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红茶配可乐
【只要是地球人,那必然是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更冷。】
【这是物理定律。】
【先把气温数据摆出来,这可是最直观的“证据”。】
【北方的冬天,那低温简直是“冷酷无情”。】
【在东北的漠河,冬季平均气温能低至零下 30度左右,最低气温甚至能突破零下 50度。】
【这是什么概念?】
【一杯热水泼出去,还没落地就变成了冰碴子。】
【再看南方,就算是比较冷的江浙地区,冬季平均气温也大多在 0度- 5度,就算偶尔有冷空气来袭,最低气温一般也不会低于零下 10度。】
【这温度差,就像一个在冰窖,一个在常温房间,北方的冷直接秒杀南方。】
【不仅温度差距大。】
【冬天的时长差别也很大。】
【在北方漫长的冬天里,持续低温是常态,零下十几度是家常便饭。】
【就拿内蒙古的呼伦贝尔来说,整个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 20度左右,这样的低温持续时间长达数月之久。】
【反观南方,就算是在最冷的时段,低温天气也就断断续续持续个把月。】
【而且多数时候气温都在零上。】
【和北方比起来,寒冷持续的时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再来说说北方的极端天气,那才是真正的“寒冷风暴”。】
【北方一到冬天,暴雪、狂风那是常客。】
【一场暴雪下来,积雪能轻松没过膝盖。】
【要是再加上呼啸的狂风,风寒效应能让体感温度比实际温度还要低上十几度。】
【走在外面,狂风像刀子一样割在脸上,每一口呼吸都带着冰碴子,手脚瞬间就被冻得失去知觉。】
【南方呢,很少会遇到这种极端恶劣的天气。】
【就算下雨下雪,也很少会出现那种能把人冻透的程度。】
【从保暖难度来说,北方虽然有暖气,室内确实舒服。】
【但在室外,保暖的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为了抵御严寒,北方人出门得里三层外三层,穿上厚厚的羽绒服、皮毛一体的雪地靴、毛茸茸的帽子和围巾,把自己裹得像个粽子。】
【即便如此,在户外待久了,还是能感觉到寒意从四面八方袭来。】
【南方虽然没有暖气,但室内温度一般不会太低,就算冷,多穿几件衣服,再开个电暖器,基本就能应付过去。】
【许多南方的游客,低估了北方的冷。】
【穿一件羽绒服,里面一件毛衣一件保暖内衣就赶来了。】
【一到北方来就明白当年德军进攻莫斯科的感受了。】
【那德国的冷啊,和俄国的冷不是一个级别的。】
【就跟南方的冷,和北方的冷不是一个级别的一样。】
【南方的冬天喝多了,睡大街上,一般也就是冻醒。】
【但在北方的冬天喝多了,睡大街上,那就一般醒不来了。】
【再看看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北方的冬天,水管冻裂、汽车打不着火都是常有的事。】
【为了防止水管冻住,居民们得给水管裹上厚厚的保温材料,可就算这样,还是难免会有意外发生。】
【在室外,金属物品那可千万不能直接用手碰。】
【一沾手,就像被胶水粘住一样,皮肤瞬间就会被冻伤。】
【南方虽然也会觉得冷,但日常生活基本不会受到这么严重的影响,水管正常通水,车辆正常启动。】
【还有那极端天气带来的寒冷暴击!】
【北方的暴风雪,那可是威力巨大的狂风裹挟着暴雪,能见度极低,整个城市瞬间陷入一片白茫茫。】
【路上的车辆被困,行人艰难前行,甚至连野生动物都得找地方躲起来。】
【这种极端恶劣的天气,在北方的冬天并不少见。】
【南方呢,几乎不会遭遇这样的暴风雪,就算偶尔下点雪,也是轻飘飘的,很快就融化了,根本无法和北方的严寒极端天气相提并论。】
【所以对比一下就很明显了。】
【北方的冬天,无论是从低温持续时长、对生活的影响,还是极端天气的威力来看,都冷得十分严酷。】
【每一样都让人瑟瑟发抖。】
【和北方比起来,南方的冬天真的是小意思。】
【南方的冷,更多是一种湿冷的“小折磨”。】
【所以,家人们,这下你们该知道冬天到底是南方冷还是北方冷了吧?】
视频结束。
弹幕也纷纷的飞出。
《大雁:我是sb,我为了避寒往南飞。》
《绝对温度还是北方冷,这毋庸置疑。》
《北方是干冷,南方是湿冷。北方更冷,但室内北方舒服。》
《冷到一定程度就不会感到潮湿了……》
《南方人:冻死了,是形容词。》
《北方人:冻死了,是死因。》
《说南方冷的纯属是衣服没穿够,或者没去过真的冷的地方。》
《体感会说谎,但新能源的续航不会。》
《长官!坦克冻上了!》
《快把防冻液拿上来!
《报告长官!防冻液也冻上了!》
《我河北人,我表示南方室内是真比北方冷,别问我为什么知道。》
《主要是南方没有供暖。》
《我冬天在家穿背心大裤衩子,家里供暖真的很给力,但出门毛衣羽绒服帽子一个不能少。》
《来大连,既有东北的暖气又有南方的湿冷。》
《要是全国都集中供暖,估计也就不会有这个话题了。》
《那成本可不小啊!》
古人们看完了视频,却惊讶的发现,关于北方干冷和南方湿冷的话题。
竟然还在继续。
只是大部分后世的网友都承认。
北方确实更冷更致命。
但依然有很多声音在提出。
南方的冬天室内更难熬。
甚至不少的后世北方网友,也赞同这一点。
而古人们也发现了关键点。
那就是供暖。
集中供暖!
第667章 集中供暖!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天幕外。
秦朝。
嬴政自然知道冬天的威力。
进而也对后世的取暖方式很好奇。
“集中供暖?”
“难道是火墙?”
“但火墙能起到这么好的效果?还能让一城、一州的百姓都享受到?”
曾在长城戍边的扶苏,回忆起在长城的天寒地冻,也好奇的猜测道:
“莫不是在城中建一巨大柴堆,众人围之取暖?”
“但那样也太影响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了吧?”
而李斯的猜测更加靠谱一点。
“我猜这集中供暖,可能是造一巨型火炕,再借精巧机关,将热度传遍四方。”
“后世科技发达,或许可以把火热之气覆盖全城也说不定呢。”
听到李斯的描述。
试想一下整个咸阳城都笼罩在温暖之中。
嬴政也不禁心生向往。
那该是何等温暖的景象!
“大秦北境苦寒,的确需要供暖。”
“若是后世的集中供暖,能让长城军团几十万大军都享受的到。”
“那整个长城防线的维持成本,都将大大降低。”
“去给朕修长城,也将成为美差呢。”
而在历代古人们的好奇中。
新的天幕出现。
画面镜头,从飘雪的故宫角楼缓缓推进。
背景响起悠扬的笛声,与城市管道的嗡鸣声交织。
在雪花皑皑中。
炽热的蒸汽升腾。
天幕悠扬的解说响起。
【每至冬季,北方供暖系统便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
【我国北方供暖的历史可追溯到很早。】
【秦汉时期出现“火墙”,这种在房屋墙壁内构建中空烟道,借炉灶生火使热气流通的取暖方式,为宫殿与贵族府邸营造了温暖环境。】
【20世纪50年代,我国借鉴苏联模式,在北方城市逐步构建集中供暖系统。】
【时间倒回1958年的永定河畔,新中国第一根集中供热管道在此埋下火种。】
【彼时的北京城,冬季取暖仍依赖煤球炉与火炕,千家万户的烟囱里飘散着呛人的煤烟。】
【苏联专家带来的热电厂技术,让供暖系统首次突破建筑单体限制,开启了热能规模输送的新纪元。】
【初期,该系统主要覆盖大型国有企业、机关单位及部份居民小区。】
【以燃煤锅炉为热源,通过热水管道输送热量。】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