细打量起了那面龙纛下面的人。
他们的千里镜虽然没有明军那般优良,但这个距离还是看得清楚的。
而随即出现在代善视线中的,果然是一位翩翩少年!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代善只觉得浑身都在颤抖。
因为他一直以来都以为是崇祯御驾亲征打败了他们,结果现在看来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这个少年,绝对不可能是崇祯!
可如果不是崇祯,那他又会是谁呢?
毕竟他身上那华丽且彰显着皇家威严的服饰规制,哪一样不是只有天子才能用的?
更何况还有那高高竖起的龙纛!
一时间,皇太极和代善的脑子都成了一团浆糊,他们实在搞不懂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而就在这时,旁边一个汉军骑兵小心翼翼地凑了过来,然后压低声音说道:
“陛下,如果臣没猜错的话,出现在对面的应该就是大明的太子朱慈烺了!”
“按照臣的估算,他今年应该差不多十四岁左右。”
皇太极听到这话,瞬间回过神来。
对了对了!
这下子什么都对上了!
无论是年龄还是服饰规制都对上了。
可是下一秒,皇太极心中突然又是一阵愕然。
所以说,他堂堂大清皇帝、征战沙场几十年、历经无数次战役,威名远扬,到最后居然输给了一个十四岁的少年?
真相好似一记重锤直接砸向了皇太极的心口,皇太极只觉心口一阵剧痛,喉咙一甜,一口老血不受控制地直接喷了出来。
代善眼睁睁看着皇太极口吐鲜血,眼中满是焦急,赶忙上前一步稳稳地扶住了皇太极,声音急促且带着几分颤抖的说道:
“陛下,此地不宜久留,还是赶快撤退吧!”
话音刚落,只见不远处的大军突然分开,随后一脸狼狈的豪格深一脚浅一脚地从远处蹒跚走来。
他浑身湿透,好似落汤鸡一般,发丝上还不断滴着水,显然是刚从河里游上岸。
事实上也是如此,豪格在慌乱逃窜时与大军走散,因为担心被明军追上,无奈之下选择了一条偏僻小路。
可当他来到小凌河边,眼前既无船只,也无桥梁,万般无奈之下,豪格只能咬咬牙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奋力游了过来。
索性他水性不错,居然真的游到了河对岸。
皇太极看到长子平安归来,原本紧绷如弦的神经瞬间松弛了些许,心中也是长舒了一口气。
因为他心里清楚,若连豪格都遭遇不测,那么这场仗可就真是输得彻彻底底了!
与此同时,豪格看着刚刚吐血的皇太极,心中一时间五味杂陈。
他其实早就知道皇太极近来身体欠佳,之前更是被明军的气得吐血。
如今亲眼目睹这一幕,一股寒意突然自心底涌起,他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
那就是皇太极或许时日无多了。
而要是皇太极一旦离世,那么他便能顺理成章登上皇位了。
虽然女真人并没有立太子的传统,皇太极也没有承诺过将来要他继承皇位,但是要知道,豪格可是皇太极的所有儿子中唯一成年的!
也是唯一在军中有威望的人!
所以在豪格看来,只要皇太极一死,这皇位指定就是他的了!
不过在这危急关头,豪格丝毫不敢露出异样神色。
于是,豪格立刻换上一脸焦急的模样,快步来到皇太极身边,带着哭腔喊道:
“父皇,您怎么样了?”
皇太极虚弱地抬眼看了豪格一眼,眼神中满是疲惫与无奈,缓缓摇了摇头,随后用微弱又急切的声音催促道:
“快走,明军定会想办法渡河,再不走,我们都得死在这里!”
豪格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犹豫,紧接着赶忙问道:
“父皇,那我们该撤往何处?”
他们现在其实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直接撤回盛京,一个是撤回义州。
盛京就不必说了,是他们的都城。
而义州是则是他们之前的屯兵之地,城内还有一万多清军士兵和不少负责耕种的百姓。
皇太极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绝,用虚弱的语气说道:
“回盛京,义州绝不能去!明军擅长守城与攻城,而这些我们却不擅长,若去了义州,一旦被明军包围,我们就如同瓮中之鳖,必死无疑!”
豪格微微点头,他也觉得皇太极所言极是。
不过紧接着,他突然想到义州那边还有一万多士兵和好几万百姓,总不能就这么弃之不顾吧?
正想着,就听皇太极继续说道:
“代善,你亲自带人去义州,让守军尽快撤退,至于那些百姓和粮食都别管了,把城池和粮食全部烧毁,绝不能留给明军,动作要快!”
代善深知此事十万火急,不敢有丝毫耽搁,答应一声之后便翻身上马,带着三千骑兵朝着义州方向疾驰而去。
虽然皇太极没有说具体该怎么处理那些百姓,但是代善又不是傻子,他已经明白了皇太极的意思!
毕竟连城池和粮食都要烧毁,再烧点百姓应该也不算什么吧?
听起来似乎很丧心病狂?
但是别忘了,皇太极之前可是用了整整三万多汉人百姓当肉盾来着。
而这也就是说,皇太极其实还可以更加丧心病狂.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这几万百姓他们是带不走的,要是带上这些百姓,恐怕连他们也走不了了。
可要是留着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成为明军的俘虏,到时候会帮助明军种植粮食、修建城池,反倒是成了他们的阻碍。
所以.
这些人必须死!
哪怕他们都是无辜的!
明军这边,祖大寿一直密切注视着建奴的一举一动。
很快,他便察觉到建奴的动向,立刻来到朱慈烺身边说道:
“太子殿下,刚刚建奴有一支骑兵脱离了大军,可他们行军的方向,似乎是朝义州去了。”
朱慈烺闻言,微微眯起眼睛,举起千里镜查看了一下。
果然看到一支数千人的骑兵脱离大军,直奔远方而去。
朱慈烺随即说道:
“义州是建奴屯兵屯粮之处,想必他们是想让义州的守军撤退吧?”
“若是想坚守义州的话,不该只派这么点人前去支援!”
祖大寿听到这话,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臣也是这么想的!”
朱慈烺继续吩咐道:
“不管建奴想做什么、也不管建奴叫做什么,今晚务必拿下义州城!”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而得到命令之后,无数士兵立刻行动起来,准备搭建出一座新的桥梁以便让大军通行。
由于建奴撤离匆忙,许多物资遗留在锦州城外,明军正好就地取用。
再加上这里距离锦州城不远,城内的物资还算充足,所以搭建一座临时桥梁其实并不算什么难事。
皇太极看着对面明军忙碌地搭建桥梁,无力地挥了挥手,用沙哑的声音说道:
“快走!”
紧接着,两万骑兵迅速整顿队形,带着皇太极朝着盛京方向撤去。
第180章 建奴的脑袋,在大明这里老值钱了!
此时,夕阳的余晖斜斜地洒落在皇太极身上,折射出冷冽而又孤寂的光芒,却又难掩落寞。
皇太极心里十分清楚,即便战事已经发展到如今这般惨烈的地步,但却还没有到尘埃落定之时。
因为一旦明军成功渡过小凌河,以雷霆万钧之势直逼盛京,那么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大清国便将陷入生死存亡的绝境!
大清的未来,此刻就像悬在一根纤细而又脆弱的蛛丝之上,随时都可能因为明军的下一步行动而彻底断裂,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如果他这次能够战胜明军的话,那他也一定会带兵直逼京城!
毕竟谁不渴望入主中原、成为这天下共主呢?
想到这里,皇太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胸膛剧烈地起伏着,试图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思考着到底该怎么解决即将到来的灭国之危!
眼下唯一可行的办法,便是在明军前往盛京的必经之路上精心设防,竭尽全力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
这其实并不算是一件难事。
因为在锦州通往盛京的几处要道,四周皆是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仿佛是大自然为这片土地构筑的天然屏障。
只要他们沿路想办法炸毁山体,堵塞住道路,再砍伐周围的树木,便能成功阻断明军的前进之路。
到时候除非明军能长出翅膀飞过去,否则就绝对无法靠近盛京!
然而他也明白,采用此计虽能暂时阻挡明军,却会不可避免地切断日后进攻锦州的重要通道。
但当下的局势已然危急到了极点,已经容不得他再去想以后的事情了。
若是不采取这破釜沉舟的办法,恐怕再过几天,这十几万明军就会如潮水般兵临盛京城下!
到那时,一切都将为时已晚.
想到这里,皇太极的心中涌起一阵前所未有的无力感。
想他驰骋沙场多年,历经无数次残酷的战争,却从未想过自己会在这场战役中败得如此惨烈、如此彻底!
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这是打败他的,居然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孩子?
此时此刻,那个站在明军阵营中,被高高飘扬的龙纛环绕的少年仿佛成了他的梦魇!
只要回想起来,都让他感到钻心的疼痛!
突然就在这时,皇太极只觉得心口一阵剧痛袭来,仿佛有千万根尖锐的钢针同时刺向他的心脏。
紧接着,皇太极两眼一黑,整个人摇摇晃晃的从马鞍上滑落了下去。
“陛下!”
但好在身旁的亲卫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皇太极,皇太极这才没有摔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