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46章

作者:见月明

  之后又按照均田制,给百姓分发土地,并且还免除了所有人五年的赋税。

  当然了,光靠这些还不够。

  大明想要的是认同‘华夏’的百姓,想要从思想上彻底改造他们,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走。

  大明任重而道远。

  当大明在康巴的所作所为传开后,整个高原为之震动。

  土王们顿时就坐不住了,连忙征募壮丁打造军队。

  各个势力之间也暂时放下了仇恨,准备联合起来抵抗明军。

  与此同时,他们还没忘记向朝廷派出使者请罪。

  俺们知道错了,宝瓶制度是英明神武的陛下对我们的关爱。

  之前是我们不识好歹,现在我们给跪下了。

  请仁慈的陛下大发慈悲,饶了我们吧。

  非但如此,他们还派出使节,带着钱财酒肉来犒赏徐允恭的大军。

  王师的将士们辛苦了,我们已经跪了,就不劳你们跑一趟了。

  然而徐允恭将钱财酒肉留下,将使节全部斩首祭旗。

  之后他率军直扑打箭炉、理塘,并轻易击溃这里的守军。

  这次他没有再逗留,而是率军继续西进深入高原腹地。

  而高原的土王们,还在为谁当大军的统帅,该采用何种战术,又该在哪里布防争执不休。

  -----------------

  就在神机营纵横高原的时候,三函之地也发生了动荡。

  起因是一个叫‘一’的学派请愿,希望三函部落彻底回归大一统。

  之前就说过,大明一直在三韩部落施行教化。

  尤其是方孝孺学派,更是其中的主力。

  那里大部分年轻一代,基本都是方学门徒。

  这些年轻人有的在大明谋求出仕,有的返回老家出仕。

  这些返回老家的年轻学子并不甘心。

  如果他们没有见过更大更广阔的舞台,还能接受在这一隅之地自娱自乐。

  可是他们见过了,就再也无法甘于平凡。

  这个时候,某些看不见的大手稍稍动了一下,一个名为‘一’的学派诞生了。

  “一”意为天地一统。

  他们的述求和宗旨,就是彻底回归天朝主体,正式成为一家人。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壮大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学派,没有之一。

  七八成的年轻人,都加入了这个学派。

  他们四处宣扬天朝美政、宣传一统的好处,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受到影响。

  尤其是前几年大明以无敌之势灭亡小岛,这种声音就更加强烈。

  只是,在朱梓别有用心的操作下,目前王国的高层几乎都是保守派。

  这些行将就木之人,只想维护既得利益,反对回归大明。

  所以一学派的影响力,始终只能停留在民间。

  当然了,这主要是陈景恪不希望操之过急。

  别看王国的行政大权被保守派控制,但回归的真正阻碍并不是他们。

  而是基层的百姓。

  百姓没有接受过教育,不懂什么大道理,也没有什么族群意识。

  他们世代生活在这里,给国王和当地贵族纳税、效力,已经成为习惯。

  突然让他们效忠远在万里之外的所谓天子,他们第一反应是无法接受。

  大明要做的,是利用一学派,影响基层百姓。

  高层爱咋咋滴,等时机成熟,回不回归就由不得他们了。

  陈慕华(松下纯太郎)入职鸿胪寺之后,开始按照计划,在诸侯国内搞一些活动。

  陈景恪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和平演变领土。

  陈慕华到了这里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着手重组了一学派,让其成为严密的政治团体。

  之后就是谋取政治权力,高层进不去,就进中低层。

  这些读书人家里多多少少都是有关系的,很容易就能混进名利场。

  一个人的权力很小,当大家结成一张网,能动用的力量就很庞大了。

  不过这么做也触碰到了朱梓和保守派的神经。

  有大明在,他们自然不敢明着打压一学派,但私底下设置了不少障碍。

  陈慕华依然没有着急,在与保守派起了几次冲突之后,他就引导一学派深入基层。

  向最底层的百姓宣扬华夏思想,鼓吹天下一统。

  百姓无所谓跟着谁,但见到这么多年轻俊杰,都说回归好。

  他们自然而然的也就支持回归了。

  直到年初,陈慕华终于接到了陈景恪的命令。

  大戏收场。

第601章 尾声(九)

  朱棣也是在年初收到的密信,看过之后他非常的愤怒:

  “老八胆子肥了,竟然敢忤逆犯上。”

  徐妙云接过信看了一遍,也是眉头微皱:

  “老八真是……就算朝鲜王国不内附,有老五在也轮不到他当国主啊。”

  “真是利令智昏。”

  朱棣冷哼一声,道:“这个家还轮不到他做主,我去一趟朝鲜,看他是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徐妙云连忙说道:“你不要冲动,老八并未公开表露异心。”

  “若你逼迫太甚,将他恐吓到了,他真可能会铤而走险。”

  朱棣不屑的道:“铤而走险?呸,就他也配?我一只手就把他给捉回来。”

  徐妙云说道:“陛下明显不想事情闹大,让你去也是震慑他,你可别真把他给逼反了。”

  朱棣不耐烦的道:“啰嗦,我岂能不知道皇帝的意思,放心好了坏不了事。”

  之后他就安排好漠北事宜,就带着五百亲卫动身前往朝鲜。

  徐妙云担心不已,带五百人可太危险了,万一老八那里真的狗急跳墙……

  郑和安慰道:“娘娘别担心,大王看似鲁莽实则心细如发。”

  “否则陛下也不会将这么大的事情交给他。”

  “而且蜀王可还在辽东呢,北海舰队的驻地也在旅顺口,陛下那里定然已经有了安排。”

  徐妙云一想也是,这才放下心来。

  -----------------

  朱棣并没有直奔朝鲜,而是巡视了沿途的防线和堡垒情况。

  顺便敲打了一下沿途的官吏和将领,巩固了边防。

  一直到五月中旬,他才慢慢悠悠的来到辽东。

  朱椿亲自带人出城迎接,见面兄弟俩少不了一番寒暄。

  之后他们就屏退侍卫,进行了密谈。

  朱棣说道:“老八那边什么情况?”

  朱椿无奈的道:“安平侯扶持一学派,宣扬大一统思想。”

  “八哥虽然没有公开反对,却利用保守派打压一学派,阻止他们获取更大权力。”

  朱棣冷哼一声道:“想世袭朝鲜王,我看他想吃屎。”

  朱椿耸了耸肩,对朱棣的话无比的认同。

  论嫡俗你前面有好几个嫡子,论年龄你是个老八,论功劳就更排不上号了。

  凭你也配当朝鲜王?

  只是作为弟弟,这话他是不能说的。

  朱棣又问道:“朝廷那边有什么具体计划没?”

  朱椿颔首道:“有,就等你来主持大局了。”

  朝廷的计划很简单,先让一学派主动请愿回归。

  当初老朱是许诺过的,让朝鲜以独立藩属的身份存在。

  如果现在朝廷主动要求让他回归,那就是食言而肥。

  对朝廷的信誉来说,是个极大的打击。

  当然,如果事情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也不是不能这么做。

  但现在有更好的办法。

  那就是通过教化,让他们主动内附。

  你看,不是我想让你们回归,是你们主动要求的。

  身为天朝上国,我不能拒绝子民的殷切希望啊。

  虽然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可有这层遮羞布在,朝廷的行为就是符合礼法的。

  诸侯王也挑不出刺来。

  请愿的事情,自然就交给了一学派。

  所以在确定朱棣到达辽东之后,陈慕华就指使一学派,向朱梓递交了请愿书。

  与此同时,朱元璋的家书也送了过来。

  上面的内容很简单,你去朝鲜这么多年也没回来谈过亲,带着家小回来一趟吧。

  没有直接说朝鲜回归的事情,可以说给足了他面子。

  但朱梓却不这么想,当了这么多年朝鲜王,岂是说割舍就能割舍掉的。

  而且大明周边已经没有土地可分,让出朝鲜,他就只能封到万里之外了。

  不论从哪方面来看,这都是他不想看到的事情。

  于是他选择了沉默对抗。

  对外声称突发恶疾无法理事,然后将政务尽数托付给了保守派。

  既然生了重病,自然也就无法回洛阳探亲了。

  保守派拿到授权后,立即对一学派进行了打压,而且他们还拿出了大义名分。

  朝鲜作为独立藩属存在,是圣皇亲口允许的,你们这是在违背圣皇旨意。

  一学派也是有备而来,自然不会被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