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见月明
嘶……那……那也难保不是……
巨卜木曹,难道这事儿是真的?
随着一条条证据传出,一个个大人物被牵扯进来。
再加上老朱带着那么多人去武器研究院,也是瞒不住人的。
大家没有了之前的笃定,再次怀疑起来。
这个事儿,可能也许是真的呢?
然后一个个去过武器研究院的人现身说法,他们在那里亲眼看到了周王的试验大棚。
里面的庄稼确实长的非常旺盛,一看就能高产。
而且他们还说,这肥料是研究新式火药时候发现的。
这就让大家嗤之以鼻了。
以为我们没见过火药是吧?
种过地的都知道,鞭炮不能在耕地里面燃放。
少放一点还行,要是那种特别长的鞭炮,放完之后那块地几年长不好庄稼。
得把那一块土挖出来,用新土填上才能恢复正常。
你说制作火药的原料,能当肥料,那不是扯淡吗?
周王把实验大棚放在武器研究所,肯定是为了保密。
说肥料是造火药的原料,也肯定是为了迷惑人。
这反而让大家更加笃信,这事儿可能是真的。
否则,周王何至于如此小心翼翼。
这是怕有人搞破坏啊。
早就憋不住的官员们,直接找到了朱雄英和陈景恪面前,询问肥料之事是不是真的。
他们两个并没有大夸特夸,说的非常谨慎。
朱雄英略带一些开心,但总体平静的道:
“确有其事……但这只是实验室数据,且只试种了一年,具体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陈景恪接话道:“就算最后证明肥料是真的,想要大规模推广,也非常的麻烦。”
“从挖矿到冶炼再到运输等等,需要建设一整套的体系。”
“投入的人力物力,可是非常巨大的啊。”
投入巨大?群臣直接忽略了这句话,满脑子只有一个声音。
竟然是真的……竟然是真的……
后面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在群臣的请求下,朝廷建造了专门的试验田,用来验证肥料的种种数据。
这无异于告诉天下人,肥料的事情是真的。
一时间京城沸腾了,消息以惊人的速度向全国传递。
大明周报为此出了加刊。
这一刊内容很少只有六页,从神农尝百草开始,详细的介绍了华夏农耕技术的进步。
并详细论述了,每一次技术进步对世界所带来的影响。
最后告诉大家,这一次的事情如果验证是真的,那就是功德无量。
朝廷该给他们史无前例的封赏,甚至可以破例为他们封侯。
然后报纸被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全国各地,天下为之沸腾。
关于研究出肥料的研究员,要不要给予封赏,大家一致认为该封赏。
封侯行不行?
那太行了,不给他们封侯,那所有勋爵的含金量都将下降。
但也有人提出了质疑。
一旦破了这个例,必将导致功勋体系崩溃,对国家来说并不是好事。
甚至可能带来内乱。
大家都刚从战乱中走过来,总不想继续回到那种日子吧?
两派各有各的理由,难免吵了起来。
不过讨论封赏的毕竟是少数,而且多集中在读书人和官僚阶层。
多数人还是更关注肥料本身,迫切希望此事是真的。
以至于接下来一段时间,百姓去庙观祈祷,都会加一句希望肥料是真的。
关于神农等先贤的祭祀,也在小范围火了起来。
约翰·胡斯也买了一份报纸阅读,对于肥料的事情他自然很震惊。
“如若报纸上所言为真,这将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对于报纸上其它内容,他也颇为感叹:
“华夏真的太伟大了,我现在越来越能理解,他们为何崇拜祖先了。”
“而也正是他们重视祖先、重视传承,才让他们诞生了如此多的大德之士。”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会被遗忘。”
“他们生命虽然终结,姓名却会被后人永远传唱,这才是真正的永生啊。”
一旁的楚大保不禁挺直了胸膛,咱华夏就是这么厉害。
他是退役军人,被泉州那边指派给约翰·胡斯的向导。
说是向导,其实就是监视人员。
大明除了几个开放口岸,不允许外国人随意进入。
只有某些学者才能获准自有行动,但也会被派遣专人监视,防止其做违法犯罪之事。
对此约翰·胡斯虽然有些不满,但也不好说什么。
不过后来他发现,只要他不触犯规定,这个向导是真的不会干涉他的行动。
反而会为他的行程提供很多帮助。
比如遇到身份检查、入住旅店等等,都可以由楚大保代劳。
而且楚大保是读过一些书的,还能和他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慢慢的他也就习惯了。
只是让他有些无奈的是,大明的学问家都很高傲。
他拜访了许多名人,大多数都直接拒绝,少数见了他也一副说教的语气。
愿意和他平等对话的凤毛麟角。
关键是,他认为很多人的学问,远远达不到他预期的那种高度。
很多三言两语就被他问的哑口无言,然后就开始翻来覆去的重复圣贤经典。
还有一些甚至恼羞成怒,斥责他蛮夷之辈不懂圣贤之道,然后甩袖而去。
而且近距离接触,他发现大明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
比如盗窃、抢劫的很多,甚至有些地方的人,大摇大摆的私设关卡收保护费。
虽然这种行为在欧罗巴很常见,可在那边设立关卡的都是贵族,严格来说他们是有这个权力的。
大明这边朝廷命令禁止私设关卡。
虽然都是有关卡,可性质是不一样的。
这说明大明的底层风气并不太好。
只不过和欧罗巴不一样的是,那边是贵族胡作非为导致的风气不好。
大明这边反过来了,朝廷接连不断的出台善待百姓的政策,反倒是有些百姓开始忘乎所以了。
这让他非常不解,你们是还没吃够官僚权贵欺压的苦吗?
还是说你们觉得,被禁锢在村子里一辈子出不去更舒服?
非要逼的朝廷收回善政,你们才觉得开心?
当然,他也知道,违法犯罪的只是一小撮人,大部分人依然是希望好好过日子的。
可是,事情往往坏在这一小撮人身上啊。
从约翰·胡斯自己的角度来看,大明朝廷该好好管一下这些人了。
不能一味的搞什么仁政,那样只会让人觉得软弱。
他将这些写在了自己的笔记上,朝廷需要解放百姓,但也必须保持威严,否则会让部分人心生邪念。
至于要如何达成这个平衡,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他也在期待,那个在大明的真正掌舵人陈景恪,到底知不知道这些事情。
知道了之后又该采用何种手段来解决。
虽然有小瑕疵,总体上来说,约翰·胡斯对华夏依然是充满了高山仰止。
他迫切希望能学到真正的华夏学问。
而且他也已经决定,不再到处乱跑,而是直奔大明的京师洛阳。
去拜访大明的第一智者。
只希望他不要如其他读书人一般歧视外国人。
在做出决定以后,他就将这个计划告诉了楚大保。
楚大保非常惊讶,你一个胡人还想去见侯爷?你得失心疯了吧?
再三确认没有听错之后,他倒也没有劝阻。
去就去呗,反正就当公费旅行了。
而且他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如果真能跟着这个胡鬼子见到侯爷……那就是祖坟冒青烟啊。
于是他立即前往本地的锦衣卫衙门,将约翰·胡斯的请求上报。
锦衣卫的人也没有废话,直接找来本地的教谕,让其对约翰·胡斯的学问进行考察。
如果连教谕都说不过,那也别进京去丢人了。
如果有真才实学,就发特别通行证,给他一个进京的机会。
这也是陈景恪之前就制定好的规则。
约翰·胡斯知道,这次考核决定着自己能不能进京,也是拿出了十二分的精神来对待。
-----------------
洛阳,陈景恪并不知道,有一个他期盼已久的欧洲大学者即将到来。
此时他正在镇抚司给杜同礼面授机宜。
“紧盯着青楼和赌坊去查,这两处地方必然存在违法犯罪之事。”
“而且能开青楼和赌坊的,背后都有人。”
“将他们打掉,顺藤摸瓜再把他们的保护伞打掉,才能更好的震慑其他人。”
“不要怕敌人太强查不下去,这次朝廷将会授予你们自专之权。”
“我还会说服陛下,赐你尚方宝剑,五品以下可先斩后奏。”
“五品以上可当场解职,押送京城由陛下亲自处置。”
尚方宝剑?杜同礼不禁有些兴奋。
这可是话本里才有的东西,侯爷竟然要把它变成真的。
自己作为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尚方宝剑的人,注定了要留名史册啊。
上一篇:全民领主:开局扮演秦始皇!
下一篇:返回列表