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命帝王
但却不能完全阻止段羽。
“太皇太后,冀州牧袁基还在信中提到,可以想办法拉拢南匈奴为朝廷所用,如果成功可以在关键时刻给与段羽反戈一击。”
嘶!
刘备挑着眉头看着袁隗。
拉拢南匈奴?
不太可能吧。
那南匈奴的长女素和公主可是段羽的发妻。
朝廷怎么拉拢南匈奴?
“太皇太后,数年前,段羽还在并州担任县尉的时候,曾经因为王柔一案追击至大青山,并且在大青山与南匈奴单于长子于夫罗交战,此一战段羽胜利,并且斩断了南匈奴单于长子于夫罗一腿。”
“虽然后来南匈奴单于将长女嫁给了段羽,但南匈奴并非是铁板一块。”
“南匈奴此子呼厨泉一直在段羽身边,而长子于夫罗则是长期留在草原。”
“如果善加利用这一矛盾,未必不能拉拢南匈奴。”
刘备听闻这话之后恍然大悟。
于夫罗被段羽折断一腿。
而呼厨泉这些年一直在段羽的身边。
未来南匈奴单于羌渠死去,谁会继承南匈奴单于的位置?
段羽会支持谁?
不用问,段羽一定会支持呼厨泉,或者是段羽和南匈奴长公主素和生的那个孩子为南匈奴的单于。
但不管怎么说,都不会落在于夫罗的身上。
那于夫罗何去何从?
袁隗这是想利用于夫罗和段羽的矛盾,来想办法激化,并且拉拢于夫罗。
还别说,如果南匈奴还有鲜卑都倒向大汉,从而从并州南下席卷,那段羽攻占并州肯定不会如同现在一般顺利。
这袁隗......果真是老狐狸。
然而,这心思刚在刘备心中酝酿的时候,袁隗就再次开口说道:“如果只是临乡侯一路出关攻打段羽,可能无法击败段羽。”
“但如果有了南匈奴还有鲜卑的配合......那想必胜算应该多出许多。”
“还有一策,老臣觉得可以用朝廷的名义来拉拢一下段羽身边的那些将领。”
“即便希望不大,但只要让段羽产生疑心......总是有些用处的,段羽根基尚浅,手下将领兵马众多尚有可为。”
“善!”
坐在珠帘后的太皇太后董氏脸上露出了笑容:“太傅果然是大汉栋梁,哀家允了。”
“只要能铲除段羽这个逆贼,哀家无有不允!”
太皇太后董氏可是高兴了,但刘备却感觉自己好像是被袁隗一道算计了。
第622章 出征前夕访蔡府!【1】
洛阳城东。
临乡侯府。
从洛阳皇宫返回的刘备脸色十分难看的走在通往书房的回廊上。
在其身后跟着诸葛珪,简雍后盖有孙乾以及陈到四人。
从皇宫回来的一路上刘备一句话都没有说。
脑海当中满是刚刚太皇太后董氏还有袁隗两人的意图还有命令。
袁隗建议从函谷关发兵,配合鲜卑还有可能被拉拢的匈奴一同出兵讨伐段羽,从正面还有侧面牵制段羽的兵力。
而这个领兵的统帅不是别人,正是他刘备。
和段羽正面对战,刘备是万万不想的。
这从徐州带来的三十万大军可是刘备的全部家底。
一旦要是搭进去了,那未来在洛阳的话语权几乎等同于没有了。
不过好在刚才他建议,只发兵一部分,共计十万兵马。
剩下的二十万兵马则是由他的两个兄弟关羽还有张飞两人留下来继续镇守洛阳八关。
回到睡房当中的刘备端坐在了主位上。
陈到留在关闭的书房大门外警戒。
诸葛珪,简雍,孙乾三人同跟随刘备进入书房内。
“刚刚太皇太后下令,让本侯于十日之后从新安函谷关发兵攻打段羽。”
刚一坐下,刘备便将太皇太后董氏的命令阐述了一遍。
听到刘备的话之后,诸葛珪,简雍还有孙乾几人脸上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太皇太后何故下此命令?”简雍不解的问道:“如今大汉十三州,段羽不过占据一州之地,只要被动防守积攒钱粮兵马,不出三年,凉州必然被段羽麾下的兵马负担所拖垮啊。”
刘备面色阴沉的说道:“刚刚从并州,汉中传来消息。”
“汉中郡已经被段羽占据,益州门户大开。”
“并州此时张扬在太原郡被生擒。”
“公孙瓒......公孙瓒领七千骑兵在天井关被凉州军击败,几乎全军覆没公孙瓒也战死了。”
啊?
几人脸上的表情都极为惊讶。
“这......”简雍不可置信的瞪大了双眼说道:“这才过去多久?”
“段羽于三月初在长安发兵,这才过了一个多月啊!”
是啊。
刘备也是这么想的。
这次过了一个多月,并州就要没了。
益州也危险。
凉州就只有那么多的兵马,怎么做到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就有这种战果的。
刘备也想不通。
“好了,不管段羽是怎么做到的,这些现在与我们无关,太傅建议太皇太后从新安函谷关出兵,太皇太后已经决定,让本侯领兵十万,皇甫嵩领兵五万,共计兵马十五万于十日之后从新安函谷关出兵。”
“本侯决定走后让云长还有翼德两人带领剩余徐州兵马,云长镇守函谷关,翼德镇守孟津关。”
“公佑,你立刻启程前往孟津关,将云长唤回来,然后留在孟津关协助翼德。”
“一定要告诫翼德,少饮酒,少打骂军士,严格整军,不得大义。”刘备看着孙乾说道。
孙乾立马拱手点头:“属下明白。”
“宪和,你立刻派人去通知张饶,让其立刻整军备战,随时准备出发并且待云长归来之后辅佐云长镇守函谷关。”
“君贡你为随军军师,一同与本侯出征。”
刘备一口气下达了好几个命令。
孙乾,简雍还有诸葛珪三人分别领命行事。
待所有人都离开之后,坐在书房当中的刘备并未立刻起身。
而是坐在书房当中久思。
刚刚在皇宫当中,是袁隗建议发兵攻打段羽。
袁隗为什么要这么做?
一开始在琅琊国的时候,他听从了简雍等人的建议,拜访袁隗,这才得到了袁隗的支持使得收拢的青州黄巾得以在琅琊国安顿下来。
如果换做正常情况,袁隗要想让他出兵配合袁基的策略,那应当和他提前商议才是,最起码让他有个准备。
可是现在袁隗忽然提出这个建议,弄得他根本来不及反应。
也幸亏他以洛阳的安危为重,留下了大部分的兵马镇守洛阳八关。
否则的话,三十万大军出函谷关,若是真的战败了,那他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袁隗这么做,是不是在有心削弱他的势力?
现在看来,这种可能性很大。
自从带领兵马入洛阳之后,太皇太后董氏隔三差五召见入宫,封侯拜将,又是认祖归宗。
这一系列的封赏虽然看似荣耀至极,可这些风光的背后,也有可能让袁隗产生了有威胁的感觉。
且看当年凉州三明的下场就知道了。
这些士族是绝对不允许除了他们之外的任何人掌权夺势。
刘备深吸了一口气。
“叔至。”
书房外的陈到被呼唤进了书房。
“主公。”
“叔至,你持我名刺前去蔡公府邸,就说我要去拜访一番。”刘备冲着陈到说道。
“唯。”陈到答应了一声之后便转身从慧书房离去。
蔡氏。
刘备眼角流露出一抹精光。
手中光有兵权还不够。
还要有士族的支持。
这也是他为什么要主动寻求蔡琰的重要理由。
蔡琰的父亲是当时大儒蔡邕。
蔡氏门楣虽然不比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以及颍川四大士族。
但蔡邕的人脉,以及师门却是踏入士族阶级的敲门砖。
如果他能娶了蔡琰,就等同于拥有了蔡邕的人脉。
蔡邕的老师曾是太傅胡广,又在桥玄麾下担任过掾属,至交好友马日磾等人都是当世大儒。
如果有了蔡邕这一份人脉,日后无论做什么,都会方便许多。
“蔡琰......”
..............
步广里,一处边缘的府邸,阶梯的门廊之上悬挂着用‘飞白书’篆刻的匾额,上书‘蔡府’二字。
从城外归来的蔡琰从马车上缓缓下来,然后朝着敞开的府邸大门而入。
跟在身后的侍女兰儿手中怀抱着蔡邕的爱琴焦尾紧随其后。
青苔斑驳的月洞门后,曲径蜿蜒着通向竹林深处,碎石子小径被昨夜细雨浸润得发亮。
蔡琰玉足上洁白的步履踩在圆润的石子上,通过铺满石子的廊道穿过池塘。
穿堂风掠过水面时,池塘忽地跃起一尾红鲤。
一名看似年龄和蔡琰相仿的少女手提着裙摆朝着蔡琰的方向疾奔而来。
“姐姐......”
少女开口便呼唤蔡琰姐姐。
脚下轻快的步伐惊得藏在池塘拱桥之下的鲤鱼四散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