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232章

作者:红茶配可乐

  再传承到北宋。

  从法理上讲,赵匡胤自己的大宋就是从大唐一路传下来的。

  所以看到天幕上大唐的军队,在那场毁灭性的安史之乱中,互相残杀。

  精锐耗尽。

  赵匡胤内心也是有颇多的感触。

  “这香积寺之战,虽然最终是大唐取胜了。”

  “但那个巅峰的盛世大唐,已经无可挽留的远去。”

  “之后藩镇割据,以及五代十国的大乱世,华夏无数生灵涂炭,已经不可避免了。”

  “李隆基啊,李隆基,你确实是活得太久了。”

  ……

  唐朝。

  李世民看到最后经过血战。

  官军终于是战胜了强大的叛军。

  稍微的欣慰了一点点,但更多的还是心痛。

  “十几万精锐的虎狼之师,就此一战,烟消云散。”

  “哪个国家能经得起一战,损失十几万精锐!还不伤筋动骨的?”

  “完了,大唐完了。”

  李世民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而唐玄宗李隆基。

  此时的心态也崩了。

  在刚才的时候,看到天幕上说当时的皇帝是李亨。

  李隆基还以为是自己去世之后,李亨太废物导致的安史之乱。

  至少李隆基想这样认为。

  但看着后面的弹幕。

  不断的在说自己,在说李隆基活得太长之类的话。

  李隆基也渐渐意识到了。

  可能是自己一开始的时候,在皇帝生涯的前半段的确做得很不错。

  但安史之乱正是自己埋下的伏笔。

  甚至有可能,正是自己期间爆发的!

  所以天幕上才会说,李隆基活得太久了。

  而且节度使权力过大。

  特别是安禄山这种节度使,横跨数州,实力过强的问题。

  本身李隆基自己也是很清楚的。

  只是在之前,自我麻痹的李隆基,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忽视了。

  现在天幕把历史摆在眼前。

  李隆基也无法再逃避该问题。

  现在李隆基也知道了,也意识到了。

  因为节度使而爆发的安史之乱,自己的责任绝对是最大的!

  甚至有可能,就是在自己在任期间发生的。

  天幕上说长安洛阳,帝国两大核心城市都已经沦陷。

  难道是自己作为大唐皇帝也死在乱军之中。

  所以太子李亨继位。

  继位之后就面对安史之乱的大问题。

  而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安禄山,正是自己一手提拔重用的!

  这怎么看怎么看,也是自己的责任啊!

  怪不得天幕上说,李隆基是个好皇帝,可惜死的太晚了。

  如果真的在自己的任内,或者由于自己的原因,爆发了安史之乱。

  导致大唐精锐尽丧。

  从而一蹶不振。

  那么自己的责任绝对是不小的,甚至是主要的。

  精明的李隆基陷入了长时间的呆滞。

  直到很久很久之后。

  李隆基才缓缓的回过神来。

  语气有一些急促,但又有一些无力的连忙颁发圣旨。

  李隆基恨不得马上颁旨,就地革职安禄山!

  但李隆基知道自己不能这样做。

  第一道圣旨,是急招郭子仪等地方节度使来长安述职。

  郭子仪应该是忠诚于大唐的。

  但是李隆基也不敢过于重用。

  因为政治机器李隆基分析一下,发觉出了一个问题。

  郭子仪可能忠诚于大唐,忠诚于李亨。

  但他是否忠诚于自己,忠诚于李隆基?

  但无论如何,先把郭子仪用起来是绝对没错的。

  第二道圣旨。

  则是给安禄山的。

  以皇帝的名义给他赏赐。

  不仅不下令撤掉安禄山,反而进一步给他赏赐。

  假装看不见,假装没有天幕上的事。

  李隆基的这一操作,是让不少朝臣们不解。

  他们都纷纷叫嚣着,要立马集结大军,去剿灭叛徒安禄山。

  但李隆基叹息着摇了摇头。

  因为李隆基知道。

  从天幕上出现安史之乱的这一刻起,安禄山他就肯定已经行动了。

  如果自己没有猜错的话,再过几天自己就将收到从河北方向传来的噩耗,安禄山会起兵侵占他周围的地盘。

  自己现在形式上的送过去一些赏赐。

  是想尽可能的稳住安禄山。

  给安禄山更多的准备时间。

  也给自己更多的准备花时间。

  最好是让安禄山再迟疑一段时间,让自己可以调派更多的兵马。

  但李隆基知道,自己的这一尝试,能够稳住安禄山的可能性并不高。

  自己也只是试试,碰碰运气。

  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李隆基是很清楚的。

  那就是,留给大唐收拾叛军的时间不多了。

  现在的安禄山已经拥有造反的实力。

  即使天幕将他造反的行为提前曝光了,也不影响这一点。

  大唐接下来,将迎来一个转折的关键时期。

  而自己也将面临最重大的考验!

  ……

  此时已经是新的一天。

  新的天幕又出现。

  李隆基由于心情十分沉重,都没有心情看新的天幕。

  不过在其他的朝代,古人们还是照常看着天幕吃瓜。

  一看到天幕开始讲述的标题,古人们就傻眼了。

  【印度一男子,被男性朋友骗进医院麻醉,并被实施变性手术,醒来后被逼婚。】

  商朝。

  纣王帝辛也是一个会玩的人。

  但他看到这炸裂的标题,此时也是傻眼了。

  帝辛看着天幕,求助的眼神投向了站在朝堂上的比干。

  比干作为商朝重要的辅政大臣。

  有许多不懂的事,纣王都会问比干。

  而很多时候,比干也都能给出一个不错的回答。

  但这一次即使是博学多识,聪明伶俐的比干也看傻了。

  在愣住了好几秒之后,比干才摇摇头,一脸疑惑地说道:

  “天幕上的每一个字,我全都看得懂。”

  “那些医院、麻醉、变性手术之类的,后世的用词。”

  “我也看得懂,但当这些字连在一起的时候,我是真的看不懂了。”

  晋朝。

  司马衷看着天幕的标题,本来就不太灵活的脑瓜瞬间宕机。

  整个人陷入了呆滞状态。

  张大了嘴巴。

  看着天幕阿巴阿巴。

  ……

  明朝。

  朱元璋第一时间,也没有看懂这说的到底是什么。

  不过很快朱元璋就反应了过来。

  然后朱元璋惊奇的瞪大了眼睛,也忍不住笑出声。

  摇了摇头说道:

  “又是印度,又是这个开挂的民族。”

  “这后世的印度,到底有多少让人看了直接傻掉的消息啊?”

  “好吧,天幕你赶快播放,朕很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