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765章

作者:红茶配可乐

  【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现代欧亚人群中,仍然含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

  【这一发现,为我们理解远古人类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极为关键的线索。】

  【根据对化石分布的深入分析,在尼安德特人鼎盛时期,也就是20万年前,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布欧亚大陆。】

  【其种群规模经过估算,高达150万之多。】

  【他们不仅比智人更早出现,种群规模也长期占据优势。】

  【尼安德特人在生理特征方面,拥有着极为显著的优势:】

  【肌肉密度比现代人高出30%,这使得他们在力量对抗上占据上风。】

  【脑容量达到1500-1750立方厘米,展现出较高的智力潜能。】

  【另外,尼安德特人进化出了适应严寒的短肢体型,在寒冷的环境中能够更好地保存热量。】

  【骨骼强度可承受300公斤冲击,肌肉密度比智人高30%。】

  【甚至尼安德特人还熟练掌握了火种控制与复合工具制造技术,大大提升了生存能力。】

  【这些高智商的狂战士,在野外简直就是无敌的存在。】

  天幕在介绍尼安德特人的同时。

  还给出了许多摹拟尼安德特人的画面。

  可以看到画面中的他们,身材敦实粗壮,力大无穷。

  徒手撂倒野猪。

  赤拳打晕野牛。

  几个尼安德特人勇士,更是手持长矛近距离围猎猛犸象。

  突出一个狂战士的形象。

  商朝。

  帝辛就惊讶的说道:“这尼安德特人竟然如此勇猛?”

  “我看这个尼人,他的勇武怕是不亚于恶来你啊。”

  恶来听了有些不服。

  “这都什么蛮子,凭什么和我恶来比?”

  不过虽然这样说着。

  但恶来也承认着说道:“不过看他们与猛兽搏杀的场景,确实是颇具几分勇武。”

  在隋朝。

  杨广看着这些天幕上的蛮夷尼安德特人。

  倒是纯粹的当看个乐子。

  “呵呵,这些尼人,看上去倒是一把肉搏的好手。”

  “要是大隋周边的蛮夷之地,还有尼人的话。”

  “朕组建一个大隋尼安德特人军团,倒也威风,呵呵!”

  而在明朝。

  徐光启看着天幕的蛮子们捕猎。

  也是有些好奇的说道:

  “按天幕的说法,尼人既聪明,又强壮,还会团队捕猎,已经称霸了当时的欧亚大陆。”

  “但天幕又说,我们人类都是智人。”

  “也就是说,强大的尼人灭绝了。”

  “可这么强的人种,到底是怎么灭绝的呢?”

  “总不可能是被智人全杀光了吧?”

  “看尼人这么强壮、聪明,智人也做不到把尼人全杀光啊。”

第741章 先祖时代!智人如何战胜尼安德特人?

  天幕继续。

  画面里出现了一张尼安德特人的分布图。

  可以看到,原本几乎分布整个欧洲的尼人。

  最后的地盘却只剩下了直布罗陀那海边的山洞。

  并最终彻底的消失

  ……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如此成功的物种,为何最终却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学界针对这一现象,存在着多派假说:】

  【首先病毒假说认为,特定的病原体,不影响智人,却导致了尼安德特人的灭绝。】

  【然而,却缺乏能够证明群体性死亡的有力证据。】

  【环境假说强调气候剧变对其产生的影响,但是却难以解释同期智人不断扩张的现象。】

  【目前,最受学界支持的,当属长期竞争理论。】

  【或者说,长期战争理论!】

  【考古学家在对尼安德特人化石进行研究时,发现了一些异常的损伤模式:】

  【比如上肢骨折集中性。】

  【在80%的成年男性遗骸中,都存在前臂防御性骨折的情况。】

  【这表明在某种对抗中,他们的手臂频繁用于抵挡攻击。】

  【更关键的证据来自武器代差。】

  【造成骨折的燧石武器属于智人独有的奥瑞纳文化制品,同时期其他人类分支尚未掌握此类技术。】

  【化石伤痕中出现的倒刺状创口,更指向智人发明的复合投射武器。】

  【明显区别于自然灾害所导致的随机伤。】

  【这说明这些损伤极有可能是在战斗中,由武器造成的。】

  【比如战术性伤害分布。】

  【部份头骨呈现出埋伏攻击的典型贯穿伤。】

  【这种锁定头部特殊的受伤模式,暗示着战斗中存在着精心策划的战术。】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智人遗骸的损伤,更多地呈现出狩猎事故的特征。】

  【这种差异强烈地暗示着两个物种之间,存在着系统性的暴力冲突。】

  【竞争形式并非短期歼灭战。】

  【而是跨越数百代人的资源争夺。】

  【冰期间歇期形成的生态走廊,使得两个物种的生存空间存在大量重叠,不可避免地引发了资源竞争。】

  【智人凭借语言系统实施协同狩猎,用陷阱和伏击战术蚕食对手领地。】

  【尼安德特人虽不断后撤重组,但始终未能突破技术代差。】

  【那么,如果说是智人通过长期的战争,灭绝了尼安德特人。】

  【可智商高身强体壮的尼安德特人,为什么会输?】

  【尽管尼安德特人在体质强度上占据优势,但智人却在一些关键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

  【比如符号系统。】

  【尼安德特人洞穴中发现的赭石画作显示初级艺术思维,而同期智人已创作出包含叙事元素的洞穴壁画。】

  【约7.3万年前最早的岩画艺术,清晰地显示出智人具备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这些岩画,他们能够记录生活、表达情感,实现了信息的跨时空传递。】

  【约6万年前投掷矛的出现,代表着智人可以使用远程武器,这彻底改变了战斗的距离和模式。】

  【智人可以在更安全的距离外,对猎物或敌人发动攻击,大大提升了战斗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更关键的是社会组织!】

  【智人展现出了超过150人的群体协作能力。】

  【而尼安德特人的群体规模上限约为30人。】

  【大规模的群体协作,使得智人在资源获取、抵御外敌等方面,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同时,随着衣物缝制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智人的生存纬度。】

  【他们能够在更寒冷的地区生存,扩大了自己的活动范围,进逼尼安德特人的地盘。】

  【这种技术代差,在长期的消耗战中逐渐凸显出来。】

  东晋。

  桓温看到这里,露出一个恍然大悟的表情。

  “哦,原来如此。”

  “这么看来,北方那些凶暴蛮横的族群,就像是尼人。”

  “四肢发达,但头脑简单,不懂文化传承。”

  “自然终究会败亡。”

  “不错,不错。”

  桓温满意的点点头。

  而天幕也在继续。

  【智人采用渐进式的领地蚕食策略,一步步迫使尼安德特人不断退向生态边缘区。】

  【另外,智人在人口增长方面,具有年均0.01%的微小优势。】

  【在漫长的岁月中,这种微小的优势逐渐积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由于语言的差异,知识的代际传递变得困难重重。】

  【尼安德特人难以快速学习和掌握智人的先进技术,进一步拉大了两者之间的差距。】

  【化石证据清晰地显示,两个物种的接触带持续北移。】

  【从12万年前的黎凡特地区,一直到4万年前伊比利亚半岛的最终接触点,这一过程生动地印证了漫长的拉锯战。】

  【这场史前竞争,深刻地塑造了人类的行为模式。】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大脑的杏仁核对陌生群体存在本能的警惕。】

  【这种领地意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武器的进化与认知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正反馈循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其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语言与艺术逐渐成为族群凝聚的核心要素。】

  【通过共同的语言和艺术表达,人们形成了强烈的群体认同感,增强了群体的凝聚力。】

  【考古遗址中,武器与工具的比例持续升高,这表明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暴力逐渐成为了一种常态化的存在。】

  【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是,当今国际冲突中的许多行为模式。】

  【从消耗战策略到技术威慑。】

  【都能在十万年前的化石记录中,找到它们的原始雏形。】

  【人类好斗的天性或许源于这场百万年竞赛。】

  【当两个智慧物种相遇,领地意识与生存本能催生出最持久的冲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