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14章

作者:见月明

  接到命令的诸侯王,早就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就等着把人接走了。

  谁都知道圣皇决心已定,桑敬已经带头表了忠心。

  他们这些人已经慢了一步,可不能继续慢下去了。

  就你桑敬忠诚?我们也是大明的忠臣。

  帮圣皇解决难题,我义不容辞。

  对了,多分点人给我,我的封国有的是土地安置他们。

  有这么多诸侯王配合,人口迁徙计划非常的顺利。

  但这件事情造成的轰动,却远不止于此。

  可以说天下盈沸。

  圣皇怎么可以如此对待自己的同乡?

  真就一点情面都不讲啊。

  就算凤阳百姓有错,难道你就一点责任都没有吗。

  你就是薄情寡义。

  很多受到新政恩惠,给老朱立牌位的百姓,都改变了态度。

  这就是乡土在华夏人心中的力量。

  就算他们有万般不是,作为乡里乡亲的,你也得留一分情面才对。

  民间尚且如此,上层社会就更别提了。

  很多支持朝廷专项行动的人,都认为圣皇此举太过了。

  洛阳这边,无数奏折如雪花般飞向皇宫。

  很多老臣和读书人,前去承天门外下跪请愿。

  就连许多开国权贵,都上书请求圣皇开恩。

  还有人将矛头对准桑敬,认为他蛊惑圣皇,其罪当诛。

  徐达等凤阳出身的权贵家门口,更是排满了前来游说的人群。

  面对汹涌的民情,很多新政支持者都担忧不已。

  贾思义说道:“侯爷,您说圣皇会不会被他们给说动?”

  陈景恪表情淡然,丝毫不为眼前的局势所动,说道:

  “你以为他们是为了凤阳百姓?不过是以此为幌子,试图翻烧饼罢了。”

  “圣皇怎么可能会在这个时候退让。”

  至于淮西派……早就已经被化解于无形了。

  在大分封面前,什么淮西,什么江浙,什南方北方。

  都没有实实在在的封国重要。

  这一批分封的诸侯王里面,出身全国各地的权贵都有。

  很多都是出身于淮西,甚至出生于凤阳。

  你问问他们,愿不愿意接一些老乡去自己的封国居住。

  “想借这个机会翻烧饼,他们纯属想多了。”

  贾思义恍然大悟:“是卑职愚钝了。”

  陈景恪叮嘱道:“将这次反对比较积极的人全部记下来,然后一一甄别。”

  “看他们是真的为了凤阳百姓,还是别有用心。”

  贾思义心中一惊,说道:“您不会是想……”

  陈景恪道:“想什么呢,我可没兴趣杀他们。”

  “只是一下子建那么多诸侯国,缺的不只是普通百姓,官吏更缺。”

  “既然他们如此忠心为国,那自当为国分忧。”

  贾思义放下心来,竖起大拇指道:

  “侯爷高明,这一招可谓是釜底抽薪。”

  “以后大明国内,反对新政的声音就更不成气候了。”

  陈景恪笑道:“别拍马屁了,快去查吧。”

  事实上也正如陈景恪所料,当得知外面那么多人反对的时候,老朱马上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亲自露面表示此事绝无更改的可能。

  凤阳百姓既然是皇家同乡,这么多年享受朝廷恩惠。

  现在朝廷为了大分封发愁,他们难道不应该替朝廷分忧,为万民做个表率?

  人的名树的影,别看他隐居深宫多年,威名可是半分都没有减。

  这一当众表态,反对的声音直接就减少了七成。

  剩下三成顽固不化的,很快就接到了旨意。

  诸位都是忠公体国之人,现在诸侯国缺人,正需要你们为国尽忠的时候。

  希望你们能发扬精神,前去为国分忧。

  这些人自然不想去,还想挣扎一下。

  然而根本就没有那个机会,早就等得心急的诸侯王们,纷纷堵门。

  半请半绑的将他们送上了前往封国的船。

  -----------------

  就在大明开展轰轰烈烈的专项行动的时候,安西的局势也发生了意料之外的变化。

第580章 变局

  安西(波斯)湾的海面上,两支舰队正在进行厮杀。

  但仔细看就会发现,双方使用的都是没有开刃的兵器,更甚者直接使用的木质武器。

  打了半天,除了几个倒霉蛋不小心被碰的鼻青脸肿,其他人都毫发无伤。

  某条船上,作为先锋大将的张靖运,正趴在船上吐的稀里哗啦。

  ‘敌将’汤軏将手中的木刀架在他脖子上,戏谑的道:

  “张将军,如何?服不服?”

  张靖运边吐边说道:“呕……你等着……呕……等我熟悉了海战,你要是能在我手上走三招,我就是你爷爷。”

  汤軏大笑道:“呸,瞧不起谁呢,要是三十招我肯定不敢应战,三招谁怕谁。”

  张靖运指着他说道:“好,就这么说定了。”

  汤軏正想答应,他身后一名亲兵拽了拽他的袖子,附耳嘀咕道:

  “将军,他说的是,能走三招他就是您爷爷。”

  汤軏登时大怒,一把揪住张靖运的衣领:

  “好你个姓张的,变着花样骂我呢,看我不把你丢海里去。”

  张靖运主打一个好汉不吃眼前亏,陪笑道:

  “汤兄误会,误会,口误,口误。”

  汤軏骂道:“谁是你兄弟,劳资年纪都能当你爹了。”

  张靖运满脸堆笑:“都是一个锅里舀饭吃的兄弟,何必计较年龄不年龄的,喊兄长这不是显得咱们关系好吗。”

  “也显得你年轻不是。”

  汤軏很是无语,将他放下来,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你爷爷也是一世英雄,怎么就养出你这么个没正形的小子。”

  张靖运脸色一拉,说道:“不提那假和尚,咱们还是好兄弟。”

  汤軏一脸无奈,这小子哪都好,就是提起他爷爷就犯浑。

  大家都能看得出来,他心里其实是很尊敬张定边的,就是嘴上怄气。

  张定边给他写信,也是阴阳怪气居多。

  什么外边混不下去了就回来找爷爷,我给你准备的有讨饭的钵。

  只能说,这祖孙俩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开始大家还劝劝,后来发现没用,也就不管了。

  不过张靖运这小子确实挺讨喜。

  性格看似憨厚,时不时就闯个祸,实则比谁都机灵,大事从来不糊涂。

  跟随晋王打西域崛起,深受重要。

  后来被晋王借调到晋国,也是屡立战功。

  现在大明要谋划马穆鲁克国,开始集结安西的兵力。

  张靖运就被派了过来。

  到了秦国没多久,就和大家打成了一片。

  就连朱樉都对他颇为欣赏。

  打马穆鲁克以走水路运兵最佳,而晋王的军队全都是陆军,很少下过水。

  就需要进行适应性训练。

  不指望他们打水仗,至少别晕船。

  只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张靖运这小子竟然也晕船,而且还是最严重的那一批。

  一般士兵几天就适应了,严重一点了七八天也差不多了。

  这小子适应了半个月了,船晃动的稍微剧烈一点,照样会吐。

  想想他爷爷张定边,当年可是全能统帅,鄱阳湖一战领着一支孤军驾船深入,差点阵斩朱元璋。

  谁能想到他孙子竟然晕船。

  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在大部分晋国士兵适应了海船之后,又让秦国水师陪着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对抗。

  帮助他们更快适应水上战斗。

  眼下就是一场这样的演习。

  远处的一艘巨舰上,徐膺绪放下望远镜,连连摇头。

  “就这种水平,送到战场上就是送死。”

  沙曼笑道:“他们的任务是登陆后消灭马穆鲁克的陆军,能不晕船就不错了,将军的要求不能太高。”

  “况且现在海战与以往不同了,有了炮舰,接舷战几乎就要被淘汰。”

  “而炮舰又只有我们才有,就凭马穆鲁克国的水师,根本就不是我们的对手。”

  沙曼就是原穆扎法尔国的国主沙·苏尔曼,后归降秦国。

  在与帖木儿的决战中,他坚定不移的站在了秦国一方。

  因此获得了接纳,成为秦国高层。

  为了表示忠诚,他主动给自己取了汉名。

  以沙为姓,取了原姓名里的曼字为名,是为沙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