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红茶配可乐
【在运输的第一个月,就有三百辆卡车沉入冰湖。】
【维持生命之路的代价是惨重的。】
【但是生命之路是成功的。】
【通过这条路线运输的食物,超过了列宁格勒所需的最低需求量。】
【在运送食物的同时,冰面道路也可以用来撤离被围困的居民和转移伤员。】
【在1941年冬天,总共有五十多万人通过冰面成功撤离。】
天幕此时暂停了讲述。
音乐也从之前的紧张,变得舒缓。
然而又开始转向俄国文学,所特有的悲伤感。
在背景音乐中。
还夹杂着之前提到过的,防空警报特有的嘀嗒声。
嘀嗒。
嘀嗒。
画面镜头,在城市里不断的切换。
人们在城市里筑起堡垒,孩子带着笑容照常上学,老人奋力艰难地拖着尸体。
然后是更多的尸体。
到处都是尸体。
在断壁残垣中,市民们一边清理积雪,一边收殓尸体。
其实许多古人,特别是生逢乱世的古人们,都是从尸山血海里走出来的。
他们见过的惨烈画面是很多的。
按理说,天幕上那些悲凉的场景,不能给他们震撼。
但纪录片也是具有艺术性的。
在手法高明的导演拍摄剪辑之后,那些并不血腥的画面,却给了许多古人深深的震撼。
南宋。
宋高宗赵构,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很在意列宁格勒。
赵构觉得这座城市,守不守得住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
而且他也不想,从城市的守卫中学习什么战争的经验。
毕竟这些作战经验。
在赵构看来,是岳飞他们这些武人去干的。
自己作为皇帝,只需要坐镇后方统管全局即可。
但看着看着。
在纪录片的艺术感染力之下,赵构也是整个人沉浸了进去。
看到在轰炸和饥荒中遍地尸体的城市。
赵构也忍不住扼腕叹息,然后说道:
“其实在有一定战力的情况下,和德军谈判寻求一个体面的投降。”
“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列宁格勒方面既然还有守卫的力量,德军也啃不下这个硬骨头。那么抵抗之后,和他们和谈,投降。”
“最起码可以让那些饿死的老百姓活下来。”
“列宁格勒,朕看你还是投降吧,这样对你更好。”
而在明朝。
崇祯皇帝看到列宁格勒的市民们,在饥饿中依然坚持工作,并且协助修建防御工事。
也是为他们深深的感动。
并且鼓起了掌。
“好!列宁格勒的市民们是好样的!”
“即使身处绝境,他们依然选择奋力抵抗!”
“朕也常常在想,如果大明的情况继续恶化下去。”
“会不会有一天,闯贼或者关外的女真,会大军压境,包围京师?”
“但无论如何。”
“假如真的有那么一天。”
“敌人对京师发起了全方面的围攻。”
“朕希望所有的全城居民们,能和朕站在一起,誓死守卫这座城市,守卫我大明的首都!”
天幕。
【列宁格勒的居民们,在饥荒中损失惨重。】
【近年来有一种论调,说是当时的苏联政府太过残酷,拉着全城的居民誓死抵抗。】
【这相当于送居民们去死,是非常不人道的,非常残忍的。】
【所以列宁格勒的市民们被饿死,不应该怪德国,而应该怪苏联政府。】
【那么,假如列宁格勒方面军选择有条件的停止抵抗,是否可以让无辜的市民们幸免于难呢?】
【从希特勒于1941年九月发布的1601号作战令中,不难得到答案。】
【希特勒:在击败苏联之后,列宁格勒对我们毫无异议,我们将包围这座城市,将城市狂轰滥炸,夷为平地。】
……
【想要拯救这座城市必须要集结重兵。】
【但由于德军进攻莫斯科,苏联最高统帅部已经找不到任何一支预备队来解围。】
【列宁格勒的守军,只能不断的加固防线,将战壕越挖越深。】
【到了十一月,城内居民的面包配额锐减至125克。】
【不仅是普通的居民挨饿,苏联的士兵们也已经无法得到充足的食物。】
【一位苏联指挥官决定测试一下自己手下的士兵们,还能够步行多远的距离。】
【结果这些挨饿的士兵们,在步行四百米之后就已经精疲力尽。】
【在这种局面之下,希特勒也十分乐观且狂妄地表示:列宁格勒这座城市已经失去了任何希望,其被占领只是早晚问题,整座城市将注定死于饥饿。】
【在整个十一月份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中,约五千名苏联士兵在战斗中牺牲。】
天幕此时陷入了一长段时间的沉默。
没有解说词。
有的只是当时珍贵的照片和影像资料。
激烈的战争场面,以及许多因饥饿而瘦骨嶙峋的百姓。
配合着防空警报节拍器的滴答声。
一点一点的敲击观众的内心。
现代的观众和古人们一起紧扣着心弦,认真的观看着纪录片的内容。
【然而整个列宁格勒仍在运转。】
【负责生产及维修坦克的基洛夫工厂,距离前线仅十四公里,但从未停工。】
【有的时候,车间里尚未组装完成的KV坦克,也可以通过工厂围墙上的炮眼向敌人阵地发起攻击。】
【列宁格勒植物研究所,拥有各种各样的植物以及农作物标本。】
【在封锁期间,研究所内有二十八人因饥饿而死亡。】
【但包括数吨稻米、以及土豆育苗种子在内的标本,全部完好无损。】
天幕外。
嬴政震惊了。
因为战争导致的饥荒,所以让无数的百姓饿死,这一点嬴政其实是见怪不怪。
但是当嬴政看到。
列宁格勒植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守着数吨的粮食,竟然是活活饿死!
嬴政还是被震撼到了。
“面前就是大量的食物,足够几十个人支撑很久。”
“可以让他们每一个人都不饿死!”
“到底是什么,让他们有如此坚定甚至可怕的信念!”
“这种坚定的信念,赋予一个国家的话。”
“那这个国家将无比的强大。”
“如果朕是德国或者其他苏联的敌人的话。当我发现我的敌人,竟然有如此可怕意志的时候。”
“我绝对会感到恐惧的。”
“那个时候的其他国家,除了德国之外,难道他们就不害怕苏联吗?”
……
而在晋朝,司马衷看着天幕上那些植物研究所的人。
守着粮山被活活饿死。
也是深感震撼。
司马衷怎么想也想不明白。
“后世苏联那研究所的人员,他们为什么不吃粮食种子呢?”
“那明明也可以让他们活下来呀!”
“难道他们是傻子吗?”
“嵇侍中,你能为朕解答吗?”
……
而天幕也开始了最后一段的讲述。
【整个城市的饥荒直到1942年二月下旬。】
【局势才开始好转。】
【新的面包配额制开始实施。】
【工人每天可以领到五百克,办公室人员四百克,儿童以及其他无业人员每天有三百克的面包。】
【同时面包中也不再有各种杂七杂八的添加物。】
【食物的供应秩序逐渐正常,人们基本上能够及时且足额的拿到配额口粮。】
【二月十六日,人们第一次领到了冻牛肉和羊肉。】
【食物状况的明显改善,给了人们更多的希望。】
【而苏联军队在赢得莫斯科保卫战之后,也一直在试图给列宁格勒解围。】
【但实际上,在1942年,整个苏德战场上的局势对苏联来说,丝毫不比1941年好多少。】
【到处都在挨揍!】
【在一九四二年的战斗中,各条战线上德军都优势明显,苏联军队损失过于惨重,至于再一次动摇了全军的士气。】
【这也导致了试图给列宁格勒解围的行动,是很难完成的。】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