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240章

作者:红茶配可乐

  因为李存勖看到这段天幕的第一段画面。

  是少年汉尼拔,在神庙前向自己的父亲立下誓言。

  李存勖不禁想起了当年。

  自己在父亲面前接过三支箭,也是发誓完成父亲的夙愿。

  为此,自己是真的敢打敢拼,终于完成了三支箭的誓言。

  三箭定江山!

  李存勖惊讶的说道:

  “汉尼拔,原来是当着父亲许下的誓言!”

  “天啊!汉尼拔简直就是我!”

  “这担子很容易把人压垮。”

  “但汉尼拔很显然抗住了。“

  李存勖瞬间就对汉尼拔,有了一种特殊的亲近感。

  “汉尼拔应该是一个很有能力的统帅,但是看得出来罗马也是一个很强悍的国家。”

  “既然汉尼拔选择了翻越阿尔卑斯山。”

  “那么率军完成如此的军事冒险,到底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朕很好奇。“

  古人们基本都很好奇。

  因为连续两段关于汉尼拔的视频,已经把氛围彻底的拉起来了。

  古人们都能猜出。

  汉尼拔应该是成功的翻越了阿尔卑斯山。

  只是不知道付出了什么代价。

  或许自己在战争中,也可以参考一下?

第231章 挑战罗马战略腚力!损失75的奇袭!

  好在新的天幕。

  果然就是后续的相关视频。

  【罗马最大的敌人,汉尼拔!】

  【汉尼拔战记!】

  【说起汉尼拔,这个罗马历史上最大的敌人,得从汉尼拔的父亲哈米尔卡巴卡说起。】

  【哈米尔卡巴卡,是迦太基在第一次布匿战争期间的名将。】

  【对抗罗马,表现的非常出色。】

  【可惜迦太基国内的虫豸们,只想着挣钱。】

  【根本没有类似罗马那种砸锅卖铁也要打赢战争的韧性。】

  【在前线的哈米尔卡,他们苦苦支撑的时候。】

  【后方的迦太基元老们,根本无心继续战争,精力放在南下欺负撒哈拉沙漠地区的黑叔叔,抓奴隶卖钱。】

  【最终,迦太基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战败。】

  【但哈米尔卡一直想着复仇。】

  【他率领家族,来到西班牙开拓根据地,时年九岁的汉尼拔,也想跟着父亲一起前往西班牙。】

  【于是哈米尔卡让汉尼拔发誓。】

  【要终身与罗马为敌。】

  【到汉尼拔继位的时候,他已经是家族的第三代领袖了。】

  【经过家族二十年的努力。】

  【巴卡家族现在是兵精粮足。】

  【汉尼拔也野心勃勃的,想要推翻罗马统治地中海的秩序。】

  【汉尼拔的第一个目标,锁定在了西班牙的小城萨贡托。】

  【这是罗马的盟友。】

  【选择萨贡托,作为第一目标的精妙之处在于。】

  【萨贡托虽然是罗马的盟友,但是按照和平条约,是处于迦太基的势力范围之内。】

  【汉尼拔由此声称,他进攻萨贡托并没有违反和平条约。】

  【并不是主动挑起战争。】

  【实际上,汉尼拔是在引诱罗马宣战。】

  【罗马此时四处扩张,暂时抽不出手来对付强悍的汉尼拔,于是采用外交手段来向迦太基施压。】

  【但汉尼拔始终不给与罗马正面的回应。】

  【在此期间一直持续进攻萨贡托。】

  【明明萨贡只是一座小城,却硬生生的打了大半年。】

  【始终都不打下来,给了罗马充分的反应时间。】

  ……

  天幕外。

  看到这里。

  夏侯惇是哈哈一笑。

  “之前说汉尼拔,又是翻越阿尔卑斯山,又是伟大的汉尼拔巴卡。”

  “烘托的这么厉害。”

  “我还以为他多强呢!”

  “结果现在一看,连打下区区一座小城都打了大半年。”

  “就这水平,估计也就是四线水准。”

  ……

  位高权重的夏侯敦无所顾忌的发言。

  不过一旁的曹操。

  在听了夏侯敦的话之后,倒是表达了不赞同。

  曹操呵呵的笑了笑,说道:

  “元让啊,话不能这样说。”

  “孤倒反而觉得,汉尼拔可能是故意慢慢的攻城。”

  “萨贡托只是一座小城,其实并不重要。”

  “而汉尼拔是名将,迦太基是一个大国。”

  “即使罗马,是当时的最强地中海国家。”

  “但和一个大国开战的时候,也得谨慎才行。”

  “如果汉尼拔闪电般的攻克萨贡托,形成既定事实。”

  “再加上萨贡托的位置,本来就在和平条约中被设计为迦太基的势力范围。”

  “那么说不定,罗马索性就把萨贡托给卖了。”

  “但汉尼拔专门打萨贡托,打了半天。”

  “这就让罗马很难受。”

  “打吧,为了区区一座小城,和一个大国全面开战,很吃亏。”

  “不打吧,堂堂世界第一强国的脸放在哪里?”

  “所以说别看天幕上的罗马使者气势汹汹,抓着迦太基的人狂骂。”

  “但其实,罗马一方是真的在寻求和平的解决方式。”

  “而汉尼拔就是打你罗马的盟友,一直打又不打死,就逼你罗马主动宣战。”

  “这样一来,汉尼拔就没有违反之前的和平条约。”

  “从而在道义上取得了优势。”

  曹操是何等聪明的人物!

  以他的统帅指挥能力,自然很轻易的就看出了这一点。

  看出了气势汹汹的罗马,其实在寻求和平。

  而看似弱势的汉尼拔,打个小城都打得费劲。

  实际上在不断的挑战罗马的战略定力。

  “这,属于战略上的设计。”

  ……

  连三国时期的曹操都看出来了。

  后世的现代观众们,自然许多也都悟出来了。

  《怎么这汉尼拔,一股拖鞋军的即视感?》

  《那罗马的战略腚力,怕是不够啊!》

  ……

  天幕上。

  【在罗马宣战之后,汉尼拔率领迦太基本部兵马以及大量的雇佣兵,开始朝着罗马进军。】

  【汉尼拔计划的路线,是经高卢南部,也就是如今的法国南部。】

  【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把战火烧到意大利的本土。】

  【当时军国主义的城邦们,一个个都很卷。】

  【罗马极限动员能力25万人。】

  【其他意大利盟友城邦,也能动员50万人。】

  【汉尼拔需要面对75万大军!这自然是不可能取胜的。】

  【汉尼拔设计了自己的战略。】

  【通过一场又一场的军事胜利,来瓦解罗马同盟,把罗马的小弟们,一个一个的踢出战争。】

  【最后拿下孤立的罗马!】

  【这就是他的战略,也就是为什么他被西方称为战略之父。】

  【汉尼拔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的想法很美好。】

  【但是汉尼拔也知道,这一路绝不轻松。】

  【为此他已经计划好了,在沿途失去一半以上的兵力。】

  【但只要能够翻越阿尔卑斯山,抵达山内高卢部落。】

  【那些高卢人长期以罗马为敌。】

  【可以从当地招募高卢人作为补充兵力。】

  ……

  【汉尼拔的十万雇佣大军,从西班牙出发,进入了高卢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