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07章

作者:见月明

  所以,在西方世界搞个备份,是目前最合适的办法。

  这么做虽然会让他内疚,但他问心无愧。

  老朱他们并不知道他内心在想什么,正热烈的讨论那套制度。

  越讨论,他们就越觉得,这套制度确实有很多优点。

  如果能将那些陷阱填平或者避开,这套制度的可操作性是非常强的。

  这时,马娘娘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忽然问道:

  “景恪,老实说当初你给大明设计的制度,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内容?”

  陈景恪坦然的道:“有,我就是再聪明,也不可能短短几天就弄出一整套制度体系出来。”

  “这里面很多内容,都是以前我为大明设计,后来又抛弃的。”

  “还有一些,是我构思终极理想世界(大同世界)的时候,思维发散想到的。”

  马娘娘笑道:“让我猜对了,这套制度处处蕴含着大同思想,一眼就能看出源头在哪。”

  “你放弃它是正确的,不是它不好,而是太美好了,只能存在于理想中。”

  说到这里,她又补充了一句:“或许未来有一天能实现,但现在不行。”

  闻言,老朱等人都心中一动,露出若有所思之意。

  陈景恪心中叹道,马娘娘真的太聪明了啊。

  这么明显的暗示,他岂能听出不出来。

  她应当是从中看出了自己真正的想法,但并未当面说穿。

  只是提醒自己,不要破坏当前的大好局面。

  “荀子有言:有治人,无治法。”

  “韩非子曰: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娘娘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的。”

  马娘娘微微点头,赞许的道:“我相信你。”

  此言一出,老朱等人也相继笑了起来。

  有想法是很正常的,谁还没幻想过当皇帝是咋的?

  只要脚踏实地去做事就足够了。

  在他们看来,陈景恪就是一个很务实的人。

  这从他一直以来的行为,就可以看得出来。

  更何况,他一直处在皇家视线范围内,哪天真昏了头,皇家也有时间制止。

  所以没什么可担心的。

  接着众人继续讨论起这套制度,甚至开始琢磨,有没有可借鉴的地方。

  毕竟,就目前来说,大明的政治制度并没有完全确定下来。

  接下来该如何改,大家都没有清晰的目标。

  现在有一个可供参考的对象,有必要好好的琢磨一下。

  眼见他们开始主动借鉴,陈景恪心中很是开心。

  如果当初他直接提出,要在华夏搞这一套制度。

  即便他再怎么强调,是未来搞,不是现在搞。

  老朱他们依然会担心,甚至不排除让他人间消失的可能。

  借鉴?借个锤锤。

  但现在他换个方式将这一套拿出来,老朱他们无碍的接受了,并主动思考借鉴。

  如此一来,目的达到了,他本人也是安全的。

  完美。

  他并没有参与这个话题,只是顺着他们的思路,偶尔点上那么一两句。

  几人也确实收获很大。

  比如对三权分立,他们就认为这个想法很聪明,大明也有必要这么搞。

  当然,大明以前就有类似的分界。

  刑部立法、大理寺执法、御史台/都察院管监察,三者互不统属。

  但刑部是内阁下辖机构,也就是说立法权给了行政机关。

  长此以往,掌握了行政和立法权的内阁,早晚有一天会独大。

  所以大明有必要把立法权拆分出来。

  如此一来,立法、执法、行政、监察,四大体系相互独立。

  皇权高高在上总览一切,这才稳妥。

  几人也都觉得,这个提议很不错。

  最终他们将目光看向陈景恪:“景恪,你别光看着,说说有什么想法。”

  陈景恪笑道:“总体上没有什么问题,但细节上可以再完善一下。”

  老朱催促道:“别讲大道理了,先说怎么完善。”

  陈景恪有些尴尬,上课上多了,难免有好为人师的毛病,看来以后得改。

  “立法权、行政、执法、监察,四大权力互相独立,是没问题的。”

  “不过我觉得,大理寺的权力有些大了,执法权可以再拆分一下。”

  朱标一拍脑门,说道:“怎么把这一点给忘了。”

  “执法权直接决人生死,事关重大,全部交给大理寺确实有些不妥。”

  “以前还有刑部制约,现在刑部拆分出来,就没人能管的了他了。”

  “确实有必要重新设立一个部门,对其进行监管。”

  老朱等人也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这一点。

  变革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项职能的调整,都会连带周围一圈机构跟着调整。”

  陈景恪却摇头说道:“以前刑部对大理寺的约束,显得非常无力,有必要强化其职能。”

  大理寺承办的重大案件,要提交刑部复核。

  这个制约,只能说聊胜于无。

  重大案件一年才多少个?中小型案件才是最常见的。

  可以说,大理寺的权力是非常大的。

  “我的想法是,将立法权从刑部拆分出来,交给另外一个机构。”

  “刑部从内阁独立出来,与大理寺并齐,直接归皇帝管辖。”

  “在保留监督权的情况下,再将大理寺对案件的定性权拆分给它。”

  所谓定性权,就是确定案件性质是否恶劣的权力。

  目前大理寺既负责审判,又负责为案件定性。

  他们认为性质不恶劣,就直接调解或者干脆审都不审就完事儿了。

  他们认为性质恶劣,那就算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也能审个没完没了。

  这个权力可就太大了。

  陈景恪早就想对这一点动手,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这次正好一并解决了。

  “也就是说,以后发生了什么违法犯罪的案子,先由地方衙门调查取证,然后将证据提交给刑部。”

  “刑部复核之后给案件定性,一般案件由地方调解、薄惩,恶性案件则提交大理寺审判量刑。

  “大理寺的判决结果,再由刑部进行复核。”

  “确定没有什么问题,才算是一个完整的流程。”

  大理寺就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审判量刑机构,也基本失去了自主权。

  必须依靠其他机构,才能行使权力。

  老朱大喜道:“好好好,拆的好,如此一来就能解决大理寺职权过重的问题。”

  朱标也颔首道:“多了一道关卡,那些人上下其手的代价就会变高,能减少一部分冤假错案的发生。”

  其他人也都纷纷表示赞同。

  从老朱和朱标的话,就能看出他们的性格和重视的东西。

  老朱首先想到的就是分权,削弱下属机构的权力,确保皇权稳固。

  朱标先想到的,则是减少冤假错案。

  只能说,老朱不愧于洪武年号,朱标也无愧于他仁厚之名。

  陈景恪接着说道:“捕房是最基层机构,看似权力不大,但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可以说,在百姓眼里捕房才是真正的天。”

  “必须要对他们的权力加以限制。”

  “我以为,可以将捕房的职能,和刑部做个对接。”

  “比如,把捕房缉拿嫌疑犯的权力,拆分给刑部。”

  “以后捕房想拿人,必须要有刑部的下派机构签发的批捕令。”

  朱雄英眉头微皱,说道:“想法虽好,可要是每次拿人都要刑部批准,捕房就没法办案了。”

  陈景恪笑道:“所以要区分拿人和传唤的区别。”

  “拿人是将人逮捕并进行关押,传唤是将人叫到捕房配合调查。”

  “传唤要规定严格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天。”

  “捕房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对嫌疑人进行传唤。”

  “把人传唤过来后,一天时间内能查到证据,就去刑部申请逮捕令。”

  “如果查不到任何证据,那就把人放了。”

  “为了防止他们恶意行使传唤权,还要严格规定不得连续传唤。”

  “以免他们,随意将无辜百姓长期羁押,勒索钱财。”

  “拿人的羁押期限,最好也做一个限制。”

  “防止有人变着花样的,无限期羁押嫌疑人。”

  老朱不禁连连点头,对这一点他可是太清楚了。

  不管有没有罪,也不管和案子有没有关系,只要被抓进去家属都得掏钱来赎人。

  不掏钱,就在大牢里蹲到死。

  靠着这一招,基层衙役可是赚的盆满钵满。

  对这一点做出严格规定,不敢说就能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但肯定会大大改善百姓的处境。

  “好,景恪这个建议提的好,咱支持。”

  “那些衙役面对百姓的时候,才是真的恶如虎,必须要好好治治他们。”

  马娘娘也说道:“如此就相当于给捕房脖子上套了个缰绳,让他们不能再如之前那般随意作恶。”

  “而且这么一改,大理寺、刑部、捕房,三个关键机构共分了执法权。”

  “三个机构相互牵制,也能防止任何一家坐大,不错不错。”

  朱标也点头表示赞同,不过他也指出了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