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第252章

作者:天命帝王

段羽记得《伤寒论》就是东汉医圣张仲景所着。

可见的,这个当今天下有多少百姓在遭受病痛和饥荒的折磨。

段羽以前也看过三国志,看过三国演义。

但那些里面只有关于英雄美人,群雄争霸,抢夺地盘,厮杀权谋的描绘。

但是却极少有关注百姓民生,对天下社会的描写。

可是当段羽真的身临其境在这个环境之下的时候。

也才能明白一二为什么百姓要造反。

为什么天下的百姓说活不下去了。

就在这种环境之下,士族豪强还在兼并土地。

看似士族遍地的繁华盛世,看似英雄美女频出的广阔地貌,其实更多的,则是饥寒交迫。

那些士族身上装点服饰的美玉金银,那些豪强家中的锦衣玉食,无非都是百姓蘸血的馒头,吸食的都是百姓的骨血。

张角能一呼百应,天下相应,并非是因为他的符水有多么神奇。

段羽穿越之前听说过一句话。

那句话是这么说的。

‘你明知道张角的符水是假的,为什么还跟随他造反?’

回答是:‘我当然知道张角的符水是不是假的,但他至少能给我口饭吃!’

且不论这句话是真的,还是假的。

但至少,段羽现在看到的,就是这样。

民生凋敝,百姓饥寒交迫,豪强率兽食人。

而天下已经坏成这个样子,那些口口声声唱说着以“礼治”“德治”“人治”的儒家士族却只知道争权夺利。

刘备为什么能从一个卖草鞋的,最终三分天下?

不是因为刘备是汉室宗亲。

汉室宗亲这四个字,在当下,并不是什么尊贵的代名词。

两汉四百年,所谓的汉室宗亲多了去了。

事实上刘备居住的村子,没有一个不是汉室宗亲。

凭什么刘备能成大事?

因为刘备有一套关于自己的治民之法。

那就是爱民以仁。

且不论刘备是不是真正的仁义君子,但自始至终,在刘备入川之后,他却都是一直这么做的。

可能正是因为见识到了黄巾之乱张角于百姓当中的一呼百应,刘备才有了这种理念和想法。

段羽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圣人。

如今,身处乱世。

他没有任何优势。

现在这一身看似高位,在洛阳城的那些老爷看来,想要剥夺也不过就是一纸文书而已。

最起码在刘宏死之前,是这样的。

天下还没有到了那种完全礼乐崩坏的时期。

这个时候如果造反,那就是一辈子的反贼。

他手下这些个士族,将会第一个脱离他,远离他。

他之所以选择凉州,是因为凉州远离天下士族中心,以免落得一个将来为他人做嫁衣的结局。

但即便这样,那些洛阳城内的老爷也不打算放过他。

此时,在段羽面前摆放着的是三封信。

一封来自于袁绍。

一封来自于何灵思。

一封则是来自于小黄门左丰。

洛阳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前后经过都已经在这三封信上说明了。

袁绍表示歉意和无奈。

何灵思希望他能投身何氏,充当他们外戚的刀。

而小黄门左丰则是把那日在朝堂之上的一切都说明了一遍。

还有,代表着袁隗意志的新任凉州刺史耿鄙也正在前往凉州的路上。

耿鄙不同于梁鹄这个清流,虽然梁鹄可恨,但是对付梁鹄,他还真没有放在眼里。

但耿鄙带着的却是袁隗的意志。

还有,新任北地郡太守皇甫嵩则是代表着以杨赐为首的清流一党的意志。

想要来制衡他。

五个人。

四种意志。

左丰代表的是宫里宦官的意志。

何灵思代表的则是外戚的意志。

耿鄙代表的则是汝南袁氏袁隗的意志。

还有皇甫嵩。

可想而知,如果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像是凉州三明,张奂,皇甫规,还有段熲那样的人,面对这四种意志的时候会变成什么样子。

恐怕会被撕碎。

但幸运的是,他段羽不是张奂,也不是皇甫规,更不是走投无路的段熲。

当然......他也不可能是他的岳父董卓。

以前段羽只是理解一点董卓。

现在.....他似乎能读懂岳父董卓了。

明明手里握着刀。

但是这刀却只能听别人的命令。

如果一个不从,自己手里的刀,可能还会砍向自己。

想要不被这些左右手中刀的人左右。

怎么办?

能怎么办?

所以,既然不想成为董卓。

那就要走另外一条路。

如果说袁绍走的是王者之道,以袁氏四世三公之名,招揽天下英才。

那曹操走的就是枭雄霸道,另辟捷径,背负天下骂名成就自身。

而刘备则是走的仁义之道,以民为水身为舟,在百姓拥护的急流当中前行。

只不过三人最终都没能有成功。

既然如此,那他就要将三条道,都集于一身。

王道,霸道,仁道。

贾诩跪在火盆边上烤着手。

段羽则是将面前的书信还有来自于军机处的情报全都收拢了起来。

“当下有三个问题,一个是关于如何正营民生,一个是如何处理耿鄙,还有一个是如何处理皇甫嵩。”

“你烤的也差不多了,也该出个主意了。”段羽看向贾诩。

贾诩将烤的热乎的双手插进衣袖当中保暖,顺便暖和了一下手臂吸了吸鼻子。

随口说道:“仁道,霸道,王道。”

段羽眼前瞬间一亮。

第234章 贾诩的疑惑,想不通看不透!【3】

跪坐在火盆前烤火的贾诩将双手插在衣袖当中,吸了吸鼻子。

“民生的话......”贾诩看了看段羽说道:“君侯你是知道我的,这点并非我擅长。”

段羽扯了扯嘴角。

难绷啊。

缺少擅长内政的人才啊。

这眼看着快要一年了,也没有找到个正儿八经擅长内政的。

贾诩若是论政治的话可以,但要说内政这一类型的,还得是荀彧这种啊。

只是可惜,不管是颍川荀氏也好,还是颍川陈氏也好,或者是他上次在洛阳看到的郭嘉,暂时都不可能和他来凉州。

不过也快了。

苦日子也快也快过去了。

只要黄巾之乱一起,他就算是绑,也要绑回几个人才来充实一下。

要不然实在是太累了。

打仗他需要上,处理内政他也要上。

哪有谁家的主公啥事儿都亲力亲为的。

这和牛马有什么区别。

他辛辛苦苦积攒家业,可不是为了当牛做马的。

哪个主公不享受享受。

“不过若是君侯想要充实凉州,主要还是两个方向,一个是人口,一个是经济,这两点是毋庸置疑的。”

贾诩继续说道:“凉州与并州一样,都是地广人稀。”

“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口充实,除非主公能彻底收服羌族,否则的话怎么也不可能比冀州,徐州,和豫州.....”

段羽点了点头。

这是的确。

凉州的地是足够广,但全都是羌人。

想要彻底收服,段羽说的是彻底。

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除非他现在的武力远远凌驾于羌族之上,能达到那种挥挥手,就可以发兵将东羌还有西羌都剿灭的水准,那个时候,要说彻底收服羌族还差不多。

现在.......

差得远了。

推行种桑养蚕只是为了稳定羌族,顺便开拓商路,赚钱。

这并不能彻底的收服羌族。

更不用说,他现在能辐射的地区只有汉阳郡,金城郡还有陇西郡三个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