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红茶配可乐
【实则是以“中原正朔”化解鲜卑贵族离心力,这场文化迁徙比地理迁移更惊心动魄。】】
【军事防御能力,则是首都最后的底线。】
【南京石头城在冷兵器时代历经200多次攻防战。】
【明城墙35公里城垣设置13616个垛口,每个射击孔都经过弹道测算。】
【从甲骨文刻录的殷商祭祀,到应天门遗址出土的波斯金币;】
【从阿房宫夯土台基里的六国兵器,到紫禁城金砖上的苏州匠人指纹。】
【这些都城不仅是政治中心,更是文明熔炉!】
【七大古都的更迭史,就是半部华夏文明演进史。】
【今天这个视频,就介绍一下老祖宗们严选的七大古都。】
【首先是西安!】
【十三朝王气凝结之地!】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南倚秦岭,北临渭河,古称“长安”“镐京”。】
【是中国历史上惟一建都超千年的城市。】
【西周在此制礼作乐,秦横扫六合,汉开丝路,唐纳万邦,十三朝王气在此层层叠加。】
【《史记》载:“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选择西安的核心优势是:】
【关中四塞——东潼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构成天然军事要塞。】
【函谷关最窄处仅容单车通行,真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八水绕长安的生态格局,渭河漕运直通黄河。】
【汉代太仓存粮“陈陈相因,至腐败不可食”。·】
【巅峰时期的长安城,面积84平方公里,朱雀大街宽达150米,比现代双向八车道更壮观。】
【但定都西安也有致命缺陷!】
【关中平原虽然沃野千里,但终究承载能力有限。】
【过度开发导致生态承载力崩溃,“渭川千亩竹”消失。】
【南北朝时期,就已经不复秦汉时的富饶。】
【不然宇文泰的武川天团,也不至于被北齐长期进攻。】
【唐代关中需“岁漕东南粟四百万石”。】
【大唐天子频繁外出就食,沦为逐粮天子。】
【养不活禁军,士兵们都要哗变了。】
【听说粮食快到了,唐德宗抱着太子痛哭:““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
【另外,在首都的国防上,巅峰的大唐定都长安,自然有利于向西域、吐蕃方向用兵、开拓。】
【但长安也往往是对抗西部外敌入侵的基地。】
【打得过还好。】
【打不过可就……】
【安史之乱后吐蕃屡破大震关,皇帝在含元殿能望见烽火,最终大唐天子频频逃离长安。】
【而随着大唐的覆灭,长安也就此告别了首都的地位。】
天幕外。
嬴政盯着天幕中长安的立体防御体系。
“崤函之固?朕的函谷关当年可比这视频里的气派多了!”
嬴政也注意到了生态崩溃,脸色也不禁骤沉:“关中竹林先没了?”
“经过朕的开发,这么富饶沃野千里的关中,就被后代霍霍没了?”
“关中可是大秦万世基业的根本!”
“可不能生态崩溃!”
“明日调三万刑徒种树,渭河两岸种上,保护关中!”
“只要关中犹在,老秦人就永不为奴!”
唐朝。
李世民看到这里心情很复杂。
不仅是为长安的没落而感慨。
也不仅是为看到大唐天子出逃。
大唐灭亡而感慨。
“没想到,堂堂的长安,随着大唐的衰亡,竟然也就从此告别了首都的地位?”
“这谁能想到?”
“难道长安,真就衰落的这么彻底,后世的历朝历代,都不再把长安做首都了?”
“传阎立德!明日开始沿秦岭广植松柏,凡伐木十棵者必种百棵!”
第648章 神都洛阳!大明被动天子守国门!
天幕继续播放着下一个古都。
【其次是洛阳。】
【洛阳地处黄河与洛河交汇处。】
【东据虎牢关天险,西扼崤函古道。】
【是《尚书·禹贡》钦定的“天下之中”。】
【自夏商周三朝更迭,至武周王朝定鼎,这座城池承载了1500余年的都城史。】
【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跨度最长的古都。】
【洛阳的定都优势有哪些呢?】
【首先,它所处的河洛平原沃野千里,土地肥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的根基所在。】
【一个洛阳,就能养活极多的人口!】
【为帝国的首都直辖区,提供大量的赋税和人力。】
【相比长安,洛阳更大的优势在于交通。】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达余杭。】
【在那个交通并不发达的时代,大运河宛如一条黄金水道,串连起了南北的经济脉络。】
【年漕运量最高达400万石!】
【这一庞大的运输量,保障了都城的物资供应。】
【唐代含嘉仓遗址出土的刻铭砖记载,仅一座仓窖便可储粮50万斤!】
【这足以证明洛阳,当时作为物资转运和储备中心的重要地位。】
【再看文化层面,洛阳的文化中枢地位也是无可撼动。】
【东汉时期,太学在洛阳蓬勃发展,成为了当时的文化教育中心。】
【白马寺作为佛教首传之地,见证了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的译经盛举。】
【北魏时期的洛阳,同样有着辉煌的建筑成就。】
【北魏永宁寺塔基遗址显示,这座木塔高达 147米,比应县木塔高出近三倍!堪称当时的建筑奇迹!】
【可惜的是,它毁于雷火,只留下遗址供后人凭吊。】
【然而,洛阳虽然有着诸多定都优势,但致命缺陷也很大!】
【洛阳处于四战之地,达则兼并天下,穷则八方来敌!】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一缺陷多次给洛阳带来了灾难。】
【东汉末年,董卓为了躲避关东联军的进攻,焚毁洛阳,“二百里内无复孑遗”,昔日繁华的都城瞬间化为一片废墟,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永嘉之乱中,匈奴汉赵刘曜火烧洛阳,攻破城池,掳走晋帝。】
【史载“百官士庶死者三万余人”,洛阳再次遭受重创。】
【北宋司马光叹道:“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靖康之变后,这座千年帝都彻底退出历史中心舞台,只余金元两代短暂设为陪都。】
弹幕也在讨论着洛阳。
《神都洛阳!》
《洛阳城旁的老树根,像回忆般延伸,》
《洛阳可惜了,要是还是京城,洛阳老表本来可以躺着收租的。》
《兴盛的时候,洛阳四通八达;但是衰败的时候,洛阳四面受敌。》
《所以说洛阳适合王朝兴盛时期,交通便利统辖四方,王朝衰退洛阳就不行了,需要退守西安。》
《处中国以治万邦!我要是天子,我就在洛阳待了。》
《洛阳人:恁皇帝又来俺们这讨饭嘞。》
《西安作为都城基本都处于开疆扩土上升期,发展到了鼎盛就换洛阳,然后没多久就崩了哈哈。》
《只能说洛阳是越混越差,地级市了。》
而在汉朝。
刘彻深深的皱起了眉头。
洛阳城市会衰落,会从此退出首都的舞台,甚至城市被毁。
这都在刘彻的可以想象的范围之中。
毕竟天下没有不散之宴席。
长安会没落,洛阳自然也有可能会没落。
但是让刘彻在意的是。
天幕上竟然说一个匈奴人的政权。
竟然是杀进了中原?
攻破了后世王朝的首都洛阳。
这就让刘彻受不了了。
“怎么回事?这匈奴不仅没被打灭打服,甚至还反攻进了中原。”
“后世的这个晋朝,真就这么弱吗?”
“按理说,有资格在洛阳定都的王朝,不会太弱才对。”
“晋朝,他不会是华夏历史上最不堪的王朝吧?”
……
而在西晋。
司马炎已经满头大汗。
晋朝虽然是大一统王朝,但是在帝国的北部和西北地区,边患十分严重。
这一点司马炎自然是十分清楚的。
特别是西北方向的鲜卑和羌族,都闹的十分厉害。
差点让司马炎都想要放弃凉州地区了。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