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775章

作者:红茶配可乐

  自然是感慨万千。

  但即使是那些生活于辛弃疾之前的古人,也并非无法从这首词中体会到辛弃疾内心的情感。

  天幕外。

  汉末。

  公安港内。

  刘备看着天幕上的辛弃疾,听着悲怆的背景音乐,品味着这首词里的文字。

  忍不住眼角流出了几滴眼泪。

  “哎!可怜白发生!”

  “这位后世的辛弃疾,莫非你也是胸怀大志然而壮志未酬吗?”

  “想我刘备,立志匡扶汉室。”

  “如今距离起兵已过数十年,汉室江山却大半落入曹贼之手。”

  “在荆州蹉跎多年,髀肉复生,让人不禁感慨老之将至。”

  “如今虽然联合江东孙权,击败了曹操,然而所控制的,也就寥寥数郡。”

  “如今我白发亦是满头,却依然看不清前路何时才能复兴大汉。”

  “白发生,或许终我这一生,也看不到黎民安定,天下复兴的那一刻了吧。”

  虽然整体而言,刘备是一个百折不挠的人。

  但有的时候也会陷入暂时的EMO。

  比如现在,在看到辛弃疾的破阵子之后,刘备是一时之间沉醉于这首词的氛围之中。

  当然,这也本身属于历史顶级诗词,所特有的穿越时空的能力。

  而天幕也继续的讲述。

  【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投生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这首诗是红军将领陈毅,在梅岭被围时写下的绝命诗。】

  【诗中“断头今日意如何”的平静发问,将个体死亡升华为集体复仇的起点。】

  【即使面临死亡,也毫不畏惧,想象着自己到了阴间,也要召集旧部,率领十万大军斩杀阎罗,继续与敌人战斗。】

  【这是何等的豪迈与决绝?】

  【那股子视死如归的杀气,震撼人心!】

  【这种向死而生的杀气,融合了传统忠烈观与现代革命观。】

  【又表达了老一辈革命家们,坚信血雨腥风终会过去,今天为了正义和真理而牺牲,是为了让人间遍种自由之花的理想!】

  【全文展现出了一种横扫一切敌人的磅礴杀气,成为了激励无数革命者奋勇前行的不朽篇章。】

  【第八名——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开篇两句,便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雄浑壮阔而又充满孤寂之感的边疆画面。】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那连绵的雪山在云层的笼罩下显得格外暗淡。】

  【一座孤城矗立在遥远的边疆,远远地遥望着玉门关。】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戍边将士们的生活艰苦可想而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七字,写尽西域征战的残酷。】

  【诗中“穿”字兼具物理磨损与精神穿透双重意味。】

  【在茫茫黄沙之中,将士们身经百战,身上的铠甲都被磨穿了,但他们心中的信念却从未动摇。】

  【不攻破楼兰,绝不回还!】

  【这是将士们对国家的忠诚誓言,也是他们内心深处那股子无畏杀气的体现。】

  【王昌龄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将戍边将士们的坚毅与决心展现得淋漓尽致。】

  【让我们透过千年的时光,依然能感受到那股浓浓的杀气和爱国情怀。】

  【第七名——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岑参用超现实意象将军营苦寒推向极致。】

  【夸张是修辞,带来极致的冲击。】

  【战马汗气蒸腾成冰,狂风撕碎军旗,却催生出“虏骑闻之应胆慑”的威慑力。】

  【这种将自然环境异化为杀人利器的笔法,显得大气磅礴且极富画面感。】

  【第六名——高适——《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以长篇叙事的形式,讲述了一场发生在东北边疆的战争。】

  【开篇点明了战争的起因,汉朝的边境燃起了战火,将领们离家出征。】

  【男儿本就应该纵横沙场,而天子也对他们格外恩宠。】

  【诗人描绘了战场上的残酷景象,山川萧条,边疆土地荒芜,胡人的骑兵如同狂风暴雨般肆意侵扰。】

  【白天战场上的杀气凝聚成阵云,弥漫在天空,夜晚寒风中传来刁斗的声音,让人倍感凄凉。】

  【战士们相互厮杀,白刃相交,鲜血四溅。】

  【高适的这首《燕歌行》,全面地展现了战争的全貌。】

  【既有战场上的血腥厮杀,又有对军中腐败现象的批判,那股子杀气在对战争场景的细腻描绘中扑面而来。】

  【第五名——石达开——《入川题壁》】

  【大盗亦有道,诗书所不屑。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策马渡悬崖,弯弓射胡月。人头作酒杯,饮尽仇雠血。】

  【开篇石达开以一种不羁的姿态表明自己的立场。】

  【自己虽被清朝视为“大盗”。】

  【但行事自有其正义之道。】

  【并非传统诗书所定义的那般不堪。】

  【这是对旧秩序的一种挑战,也是对自身行为的一种坚定辩护,言语间便透露出一股豪迈之气。】

  【在石达开眼中,黄金等财富犹如粪土一般不值一提。】

  【以弯弓射箭的形象,表达了对清朝的强烈反抗意志。】

  【其杀气在这充满画面感的描述中喷薄而出。】

  【而“人头作酒杯,饮尽仇雠血”,此句可谓是整首诗中杀气最重的部分,震撼人心。】

  【石达开以一种近乎极端的表述,表达了对敌人的深仇大恨。】

  【特别是结合当时石达开接近英雄末路的处境,更是很好的展现了末世英雄的极致癫狂。】

  【此诗杀气之重,在于将暴力升华为宗教式献祭。】

  【人头酒杯不仅是复仇符号,更是对清廷“正统”的亵渎。】

  【那股子贯穿全诗的杀气,是对旧世界的宣战!】

  【即便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其强大的冲击力。】

第749章 满城尽带黄金甲!最具杀气神作竟是它!

  天幕外。

  古人们都是沉浸的欣赏着这些诗词佳作。

  唐朝。

  李世民目光炯炯地盯着天幕上的诗句。

  一边看一边微微颔首,眼中满是欣赏之色。

  “此等诗作,真乃豪情万丈,杀气腾腾!”

  “这些诗中尽显将士们的英勇无畏,为保家卫国不惜舍生忘死,实乃我大唐儿郎该有的气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等坚定的意志,正是我大唐军队的灵魂所在。”

  李世民满意的点头,继续赏析道:

  “而石达开的这首,策马渡悬崖,弯弓射胡月。”

  “也让朕仿佛看到了,一位英勇无畏的将领驰骋疆场的画面。”

  “虽然之前没听说过石达开,但是仅凭这首诗所展示的壮志与气魄,值得朕多看一眼。”

  而在宋朝。

  宋徽宗轻摇折扇。

  也是被《入川题壁》中那股强烈的杀气所震慑,心中暗道:

  “这石达开当真是个狠角色,‘人头作酒杯,饮尽仇雠血’,如此血腥之语,却也有着别样的豪情。”

  “只不过整体而言。”

  “这些诗,杀气太重,失了几分文雅。”

  蔡京在一旁察言观色,虽然宋徽宗没有说出来,但蔡京猜出了意思,于是也鉴赏诗词。

  并顺带拍马屁说道:

  “这些诗虽豪迈,却少了些陛下诗作中的婉约与雅致。”

  “适合一介武夫,终究是比不上陛下诗作的华丽与胸怀天下。”

  宋徽宗呵呵一笑,心中比较的同时,也继续认真的看着天幕。

  天幕。

  【第四名——岳飞——《满江红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的这首《满江红》堪称千古绝唱。】

  【词句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存亡熔铸成惊世骇俗的意象。】

  【全词句句如刀。】

  【开篇便营造出一种悲忿交加的氛围。】

  【从“潇潇雨歇”的压抑,到“踏破贺兰山缺”的暴烈,最后以“朝天阙”收束于悲壮。】

  【靖康之耻,是宋朝的奇耻大辱,至今仍未雪洗。作为臣子,岳飞心中的仇恨难以平息。】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两句诗充满了切齿的痛恨与无畏的勇气,让人感受到岳飞要将敌人碎尸万段的决心。】

  【不同于普通战诗的豪迈,此词杀意中缠绕着“靖康耻未雪”的切齿之痛。】

  【整首词气势恢宏,充满了战斗的激情与杀气,岳飞的爱国情怀与英雄气概跃然纸上。】

  【第三名——朱元璋——《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鄱阳湖大战后,朱元璋在寺庙题诗。】

  【此诗以夸张手法展现其屠戮之威,腥气仿佛穿透纸背。】

  【这首《示僧》虽然简短,却充满了霸气与杀气。】

  【朱元璋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在夺取天下过程中的杀伐果断。】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自己与各方势力展开激烈角逐,杀尽了江南的百万敌军,腰间的宝剑上还残留着未干的血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